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7 个结果
  • 简介:作为德国观念论的后继者,批判理论不可避免地遭遇了内在性与超越性的对立。为了破解意识形态批判的自反性悖论,本文通过对黑格的理念与马克思的类存在物的互文解读,将内在性与超越性的辨证法重新定向为社会生活与自我意识之间的辩证法,后者不仅是社会批判的结构化特征,而且成为重构意识形态批判谱系的方法论支撑。面对诸种社会病理对人类自由理性生活的扭曲和颠倒,作者认为,对物质世界的超越有赖于某种体察历史的正统人类学的指引,这也是为什么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批判必须遵循由黑格和马克思奠基的社会生活与自我意识之间的辩证法的原因所在。

  • 标签: 黑格尔 马克思 批判理论 意识形态 辩证法
  • 简介:马克思与黑格的关系问题是贯穿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核心问题,基于谱系学的视角梳理国外学者的相关讨论,对于我们完整准确地把握这一段思想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纵览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版图,可以归纳出如下几种解释进路:肇始于恩格斯的正统叙事主张“颠倒说”;人本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视黑格为其隐性逻辑;科学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强调祛除“黑格的幽灵”;西方马克思学力图基于纯粹的文本考据还原二者关系的原貌;新辩证法学派致力于重审《资本论》与《逻辑学》的内在关联;近年来的新进展则实现了从形而上学向政治哲学的问题域转换。鉴往知今,我们应当坚持一种思想史的方法论自觉,从理论发展逻辑与社会历史语境的互文中总体性地图绘马克思与黑格关系的历史原像。

  • 标签: 马克思 黑格尔 辩证法 批判 政治哲学
  • 简介:法理学与哲学间关系问题存在诸多争议,尤其是在我国法治道路刚刚起步时常常混用,严重阻碍我国法理学发展。面对此种现状,须从各种理论学说着手,厘清两者的区别,以期对其进行精准的理解与划分,促进两者的发展。

  • 标签: 法理学 法哲学 学术观点 区别
  • 简介:本文详细阐释了海德格与马尔库塞两位思想家之间的理论联系,认为马尔库塞对海德格思想的批判性解读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前期是海德格式的马克思主义时期,在物化理论的启示下,马尔库塞对海德格的概念进行了激进的修订,将其“虚假的具体哲学”转变为“真实的具体哲学”。后期,马尔库塞转向了技术批判,竭力否认其理论与海德格思想的相关性。不过,通过解读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的人》与海德格的《技术追问》,本文向我们揭示了海德格对马尔库塞的影响以及马尔库塞对海德格的批判性理解。

  • 标签: 海德格尔 马尔库塞 物化 具体哲学 技术批判
  • 简介:<正>俄罗斯哲学家奥伊泽曼在1993年5月出版的《自由思想》杂志第7期上发表了《马克思主义自我批评的原则基础》一文,现摘要如下:当“现实社会主义”在俄国和其他一些国家中遭到失败之后,马克思主义以及整个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出现了危机。现在需要就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问题进行一场严肃的科学的讨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俄罗斯哲学 利润率下降 自我批评 资本主义制度 经济状况
  • 简介:毛泽东"实践哲学"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创造性成果,与马克思具有共同的哲学倾向和哲学态度.它同样不是着眼于从学术义理层面建立哲学的体系,而是立足于中国社会的实践,在实践中运用理论、说明理论、创造理论.也正因为如此,毛泽东的"实践哲学"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指导作用.

  • 标签: 毛泽东 实践哲学
  • 简介:毛泽东哲学的意义不仅在于它在何等程度上改变了中国人的命运,而且更在于它在一个中西文化的时代交汇点上,对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哲学,给出了一个中国人独特的历史性解说。也正因为如此,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的哲学观才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 标签: 毛泽东思想 哲学观 哲学透视 魏斐德 毛泽东哲学 马克思哲学
  • 简介:梅恰与斯洛伐克政局本刊记者孙希有布拉格专电·1994年12月11日,争取民主斯洛伐克运动主席梅恰在布拉迪斯拉发官从科瓦奇总统手中庄严地接过总理委任书,再次就任斯洛伐克新政府首脑。以梅恰为总理的新政府由1994年10月初大选中获胜的争取民主斯洛伐...

  • 标签: 斯洛伐克 争取民主 私有化 国内总产值 新政府 捷克斯洛伐克
  • 简介:如果有人问你泰姬陵在印度的哪个城市,你未必能马上反应得过来,但是如果有人问你印度的硅谷在哪里,你肯定会说--班加罗.花园城市与"煮豆"的传说班加罗位于印度南部德干高原上,尽管纬度低,但由于海拔高,使这个城市成为一个一年四季鲜花盛开的春城.

