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8 个结果
  • 简介:冷战后,澳大利亚应该如何看待中国备受关注实力和影响力?美国是否决意保持她在亚太地区主导地位?如何维持太平洋地区持续和平?本文观点是:今天亚洲给我们出了一道全新而独特难题.这种局势造成困境需要全新解决方案,而不是老掉牙冷战思维方式.

  • 标签: 太平洋地区 和平 澳大利亚 亚太地区 思维方式 冷战后
  • 简介:上海以城市作为公共外交主体思路已经突破了国际友好城市这一地方政府开展公共外交最初形式,但是还存在很多不足和问题,需要从观念、机制、行动和国际经验比较四个角度出发进行大胆尝试,增强对外开放系统性,突破开放“部门化”“碎片化”,彰显上海城市软实力即公共外交影响力.

  • 标签: 公共外交 国际化 大都市建设 上海 国际经验比较 友好城市
  • 简介: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际社会对我国认知趋于客观和理性,作为国家形象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国际形象也有所改善,但迄今仍未完全消除“不公开”“不透明”“神秘”“专制”误解,这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发生重要变化不相符合,也与我们在中国和世界上实际发挥作用不相匹配.从2009年开始组织“走进部门”系列活动在推动树立良好国际形象方面做了一些探索,也积累了一些经验.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案例分析 世界 国际社会 国际形象 2009年
  • 简介:中国共产成立90多年来,政党外交与公共外交相辅相成、交相辉映.在建党之初,中国共产通过开展对外交往扩大国际影响;建国之初利用对外交往打破外部封锁,为迅速打开新中国外交局面做出了积极贡献;改革开放以来综合运用各种对外交往形式争取国际信任,超越意识形态差异,同世界各国各类政党建立联络与合作.中国特色政党外交要在突出特色和优势基础上发挥更大作用,以推动外交事业不断发展.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对外交往 政党外交 国际影响 新中国外交 公共外交
  • 简介:“中国国家形象调查报告2012”是第一份由中国研究机构发布涉及到多国公众大型国家形象调研报告。“中国国家形象调查报告2012”选取了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印度、马来西亚和南非6个国家数千名受众为调查样本。调查报告有以下主要发现:70%海外民众对中国有所了解,电视、互联网和报纸杂志是最主要媒介;在海外民众眼中,中国是神秘而有魅力,发展中国家民众更认可中国“和平”“中立”外交立场;“幸福”“温顺”“理性”“神秘”是中国国民主要特征,海外民众对中国普通民众生活最感兴趣;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有效地展现了现代中国形象,但受访者多表示对形象片人物相当陌生;联想、海尔等中国品牌在海外已经建立起一定知名度,但物美价廉依然是中国产品主要优势。

  • 标签: 发展中国家 形象调查 国家形象 普通民众 形象宣传片 研究机构
  • 简介:政党外交作为政府外交重要补充渠道,在总体外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共产秉持开放态度,积极同国外各类政党发展关系.中国共产同大国大党开展机制化交流具有特殊而又重要意义,因为这关系到大国关系长期性和稳定性,关系到我国长期对外战略,关系到我们同国际体系主要力量相互了解和相互信任,能够增进相互理解,彼此交流治国经验,稳定国家关系和推动务实合作.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国大党 对话机制 政党发展 补充渠道 政府外交
  • 简介:政党对外信息传播无疑是最为有效政党公共外交形式之一,这既是政治信息传播规律性体现,也是当今时代一个现代化政党所必须面对重要课题.2011年,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纪念活动期间,我们开展一系列自主对外传播活动,围绕建党90周年和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主动回应了国际社会关切,有效促进了国际社会更加全面客观地了解我们.这一段时间,各部门开展有关对外传播活动,构成了一个与时俱进现代化政党开展公共外交成功案例。

  • 标签: 信息传播规律 中国共产党 案例分析 建党 “七一”重要讲话 形象
  • 简介:2004年9月,中国共产在北京成功主办了第三届亚洲政党国际会议,共有35个国家81个政党的领导人和代表与会并通过《2004北京宣言》.这是我党历史上首次举办大型国际会议,开创政党外交新局面的重大举措,也是亚洲地区政党政治发展进程一件盛事.之后,中国共产积极参加在韩国、哈萨克斯坦和柬埔寨举行国际会议,并在该会议框架下以扶贫、发展成果共享等为主题,举办专题会议,取得了很好效果.

  • 标签: 亚洲政党国际会议 中国共产党 交流 大型国际会议 哈萨克斯坦 党的领导
  • 简介:崛起中国有三大特征:规模大、变化深刻、身份不确定.这导致中国对外部世界需求在许多方面有所不同,如国家利益界定及维护权益方式和力度,对世界秩序追求等.崛起中国一方面更需要公共外交,另一方面开展公共外交更为困难.虚心学习,讲一个别人听得懂真实中国故事,是中国需要公共外交.

