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3 个结果
  • 简介:本文扼要分析了19初至20初英属殖民地新加坡华人的职业结构。大体而言,华人的职业主要为商、工(工匠和劳工)两大类。新加坡华人的职业和方言群之间存在着一些密切关系:从事商业活动的多为福建人(闽南人);潮州人主要从事甘蜜和胡椒种植业;广府人和客家人以工匠居多;海南人则是雇员。造成这种现象的出现,有其必然原因。

  • 标签: 新加坡 华人 职业结构 方言群
  • 简介:19末20初,俄国作为资本主义链条上重要的一环,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其主要特征就是形成巨额的垄断资本,产生了垄断组织。煤炭业是垄断组织控制下最重要的行业,它所形成的垄断资本对俄国经济发展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 标签: 俄国 煤炭工业 垄断资本
  • 简介:17中叶正值中国历史上的明清鼎革时期,大批抗清失败、复明无望的明朝遗臣和军民,或因耻事异族,或恐遭清军杀戮,或因战乱无以为生,相继逃离中国本土,流寓海外,其中很大一部分移居到当时的越南南方。这一时期移居到越南南方的华人移民及其后裔对越南历史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其进行研究十分必要且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本文回顾并梳理了中外学术界对17~19越南南方华人的研究状况,希望能够与从事这一历史时期越南南方华人研究的学者同仁们一起探讨新的研究思路与角度,能够为越南华侨华人问题研究领域增添更为丰富的内涵。

  • 标签: 越南 华侨华人 研究状况
  • 简介:19,现代印刷出版业在北印度虽然已有发展,但写本作为文化记忆的一种传统物质载体仍旧在很大程度上维持了其前印刷时代的活力。这一时期,北印度印地语写本的制作、流通与保存联系着从统治者到民间文化精英的诸多社会群体,覆盖了北印度的广阔地域。不过,随着印度社会的结构性变迁,社会记忆的方式也发生了改变。写本逐渐退出了新一代文化精英的日常阅读活动,成为学术研究的对象,并在印地语文学史学科建立的过程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 标签: 印地语写本 印刷史 书籍史
  • 简介:按照洛特曼的文化对话机制,当两种异质文化接触和交流时,接受者接受外来文化通常要经过五个阶段。而且,要使对话能够进行,需要具备一系列条件。18从彼得大帝开始俄罗斯拉开了与西方文化广泛交流的序幕,这个时期是俄罗斯接受外来文化的第一阶段。到了19反法战争的胜利使俄罗斯人的民族意识和个人意识空前觉醒,这样一个特定的历史年代是文化发展的大好契机,俄罗斯民族抓住了这一契机,贵族精英阶层进行了深刻的文化反思进而达到实践的文化自觉,促成了19俄罗斯文化的高涨,迎来了俄罗斯文化的黄金时代。这是俄罗斯接受外来文化的中间阶段,也是关键阶段。从此,俄罗斯文化开始走向世界,成为世界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是洛特曼所说的文化接受的最后一个阶段。

  • 标签: 俄罗斯 文化 Ю.М.洛特曼
  • 简介:鸦片税收专卖承包制一度被认为是华侨剥削印尼人民的罪证,19末爪哇社会出现反鸦片风潮,殖民政府借机以鸦片公营专卖局取代了鸦片税收专卖承包制。本文作者指出,以公营代替私营,殖民者的最终目的在于从华侨手中夺过经济大权以获取更高的利润,华侨始终不过是荷兰殖民统治的工具。

  • 标签: 鸦片 税收承包 华侨 荷兰殖民者
  • 简介:俄国极东北地区地处遥远边疆,经济开发较晚,至20初经济发展仍然落后。原始渔猎和养鹿业是该地区土著居民主要经济生活方式,几乎没有工业。19下半叶起,外国企业家、商人的滥捕盗猎行为和经济渗透破坏了该地区原有经济平衡,且愈演愈烈。沙皇政府试图改变极东北地区困境,着手开发其经济,改善其交通运输环境,但收效甚微。20初,极东北地区吸引了各领域研究者们的关注。俄国和国外极地研究者们在极东北陆地和周边海域开展自然生物、地质地理、水文测绘和矿产资源勘探等调查研究工作,形成对极东北地区初步的、较为全面的科学认识。

  • 标签: 俄国 极东北地区 科学考察
  • 简介:中东地区是伊斯兰世界的中心,东南亚地处伊斯兰世界的边缘。中东地区作为伊斯兰教的中心,一直盛产各种伊斯兰思潮:瓦哈比运动、伊斯兰现代主义、伊斯兰民族主义等,并通过朝觐和留学等方式向东南亚伊斯兰社会传播,激发了东南亚的帕特里运动、伊斯兰现代主义和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 标签: 伊斯兰思潮 伊斯兰现代主义 伊斯兰民族主义 中东 东南亚
  • 简介:19马来半岛是一个典型的移民社会,人口增长飞快,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社会关系极不稳定。政治统治力量薄弱,社会冲突频繁不已。移民社会关系的重组和脆弱,以及社会的暴力化倾向,为超自然关系的、并带有武骁暴力色彩的华人秘密结社提供了广阔的成长环境。

