学科分类
/ 15
282 个结果
  • 简介:<正>去年12月美苏之间达成的中导协议、不久前有关各方签订的苏联从阿富汗撤军的协议、以及年内可能缔结的美苏削减50%战略核武器协议,使我们感受到了苏联对外政策吹向世界的一股清新气息。现在,人们已经不再怀疑,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的确正在给苏联的外交行为带来变化,也正在给世界带来变化。如何估计这些变化,如何针对新的形势采取新的对策,这是中国外交必须作出回答的问题,也是这篇简短的论文对戈尔巴乔夫新思维所选取的讨论视角。本文拟从三个方面展开:首先分析一下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前提和实质;其次归纳一下近年来中国对外政策调整所积累的新鲜经验;最后提出我们对国际关系以及中苏关系可能和应当具有的新观念

  • 标签: 新思维 戈尔巴乔夫 新观念 社会主义国家 中国外交 资本主义国家
  • 简介: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中速度和效益的关系,是确定我国“九五”和2010年经济发展战略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意义根本转变的内容之一.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闭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遵循速度和效益相统一的原则,走出一条既有较高速度又有较好效益的国民经济发展路子.这是全党的共识,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经验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 标签: 处理速度 要效益 经济发展战略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产业结构 正确处理
  • 简介:美国两大政党长期轮流执政,是同其政治制度、政治文化等政治生态环境紧密相关的。为适应政治生态环境,两党都不断调整执政理念,关注执政基础,采取灵活务实的意识形态和推进自身内部变革。

  • 标签: 美国政党 政治生态 执政理念 执政基础
  • 简介:中华朝贡体系有着悠久的历史。朝贡体系的意识形态结构由三个层面构成,包括儒家思想、天下观和华夷秩序;而其功能包括提供政治合法性、保持体系内经济繁荣以及维护地区稳定。通过中华朝贡体系,中国文化逐渐被传播到了中国的邻近和周边国家,如朝鲜、日本和越南,并深深地影响了这些国家的政治体系、社会结构和世界观念,伴随着这一进程,东亚地区最终形成了儒家文化圈。

  • 标签: 中华朝贡体系 华夷秩序 儒家思想 天下观
  • 简介:近十年来,战略研究(strategicstudies)已经成为中国国际关系学术界的一个新热点。从大战略到国家安全战略,从安全战略到外交战略,从战略理论到战略研究的定义,从发展战略研究到推动战略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中国的“战略热”和近些年来的“安全热”几乎同时起步,正在成为中国国际关系研究中重要的“次领域”。在相当程度上,这体现了中国作为迅速崛起国家需要确立理性大战略的紧迫需求,以及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廓清中国自身战略定位和发展战略选择的必要。

  • 标签: 国家安全战略 国际关系研究 外交战略 国际环境 中国 学术界
  • 简介: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说,一天当中,除了睡觉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而体育课在帮助学生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能水平,促进身体生长发育,以及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体育课上的各种事故频发,让很多学校对体育课望而兴叹,甚至取消一些运动强度较大的体育课内容,体育课俨然成了'烫手的山芋'。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体育课上发生伤害事故的原因,探索减少事故发生的方法。

  • 标签: 体育 伤害事故 侵权责任
  • 简介:本文主要探究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念、理财观念与使用网络信贷的行为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来自全国不同专业的大学生群体的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群体使用网络信贷产品与否在理财行为和理财知识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与借贷行为有较直接的因果关系。研究在总结大学生网络信贷产品使用特点的基础上,对政府如何进一步规范和引导信用贷款市场有序发展提出了建议。

  • 标签: 大学生 网络信贷 消费观 理财观
  • 简介:<正>《南北关系》是为国际政治专业本科高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限制性选修课。该课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及邓小平有关论述为指导,系统地讲授:南北格局形成的背景与原因;南北关系的发展过程及各个阶段的特点;南北矛盾的主要内容与实质;南方国家争取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斗争的起因、指导思想、进程、成就及困难;南北关系的发展对

  • 标签: 南北关系 国际政治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 南北矛盾 国际关系
  • 简介:习近平主席成功访英,拉开了中国外交“欧洲季”帷幕.荷兰国王威廉-亚历山大、德国总理默克尔随后访华,法国总统奥朗德将于11月2~3日访华,中国-中东欧第四次峰会也即将举行,中欧关系暖风劲吹,成为国际焦点话题。

