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2 个结果
  • 简介:南海非传统安全威胁是南海地区人社会经济、自然发展关系扭曲的结果。它与南海传统安全交织出现,给地区国家安全海上航行安全带来了巨大冲击。但相比之下,南海非传统安全问题却并没有得到学界太多的关注。南海非传统安全威胁由来已久,20世纪60年代以来先后经历了两个阶段,且在九一一事件后主导南海地区安全形态。其后,南海非传统安全问题引起了地区国家的重视,虽在地区国家加强合作下有所好转,但并未得到根本性解决。由于地区国家政治、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间存在的不平衡问题及现有的民族、宗教矛盾,未得到实质性改善,未来南海非传统安全形势仍不容乐观。南海地区国家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策略性互动还存在着一系列不足问题,而这些不足和问题使地区国家在南海非传统安全领域的互动合作效果不彰。不仅如此,针对地区内存在的发展不平衡问题,中国需要和东盟国家找准方向,为解决南海非传统安全问题探索有效途径,进而实现共同维护南海稳定和平的目标。

  • 标签: 南海安全形势 非传统安全 策略性互动 合作机制
  • 简介:气候变化的影响超越它本身所带来的直接环境后果,对美国国家安全提出新挑战。美国官方对这一问题的认知从形成到发展,大体经历了酝酿、萌芽和完善阶段。促成美国对该问题的战略认知政策实践的原因复杂,涉及国际社会的政治议程、美国国内的科学议程以及国会的影响等因素。当前,美国的安全体系不仅正视气候变化对美国国家安全产生的威胁,而且已经开始制定战略性方针不断将气候变化因素纳入该体系的战略规划和日常实践。在国际层面,美国已经开始谋求与其他国家就气候变化影响国家安全与国际安全的问题达成共识甚至采取行动。本质上,这是美国在全球气候谈判博弈中增加筹码的一个重要抓手,希望以此来影响和主导全球减缓气候变化行动。预计未来美国应对气候变化安全后果的政策走势趋强,将对美国气候政策、对外关系乃至国际格局产生重要影响,同时将给中国特别是中国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关系带来挑战。

  • 标签: 气候变化 国家安全 非传统安全 美国气候政策
  • 简介:中国人移民巴西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据统计,当前巴西华侨华人的数量在20万-25万之间,巴西已成为南美华侨华人第二大聚居地(仅次于秘鲁)。经过几代人的耕耘,巴西华侨华人的规模和影响力越来越强,尤其是近些年大量涌入的华商。近些年,巴西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变化之快,使巴西华侨华人社会面临着各种新机遇和新挑战。本文主要分析巴西华侨华人在融入当地社会过程中所作出的积极努力和成效,以及他们在融入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巴西华侨华人的社会融入呈现多元化趋势,华商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但华人参政力量还很薄弱,社会治安问题带来的安全隐患也成为困扰巴西华侨华人的一大难题。

  • 标签: 巴西华侨华人 社会融入 挑战与困扰
  • 简介:国家(汲取)能力对国内冲突复发的影响是非线性的和条件性的。这个关系受到方向相反的三个机制的影响:从长远来看,国家能力的提高会增加反叛者军事挑战政府的难度和机会成本;但在短期内,强化汲取能力的努力会增加纳税人的经济负担,导致他们对政府的怨恨和对潜在反叛者的同情;大量增加税收会降低国家和平承诺的可信度,危及冲突后的和平局面。作者通过大样本统计分析证实了这一基本假设。经验检验还发现国家能力对冲突复发的影响基本上是一个国内政治过程。前一轮冲突结果对之的影响尤其强烈。相反,国际维持和平行动和外来援助不仅无助于巩固国家能力对和平的积极作用,反而可能抑制国家能力独立的积极影响。

