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正>中国与南亚次大陆在地理上毗邻,连绵高耸的喜马拉雅山形成了两地区间的天然屏障。古往今来的漫长历史过程中,尽管南北交通极不方便,但在山口、小道和河谷基础上形成的交通线始终是相互间经济、政治和文化交往的主要通道,跨越山道的商业性活动和迁徒也成为该地区各民族集团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西方商业势力的介入,印交通在近代甚至一度成为举世注目的问题。本文是对迄近代为止印交通之状况的概述和探讨。

  • 标签: 西藏地区 尼泊尔 喜马拉雅山 交通线 中国内地 边境地区
  • 简介:<正>中山市朗镇1991年下半年以来,尤其是邓小平南巡发表重要讲话之后,认清了形势,增强了忧患意识和紧迫感,开创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时期,正进入重要的历史转折关头。朗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思路是,把握社会城市化总趋势、驾驭产业成长总规律;依托珠江三洲发达的产业舞台,实行全方位开放;抢占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发挥“后城市化”优势,优先发展第三产业,超前发展现代城市功能。其发展

  • 标签: 经济社会发展 21世纪 城市化 中山市 现代城市功能 战略思路
  • 简介:印度1947年独立后,以继承英国特权为由积极干涉西藏事务,直到1954年《印交通和通商协定》签订,它才正式承认中国对西藏的主权。本文在厘清1947-1954年印度对政策变化脉络的基础上,探究其政策"两面性"的表现和深层原因。文章认为印度政府从中印关系的前提出发对"西藏问题"持谨慎态度,但它最后承诺放弃在"特权",却依然坚持以西藏牵制中国的战略思想。这一时期印度的对政策奠定了后来它对"西藏问题"的认知基调。

  • 标签: 印度 对藏政策 两面性
  • 简介:老一辈的专家学者都比较熟悉著名学者A.И.克鲁诺夫(1921-1991年),他是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主要研究俄罗斯东部地区,特别是远东地区的社会历史。他较早地从客观发展的角度深入地研究了17—20世纪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全面细致地考察和研究了远东地区的文化和民族过程、相邻国家的历史以及这些国家与俄罗斯的关系。

  • 标签: 历史学家 俄远东 院士 俄罗斯科学院 远东地区 著名学者
  • 简介:2000年10月13日上午,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东亚系主任阿龙·伊教授访问上海社科院欧亚所,就中以关系的回顾与展望作了主题发言,并就近期巴以冲突谈及了自己的独特见解。

  • 标签: 系主任 教授 大学 历史 回顾与展望 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