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2 个结果
  • 简介:2011年以来,为因应国际战略形势及美自身战略处境的变化,奥巴马政府不断强化经济外交:在外交定位上,将经济外交作为美外交战略中心;在外交目标上,以经济外交助推美国内经济发展,以求有效应对诸多战略安全挑战,维护美霸权地位;在外交路径上,着眼根本与长远。将重塑国际经济体系作为强化经济外交的实施重点。美这一系列举措对中国的影响具有两重性,中国应以两手对两手,制定一套能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协调多边、双边、周边,兼顾各种经济议题的中国“国家经济外交战略”。

  • 标签: 美国 奥巴马政府经济外交 中美关系
  • 简介:2004年,苏西洛·班邦·尤多约诺当选为第一位直选的印尼总统,至2014年10月届满10年.苏西洛总统执政的10年,是印尼政治稳定、经济快速发展、失业贫困人口和外债下降的10年.苏西洛执政10年所取得的成就,除了得益于1997年金融危机以后印尼历任政府所做的经济改革以及世界经济的复苏以外,还归功于苏西洛政府能根据国际和国内经济形势实施的经济发展政策.虽然成绩有目共睹,但苏西洛总统并未能完全实现任期的承诺,继任新总统仍面临诸多挑战.

  • 标签: 苏西洛总统 印尼经济 未来挑战
  • 简介:2003年伊拉克战争以来,伊拉克由治到乱,各种反叛武装组织层出不穷,使该国成为中东动荡的新震源。2011年中东剧变引发地区大乱局,其地区外溢效应使本就脆弱不堪的伊拉克局势乱上加乱。尤其是2014年6月异军突起的伊斯兰极端组织“伊斯兰国”,搅得伊拉克政府焦头烂额,使伊局势濒临失控。在这一大背景下,对伊拉克主要反政府武装组织进行简要梳理,显得十分必要。

  • 标签: 伊拉克战争 伊拉克政府 武装组织 伊斯兰极端组织 伊拉克局势 外溢效应
  • 简介:为了能够进入中国开展活动,一些外国非政府组织调整策略,不按照它们在中国境外的一般做法行事。循序渐进是多数外国非政府组织所采取策略的主要考虑,即先寻求在中国站住脚、建立合作关系网、奠定活动基础,然后逐步推进以实现其战略乃至最终使命。一个非政府组织的对华策略当前在中国通常是可接受的,但并不意味着该组织会长久保持同样策略,未来一旦其在中国的活动基础奠定或者中国社会、政治形势发生重大变化,该组织很可能会调整或变换策略。通过对外国非政府组织对华策略分析,可以了解与把握其在中国活动现状及效应,并展望与推测其未来策略调整或变换趋向,还能够认识中国有关各方应对外国非政府组织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外国非政府组织对华策略的形式与内容都很丰富,下面从五个方面概括论述。

  • 标签: 非政府组织 外国 活动策略 组织调整 中国站 形式与内容
  • 简介:近年来,非洲作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其潜力和机遇为世界所重视,成为各大国竞相进军的新边疆。美国总统奥巴马上台以来,吸取小布什时期奉行单边主义和军事黩武政策教训,对美国对外战略进行了以内向收缩为特点的一系列调整。在此背景下,美国对非洲战略呈现出新变化:突出非洲市场对美经济机遇,加快军事“重返非洲”、强调地区责任分担并借助盟国力量,继续高举“民主”、“自由”大旗。

  • 标签: 非洲市场 奥巴马政府 全球经济发展 美国总统 单边主义 对外战略
  • 简介:2013年2月,韩国新一届总统朴槿惠上任,揭开了韩国海洋开发、利用的新篇章。朴槿惠政府重建了韩国海洋水产部,同时提出了关于海洋发展的七大重点课题和一系列新思路、新政策、新举措,对外宣示了韩国发展海洋的决心和信心。朴槿惠政府之所以积极推出海洋发展新政,既可归因于世界科技化、信息化和海洋发展潮流的推动,更是韩国国内重视海洋的传统及新时代发展的需求使然。这一切对于中国树立全民海洋意识、推进海洋事业发展和努力建设海洋强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标签: 韩国 朴槿惠政府 海洋发展 海洋政策
  • 简介:新世纪以来,印共(毛)发展迅猛并跻身为印度政府的头号心腹大患。印度统治阶级对印共(毛)的围剿先后经历了层层递进,规模不断扩大的三个阶段。2009年至今的“绿色狩猎战争”是围剿的第三个阶段,在此阶段印度统治阶级全面借鉴和模仿了美国的“低烈度战争”战略,举全国之力对印共(毛)进行大规模围剿。但从围剿成效上看,印共(毛)经历了持续的危险后,由于应对得当逐渐度过了史无前例的危机。

