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在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里,中东动荡注定要成为国际政治中的大事之一。政局动荡、国际能源结构变化、大国政策调整等因素相结合,促使中东政治的基本特征出现变化,这些变化很可能是一个长期趋势的开端,最终会改变中东政治的历史面貌。

  • 标签: 中东政治 21世纪 国际政治 政局动荡 结构变化 国际能源
  • 简介:民主转型的最终目标是让民主成为“小镇里唯一的游戏”。在“政治司法化”的过程中,法院成为解决政治争议的主要场所。但是,对司法审查机关的错误定位可能导致其沦为政治斗争的工具,“司法政治化”色彩会愈加浓厚。泰国民主转型从“政治司法化”到“司法政治化”的退化,说明司法权并非存在于政治真空中。司法权与民主政治的发展水平呈现出正相关性。健康稳定的政治环境可以为司法权的发展创造必要的空间,法院对规则和秩序的守护又可以避免竞争的无序状态。发展司法权应当重视其所具有的政治属性,科学的谋划和积极稳妥的推进均是不可缺少的工作。

  • 标签: 宪法法院 政治司法化 司法政治化 泰国
  • 简介:国家边界的人为划分与边境地区安全的高度关联,使跨境安全治理成为民族国家体系的重要议题之一。在时空关系相对稳定的传统地缘政治格局下,跨境安全治理从未面临严峻挑战,国家边境管控和边境地区一体化相结合的手段往往是较好的跨境安全治理模式。但随着当代技术革命的深入,传统地缘政治高度依赖的时空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共时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时间流动加速甚至“静止化”,对传统的线性叙事和决策思维产生重大冲击;它还推动传统上静止的空间得以“流动”,从而使地缘政治理论面临前所未有的空间不确定性。正是这一崭新的时空联动关系,使地缘政治由传统的单一形态朝向复合形态发展,并对既有的跨境安全治理思维和模式产生重大冲击;呼吁跨境安全治理朝攻守平衡、收放自如、松紧合理的方向转型。无论是从理论层面还是从实践层次,中国都有重要潜力成为这一时代性转型的引领者。

  • 标签: 安全治理 复合地缘政治 时空联动 发展- 安全关联
  • 简介:特朗普的当选标志着美国当代政治文化转型的正式启动。该转型的基本动力源于美国霸权衰落、体制僵化和观念演变,推动其政治价值观和政治行为的极端化发展,并强化了对美国政治制度的怀疑。美国政治文化的转型对其外交战略可能产生重大影响,大致包括现实主义的霸权衰落管理、理想主义的霸权重建和冒险主义的中国崛起管理三个方面。在这一外交战略调整之中,台湾地区因其特殊地位可为美国提供"四两拨千斤"的重要筹码。尽管"一个中国"原则是中美关系的重要基础,但不能低估美国政治文化转型的极端主义要素,大陆在应对美国政治文化转型、外交战略调整对两岸关系的潜在冲击时,应当做好更为全面、宏观和长远的战略准备。

  • 标签: 特朗普政府 政治文化 台湾问题 中美关系 两岸关系
  • 简介:2017年4月1日,由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郑州大学国际公共安全研究中心、《国际安全研究》编辑部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大数国际关系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网络空间安全治理和数据治国暨郑州大学首届国际公共安全研究高端论坛”在郑州大学举行。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南京大学、军事科学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关系学院等全国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三十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 标签: 郑州大学 安全治理 网络空间 论坛 治国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简介:非语言符号指除口头语言和文字语言之外、各种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并负载信息的标志或记号,包括服装饰品、表情神态、行为举止等等。不同于语言符号所具有的方向性和规定性作用,非语言符号在更为宽广的范围内传达着内涵丰富的意义,可以准确反映传播者的思想和情感,并起到强调、修饰、支撑或者补充语言符号的作用。

  • 标签: 非语言符号 文化传播作用 国际政治 服饰 文字语言 口头语言
  • 简介:独立建国以来,印度尼西亚的政治发展经历3个主要阶段.与此相联系,可以把该国的政治整合实践进程概括为3个时期:建国初期苏加诺通过凝聚意识形态共识、推进民主制度转换等方式进行国家政治整合的早期基础性实践,而军队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作用的提升为苏哈托军人政权的建立写下伏笔;随后,官僚威权体制得以确立,苏哈托通过“双重职能”提升军队地位、限制政党政治发展、领导经济建设等方式进行威权政治整合实践,该实践带有鲜明的聚合性、自主性和脆弱性;及至后苏哈托时代,印尼进入民主政治转型时期,其政治整合实践路径也随之转换为民主政治整合.在该国政治民主化改革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其政治民主化进程中的深层问题也得以暴露.目前印尼在政治整合方面还有非常繁重的任务要去完成,政治整合效绩对国家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 标签: 印度尼西亚 政治整合 威权政治
  • 简介:2017年11月25—26日,全国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联合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在珠海举办全国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2017年年会暨“世界秩序转型与区域治理”研讨会。与会专家围绕“世界秩序转型与中国外交”“全球化与区域治理”“‘一带一路’与区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与区域治理”四项议题展开热烈讨论。

  • 标签: 国际政治研究 区域治理 世界秩序 年会综述 高校 转型
  • 简介:族性是影响多民族国家安全及其族际政治走向的关键变量。它既能促进族际政治整合、维护国家安全、有助于民族国家建构,也能导致族际政治冲突、危及国家安全、阻碍民族国家建构。以"族性"为分析视角,通过对尼日利亚与印度尼西亚民族国家建构历程的梳理及其族际政治问题的比较,其共性特征包括:族际政治问题的分析单位是多民族国家;族际政治问题虽然发生在现实中的多民族国家,却往往带有深刻的历史根源;政治与文化边界的重叠是族际政治问题产生的逻辑起点;国内不同民族群体无法得到平等公正对待是导致族际政治问题的核心因素;军事专政和腐败会增加族际政治问题的风险和国家安全的不确定性。解决多民族国家族际政治问题、确保国家安全的关键在于如何让一个在历史上和观念中都不曾存在的国家民族能够超越族性分界而被成功建构。结合两国国情提出应对策略:寻找重叠共识,建构文化多元、政治一体的国族共同体;借鉴差异政治和差别公民权利思想,探寻积极回应不同民族群体正当利益诉求、实现各族人民成果共享、利益均沾的政治制度、体制和机制;消除军人在政治生活中的影响,惩治腐败;探索包容促进多语言、多宗教和谐相处的民族政策。

  • 标签: 族性 族际政治 民族国家建构 尼日利亚 印度尼西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