  • 标签: 国家安全 国家(汲取)能力 国内冲突 冲突复发
  • 简介:国家承认问题的研究是国际关系学界容易忽视的研究领域。近年来,随着世界分裂主义的发展甚嚣尘上,围绕对分裂实体的国家承认所引发的矛盾和冲突也更为激烈,因此研究分裂主义与国际承认之间的关系便十分必要。国际政治中的国家承认是指各国将某个政治行为体确认和接纳为新的主权国家。虽然国际法确认了国家承认的基本原则,但是各承认国主要基于自身的利益来考量对新成员特别是分裂实体的国家承认,这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国家承认实践中的差异纷争。正因如此,对面临分裂主义挑战的国家来说,在反分裂斗争中有必要制定和实施"反承认战略",以遏制分裂主义的图谋。当然,对于分裂主义应对而言,问题发展到"建国"的阶段其实已十分严峻,相关国家更应该注重这一阶段之前的治理工作,如遏制分裂势力的发展、寻求实现政治和解、防范外部势力的介入等。

  • 标签: 分裂主义 承认 无承认国家
  • 简介:曼德勒为缅甸第二大城市,它既是缅甸地理意义上的中心,也是缅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近年来,随着曼德勒华人的日益增多,华人当地主体族群———缅人的关系成为曼德勒最重要的族群关系之一,而这种关系并非总是处于友好和谐的状态,甚至时而可以体会到这座城市中的反华情绪。笔者通过田野调查发现,曼德勒华人在都市的法理空间中,践行熟人社会社会交往方式是导致出现这种紧张族群关系的重要原因之一。综合曼德勒华人缅人两个群体的表述,揭示日常生活中曼德勒华人的熟人社会社会交往方式,将会为理解曼德勒华人的境遇及缅华关系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 标签: 曼德勒 华人 都市 熟人社会 社会交往 族群关系
  • 简介:2015年2月发布的奥巴马政府任内第二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重申了美国的持久国家利益,关注到国际权力结构的变化,总结了美国的主要安全挑战首要战略风险,突出了美国经济复兴维持国际经济秩序的重要性,认识到在价值观层面“内修”“外展”的关系,强调了国际体系变革的必要性。这份报告表明奥巴马政府将继续秉持战略克制、责任分担慎用武力的基本理念,展示美国护持霸权地位的决心手段。就涉华内容来看,美国延续了一贯的对华政策基调,但也表达了更多更新的战略关切,反映了美国面对中国崛起的复杂心态。

  • 标签: 奥巴马政府《国家安全战略》报告 中美关系
  • 简介:国家内部武装冲突占据了当今世界武装冲突的大半,冲突后如何对这些国家进行安全治理,不仅关系到冲突国本身的安全,也关系到地区乃至全球的安全。联合国维和行动作为全球安全治理的一项重要活动,在冲突后国家进行着维护和平建设和平的任务。维和行动从最早的管理国家间冲突,到管理国家内部冲突和人的安全,直到今天发展成为管理冲突后国家的全面建设和平。然而理论上的发展在战略和实施层面出现断层,维和人员承担了越来越多的建设和平任务,效果却不佳。从联合国在非洲(尤其是在南苏丹)的维和行动可以看出,在维护和平方面的成就远远大于建设和平方面的成就。维和行动中存在着三个深刻的悖论(维和行动的局限、联合国的性质与其能力的局限以及其他行为体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关系),影响着维和行动的有效实施。要想更有效地参与冲突后国家的安全治理,联合国应成为和平进程的帮助者而不是干预者,注重东道国的主导作用。与此同时,还要处理好几个关系,包括国家安全与人的安全、维持和平建设和平、联合国与其他行为体的关系等。

  • 标签: 安全治理 冲突后国家 联合国维和行动
  • 简介: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境烟霾污染成为东南亚地区的公共问题。为了解决跨境烟霾污染,东南亚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合作行动,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措施是签署了《东盟跨境烟霾污染协定》。尽管东南亚国家在跨境烟霾治理上付出了种种努力,但由于跨境烟霾问题的特殊性以及东盟既有规范的制约,东南亚国家在跨境烟霾治理方面尚未取得预想中的效果,跨境烟霾治理成为考验东南亚国家地区公共问题治理能力的一个缩影。

