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近年来,随着国际官方开发援助和直接投资额的相对减少以及国际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日益扩大,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那些经济贸易发展较快、需求资金较为殷切的亚洲发展中国家,它们在国际市场上的借贷活动和外债结构的趋向“民间化”(Privatisation)的趋势愈来愈为明显。其中就利用外国资金的方式而言,它们通过发行国际债券以筹集长期资金的活动也已日渐增多。我国为“要尽可能地多利用一些可以利用的外国资金进行建设”,也已开始采取发行国际债券作为筹集外国资金的一条重要渠

  • 标签: 亚洲债券 国际债券 欧洲债券市场 国际货币市场 借贷活动 外债结构
  • 简介:澳大利亚学者王庚武教授到厦门大学进行学术访问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太平洋研究院王庚武教授于1984年12月22日至1985年1月3日到厦门大学进行学术交流。王庚武教授在厦门大学向南洋研究所、历史系和海外函授学院等单位人员介绍了东南亚和澳洲学者研究东南亚的状况和动态,作了关于《中国人移民的类型》的专题报告,报告中对中国人移民方式的四种类型、华侨和华裔的概念和发展变化等问题阐述了自

  • 标签: 南洋研究所 学术交流 专题报告 历史系 日至 东南亚研究所
  • 简介:<正>资金是经济建设的的必要条件。尼泊尔政府为加快经济建设的速度,不断增加建设投资,尼泊尔的经济建设是通过尼泊尔政府制定的五年计划进行的,由政府的发展预算规定建设资金。自1958年以来,尼泊尔政府的财政预算分为经常预算和发展预算两类。经常预算是在一个财政年度(头年7月16日起到下年7月15日止)内,政府各部门的经费收支预计,发展预算是用于五年计划建设的资金收支的预计。尼泊尔的第一个发展预算是在1958—59年度开始的[注]。本文就尼泊尔建设资金的来源与政府筹资政策的成效和问题作一简要的介绍和分析。

  • 标签: 尼泊尔 五年计划 建设资金 财政收入 发展预算 国内生产总值
  • 简介:从战后至八十年代后期,国际资本的流动,一直呈现出不断发展的趋势,其增长速度甚至大大地超过了世界生产和世界贸易,从而成为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但是,自从进入九十年代后,国际资本流动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资本流动规模骤然缩小,资本供需矛盾加剧,资金短缺问题突出,资本流向出现逆转,这一切反映了国际资本的流动

  • 标签: 国际资本流动 资本流动规模 资本流向 资本输出国 资本输入国 八十年代
  • 简介:<正>想对各个东南亚国家的石油资源政策——也就是怎样获取石油储量的有关政策方面的问题——作出全面评价几乎是不可能的,除非对每个国家的能源实况有所了解。石油贸易市场的情况能够提供石油储量求与供两个方面的分析资料。政策制订者利用资源基

  • 标签: 能源结构 东南亚国家 石油贸易 石油储量 石油资源 政策制订
  • 简介:西方国家对缅甸长达十余年的经济制裁严重阻碍了缅甸经济的发展。由于与发达国家的贸易异常艰难,缅甸贸易的中心转向邻国。本文分析了缅甸和中国非正式跨国界物资和人员流动的原因和影响,提出的对策建议包括:两国的管理部门之间要加强合作,将非正式流动顺利转变为正式流动。通过合作,重新认真审查和修订为非正式流动制定的限制性政策法规,降低非正式流动对当地社区的社会和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文章提出只有利益相关各方长期合作共同制定多维政策,应对多维问题,才能实现双赢的局面。

  • 标签: 缅甸-中国 非正式 跨国界流动
  • 简介:本文从对种姓制度等级特性和身份社会意义的分析入手,揭示出种姓制度对印度人社会身份的影响,并针对低种姓如何改善种姓身份的疑问,对印度社会中存在的"梵化"-一社会流动模式的实现过程,流动特点和社会功能进行探讨.

  • 标签: 印度 社会流动模式 种姓制度 种姓身份 梵化
  • 简介:中国已重新成为移民和学生流向东南亚和世界其他地区的主要来源.中国向东南亚的人口流动主要有三种形式:移民流动、学生流动和旅游者流动.这种人口流动对中国与东盟成员国的经济、社会、文化和外交关系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但也带来一些问题.不过,双方在经济上相互依存的必要性将确保这种联系会继续发展下去.

