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9 个结果
  • 简介:自从日本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谈判以来,日本政府和美国政府多次围绕农业与汽车市场关税、知识产权保护、国企改革议题展开会谈。双方的政治决策和立场主要基于对国家自主性、经济交流和同盟关系等问题的审视与考量。日本TPP决策从具体产业的宣传引导发展到愈来愈顾及本国基础制度安排,美国视推动TPP协定为其“亚太再平衡”战略的重要内容,由此使双边谈判经历了反复的博弈和协商。通过两国政府高层在2015年初的表态,可看出日美双方在达成谈判协定方面的积极愿望和外交努力。

  • 标签: TPP谈判 贸易协定 政治决策 国家自主性
  • 简介:西方国家外交决策监督制约机制建立在西方国家三权分立政治制度基础之上,是西方国家对于外交决策实行监督制约的组织和制度上的保证,对于西方国家外交政策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这一监督制约机制主要包括议会监督、政府监督、司法监督、政党监督、社会监督。其主要功能是:监督外交决策决策机构是否依法行使外交决策权,以及在执行外交决策过程中是否存在违法行为,保证外交决策的连续性与稳定性,促使外交决策者根据客观形势的需要适时调整外交政策,调节和平衡国内不同阶层不同利益集团的利益与需求。西方国家外交决策监督制约机制由于自身存在着阶级局限性以及种种弊端,因而其监督制约效能又存在着有限性的一面

  • 标签: 外交决策 西方国家 监督机制
  • 简介:本文以系统分析的方法考察了美国对华决策系统的结构和单元,文章指出美国对华决策系统是一种T字形结构,其单元包括总统、国会、思想库和利益集团,结构决定了美国对华政策的基本走向,而单元之间的互动使美国对华政策出现了起伏.

  • 标签: 国会 美国对华政策 总统 思想库 利益集团 互动
  • 简介:东南亚市民社会组织的壮大以及参与地区事务积极性的提高是新时期东盟地区主义发展的一个明显特征,这也为东盟双轨外交之外提供了新的外交沟通形式,第三轨道外交成为市民社会组织参与并影响东盟决策的重要形式。通过对这一现象的分析研究有助于更好地认识东盟的决策机制和过程。

  • 标签: 东盟 非政府行为体 第三轨道外交 决策
  • 简介:东盟的'5-1'决策方式和抽象肯定、具体否定的决策惯例是东盟正式决策机制所没有的,是东盟在具体的合作过程中的一个创新,是东盟决策机制的创新;这一创新很好地解决了国家利益和地区利益之间的冲突问题,是东盟具体合作得以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 标签: 东盟 机制创新 地区合作
  • 简介:在中国实践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战略过程中,南亚国家有着重要地位。在地缘政治范畴,南亚国家对我国西部边疆安全有重大影响,具体体现在新疆和西藏问题上,更体现在大国围绕此问题所进行的博弈过程中;在经济范畴,作为崛起中的经济体,中国和南亚国家的经济和社会交往频繁,更有巨大潜力,双方还在改变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方面有着共同的诉求。因此,加强对南亚国家的研究就显得极为重要,极为迫切,《南亚地区发展报告(2012)》就是其中的精品之作。

  • 标签: 南亚地区 发展报告 中国 服务决策 南亚国家 国际政治经济
  • 简介:“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促使中国外交从“韬光养晦”转向“奋发有为”,这要求中国外交决策机制进行相应的改革。中国外交决策机制的不足包括三个方面:信息的收集与分析、政策建议的筛选与综合、最终决策。其中政策建议的筛选与综合环节的不足尤为明显。为此,中国有必要从观念、制度、人才使用三个方面进行改革:走出“弱国无外交”认知误区,从整体与长远角度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强化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在对外事务上的统摄功能,一名政治局常委任常务副主席兼任中央外事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负责对外事务,外交部长由一名政治局委员级别的副总理兼任;建立政务官与事务官分类制度,强化外交官的离岗培训,大量增加“外部人”,即把有经验的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吸收到外交决策部门中来。

  • 标签: “一带一路” 中国外交决策 机制改革
  • 简介: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个体通常通过一种被称为归因的心理机制从不完全的信息中解释他人做出某种行为的原因。类似但更为特殊的心理机制也会发生在当一个国家的决策者需要理解另一个国家的行为以采取某种应对之策的时候。当外交决策者们在试图解释他国的行为时,他们会将哪些变量纳入他们的考虑范畴?他们对他国行为进行归因的方式是否会因情境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如果确实有所变化,那么他们在归因时将会存在哪些倾向和偏见?外交决策者通常从能力、决心、利益、意图和该国所处的战略环境五个维度来认知另一个国家行为的原因。而恐惧和族群中心主义均会作用于这五个维度,并且在不同的情境下,两者在各维度的作用方式有所差异。为了验证唐世平提出的行为归因理论,作者采用了一种特殊的内容分析技术——逐字解释文本分析——对1945-1947年间的美国外交档案进行了分析和编码,试图利用二战结束至冷战开始这段时间内美国的主要决策者对苏联行为所进行的数以百计的归因,并对上述归因理论进行经验上的探索。验证结果表明,描述性的证据分析部分支持了这一新的归因理论,但也挑战了这一理论中关于能力、决心和环境维度的部分推断。

  • 标签: 归因 外交决策 政治心理学 冷战 档案内容分析
  • 简介:意象是决策者认知图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外交决策决策过程的一个重要干预性变量.美国更不例外.本文将克林顿政府军事干预科索沃政策作为案例,运用国际政治认知心理学的"意象"概念以及意象与决策者再现问题之间的一般关系模式,分析克林顿政府在制定军事干预科索沃政策过程中,决策者对干预对象所持的意象与他们认识科索沃问题以及最终实施军事干预的相互关系.文章最后结合克林顿政府在后冷战时期面临的对外战略形势,探讨了意象对美国政府制定对外政策的几点影响.