  • 标签: 东盟 烟霾 环境治理 公共问题
  • 简介: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全局性战略问题。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通过多次粮食战略的调整,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中国的粮食产量总体上呈现的是波动式增长的趋势,这种增长中央粮食战略的调整均有一定关系。国家粮食战略经过了20世纪50年代的从互助组到统购统销、60年代的进口粮食缓解粮食危机、70和80年代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直至21世纪初期至今的从取消农业税到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这样一个过程。中国粮食安全面临粮农种粮的相对收益较低的结构性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必须从国家层面加大投入资本和提高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大力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努力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挖掘新潜力,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在促进农民增收上获得新成效。自2004年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一号文件”多次聚焦“三农”问题,始终强调粮食安全的重要性,这凸显了国家在协调粮食政策运转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及中共中央对粮食安全的高度重视。只有保住“安全口粮和放心粮”,才能保证中国到21世纪中叶顺利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 标签: 中国粮食安全 粮食战略 粮食危机 中央“一号文件” 粮食 生产能力
  • 简介:俄罗斯国家治理可以按照领导人执政时期分为全能治理时期、调整治理时期、激进治理时期和自主治理时期。列宁、斯大林的全能治理时期打造了一个战胜纳粹、可以美国分庭抗礼的超级大国,而其在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的调整阵痛中轰然倒塌,成为一个"失败国家"。普京和梅德韦杰夫又通过政治上强化权威、经济上公私兼顾、社会上培育社团、意识上整合思想的现代国家治理方式找到了俄罗斯国家自主治理的路径。

  • 标签: 国家治理 俄罗斯 全能治理 自主治理
  • 简介:“一带一路”是中国为积极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探寻经济增长之道、实现全球化再平衡、开创地区新型合作关系而提出的战略构想。东盟是中国开展“一带一路”合作的重要区域,其所在国华侨华人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力量。要充分发挥东盟国家华侨华人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桥梁作用,发挥他们的巨大潜力,推动中国东盟的经贸、科技文化交流合作。

  • 标签: 东盟国家 华侨华人 “一带一路” 桥梁
  • 简介:自2005年底以来,泰国一直深陷政治危机之中,到目前已经历了2006年9月和2014年5月两次政变。这两次政变深刻暴露出了公民社会和政治体制在政坛中的矛盾作用,其中尤以宪法宪法法院最为突出。尽管人们普遍希望公民社会和宪制架构(constitutionalstructures)能够实现选举授予权、问责制和政治权利密切相关的民主目标,但是人们在泰国所目睹的一切却与此有着天壤之别。公民社会和宪政的参与者一直为党派利益而非民主价值观所驱使。作为2006年和2014年两次政变的导火索,公民社会的各种势力强力动员起来,涌上曼谷街头,试图推翻民选政府。在此过程中,他们为军方实施干预提供了政治空间和合法性。宪法法院和宪法也在反民主活动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起草《2007年宪法》就是明摆着要削弱政党的势力,恢复机构割裂的格局,其终极目的是不让他信·西那瓦(ThaksinShinawatra)及其阵营重返政坛。宪法法院所宣布的许多判决也同样反映出政治利益,而非客观地依法办事。因此,泰国的民主政体是建立在流沙之上的:人们原本指望一些社会力量和社会制度可以巩固民主,但是事实表明,就连他们自己亦对其民主的关系深感困惑。

  • 标签: 民主化 民主巩固 公民社会 非政府组织 宪法 政治体制
  • 简介: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是对国际公共产品的有效补充。哈萨克斯坦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沿线国家,通过光明大道计划加强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物流中心、改善投资和贸易环境等具体路径对接丝路带建设。尽管对丝路带建设的理解不同,但这一建设哈《2050年前国家战略》相通,成为哈进行相关对接的直接动因。作为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的丝路带,不可能由中国一国建成,须由包括哈在内的中亚国家一起来建设。亚投行已开始成为相关国家落实这项建设的平台。

