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共建“一带一路”是中国首倡、各国踊跃参与的国际合作实践。其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是如何确保可持续的共同安全以及用怎样的地缘政治思想作指导。历史上传统的“海权论”“权论”“边缘地带论”等地缘政治学说,目的大都是为争夺地缘霸权或军事战略服务的,与“一带一路”追求的互利共赢目标格格不入。然而,某些国家仍会从传统的地缘政治角度看待“一带一路”。为使“一带一路”建设拥有与其相配套的地缘政治新概念,作者提出“海陆和舍论”,即海洋国家与地国家之间、海洋国家之间、地国家之间,全面实现互联互通、和平合作,通过互利共赢,打造结伴不结盟的网络化利益共同体、安全命运共同体。这有利于“一带一路”参与国之间的政策沟通,形成和平合作、共同发展的网状开放体系。可持续安全的“海陆和合论”与共建“一带一路”的国际合作实践,必将打破传统地缘政治学所导致的“海陆对抗”或“欧亚大地缘争夺”的恶性循环。

  • 标签: 一带一路 可持续安全 海陆和合论 地缘政治 命运共同体
  • 简介:近年来,日本利用国际太空竞争格局的调整,通过太空领域的官民协同和国际合作,积极促进其太空战略的转型与发展,迅速推进其太空战略的军事化、综合安全化、官民协同化和国际合作化。本文在介绍日本太空战略发展新态势的基础上,分析了其积极推进太空战略的动因,以及日本太空战略未来走向。

  • 标签: 太空战略 日本 国际合作 竞争格局 协同化 军事化
  • 简介:随着军事航天技术迅速发展,太空军事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太空军事化主要表现为两方面:导弹和反导弹系统的矛盾较量和卫星与反卫星武器的矛盾较量.这两对矛盾不断激化而且相互交错,构成了未来发生“太空战争”的主要物质基础.从20世纪50年代甚至更早,导弹与反导弹系统的矛盾斗争就已开始,特别是在60年代中期,美苏展开了旨在“确保相互摧毁”的以洲际核弹道导弹为中心的军备竞赛.为了应对进攻性洲际弹道核导弹的发展,美苏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相继开始研制和部署反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导弹与反导弹系统的矛盾较量从冷战时期-直延续下来,直至2017年“萨德”入韩在相关大国间引起激烈争端.1957年苏联发射第-颗人造卫星后,美苏迅速开始研制和发射军事卫星,卫星与反卫星武器的矛盾斗争也随之开始.1991年海湾战争中美国的军事卫星发挥了重要作用,以致这场战争被称为“最初的太空战争”.太空是在新科技革命强力驱动下发生深刻变化的国际安全战略新空间、新领域,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关乎国家安全顶层设计的太空军事战略课题.

  • 标签: 航天技术 导弹与反导弹系统 卫星与反卫星武器 太空军事化 太空战争
  • 简介:今年“中非合作论坛”将在北京召开,这必将进一步加强中非友谊。我有幸近年随团出访非洲,深深体会到中非人民间的友好情谊,至今难忘。

  • 标签: 非洲大陆 中非合作论坛 友好
  • 简介:澳大利亚克文新政府力图通过“首创精神”来实现“富有创造力中等强国外交”。为此,澳采取了一系列“以先动谋主动”的外交行动。本文认为,美澳同盟关系限制了澳大利亚外交的独立性,澳外交政策中“通过同盟政治保障安全”和“通过地区参与获取影响”两大变量竞争的内在矛盾、亚太权力竞争的现实、再加上澳实力有限,使得克文“中等强国外交”面临困境。

  • 标签: 澳大利亚 陆克文 中等强国外交 首创精神
  • 简介:通过"软着"使有史以来最长增长期持续下去是近两年美国经济政策调控的首要目标.去年下半年增长的制约因素增加已使美经济明显减速,但因基本面仍然良好,今年"软着"目标有望实现,其经济走势对全球经济影响重大.

  • 标签: 美国经济 经济政策 发展趋势 货币政策 通货膨胀 股票市场
  • 简介: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许多学者甚至将东亚经济40年的高速发展归结为东亚文化对企业的驱动力,认为企业文化可能成为企业发展的决定因素。企业文化是民族文化和现代意识在企业内部的综合反映和表现,台商企业与港商企业、大企业一样,其民族文化就是中华传统文化。

  • 标签: 企业文化 台商 东亚经济 企业内部 港商 大陆
  • 简介:对于欧亚大来说,2008年将注定是一个不寻常的年份。中国、印度和俄罗斯等新兴大国的崛起或复兴将彻底改变这一古老大的地缘政治格局。早在2007年底,英国《经济学家》的“2008世界展望”报告就预计,2008年中国会超过德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出口国,中国排名第三的现有进口规模也会上升至仅次于美国的第二位,中国还将首次在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方面超过美国;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上,中国将在大多数项目上赢得金牌,登上奖牌总数第一;

  • 标签: 地缘政治格局 欧亚大陆 大国关系调整 世界经济增长 《经济学家》 北京奥运会
  • 简介:2009年特别是2012年以来,美国战略界对全球海洋战略环境的认知发生了重大变化,愈来愈将大国战略竞争视为美国面t临的最大海上挑战,认为冷战结束后二十余年来的美军海上战略优势和行动自由正遭遇着中俄等国的“侵蚀”。鉴此,美军开始重新强调马汉传统和与大国间海洋控制的竞争,围绕“由海向”到“重返制海”的海上战略转型,积极在战略、战术、作战概念、装备研发等领域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整。文章通过对美军战略与政策文件的回顾与分析以及对其转型实践和具体行为的研究,回答美军海上战略为什么要转型、怎样转型以及转型的前景和影响等核心问题,力求对此次转型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研究表明,此次转型聚焦“印太”、自下而上、突出体系联合及国际合作,相比历史上的历次重大海上战略转型,特点非常明显,中国等新兴大国海上崛起和技术变迁是其中最重要的两大动因。对于美军而言,转型仍然在路上,前期已经历了一个较长时间的酝酿,未来还将持续很长时间,尚存在较大变数,但大方向已经确定。由于此次转型很大程度上直接瞄准中国,其发展走向必将对中国海上安全环境构成重大成胁和影响。