  • 标签: 印共(毛) 低烈度战争 绿色狩猎战争 人民战争
  • 简介:1988年缅甸实行对外开放,一些国际非政府组织即在缅甸开展活动,缅甸政府也制定了管理国际非政府组织的相关法律法规。2011年缅甸新政府成立后,在缅甸活动的国际非政府组织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活动范围上较之前都有提升和扩展。当前缅甸的政治经济转型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同时缅甸也是世界上最落后的国家之一,在此背景下,起源、发展于西方社会的国际非政府组织在缅甸的活动、发展及其影响又如何呢?本文拟对此作初步探讨。

  • 标签: 国际非政府组织 缅甸政府 对外开放 法律法规 政府成立 活动范围
  • 简介:制定周延而明智的公共政策的能力和发展不同方案以执行政策的能力是构成当代政府治理能力的两大要素。目前,对越南而言,实行社会论证既是公民有效地参与政府政策制定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民主治理的重要方式。本文旨在分析当前越南实行社会论证的机制、特点与实践价值。

  • 标签: 越南实践 政策草案 社会论证 民主治理
  • 简介:一.经济概况1.以纺织品出口、旅游收入增加为主,保持稳步增长柬埔寨经济保持着稳步增长。全球金融危机后,因出口美国的纺织品和游客减少以及投资低迷等,2009年的实际GDP增长率比上年下降了0.1%,但2010年以后在出口和游客增加等背景下趋于好转,2011年因国内外企业的投资和大型基础设施投资等趋于活跃,创下了4年来最高的7.1%的增长记录,2012年以后仍保持着6-7%左右的增长。

  • 标签: 经济现状 柬埔寨 基础设施投资 纺织品出口 展望 全球金融危机
  • 简介:印度人民党在本次全国大选中赢得胜利,在时隔十年之后重新执政。新任总理莫迪将开启印度当代历史的新时代。印度新政府的执政理念将以大力振兴经济为核心目标,以抚平教派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为重要任务、以良政廉治为重要手段。在外交领域,印度新政府将力争改善与周边邻国关系为基础,加强与东亚、俄罗斯、中国以及和美国的关系,力争大幅度提升印度的战略地位,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 标签: 印度 莫迪总理 内外政策 对华关系
  • 简介:印度尼西亚政府于2007年建立了家庭希望计划,该计划属于有条件现金转移支付项目,它要求受助家庭把获得的救助金用于家庭中儿童的人力资本发展,因此,相应条件的设定主要集中在教育、营养和健康方面,体现了明显的促进发展的功能.虽然该计划还存在一定问题,但计划已初见成效,印度尼西亚的贫困问题尤其是儿童贫困问题通过该计划的实施得到了缓解,这对中国社会救助的发展完善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 标签: 印度尼西亚 家庭希望计划 贫困
  • 简介:当前,全球格局变动,地区形势变化,世界大国战略调整,中国“向西开放”被赋予更多内容和意义。巴基斯坦是中国“向西开放”的重要支点,中国则被巴基斯坦视为实现“亚洲之虎梦”的重要外部因素。在此形势下,多种因素促成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成为国家战略,被提上双边议程。该项目工程浩大,既有机遇、也有挑战,意义非凡,将成为中巴打造命运共同体关键一招,值得深度研究、加快推进。

  • 标签: 中巴 经济走廊 机遇 挑战
  • 简介:前言2011年以后,人们仍然对缅甸经济保持着高度关注。想要对缅投资的日本企业大多关注以日本政府主导的迪拉瓦经济特区为中心的特区开发计划的概要及其效果,但是,在考察开发计划实际上能否顺利进行时,汇率变动是极为重要的因素。因此本文拟先整理经济开发计划和缅元汇率改革的概要,而后对汇率前景进行展望,同时就提高汇率稳定性的进展情况加以分析。

  • 标签: 经济开发 汇率变动 缅甸 经济特区 日本企业 政府主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