  • 标签: 中欧关系 中国外交 亚历山大 德国总理 法国总统 习近平
  • 简介:'国企'是一种产权归属于国家的重要经济主体,其在市场中参与竞争的同时,更肩负着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职能。可以说,国家与国企之间存在着一种'双重利益关系'。这种复杂的利益关系是由国企自身的双重属性、多元性目标以及国企高管的双重角色所共同导致的。维护国家与国企间的双重利益关系平衡,对各种经济主体都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国家 国有企业 双重利益关系
  • 简介:随着东欧国家共产主义的破产以及全球化理论的兴起,后现代主义已然失去了其作为一个历史分期范畴和批评概念的可信度。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资本主义并未进入“晚期”,相反却迎来了它最强大的复兴,因此称之为发达资本主义更为恰如其分。本文探讨的核心问题是:在后现代主义的幻象消解之后,我们该如何描述当前的历史状况,或者说当今发达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作者认为,我们只有把焦点从“后现代知识”转移到“当代艺术”,才能更好地理解当前历史经验的结构变化。如果说现代性是资本的时间文化的话,那么在其当前形式中的“当代性”就是表达全球现代性之统一性的时间结构,而当代艺术的后观念状况就是当今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化逻辑。

  • 标签: 后现代 全球化 发达资本主义 当代性 后观念状况
  • 简介:未来土以关系或会有所缓和,但中期看,两国冰释前嫌实现双边关系大幅转圜的概率不大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5月20目表示。将于6月大选后全面评估同以色列的经贸关系,考虑对以采取制裁措施的问题。在此之前的5月15日,土耳其宣布举国哀悼三天,为当日巴以冲突中的巴方死难者降半旗志哀。

  • 标签: 双边关系 埃尔多安 经贸关系 制裁措施 巴以冲突 土耳其
  • 简介:一场美国对华政策的大辩论正在美国进行,各种意见潮水般见诸媒体和网络。有的美国学者担心,中美关系已经到了对恶化的忧惧超过对未来的希望的临界点,对华接触政策面临分崩离析的危险;有的学者干脆断言现在的中美关系就是全面竞争;有的要求重新审视对华政策,建议下任总统与中国减少接触,增加平衡,以对抗为主,以合作为辅;有的学者则认为,将一个全球最稳定、最有秩序、最富有经济活力的地区变成另一个冲突地带并不符合美国的利益,如果美国不负责任地改变对华政策,无异于寻找敌人。

  • 标签: 中美关系 美国对华政策 美国学者 经济活力 不负责任 大辩论
  • 简介:冷战后,尤其是在亚洲金融风暴和“9·11”事件之后,中美日等大国在东南亚的存在与影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面对这种变化,东盟各国认为,单纯依靠东盟自身的力量是无法保障本地区安全的,而大国出于利益的驱动和对权力的追求,一定会在东南亚地区进行扩张和竞争,利用这些大国之间的相互竞争,可以达到某种均衡的态势,从而保证本地区的安全、稳定与繁荣。在东盟各国看来,中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力正处于上升的态势,是一个个雄心勃勃的地区强国,而美国则是一个“温和的超级大国”,因此,有必要扩大美国和日本在该地区的存在与影响力,以制衡中国。

  • 标签: 大国关系 地区安全 安全合作 军事合作 东盟一中国关系 东盟一美国关系
  • 简介:关系性权力观认为,权力关系是行为体例行化了的互动与交易的产物。在权力关系中,并通过权力关系,国际关系的行为体实现了关于偏好和预期的信息的互动,并完成了对各自所拥有的资源和事件的控制权的交易,从而获得了解决自身所面临问题的行动能力,同时还实现了对他者行动的影响、控制和支配。与关注权力冲突、压迫和剥夺一面的实体性权力观不同,关系性权力观看重作为不等价交易和冲突性合作过程的权力关系,强调权力关系的整合、使动功能。判断和理解国际关系行为体的行为,必须首先对具体行动领域的权力关系进行知识的重构。

  • 标签: 国际关系 社会理论 关系性权力观 权力关系 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