  • 标签: 美军海上战略转型 大国竞争 由海向陆 重返制海
  • 简介:中国大科技对台湾的磁场作用刘霜桂近年来海峡两岸随着关系的缓和,各项交流与合作日帝频繁地开展起来,其中较为引人注目的当数两岸的科技交流与合作热。这股热流从1992年开始出现了逐浪高涨之势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台湾当局近年来不断制定和调整大...

  • 标签: 中国大陆 科技人才 台湾当局 科技合作 科技发展 基础研究
  • 简介:冷战后美国欧亚大战略的调整是美国全球战略调整的核心内容."9·11事件"以来,美国借反恐之机加紧战略扩张,其欧亚大战略呈现出更强的进攻性和冒险性.美国欧亚大战略调整以地缘战略为依据,以欧亚大为中心,以避免全球性竞争对手的崛起为目标;欧亚平衡、两洋并重,"东扩"与"西进"相协调;重视推进联盟战略,深化美国主导的联盟体系;推行过程注重层次性、递进性和有序性;多头并举,谋取全面利益;重视三边关系,谋求建立"霸权均势",显示出战略筹划、部署和实施的前瞻性、连续性和稳定性.

  • 标签: 冷战后 美国 欧亚大陆战略 全球战略 地区战略 地缘战略
  • 简介:由厦门大学南洋研究所庄为玑、林金枝编纂的《近代华侨投资国内企业史资料选辑》一书(以下简称《选辑》)即将由福建人民出版社续出版发行。《选辑》一书搜集了近代(1840—1949年)海外华侨、国内归侨或侨眷投资于国内资本主义企业(工业、农业、矿业、交通业、商业、金融业、服务业、房地产业等)的历史,综合了各地的调查资料(包括口访、座谈会记录、调查报告),摘录了有关图书、杂志、报纸资料以及华侨投资厂矿企业保存的纪念刊、会议录、报告书、帐簿等文

  • 标签: 华侨投资 南洋研究所 企业史 海外华侨 庄为玑 房地产业
  • 简介:欧亚大是世界最大的大地缘政治中轴,自从形成近代意义上的国际体系以来,就一直是世界力量的中心。虽然在20世纪的后半期,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裂变,但欧亚大的地缘政治重要性并未因之而降低。它拥有世界人口的75%,世界生产总额的60%和世界已知...

  • 标签: 地缘政治 欧亚大陆 地缘战略棋手 新格局 地缘政治格局 “破碎地带”
  • 简介:20余年来,大史学界对华侨与抗日战争关系的研究硕果累累.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华侨投身抗日救亡运动的原因和特点,华侨对祖国抗战的主要贡献,抗战期间有关各方的侨务政策,战时华侨领袖和著名人物以及华侨与太平洋战争等方面.

  • 标签: 大陆 华侨华人 抗日战争 研究述评
  • 简介:<正>1984年3月,印度宣布印度与苏联又达成了一笔大宗军火交易。此事表明,南亚地区军备竞赛正在升级,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的力量对比关系出现了新的危机,因而引起世人的关注。印度声称,它的军备扩张计划是对巴基斯坦引进新武器的反应,是为了防止其打破南亚地区的“力量平衡”。但是,只要稍微对印、巴的军力作一比较,就不难发现,印、巴之间从来不存在“力量平衡”,印度始终对巴基斯坦保持着绝对优势。本文拟就印、巴两国军

  • 标签: 巴基斯坦 印度 军备竞赛 战斗机 武器装备 南亚次大陆
  • 简介:前言海外华侨参与中国经济建设的历史并不算短。自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华侨曾在中国从事资本主义企业的投资,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利用原有的调查资料,拟就近代华侨在中国大的投资历史先作扼要的回顾,并就当前海外华侨华人在中国大投资的现状,进行较详细的分析,最后对九十年代海外华侨华人在中国大

  • 标签: 海外华侨华人 华侨投资 中国经济建设 投资资本 资本主义企业 九十年代
  • 简介:1979年中国大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来,“利用外资”已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个不可缺少的内容,吸引海外华侨、华人在中国大投资更是“利用外资”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本文拟通过海外华侨、华人与中国大经济关系的一个侧面,从海外华侨、华人在中国大直接投资的角度,对近十年来海外华人在中国大投资的发展变化、投资特点及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和前景等方面进行论述分析,并与近代华侨在中国的投资进行对比,提出一些看法。一、海外华人在中国大投资的发展变化据中国对外经贸部外资局提供的数字显示:“中国在实行对外开放的九年(1979—

  • 标签: 中国大陆经济 对外开放政策 华侨投资 投资资本 海外华侨 十年
  • 简介:国际海贸易新通道是中新两国根据新形势的需要,在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框架下共同提出的具体倡议,得到了两国政府和企业的认可和支持。国际海贸易新通道对于连接“一带”与“一路”、促进中国-东盟互联互通、发展中新关系、构建中国对外开放新格局和带动相关省区的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国际海贸易新通道的建设要协调好各方利益,并将其建成一个不仅限于中新两国参与的开放性合作平台。

  • 标签: “一带一路” 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 新加坡 互联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