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俄美关系非常复杂,它实际上并未随着苏联的解体和俄美建立新型国家关系而发生实质性改变,遏制与反遏制、维持基本战略平衡始终是其主体内容,也是普京总统主政近20年来俄美关系跌宕起伏且不断走低的根本原因。2018年3月,普京第四次参加总统选举并高票当选连任。此次总统选举一定程度上也成了民众对普京近年推行的内外政策的一次检验。普京的高票当选反映俄民众支持其针对美西方对俄制裁等强硬政策的坚决反击,更预示着未来俄美关系在普京新的执政任期内将很难转寰,不太可能摆脱"没有最坏,只有更坏"的魔咒。

  • 标签: 俄美关系 普京 特朗普 冷战
  • 简介:乌克兰危机后至今,日本对俄政策经历了两个阶段的变化过程。乌克兰危机伊始,日本一边跟随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俄进行经济制裁,另一方面希望得到俄的谅解,继续与俄保持稳定的关系,开展经济合作,但日本的做法引起俄的不满。随后乘普京访日之机,日本对俄经济制裁有所松动,与俄进一步深化经济合作。日俄关系起伏不定的特点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展望未来日俄关系,领土问题短时间内难以解决,但双方仍会保持各领域的合作关系

  • 标签: 乌克兰危机 俄罗斯 日本
  • 简介:莫迪自2014年5月就任印度总理至今,美国已经历了奥巴马和特朗普两位总统的交替。印美双边关系在这一段时间内,总体上保持着向前发展的趋势,不仅没有受到国内外因素的干扰,而且两国关系有了进一步推进。从现实角度看,印美关系之所以能够保持良好的发展状态,一方面是因为印美两国领导人对发展双边关系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也是双方基于国家利益、民主价值观和地缘战略扩展等方面考虑。然而,不断拓展的印美关系势必对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安全利益构成一定威胁,包括对南海的地缘安全和"一带一路"的战略实施,都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对此,中国对印美之间稳步上升的双边关系以及不断强化的安全合作,应保持必要的关注和警惕,以维护中国的国家安全和战略利益。

  • 标签: 莫迪政府 印美关系 发展现状 原因 影响
  • 简介:在中俄两国元首的共同努力下,两国的政治互信和战略协作水平不断提升,军事、经贸、科技、金融、能源和人文等领域的合作连续取得丰硕成果。虽然两国关系中尚存一些不尽如人意的问题,美国新政府也试图"拉俄抑华",但所有这些都不会影响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稳健发展势头。发展互利合作关系是两国长期的战略选择,不受外部因素干扰,俄国内对发展对华关系亦有普遍共识。中俄两国互利合作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 标签: 中俄关系 美国因素 战略互信 互利合作 机遇与挑战
  • 简介:冷战期间,印度推行不结盟主义和均衡主义的外交,而朝鲜也是不结盟运动的活跃成员,再加上共同的殖民地经历,所以印朝两国一直维持着比较稳定而低调的政治外交关系。冷战结束以后,印朝关系虽受到朝核问题、朝鲜与巴基斯坦核导合作以及韩国因素的不利影响,但印度仍然是朝鲜政治上少有的支持者、屈指可数的贸易伙伴和为数不多的人道主义援助国。随着2018年朝鲜内外政策的调整以及由此引发的朝韩关系和美朝关系的积极变化,印朝关系也有望获得新的发展动力。

  • 标签: 印度 朝鲜 韩国 印朝关系 朝核问题
  • 简介:人力资本积累是经济持续增长和产业发展升级的真正源泉。本文利用永续盘存法测算了涵盖教育人力资本、科研人力资本和卫生健康人力资本的印度总人力资本存量,并借鉴Mankiw,Romer,Weil在卢卡斯内生增长理论框架下构建的包含人力资本在内的生产函数,实证检验了人力资本与印度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测算出印度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及简单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最后建议印度政府一方面须加强人力资本投资,将人口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提升人力资本存量,另一方面应引导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发展,促进人力资本深化。

  • 标签: 人力资本 经济增长 物质资本 简单劳动力
  • 简介:土耳其是中亚地区重要的外部力量。因历史渊源和相似的语言文化,中亚地区成为土耳其民族主义者向往的故土,泛突厥主义曾因中亚国家独立获得史无前例的生命力。环里海地区丰富油气资源的发现,进一步坚定了土耳其实现其成为欧亚能源重要枢纽的信心。本文在介绍土耳其与中亚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外交基础上,探析了其未来发展,认为土耳其与中亚国家20年双边关系的起伏使土耳其明白。

  • 标签: 中亚地区 土耳其 国家关系 现状 中亚国家 民族主义者
  • 简介:TheUSpolicytowardChinahasundergonemajorchangesrecently,andtheChina-USrelationsareexperiencingthemostprofoundtransformationsincetheestablishmentofdiplomatictiesbetweenthetwocountries.ThetransformationofChina-USrelationsisaccompaniedbyrisksandchallengesinmanyaspects,butitalsoreflectsthetrendofworlddevelopment.Onitswayofmajor-countrydiplomacywithChinesecharacteristicsforthenewera,Chinafacesamajortasktoanalyzethedrivingforce,natureandtrajectoryofitsrelationswiththeUS,andunderstandandproperlymanagetherisksandchallengesinthebilateralrelationship.ItisofgreatsignificanceforChinatoactivelyshapeafavorableexternalenvironmentandsafeguardtheimportantperiodofstrategicopportunityforitsdevelopment.