  • 标签: 班加罗尔 硅谷 印度 城市 反应 泰姬陵
  • 简介:罗伯特·C.塔克(RobertC.Tucker,1918—2010)是美国著名历史学家、苏联问题专家,曾任普林斯顿大学政治学教授,其撰写的《卡尔·马克思的哲学与神话》(PhilosophyandMythinKarlMarx)是20世纪中期西方学界试图根据新出版的马克思手稿重新诠释马克思及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该书在1961年第一次出版,随后10年间重印8次,1972年在重写结语大部分内容后出版第二版,2001年出版第三版;中译本将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的哲学 神话 天津人民出版社 卡尔 述评
  • 简介:应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邀请,美国著名政治学家肯尼思·沃兹(Ken-nethN.Waltz)于1996年10月来我院进行为期两个月的讲学,受到热烈欢迎。沃兹教授于1950年和1954年在哥伦比亚大学获政治学硕士、博士学位,1995年获哥本哈根大学名誉博士学位。他曾在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等高等院校任教和从事研究,1971年起任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兼任美国对外政策委员会委员、美国政治学学会理事等职,并于1987—1988年度出任美国政治学学会主席。沃兹教授是新现实主义理论的主要代表,其主要著作有《人,国家与战争》(1959)、《外交政策与民主政治》(1967)、《国际政治理论》(1979)和《核武器的扩散》(1995)等.其中《人,国家与战争》、《国际政治理论》等书迄今仍是美国大学国际关系专业最重要的教学参考书。在沃兹教授讲学期间,我院研究生谢鹏曾就新现实主义理论的一些具体问题对他进行了学术性专访,下面是两次访谈的记录。为便于读者深入了解肯尼思·沃兹的理论观点,本期还发表了他的《现实主义思想与新现实主义理论》一文,供研究参考。

  • 标签: 国际政治理论 沃尔兹 核武器 现实主义理论 人权政策 国际关系
  • 简介:美国著名马克思主义学者迈克尔@洛伊近日给本刊寄来一文.该文认为,马克思主义是批判的和解放的实践哲学,是一个开放的体系,面对社会实践和人类解放不断前进,马克思主义应该重新考虑工业无产阶级衰落、妇女压迫、解放神学、生态主义等新问题.该文主要内容如下.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实践哲学 旧唯物主义 启蒙哲学 社会关系 社会批判
  • 简介:外交哲学是一国外交最根本的价值原则和行动方针,在不同发展阶段上,一国的国际定位及其作用不同,决定了在处理外交事务时的外交哲学存在差异。新中国成立后,在处理外交事务时,先后确立了矛盾哲学和实践哲学,在国家定位、目标使命、资源基础和外交思维上都存在差异。步入21世纪以来,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要求探索新世界哲学,承担新外交使命,开发新外交资源,确立新外交思维。

  • 标签: 外交学 中国外交 外交哲学 矛盾哲学 实践哲学
  • 简介:在经历了长时期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动荡以后,饱经磨难的阿根廷人终于决定,他们既不要在任总统杜阿德,也不要老牌政治家梅内姆,而是宁可要一个"新面孔"--来自阿根廷边疆小省的内斯托·基什内,来执掌这个南美大国新一届总统的权柄.在前不久举行的阿根廷大选中,随着梅内姆中途退出竞选,阿根廷圣克鲁斯省省长基什内不战而胜,顺利当选为阿根廷新总统.

  • 标签: 基什内尔 阿根廷 政党政治 总统候选人 生平事迹 政治主张
  • 简介:死的哲学,在这里不是说哲学是死的,而是指死亡的哲学意义。这个词是从林来梵老师那里借来的,他在《人文法学》一书中谈到苏格拉底之死时用了这个词。苏格拉底之死绝对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两千多年来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哲学家、法学家、艺术家、文学家和政治家都在不断复述苏氏饮鸩的轶事。早年学习文艺理论时,第一次在西方文艺思想史的课堂上听到苏格拉底临终那句遗言时,我感到无比震撼——'分手的

  • 标签: 公孙鞅 哲学苏格拉底 死哲学
  • 简介:本文从话语实践理论和语言存在论两条线索概述了国外马克思主义语言哲学的发展历程,对马克思主义语言哲学理论的丰富内容和一般特征进行了简要的分析,目的是要阐明:马克思主义语言哲学对于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当代民主政治建设都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尽管它包含着多重理论张力,但是却恰恰展现了自身的理论生命力。

  • 标签: 马克思主义语言哲学 话语实践理论 语言存在论
  • 简介:本文分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意义,探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关系,从哲学、历史和现实的视角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哲学见解。

  • 标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哲学基础 马克思主义
  • 简介:[编者说明]:德国周报2003年第23期(5月28日)发表该刊记者采访瑞典首相格兰·佩松的谈话记录,题为.佩松根据瑞典的成功经验指出,德国的改革必须从节约国家开支(主要是社会福利费用和行政机关经费)着手,要想维持福利国家,必须首先改革福利国家.现将这一谈话全文和采访记者乌韦·让·豪伊泽写的短评译出发表.

  • 标签: 瑞典 首相 佩尔松 福利国家 改革 社会福利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