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正>南诏(公元738--962年)是唐代在我国西南边疆崛起的一个奴隶制地方政权,以洱海地区为统治中心,囊括云南全省,极盛时管辖的地方更大。南诏的农业生产水平,也就是唐代云南的农业生产水平。研究它对了解云南的经济史和各民族的发展史具有重要的意义。南诏粮食作物品种丰富,《蛮书》卷七《云南管内物产》记载。除稻、麦外,“曲、靖州已南,滇池已西,土俗唯业水田。种麻、豆、黍、稷,不过町疃。”《西洱河风土记》记洱海地区有“稻、麦、粟、豆,种获亦与中夏同。”据此,滇东、滇中,滇西地区的粮食作物品种有稻、麦、豆、麻、黍、稷。按《周礼·天官》关于“五谷”的

  • 标签: 南诏德化碑 云南 耕作法 新唐书 西洱河 西南边疆
  • 简介:汉晋时期的摩沙夷至唐代被记为磨些蛮,其除分布于雅砻江以东、大渡河以南至昌明地区,西达金沙江上游两岸广大地域外,还南下至洱海以东的宾居地区,部分被迁到永昌和拓东地区。有关磨些蛮生产生活习俗、经济、文化等文献的人类学解读,可以看到彼时的磨些蛮既保持着氐羌民族的某些特征,又由于与他族的融合和交流而呈现出其特有的民族文化特点。由于其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磨些蛮与吐蕃及蕃人的关系比之与南诏或唐廷的来说更为密切,加之与同源的白蛮、施蛮、顺蛮、东蛮、松外蛮等错居杂处,使其民族关系具有多元复杂的特征,虽然其内部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不平衡,但已朝着单一民族的方向发展。

  • 标签: 南诏时期 磨些蛮
  • 简介:<正>南诏自细奴逻至阁罗凤,统一云南全境,自上而下建立了统治机构,摹仿唐制进行管理。到了异牟寻时期,与唐室和好,加强了同西川的关系及与中原先进经济文化的交流,汉人(如郑回)参与南诏最高决策活动,汉族移民后裔杨、段氏等的地位和作用也得到加强,这对异牟寻放手强化封建关系,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甚至有着决定性的意义。但是,这不可避免地给南诏带来了新的危机,一是熟习封建关系,且极力推行封建制的贵族势力日趋膨胀,乃至形成能够左右南诏政治的力量,构成对南诏王族的威胁。

  • 标签: 南诏野史 异牟寻 新唐书 王族 政治危机 封建制
  • 简介:<正>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弯长乡的博什瓦黑地方,于1958年发现一组石刻画像。1982年4月凉山州文化部门组织本州以及北京方面的文物考古工作者前往调查,基本弄清了这一组面积达440平方米石刻的情况。《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1982年总第4期上,发表了凉山博什瓦黑石刻画像调查组(黎家芳执笔):《凉山博什瓦黑石刻画像调查简报》(以下简称《简报》)。在凉山彝族聚

  • 标签: 南诏德化碑 南诏大理 凉山彝族 原始宗教 石刻画像 南诏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