  • 标签: 中国故事 公共外交 外部世界 维护权益 国家利益 世界秩序
  • 简介:由共青团沈阳市委选派援塞拉利昂项目志愿者14人,他们远离祖国和亲人,奔赴异国他乡,克服重重困难和经受种种考验,把火热激情和广博爱心洒向西非塞拉利昂,圆满完成了海外志愿服务任务.他们是一群拉近塞友谊民间使者.

  • 标签: 志愿者 使者 民间 友谊 塞拉利昂 志愿服务
  • 简介:我们对外文化传播,应该多讲故事,多讲中国故事。什么是中国故事呢?就是我们自己身边事儿。往往故事藏着真理,受众从中必多少有所吸收。通过讲故事来交流与互动,我们文化就能随之走出中国。

  • 标签: 讲故事 中国 文化传播
  • 简介:日本是中国重要“受体”,一方面是值得效仿榜样,一方面是倾泻愤怒反面教材。中国民族主义从日本借来了国家概念,包括用来表达这一点词汇(国民)。这种群众性民族意识将中国这个庞然大物推向了全球竞争,去争夺一个与该国庞大实力以及国人对本国在世界上应有位置概念相符国际地位。

  • 标签: 敌意 反面教材 民族主义 全球竞争 民族意识 中国
  • 简介:《中国特色民间外交》(赵可金主编,红旗出版社,2012年5月出版。)是中国民间外交研究基于理论中层化和实践化新尝试,是推动中国民间外交研究从重要性研究向有效性研究、从回溯性研究向前瞻性研究、从方式方法研究向体制机制研究、从描述性研究向科学性研究转变重要一步。

  • 标签: 民间外交 中国特色 实践化 红旗出版社 评介 有效性
  • 简介:今天公共外交是新中国初期“人民外交”优秀传统发扬光大.公共外交逐渐成为一项全民事业.如何开展全民公共外交事业?作者从国家层面提出了四项建议:制定《全民公共外交条例》;继续发挥人民政协在推进公共外交重要作用;加强非政府组织和跨国公司公共外交体系建设;学术理论界,尤其是外交与国际关系学界要加大公共外交理论与实践研究.

  • 标签: 公共外交 外交事业 新中国初期 非政府组织 国际关系学 优秀传统
  • 简介:2012年5月19日,察哈尔学会与荷兰国际关系研究所在北京共同举办首届公共外交国际论坛,主题为“公共外交智慧:中欧美对话”.来自荷兰国际关系研究所、欧盟驻华代表团、美国南加州大学公共外交研究中心、美国公共外交顾问委员会专家代表和中国学者一道就主题进行了热烈讨论.本文根据录音整理,并经各位发言人审阅.

  • 标签: 公共外交 对话 欧美 智慧 国际关系 南加州大学
  • 简介:世界华商大会是联系、沟通全球华商纽带和桥梁。来自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拥有不同发展历程和经济模式华人企业家聚集在华商大会“发展经济,共同繁荣”旗帜下,彼此取长补短、交流合作。华商大会已成为弘扬中华文化、展示全球华商整体形象重要舞台。

  • 标签: 世界华商大会 网络 连接 经济模式 华人企业家 取长补短
  • 简介:韩国公共外交主体多样化,其中政府是主导。在实施范围上,韩国公共外交主要集中在亚洲地区。通过构建优质国家品牌,韩国正在逐渐培育世界对韩国“好感”,而通过不断扩大韩国对国际社会贡献,则有利于引起他国民众“共感”。但是,韩国公共外交也存在缺乏统一协调部门和面临他国民族主义及文化渗透等议题。

  • 标签: 公共外交 韩国 内容 亚洲地区 国家品牌 国际社会
  • 简介:公共外交首先是外交,也就是为了实现国家利益对外行为,必须要有明确目标、对象、方法、渠道,有可以评估手段和标准,要理所当然充分体现国家在公共外交主导力和领导力.同时,公共外交以公众为对象,是对象广泛外交形式,因此也具有自身特殊规律,必须革新观念,改革方法.

  • 标签: “外交” 公共外交 国家利益 对外行为 特殊规律 革新观念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国外基金会优秀成果和实践经验不断革新着我国基金会观念。我国基金会如何参与到国家“软实力”竞争,如何更好地参与到中国公共外交活动成为重要议题。通过了解中国基金会现有国际活动情况,借鉴美国基金会发展优秀经验,可以为我国基金会“走出去”战略提供参考。

  • 标签: 基金会 公共外交 “走出去”战略 实践经验 “软实力” 改革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