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未来大众意识对形成俄罗斯社会发展矢量的作用将提升。尽管俄国家政治制度至今仍存在保守主义倾向,但社会各阶层对政治实践的影响完全可能加强。因此,政治制度显然面临演变,国家与社会的逆向联系将逐步放宽,政权对社会情绪的变化将做出更多回应。精英阶层意识直接形成国家政策,但这并不意味着大众意识退居次要地位。归根结底,发挥决定性作用的仍是大众意识。

  • 标签: 大众意识 俄罗斯 国家政治制度 变迁 改革 社会各阶层
  • 简介:吴登盛执政期间,调整了缅甸的外资政策,对外来投资采取了放宽投资领域、降低准入门槛、灵活掌握土地使用权限、加大税收优惠力度、完善保护制度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为本国引进外资创造了较为合理的投资环境。这使外国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来源国和投资领域也趋于多元化,缅甸的对外贸易和GDP总量不断攀升,进一步增加了国内就业。但同时也加剧了通胀压力、扩大了贸易逆差。当前外资仍然面临缅甸政局缺乏稳定、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落后、员工素质不高、产业链缺失、投资成本偏高、效率低下、法律法规亟待完善、民族主义高涨等一系列问题。昂山素季领导的民盟政府虽已上台,但未来如何进一步吸引外资,振兴缅甸经济,仍然任重而道远。

  • 标签: 吴登盛政府 外资政策 效果 制约因素
  • 简介:印度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是经济体制转型的重要内容,研究印度利率管理体制的变迁首先需要理解印度利率管制的形成历史,在此基础上梳理印度利率市场化的背景、步骤和效果。从制度变迁的视角出发,分析印度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与经济体制转型的强制性关联,有助于理清印度分阶段实施改革的深层次原因。目前,印度正在构建利率走廊调控机制,该机制的操作模式也与利率管理体制变迁的历史背景有着深刻的联系。

  • 标签: 利率市场化 印度 利率走廊 制度变迁
  • 简介:“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促使中国外交从“韬光养晦”转向“奋发有为”,这要求中国外交决策机制进行相应的改革。中国外交决策机制的不足包括三个方面:信息的收集与分析、政策建议的筛选与综合、最终决策。其中政策建议的筛选与综合环节的不足尤为明显。为此,中国有必要从观念、制度、人才使用三个方面进行改革:走出“弱国无外交”认知误区,从整体与长远角度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强化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在对外事务上的统摄功能,一名政治局常委任常务副主席兼任中央外事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负责对外事务,外交部长由一名政治局委员级别的副总理兼任;建立政务官与事务官分类制度,强化外交官的离岗培训,大量增加“外部人”,即把有经验的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吸收到外交决策部门中来。

  • 标签: “一带一路” 中国外交决策 机制改革
  • 简介:2016年1月28日,越南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河内闭幕,这是越南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事件。时光荏苒,越南共产党从"六大"开始进行革新开放至今已有30年。毗邻越南的中国的改革开放已有38年。两个社会主义国家都是共产党执政,在社会主义运动史上都曾经按照苏联模式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接着又先后进行改革开放和革新开放。

  • 标签: 革新开放 越南共产党 社会主义运动 时光荏苒 社会主义道路 全国代表大会
  • 简介:本文从家族化、现代化、多元化和国际化特征角度集中阐述了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泰国华人企业集团经受重大考验、持续向前发展趋势,深入分析了1997~1998年与2008年两次金融危机对泰国华人企业集团发展变化影响迥异的原因,并论述了泰国华人企业集团在中国与泰国投资和经贸合作中作用。

  • 标签: 国际金融危机 泰国华人企业集团 发展趋势 中泰投资和经贸合作
  • 简介:美国企业研究所是美国保守派智库的代表之一,具有强大的学术和政策影响力。通过对2012年至2015年四年内该所中国军情研究的统计和分析,可以对其观点倾向、研究重点、代表性研究学者等形成比较全面的了解。同时,该所研究发表的相关文章,具有时效性、选择性和保守性的特点,是了解和把握美国国内保守主义思想动态和政府决策的重要参考。

  • 标签: 美国 智库 中国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