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刑法》第358条的设置为学者诟病。组织卖淫罪的组织性界限不明,但当我们将组织卖淫罪限定在满足场所条件和人员规模条件后,各罪的界限开始清晰。组织卖淫罪的客观行为涵盖了强迫行为。当组织卖淫活动中出现强迫行为时,应以组织卖淫罪认定。本条规定的五项加重情节全部适用于组织卖淫罪,第(二)项至第(五)项适用于强迫卖淫罪。加重情节“强奸后迫使卖淫的”之强奸行为与卖淫行为存在顺承关系。强迫幼女卖淫无需对“幼女”的明知。在认定淫业犯罪时,应放弃对卖淫次数的评价。

  • 标签: 组织卖淫罪 法定刑适用 明知 司法实务
  • 简介:传统社会管理模式下的刑罚观是功利刑罚观,即万能刑罚观、重刑刑罚观、惩罚刑罚观。在社会发生深刻变化,传统社会管理模式已经没有能力应对的情况下,社会管理创新成为必由之路。社会管理创新呼唤树立新的现代刑罚观,现代刑罚观是和谐刑罚观、理性刑罚观、人本刑罚观、公正刑罚观和效益刑罚观的有机统一。

  • 标签: 社会管理 功利刑罚观 现代刑罚观
  • 简介:西夏刑罚是西夏法律制度的重要内容。本文在借鉴继承已有学术成果的基础上,认为西夏刑罚可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主刑形成了富有西夏特色的五刑制,附加刑的主要形式为财产刑和身体刑。

  • 标签: 西夏刑罚 五刑制
  • 简介:刑罚是犯罪的后果。但同时又是社会运行和社会存在的一部分。如果刑罚没有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可,没有得到罪犯的诚服,那么刑罚的社会责任就无从谈起。刑罚的功效也会大打折扣。罪犯实质意义上的重返社会也是不可能的,更有甚者。有的终其一生把犯罪作为自己的职业,疯狂地报复社会。刑罚构制的原则思想应当是在打击犯罪和尊重人权的基础上,贯穿功利性与人道性的理性思维下,科学预测,合理配置,兼顾社会性和法律性,做到发挥出刑罚功效的最大化。在社会转型期尤为重要。

  • 标签: 刑罚 社会责任 功利性 人道性 社会转型
  • 简介:刑罚(criminalpunishment)是对犯罪行为的一种强制性、惩罚性的司法反应,刑罚威慑则是基于趋利避害的人之本性,以刑罚的严厉性来控制犯罪发生的无形力量。刑罚威慑具有双重功能,即针对已然犯罪的特殊威慑功能和针对未然犯罪的一般威慑功能。刑罚威慑在犯罪控制和维护稳定方面的确功不可没,但是缘于其先天的内在局限性及致罪原因的复杂性,刑罚威慑在犯罪控制方面所起的作用是有其限度的,任何希冀通过加大刑罚量达到消灭犯罪或控制犯罪的努力都将事与愿违。刑罚威慑的目标应定位于将犯罪现象控制在社会所容忍的限度以内,而在司法实践中要达到这一目标还必须兼顾若干影响刑罚威慑效能的因素。

  • 标签: 刑罚威慑 犯罪控制
  • 简介:刑罚目的应当包括报应。刑罚报应目的是刑罚属性的内在要求,是刑法基本原则的题中之义,是刑罚正义的必然体现,对刑罚预防目的具有补充与制约作用。刑罚报应目的的否定论者所提出的理由均不能成立。

  • 标签: 刑罚目的 报应 正当性 实现
  • 简介:本市开展“集中清理判处实刑罪犯未执行刑罚专项活动”因非法持有毒品罪被长宁区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十一年六个月的罪犯许某,虽经公安机关网上追逃,仍逍遥法外,在判决后逃匿将近一年。今年10月14日,许某在青浦区被捉拿归案。这是从今年4月起本市检察机关开展“集中清理判处实刑罪犯未执行刑罚专项活动”以来,检察机关协调法院、公安、司法行政机关在专项活动的又一项成果。

  • 标签: 执行刑罚 检察机关 司法行政机关 监所检察 法律监督 公检法司
  • 简介:痛苦性是刑罚的自然属性,对传统型犯罪中的犯罪人而言,刑罚的适用意味着一种痛苦的加担,因而引起心理的不快乐;但对病态型犯罪中的犯罪人而言,刑罚的适用则意味着幸福的获取。换言之,监狱成为谋求个体最大化幸福的场所。显然,刑罚对病态型犯罪人适用不具有功效,但刑法仍然对其责任非难,这归因于刑法追求报应和一般预防的刑罚目的。对于打破传统犯罪思维的病态型犯罪人的主动触法行为,或许期待可能性理论能够给予相对合理的解释。

  • 标签: 刑罚 痛苦 幸福 报应 预防 期待可能性
  • 简介:刑罚的正当化根据,是能够从实质上说明刑罚的存在根据以及国家对公民适用刑罚的理由。刑罚的正当化根据应当是预防犯罪的正当性。