  • 标签: 美国 外交决策 军事干预 科索沃 国际政治
  • 简介:“谋”与“断”既相对分工,又密切合作,是现代行政决策的一大特点。所谓“谋”,是指出谋划策,它主要由政府的决策咨询参谋系统承担。所谓“断”,是指柏板决断,它是政府决策中枢系统的职权。日本政府近年来逐步形成了政府系统内部自下而上的“禀议制”、政府内部的专门咨询机构“审议会”、半官方的思想库以及充分利用民间咨询机构等多层次多元化的决策咨询体系、制度和方法,在政府决策中发挥了强有力的支持功能。这对于我国目前建立与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政府决策咨询体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标签: 行政决策 谋断 日本 中国
  • 简介:在古印度的本土宗教(婆罗门教、佛教)时期,已经自然地形成了一种政教分野、各安其位的格局;而在包括伊斯兰王朝在内的整个古印度,各教派之间也大体上维持着一种多元共存、正常竞争的关系。古代印度的模式为当今世界的政教关系和教派关系问题提示了一种和平、理性的化解之道。

  • 标签: 政教关系 教派关系 政教分野 多元共存
  • 简介:二战结束后英国重返东南亚,马来亚华人这一联系中英以及东南亚地区的群体开始逐渐引起英国的注意。槟城"分离运动"促使英国改变忽视马来亚华人的政策,在反思此前政策的同时,开始关注华人因素并制订对马来亚华人的新政策。新中国成立后,马来亚华人更加受到英国当局的重视。在此期间,马来亚自治道路进程、华人为争取自身合法权利的诸多努力、新中国成立对英国东南亚政策的影响等多重因素,共同促成了英国对马来亚华人政策的渐进式的改变。

  • 标签: 马来亚华人 槟城“分离运动” 马华公会 英国政府
  • 简介:冷战结束以来,美国的东亚安全战略经过近20年的发展与调整,已初步形成和正在努力打造后冷战时期的安全网络模式,即:以保持前沿军事存在和海外基地为基石,以双边军事同盟与准同盟为轴心,以地区多边安全合作机制为辅助模式,以与区域内非同盟、准同盟国家和区域组织进行高层对话为补充形式,在美国的主导下交叉运用。

  • 标签: 美国东亚安全战略 前沿军事存在 军事同盟与准同盟 多边安全合作机制 高层对话机制
  • 简介:东亚地区主要发展中经济体历史、文化、宗教、政治制度、经济体制、资源禀赋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各国在独立之后发展民族经济的过程中选择了不同的经济发展战略与政策,受到各种经济发展理论的影响,采取了各种迥异的宏观经济调控手段和资源配置机制。加上各个经济体政府干预经济的方式、力度和能力存在着差别,受外部经济影响的程度也不同,使得东亚地区的经济发展呈现出斑丽多彩、形式各异各种经济模式。尽管这些东亚经济体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共同点,但有着更多的不同点。因此,东亚地区发展中国家与地区的经济发展仅存在着单一的“东亚模式”是不符合该地区客观经济情况的。

  • 标签: 东亚模式 内涵 多样性 误区 经济发展模式
  • 简介:印度服务外包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形成了一个既符合国情又顺应全球化潮流的服务外包发展模式,其形式和内容的发展可以从印度服务外包业务模式的演进中得到充分体现。根据实证研究,总结出印度服务外包的三种主要业务模式及阶段演进:初期以软件现场项目模式为主的阶段,发展期离岸外包模式形成发展阶段,转型提升期向离开外包终端和全球交付模式演进阶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印度服务外包业务模式演进的成效、成功的原因、存在的不足和可以为鉴的启示。

  • 标签: 印度 服务外包 业务模式 演进 启示
  • 简介:碳预算是气候变化政治经济学的理论热点和气候谈判争论的焦点之一。2009年英国实施了世界上第一个国家碳预算。本文探讨了英国碳预算的目标、模式、特征、作用及影响,指出碳预算将成为发展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政策工具之一。英国制定和实施碳预算,意在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机制建设,以便在国际气候政治中发挥重要作用。英国碳预算的借鉴意义不仅限于一国国内经济领域,而且关乎国际政治经济关系。

  • 标签: 英国 碳预算 低碳经济 气候政治 气候变化政治经济学
  • 简介:在发达国家,市场主导型融资模式和银行主导型融资模式是两种具有代表性的融资模式,本文比较了市场主导型融资模式和银行主导型融资模式的特征,认为市场主导型融资模式的效率更高,在银行主导型融资模式下,与银行关系密切的企业虽然容易获得资金,但与其他企业相比,既没有更高的利润率,也没有更快的增长速度。

  • 标签: 欧洲国家 美国 日本 企业融资 融资模式 企业治理
  • 简介:<正>香港与新加坡是两颗明珠,在太平洋上交相辉映。然而,它们之间的差异也颇为明显,耐人寻味。两地相似的一面主要有:一、两地均为城邦型国家或地区;一城即一国。或一城即一区。香港的土地面积不过1075平方公里,人口不过570万(1990年数据)。新加坡也仅拥有626平

  • 标签: 新加坡 香港 发展模式比较 土地面积 太平洋 香港制造业
  • 简介: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副教授沈红芳撰写的一书新近已由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为国家教育部"九五"人文社会研究项目、美国福特亚洲基金研究项目(1999-2000年度)的最终成果,并被列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的系列研究丛书.

  • 标签: 《东亚经济发展模式比较研究》 东亚经济 经济发展模式 沈红芳 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