  • 标签: 丝绸之路经济带 哈萨克斯坦 中国 中亚
  • 简介:随着中国国力的日益强大和海外利益的不断拓展,中国成为世界关注的中心,中国的发展和安全与国家法治建设关联日益紧密。法治建设支持着中国的发展安全,发展安全依靠法治的支撑和保障。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必然要求,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为了贯彻落实这一战略部署,需要我们准确把握法治建设与国家安全的内在关联,借鉴世界各国法治建设的经验教训,通过加强国家法治建设,促进国家安全和发展。为此,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国际政治研究中心与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安全研究》编辑部拟定于2015年9月13-14日在洛阳联合举办第八届名家论坛学术研讨会。

  • 标签: 国家安全 法治建设 学术研讨会 洛阳 论坛 名家
  • 简介: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既有冲突性又有共生性,族群认同不会自动转化为国家认同。在多族群国家.为使族群认同上升为国家认同,除了在尊重多元文化的基础上,解决经济失衡、消除剥夺心理外,还需要重视安全利益在族群认同向国家认同转化中的作用。外部安全威胁有利于族群认同向国家认同的转变,而内部安全威胁则有可能导致国家认同的分裂。在文莱是否加入马来西亚问题上.安全利益产生了重大影响。

  • 标签: 族群认同 国家认同 安全利益
  • 简介:欧亚地区存在这样一种实体,它们拥有国家的基本特征,但是没有得到国际承认而无法成为国际法上的国家,作者将其定义为"无公认非国家行为体"。它们在法律上都归属于一个得到国际承认的国家,因外部力量的支持得以存在,而原属国失去了对它们的实际管辖权。本文以阿布哈兹、南奥塞梯、科索沃北塞浦路斯为例,分析了"无公认非国家行为体"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和得到承认的程度差异,指出它们是民族矛盾以及外部势力介入的共同产物,其出现不仅为国际局势增添了不稳定因素,导致自身国际境遇的孤立化和边缘化,更是欧洲一体化的逆过程。由于承认的缺失,无公认非国家行为体的地位会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下去,但从其内部现状及国际影响来看,这不是一个应该鼓励的现象。

  • 标签: 无公认非国家行为体 分裂主义 干涉 承认 欧洲一体化
  • 简介:本届年会在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和黑河学院的大力支持下顺利召开。经过理事会的充分酝酿和会员表决,黑龙江省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新一届理事会已经产生。在此,我代表新一届理事会对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的指导关心,对全体会员的信任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新一届理事会将不负众望,恪尽职守,带领全体会员努力工作,多出人才,多出成果,把学会的各项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为全省的对外开放、经济社会加快发展贡献力量。

  • 标签: 全体会员 区域经济 黑河学院 三实 省社会科学院 陆海
  • 简介:在中国的周边国家中甚至在整个亚洲,不丹是唯一没有中国建交的国家。由于诸多因素的作用影响,尽管中不关系发展良好,但两国没有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两国之间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当前中国愈加重视周边外交,“一带一路”计划将使包括不丹在内的南亚次大陆在中国的对外关系格局经济拓展布局中占据重要地位。未来,随着中国的发展以及不丹国内政局变动政策调整,中不关系会进一步趋好。

  • 标签: 中国 不丹 现状 周边国家 南亚次大陆 外交关系
  • 简介: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简称海合会)经济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大,双方经贸合作几乎涵盖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所有主要形式,形成了以能源合作为主轴,以商品贸易为基础,以工程承包、劳务合作和双向投资为补充的全方位合作模式。推进中国海合会自贸区建设是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一带一路”对外合作战略在海湾地区落地的重要内容,对全面提升中国海合会国家经贸合作水平、促进中海关系发展具有全局性重要意义。

  • 标签: 海合会 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 中国 展望 谈判 对外经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