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8 个结果
  • 简介:从代顿协议到波黑大选徐坤明从去年12月代顿协议正式签署到今年9月波黑举行战后首次大选,整整9个月的实践表明,落实代顿协议喜中有忧,波黑和平进程步履维艰。目前,波黑上空的战争乌云正在消散,但和平前景还不明朗。波黑大选能否使冲突各方真正化干戈为玉帛,能否...

  • 标签: 代顿协议 波黑冲突 克罗地亚 塞族共和国 领导人 和平进程
  • 简介:本文通过对2009年德国大选年形势和特点的多角度分析,探讨了大选结果对德国政局、政党体系和选举政治的影响以及默克尔领导的中右翼政府的政策走向。认为选举结果的意义在于:巩固了稳定的“五党并立”政党体制,呈现出多种新型的政话联盟的可能性;社民党选票大幅下跌,宣告了“新中间道路”的终结以及社民党漫长的复兴之路;默克尔蝉联总理职位,联盟党与自民党结成中右政府上台执政,预示着中右翼保守主义得势将是今后四年政府政策发展的基本趋向。

  • 标签: 德国 2009年大选 政党政治 评析
  • 简介:本文对荷兰2002年5月大选的竞选过程及其结果做了初步分析,认为由于欧洲右翼化政治转向和国内突发事件特别是新极右翼政治家佛图被暗杀的共同影响,新极右翼政治议题和政党主导了本次大选.像其它许多欧盟国家一样,已连续两届执政的工党联盟政府尽管取得了相当不错的经济政绩却成为最大的输家,而温和保守的基督教民主党领导的中右联盟成了选民的政治选择.

  • 标签: 荷兰工党 社会民主主义 欧洲政治 大选
  • 简介:波兰左翼政党在2005年的议会大选中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挫折,这对波兰政党政治以及左翼政党未来的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纵观波兰历次大选中左翼政治力量的浮沉,有许多值得汲取的经验教训:必须增强驾驭和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必须始终坚持左翼政党的政治立场;必须妥善处理执政联盟内部各党派之间的关系;必须注重加强左翼政党自身的建设.

  • 标签: 波兰 左翼政党 议会选举
  • 简介:2009年8月底,日本第45届大选落幕。民主党大获全胜,取代长期盘踞执政宝座的自民党,首次成为执政党。9月16日,民主党党首鸠山由纪夫顺利当选日本首相,并与社民党、国民新党组成三党联合政府。这将对未来日本政治权力结构、国内政治思潮、国家发展模式、内外政策产生何种影响,值得关注。

  • 标签: 日本政治 大选 外交 政治权力结构 日本首相 联合政府
  • 简介:2017年德国将迎来产生联邦总理的联邦议院大选。作为德国政坛重要一员的左翼党以"自由、民主、平等、公正、互助、环境保护"等作为自己的政治纲领,把实现"民主社会主义"作为奋斗目标,并坚信社会主义必将取代资本主义。本文以2017德国大选年为背景,总结左翼党的基本纲领以及该党在德国政坛的发展历程与现状,阐述其对于解决德国国内外问题的主要立场与主张,分析其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借此展现德国政坛的最新发展状况,并探讨以民主社会主义为目标的左翼党在德国的成长历程和前景。

  • 标签: 左翼党 民主社会主义 德国政党 德国大选
  • 简介:<正>9月19日波兰举行议会大选,投票率为51.5%。波兰民主左派联盟得选票最多,在众议院的460个席位中它获171席,过去与共产党人合作的农民党获132席,在参议院的100个席位中,这两个党分别获37席和36席。参加投票的选票比上次大选增加200万张,选民情绪左转是这次大选的明显特征。被称之为后共产主义力量的民主左派联盟和农民党两党可古整个议席的三分之二,使议会中的政治力量对比发生根本变化。1989年以来

  • 标签: 左派 议会大选 共产主义 主要原因 力量对比 根本变化
  • 简介:作为影响中东地区形势的大事件,伊朗总统大选即将拉开帷幕。在伊朗国内外形势深刻变化的背景下,鲁哈尼谋求连任或并不轻松。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将如何对选举进行引导和干预,保守派将祭出何种手段来“搅局”,都使得此次大选充满了变数。

  • 标签: 总统大选 伊朗 国内外形势 地区形势 哈梅内伊 保守派
  • 简介:要想评估美国大选将对未来中美关系产生何种影响,从逻辑上说,首先需要分析谁最有可能当选为下一届美国总统,以及他的外交和对华政策主张是什么。但是,中美之间面临的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使得美国对华政策和中关关系的模式在近期内不会发生大的改变。一是,两国之间根本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政治制度、国家利益和战略意图的差异,使得在中关之间建立战略互信异常困难。二是,全球性金融危机把中国推到了世界经济的前台,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本身都没有预料到中国会如此快地取得这一地位,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处理中美关系的方式产生了影响,而且随着中关相对实力对比的变化,美国对一个逐渐强大起来的中国可能造成的对美国威胁的担忧急剧加深。因此,不论共和党还是民主党,都会把美国与亚太地区的关系看作是其外交政策的重点。