  • 标签: 中美关系挑战 对华政策调整 美国对华政策
  • 简介:2014年日澳宣布建立"特殊关系"以来,两国的安全合作由非传统安全领域向传统安全领域迅速扩展,并在东海、南海等地区海洋争端问题上展开了密切协作。日澳安全关系的这种发展,受到美国亚太政策调整、日本寻求实现"正常国家"的目标、澳大利亚追求地区影响力等多重因素的推动,并对中国海洋利益的维护和地区安全环境的稳定造成了复杂影响。虽然受到日澳安全利益错位、澳国内反对声音、中澳关系发展等因素的制约,日澳关系难以走向结盟,但中国仍需密切关注日澳安全关系的发展走向并采取恰当措施,以减小其不利影响。

  • 标签: 日本 澳大利亚 安全关系 东海 南海
  • 简介:11月2日俄天然气工业公司董事会表示,2017年投资计划从9110亿卢布增至1.1万亿卢布,增加的投资用于恰扬达和博瓦年科沃气田的设备安装和“西伯利亚力量”输气管道干线的建设,以及天然气运输系统在俄西北地区的发展。

  • 标签: 中俄关系 俄罗斯 天然气工业 辑录 投资计划 公司董事会
  • 简介:美国特朗普政府2018年3月公布"301"条款调查报告标志着对华贸易战的开始,中美经贸关系进入战略竞争新阶段,经贸摩擦的结局将对未来中美关系走向产生重要影响。本文探讨问题包括:特朗普政府对华贸易战的主要目标是什么?对华贸易战受到哪些国际与国内政治因素的影响?中美贸易战可能前景有几种?贸易战的结局将如何影响中美关系的未来走向?作者认为,特朗普对华经贸政策的调整来自于美国对中国全面崛起的恐惧不安、国内中期选举压力及特朗普本人丑闻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中美贸易战存在不确定性并可能失控升级,如两国不能加强彼此理解,恢复建立战略信任关系,中美关系有可能朝"新冷战"方向发展;中美开展在全球治理架构下的有效合作是未来两国避免掉入"修昔底德陷阱"的务实途径。

  • 标签: 中美贸易战 美国对华政策 中美关系 修昔底德陷阱 全球治理
  • 简介:1月1日自2018年1月1日起,俄禁止生产和销售酒精含量低于15%的功能性饮料(用于出口的产品除外),《俄联邦关于对乙醇、酒精和含酒精类食品实行国家调控及对酒精类产品消费进行限制法》将相应调整。除此之外,乙醇生产能力超过2000升的生产设备应进行国家注册登记。

  • 标签: 中俄关系 俄罗斯 辑录 产品消费 国家调控 功能性饮料
  • 简介:2018年7月13日,由国际关系学院主办、《国际安全研究》编辑部和中国国际关系女学人论坛秘书处承办的第二届中国国际关系女学人论坛暨“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女性安全”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全国20余所知名高校、研究机构以及近20家报纸杂志、出版社和网络媒体的近百位女性专家学者与媒体工作者出席盛会。

  • 标签: 中国社会科学院 国际关系 论坛 女学 国际安全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
  • 简介:中国和日本都在实行某种总体上对于对方的战略“双轨”方针,一方面谋求在有限程度上改善关系,另一方面继续进行战略对峙和战略预防.中国需要进一步稳定目前的中日关系,继续缓解对抗,防止军事冲突,同时依靠缓解对抗来阻滞日本行进中的解禁集体自卫权进程.美韩两国在韩部署“萨德”反导系统的决定导致中国强烈愤怒,中韩关系随之急剧和显著地恶化.然而,争取和维持韩国对中国的基本或起码友善这个重大利益依然存在,它密切地关系到防止和制止朝鲜半岛成为美国针对中国的战略/军事堡垒,因而中国对韩国要不将任何基本的事情“做绝”,尽可能不主动损伤中韩关系多年发展造就的每一项已有的重大成果.中国在朝鲜和朝鲜半岛问题上有六项很经久的核心利益或重大利害,它们都对中国至关紧要,因而总的来说不能扬此抑彼,更不能舍彼取此.必须估计到,朝鲜问题上对中国总的来说有利的、基本和平地解决问题的时机早已过去,今后该问题的前途对中国来说都严重不祥.因而,从长远出发特别重要的是,对朝决不将任何基本的事情“做绝”,防止或阻止朝鲜持对华持久敌视态度;任何情况下都决不容许美国和美韩同盟在军事上控制朝鲜半岛北部.

  • 标签: 东北亚 中日关系 中韩关系 中朝关系 朝鲜问题
  • 简介:2018年5月27日,由国际关系学院主办的“全国部分高校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与协同创新工作研讨会暨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与协同创新中心启动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有关政府部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五十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 标签: 国家安全学 协同创新 学科建设 国际关系 学院 政府部门
  • 简介:本文聚焦2016年7月13日至28日美国全国性和地方媒体对于南海仲裁案的相关报道114篇,通过分析样本在呈现南海仲裁结果的过程中的媒介框架的运用,考察了其是如何在报道南海仲裁案中差异化地建构美、中两国的"我—他"国家身份。研究表明,美国通过将"自我"再现为"国际规则的维护者"、正义的"我者",扶正了本国在亚太区域的作为"霸权国"身份的合法性;同时通过负面化地将中国建构为"规则的破坏者"、危险/不确定的"他者",定义了中国作为区域秩序"挑战国"的身份。其中,美国媒体在建构"自我"与"他者"的两类国家身份建构方面有以下特点:一是凸显美国"霸权国"国家身份对现行秩序结构的建设性功能;二是建构中国这一新兴力量在观念意图上与国际现行主导性规范的对立性;三是强调东南亚盟友的弱国身份,强调"自我"作为区域平衡力量的重要性。在市场利益之外,美国媒体对于国际事件进行框架化报道也是国家行为体基于对于某种国际或国内构成性规范的认同,通过国际传播新闻框架来建构和强化规范共识的过程。

  • 标签: 美国媒体 国家身份 南海仲裁 新闻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