  • 标签: 中国 东盟 人口流动 影响
  • 简介:日本《选择》月刊在1983年10月号刊登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向日本汇集的华侨金融势力》,文中指出:“分布在世界五大洲九十五个国家的二千一百万华侨,其可能动员的资金力量估计至少可以达到日本国家预算的规模,即二、三千亿美元(48兆至72兆日元)”。文中并指出“华侨金融势力与犹太金融势力、伊斯兰金融势力并列为世界金融资本的三强。”该文发表后,在我国引起了一定的反响,不少报章杂志竞相转载,某些研究文章也频频引用,似乎海外华侨、华人资金有2,000亿—3,000亿美元之说已

  • 标签: 海外华侨 世界五大洲 东南亚华人 华资银行 侨务委员会 华人社会
  • 简介:在经济全球化发展日趋增强的今天,移民活动的状况或本质正越来越表现为流动性而非定居性。移民的流动性,是“人权高于主权”这一国际政治思潮的反映,是全球化发展所产生的一种“跨国逃避”趋势,也是国际政治经济多元化、不平衡发展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必然产物。本文试图通过对移民流动性的探讨,揭示中印两国海外移民的流动性对两国发展和综合国力提升所共同具有的有益影响,以及中印两国因其海外移民流动性在国际社会中所面临的不同处境。

  • 标签: 海外移民 流动性 国际关系 中国 印度
  • 简介:<正>外国资本一直是印度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印度利用的外资,狭义上讲,仅指外国投资。广义上讲,还有外国政府和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的贷款、赠款和其他款项,统称外国援助,以及印度政府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商业性借款。迄今为止,在外国援助和商业性借款之间,政府的方针明确,主要倾向于前者,特別是要力争条件优惠的多边“软贷款”。对外国投资,政府始终保持有选择的欢迎的态度,即随着国内外经济政治形势的变化,用具体政策调节外国投资的数量、方式和流向。一般情况下,人们所说印度的外资政策,实际上就是指

  • 标签: 印度政府 外国投资者 外国资本 利用外资 外资政策 直接投资
  • 简介:外国直接投资(FDI)对东道国经济作用是多维度的,本文从多个视角透析FDI对印度资本形成、技术溢出、产业演进以及贸易结构的作用,从而揭示FDI对印度所产生的经济效应,并提出对中国利用FDI的启示,这对我们进一步认识和把握印度经济发展动态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 标签: FDI 印度 经济效应 启示
  • 简介: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经济全球化的促进下,全球跨国人口迁移的速度越来越快。路径越来越多,影响越来越广。在此背景下,东南亚地区的女性跨国流动也表现出越来越引人注目的3个历史阶段性特征,即70—80年代的以女佣为主体的劳动力输出、1990—2000年的以跨国婚姻为主体的移民形态和2000年以来的以跨国色情业为主体的移民形态。东南亚地区女性的上述跨国流动特征对70年代以来的东南亚地区的发展也产生了多重影响。

  • 标签: 东南亚 女性 跨国流动
  • 简介:从2001年到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之前,亚洲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国际资本流动的规模逐年增加,迎来了战后国际资本流动的又一次高潮。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流入亚洲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国际资本发生了逆转,金融危机过后,其经济回升势头明显,国际资本又纷纷流入这些经济体。2001年以后的亚洲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国际资本流动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一些新特点,并造成了三种结果,这三种结果使这些经济体的经济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

  • 标签: 亚洲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 资本流动 金融危机 对策
  • 简介:印度自从独立以后,一直坚持利用外国直接投资发展经济,期间政策虽有变化,但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基础上,从本国经济长远发展出发,实行严格的产业导向,并以先导产业的培育和人力资源的开发为利用外国直接投资奠定良好基础.但其政策过于严格,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利用FDI的规模以及其他功能作用的发挥.

  • 标签: 印度 外国直接投资 经济政策 投资政策 人力资本 技术创新
  • 简介:国际移民女性化(thefeminizationofmigration)成为全球化时代国际人口迁移活动的一个重要表现与特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女性的跨国迁移活动日益活跃,并呈现出移民目的地全球化、移民结构多元化、移民方式多样化的特征。本文以中国女性迁移东南亚为中心,考察并分析了中国女性新移民迁移东南亚的结构与类型、存在的问题与影响,指出重视中国女性移民浪潮中的问题与负面影响,对维护中国女性跨国迁移的正常秩序,促进中国与东南亚民间交流的发展以及推动中国与东南亚关系发展都有积极的意义。

  • 标签: 国际移民女性化 中国女性跨国迁移 中国-东南亚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