  • 标签: 19世纪 马来半岛 社会环境 秘密结社
  • 简介:迈向21的德国章敏自第二界大战结束以来,联邦德国经历了一段极不平常的历史。战后,德国作为战败国被美国、英国、法国和苏联占领。不久,作为冷战格局的必然产物德国被一分为二,从此揭开了德国历史上长达40余年的分裂史。1945年10月,联邦德国正式成立...

  • 标签: 中东欧地区 冷战格局 西方阵营 《基本法》 独联体国家 西欧联盟
  • 简介:迈向21的非洲陆斐本世纪后半叶,非洲国家纷纷独立后,在维护和巩固独立主权及发展社会经济的道路上,虽历经坎坷、风雨,但还是不断前进,取得不少的成就。90年代初期,在国际国内形势急剧变化的冲击下,非洲大陆几乎又被乌云所笼罩。很多国家政局动荡,社会混乱...

  • 标签: 非洲国家 21世纪 非洲大陆 多党民主 非洲经济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 简介:冷战后时期,防止核扩散已成为国际安全的一项重要内容,1996年9月全球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签署。使“我们的世界朝着更为安全的方向迈出了一大步。”然而,印度不仅逆世界潮流而动,拒签《核不扩散条约》和《全面禁核试条约》,而且在世纪末冒天下之大不韪悍然进行核试,从而成为“完全的核国家”。因此。在新世纪到来之际,探讨一下核印度的成因并分析印度的核战略和核政策,就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 标签: 《核不扩散条约》 防止核扩散 核战略 国际安全 冷战后 核政策
  • 简介:现今俄罗斯妇女不仅生育的年龄越来越晚,而且生育孩子的数量越来越少。俄罗斯儿童中只有34%是健康的,这意味着2/3的俄罗斯儿童或多或少存在着健康问题,比如慢性病或身体残疾等。这已成为俄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 标签: 俄罗斯儿童 家庭 教育
  • 简介:民族国家(Nation-State)是在中世纪废墟之上产生的。到15末,将欧洲分裂成一块块封建领地的中世纪封建制度逐渐丧失了生命力,在经历1000年民族之间的战争、迁徙和融合之后,欧洲形成了一批新的民族。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按照民族特性建立统一的政治共同体的要求,成为历史的趋势。民族国家的出现是一件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民族国家同以往那些政治单位的分分和和、循环往复有着本质的区别。

  • 标签: 21世纪 民族国家 历史发展 经济全球化 全球政治 发展趋向
  • 简介:当前,中日关系正沿着友好合作伙伴关系的轨道不断向前发展.通过不断密切决策层对话,加强官民各界交流,扩大经贸、科技合作,中日两国将迎来一个政治上互信、经济上紧密合作的21中日友好新局面.

  • 标签: 21世纪 中日关系 中国 日本 外交关系 经贸关系
  • 简介:90年代以来,中欧关系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具有“双轨制”、相对稳定、独立性增强等特点。为适应21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欧盟大幅度调整对华政策,将欧中关系提升到“全面伙伴关系”的战略高度。这不仅符合中欧双方的切身利益,也有益于世界多极化发展的大趋势。

  • 标签: 中欧关系 全面伙伴关系 对华政策 世界多极化 秩序 相对稳定
  • 简介:迈向21的中印关系王德华SlNO-INDIANRELATlONSONTHEWAYTOTHE21STCENTURY¥WangDehuagivingabriefaccountofthechangesofSino-Indianrelationssinc...

  • 标签: 中印关系 中印两国 印度 中印之间 边界问题 21世纪
  • 简介:本文聚焦于20初期的爪哇排华运动,考察了华人资本主义发展与近代印尼民族主义发展之间的关系。指出这次排华骚乱是印尼民族资产阶级对华人资本主义扩张的一种自发反应,近代爪哇华人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华人商业文化与伊斯兰宗教文化、华人资本与印尼民族资本之间的文化冲突与商业竞争是导致这次排华骚乱的一个根本原因。笔者认为我们在谴责与抨击印尼民族资产阶级针对华人的狭隘民族主义和野蛮排华暴力的同时,也应该思考这次排华骚乱所带来的历史教训,反省华人资本主义扩张进程中的商业道德,并思考在多元社会里华人资本主义发展所依托的商业文化应如何与其根植的社会环境相适应,以促进多元族群社会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 标签: 印尼排华骚乱 华人资本主义 伊斯兰民族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