  • 标签: 正当化根据 刑罚 功能 预防
  • 简介:“首要标准”在坚持“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的监狱工作方针的基础上,突出强调了监狱工作在服务和谐社会中的职责及任务.对新时期监狱工作意义深远。面对刑罚向“自由刑”和“财产刑”为中心发展的新趋势,我国刑罚体系需要不断深化改革,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 标签: “首要标准” 刑罚体系 刑罚结构 职能配置 体系架构
  • 简介:对我国刑罚制度的刑事政策思考不同于我国的刑罚政策,它是指以刑事政策为视角,如何看待我国刑罚制度,包括以什么样的价值取向作为我国刑罚制度的价值,如何从整体上科学把握我国刑罚制度,如何对我国刑罚制度进行科学应对,这些内容的结合,组成我国刑罚制度从发展方向到整体设计的配套改革,促成我国刑罚制度的完善。

  • 标签: 刑罚制度完善 刑事政策 价值取向 科学把握
  • 简介:自2013年10月中组部18号文发布后,118名前官员主动辞任独董,其中前省部级官员25位。此外还有,62位高校教师、32位行业协会领导主动辞任独董。尽管18号文件出台后,对相关官员震动颇大,也有相当官员主动退出兼职,不过,我们并不能指望毕其功于一役,指望官员特别是退休官员能全部彻底地退出企业兼职,更不能说以后不会出现类似的事情。就在前不久,吉林省公布巡视整改情况。通报显示,1名原副省级官员违规在企业任职,被处理;全省共查出1274人违规兼职。

  • 标签: 官员 违规 任职 利器 刑罚 高校教师
  • 简介:美国著名犯罪学家索尔斯坦·塞林,“在监狱史方面的研究堪称犯罪学经典”。他在1944年出版的《刑罚学的先驱:16世纪和17世纪阿姆斯特丹的矫正院》一书中,详细介绍了阿姆斯特丹两所矫正院的建筑外观、管理机制、收容的犯人、劳动情况等,为了解当时欧洲大陆最负盛名的矫正机构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对刑罚改革的历史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索尔斯坦·塞林 矫正院 矫正性监禁 阿姆斯特丹
  • 简介:刑罚,是国家基于刑法条文的规定,对犯罪人做出的最为严厉的惩罚性措施。对其目的的讨论,在理论界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宏伟格局。刑罚轻刑化有深厚的理论作为支撑,在我国也有适宜的生存土壤。我国刑罚体系需要从刑种、刑期以及执行方式上作出改变以求应对全球刑罚轻刑化的思潮。探析刑罚轻刑化发展的理论根基,研讨刑罚轻刑化完善的路径,最终使得刑罚与时代、与人类普遍价值观相接轨,为打击犯罪,完善社会治理提供有力后盾。

  • 标签: 刑罚 轻刑化 理论 完善
  • 简介:案情简介2002年3月3日,张某驾驶的一辆桑塔纳轿车因无号牌和行驶证被交警部门暂扣。张某经打听得知车辆存放在交警部门租借的某公司停车场后,于3月10日凌晨持铁棍撬开该停车场大门锁,将车开走,并连夜藏匿至江苏省某县其女朋友家中。后张某见自己的行为未被交警部门发觉,遂于3月19日持有关凭证向交警部门索要被扣车辆。3月25日,公安机关在其女朋友家中搜出该车,同日将其刑事拘留。经签定,该车价值人民币七万元。对本案如何处理有三种不同意见:

  • 标签: 交警部门 诈骗罪 构成盗窃罪 构成要件 桑塔纳轿车 他人财物
  • 简介:5月16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6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典型案例,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检察机关依法履行审查批捕、审查起诉、立案监督等检察职能,旨在为各地检察机关办理相关案件,正确适用司法解释,规范统一司法,提供指引、参考。

  • 标签: 信息犯罪 最高人民检察院 刑罚 窃贼 惩治 检察机关
  • 简介:我国《刑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任务,是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以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个人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这是刑罚的功能概述,但"功能不是事实产生的原因,而仅仅是事实得以存在的依据"[1]。可是它在立法上、量刑上及行刑上有何功能?而它又存在那些局限性?是什么因素造成的?本文将予叙述。

  • 标签: 刑罚 刑罚的功能 局限性 影响因素
  • 简介:运输毒品行为具有独立性,其在行为方式上体现的社会危害性与走私、贩卖、制造毒品的社会危害性有明显差异。因此,不宜将运输毒品和走私、贩卖、制造毒品规定在一个选择性罪名中。运输毒品行为自身的复杂性,决定了对运输毒品行为进行分类研究的必要性,这不仅符合量刑规范化的要求,而且也是刑法罪刑均衡的具体体现。

  • 标签: 毒品 运输 行为 类型
  • 简介:现代缓刑制度的价值基础是公正、谦抑和人道,不体现刑法价值的刑罚制度注定要为人们所抛弃,这是历史推动的结果,也是历史发展的趋向.缓刑制度作为现代刑罚领域的一项重要制度,它的适用和不断完善,体现了刑罚的公正性、谦抑性和人道性,符合非刑罚化的发展趋势,有利于减少犯罪.

  • 标签: 缓刑 刑罚 罪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