  • 标签: 中美关系 美国大选 奥巴马 罗姆尼
  • 简介:摘要:在2011年大选中反对党的进展以及执政党、反对党和选民所表现出的选举理性,表明新加坡的政治文化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政治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尽管新加坡仍具有威权主义的体制形式,但是其政治发展却表现出优质性民主的特质,这表现在民主化过程稳定而有序,政府管理的水平和效率较高,充分实现了体制所规定的民主权利,尽管其民主仍有待于发展。政治转型较晚而在权威主义体制内把民主发展到较高水平的原因是由其民主的主客观条件较为成熟、政治精英与民众共同推动民主化进程以及政治体制制度化水平较高等因素决定的。

  • 标签: 新加坡 2011年大选 政治文化 政治发展 民主化
  • 简介:印度号称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拥有11.5亿人口和数千个政党。问及印度任何一个政党负责人: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对方必然回答:选举。若问:最重要的选举是什么?答案一定是:人民院大选。印度人民院相当于议会下院,是国家主要立法机构,主要职能包括制定法律和修改宪法、调控联邦政府收支、对联邦政府提出不信任案,

  • 标签: 印度 人民 大选 联邦政府 民主国家 议会下院
  • 简介:2008年的美国大选以民主党大获全胜结束,奥巴马作为第一位非洲裔美国人当选总统,实现了美国政治地图的重新勾划,从选战期间两党围绕政治议题的辩论、选战营销、筹款竞争的考察中,不难看出美国政治呈现为一种新中间路线的走向,红蓝融合的紫色政治特征日益明显。受此影响,美国的中国政策将保持相对稳定,中美关系的大格局短期内不会发生动荡。

  • 标签: 美国政治 美国大选 选战营销 新中间路线
  • 简介:2016年大选的结果将直接影响到美国未来至少四年的内政外交政策走向,而中国议题向来是候选人辩论的重要议题。密切关注美国大选初选时其社会内部的选情动向、选民态度、参选人外交政策、对华政策意向的分析等就显得尤为必要。2016年2月1日,美国中西部农业州艾奥瓦举行党团初选,从而正式拉开新一轮选举周期的帷幕。

  • 标签: 美国大选 中美关系 内政外交 对华政策 美国中西部 艾奥瓦
  • 简介:在2017年法国大选中,法国社会党不仅失去了执政党的地位,而且在左翼中的领导地位也受到多重挑战,发展前景令人担忧。法国社会党的失败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党内分裂、领袖危机、初选的失控以及政党联盟的脆弱是导致选举失败的直接原因,而欧洲社会民主党长期以来在意识形态、组织建设和政策措施等方面积累的矛盾是更深层次的制度性因素。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可以为我们加强党的建设提供很多有益的启示。

  • 标签: 法国社会党 2017年法国大选 党的建设 法国左翼 欧洲社会民主党
  • 简介:在2016年美国大选的初选中,民主党候选人伯尼·桑德斯自称为“社会主义者”,并在选举中异军突起,使一些人开始憧憬美国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美好前景。分析表明,桑德斯的“社会主义”实质上仍属马克思批判的“资产阶级社会主义”,他在美国大选中异军突起显示资本主义的制度危机进一步加剧,也表明社会主义思潮在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复兴阶段。桑德斯的“社会主义”在美国不可能成功,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趋势不会改变。

  • 标签: 美国 制度危机 资产阶级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
  • 简介:对近20年来台湾青年选举行为的研究发现,台湾青年选举行为呈现出“首投族”投票率破例飚升、青年选票的变数逐渐加大、身份认同决定投票基本倾向、新媒体颠覆了旧选战模式、尝试参选,寻找参政机会、政治取向的自我定位倾斜、选后的“再支持意愿”极易改变、对候选人选择的评估看重议题等主要特征。其深层原因,主要包括社会运动对投票率的推升、扭曲的公民教育形成的错误政治取向、网络新媒体的使用、工具性投票、政党政治影响等因素。要理性认识未来台湾选举中青年的投票意愿和选票去向。

  • 标签: 台湾地区 选举 青年 行为
  • 简介:近期,台湾地区发生了反对签署"服务贸易协议"的"太阳花学生运动",引起了两岸的高度关注。从学生运动的历史地位、性质、目标路径等方面,对比分析了台湾"太阳花学运"和巴黎"5月风暴学运"的不同特点,"太阳花学运"是一场恶质化的学生运动。从学生运动的表现形式、结果和发展趋势,探讨了台湾"野百合学运"、"新野百合学运"、"白衫军学运"和"太阳花学运"的做法,催生"公民组合"已成为台湾学生运动的新走向。面对潮起潮落的台湾学生运动,要做到冷静观察常态化的学运,期待学运的价值观回归,将和平发展"红利"惠及青年,辩证客观地认识学运,变学运危机为转机。

  • 标签: “太阳花学运” “服务贸易协议” “公民组合”
  • 简介:台湾青少年公民教育经历了日据统治时期、威权统治时期、民主改革时期三个阶段。现今台湾青少年公民教育在课程目标、教学理念、教材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形成了比较明显的特点:重视传承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坚持以学生为本拓展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全方位多维度多形式的教学活动和教学方式;教材内容编写上层次分明、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注重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互补作用;具有本土化特色的公民教育教学内容。

  • 标签: 台湾地区 青少年公民教育 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