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一、吉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的背景分析吉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是以他对现代性的理解为基础的。在吉斯的现代性思想中,特别强调现代性与传统的“断裂”,并视之为在这种断裂后建立起来的“一种后传统的秩序”,包括从世界观、经济制度到政治制度的一套架构。②在《现代性———吉斯访谈录》一书中,当被问及古典社会学家中是否只有马克斯.韦伯最接近对现代性的正确理解时,吉斯回答说仍然敬仰马克思,“因为资本主义对较大的现代性框架具有核心重要性。在现代社会中,经济影响同它在从前社会形式中相比,其效应要明显和深远。这些影响的结构,以资本主义制度和机构为核心”。③这说明,在对现代性的认识上,吉斯与马克思的认识是相似的,都从制度角度出发解读现代性。也正是以此为基础,吉斯认为能够在同样的层面上通过对现代性制度维度理解上的超越实现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除此之外,吉斯认为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只是代表了19世纪对社会的认识水平,到了今天,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社会出现了很多历史唯物主义创立时期没有的新变化,使得历史唯物主义在与时代的对接中暴露了很多缺陷。因此,吉斯的所谓目的就是立足当代,借助各学科的最新发现来批判历史唯物主义,...

  • 标签: 历史唯物主义批判 吉登斯历史唯物主义
  • 简介:他是一位农民出身的农业科学家,44年来脚踏实地、百折不挠地坚持玉米新品种选育,从亩产700多公斤到1500多公斤,7次改写了中国夏玉米高产纪录,两次刷新世界纪录,开创了1亩地可以养活4.5个中国人的新纪元,为国家增加社会经济效益1100多亿元,确保了粮食安全。他就是被称为“中国紧凑型杂交玉米之父”的李海。

  • 标签: 李登海 社会经济效益 杂交玉米 农业科学家 新品种选育 中国人
  • 简介:欧洲联盟迅速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重要力量之一。然而,自欧洲债务危机爆发后,对欧洲模式的质疑声不断增多。尤其近几年来,欧洲范围内失业率高企,成员国收支不平衡加剧,南北欧洲国家差距不断扩大,成员国内公民支持率显著降低,作为欧盟大国的英国退出了欧盟。在这种情况下,跨主权货币究竟应不应该继续存在?欧洲联盟究竟是一个过程还是一种实体?欧盟未来应该走向何方?这些都是目前学界积极探讨的问题。安东尼·吉斯在《动荡却强大的欧洲:欧洲的未来走向何方?》一书中试图回答这些问题。他从福利社会模式、移民、气候变化等这些关乎欧洲稳定与发展的问题入手,就欧洲转型的未来走向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概括来说,吉斯赞成欧洲一体化,他认为:第一,欧盟在建立和维持欧洲大陆的和平方面发挥了基础性作用;第二,尽管经济下滑,欧盟仍贡献了2%的GDP增长率;第三,在相互依存不断加深的世界,欧洲国家通过联合可以变得更具影响力;第四,个体的主权国家通过成为欧盟的一分子会比单独采取行动获得更多收益。

  • 标签: 吉登斯 欧盟 欧洲转型 欧洲一体化 治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