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2007年6月15日至16日,由中央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音乐家协会理论委员会、江西省新建县人民政府主办,中央音乐学院萧友梅音乐教育促进会、音乐教育系、校友会、院长办公室承办的纪念音乐教育家、作曲家、指挥家、歌唱家程懋筠(1900-1957)逝世50周年学术活动在中央音乐学院隆重举行。

  • 标签: 学术活动 祖国大陆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 逝世 纪念 中央音乐学院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叶倩文——她曾经是最红的歌坛天后,她和亲密爱人林子祥的一曲《选择》让人感动,听现在的她唱歌明显有些底气不足,但无损她在歌迷心中的地位。

  • 标签: 老照片 《选择》 叶倩文 歌坛天后
  • 简介:香艳60年代—在老一辈影迷心中,夏梦是香港唯一可与奥黛丽·赫本相比的女星。她曾经是金庸的梦中情人。

  • 标签: 夏梦 演员 历史人物 艺术工作者
  • 简介:60年代初期,我国在建设大庆油田时,出于对所处国际环境的考虑,对生产规模、技术、产量甚至具体位置都进行了严格的保密。可是日本的一家咨询公司,从《人民画报》的照片上,突然发现北京的公共汽车上没有气包了,而这气包正是中国进口汽油的标志,于是,他们推断出中国找到了油田,解决了石油问题。但是,石油在哪里?规模有多大?对日本公司是否有利可图?对他们来讲,都是一个谜。不久,《中国画报》登了一幅宣传铁人精神的图画,画面是王进喜扛着钻机零件,在纷纷扬扬的大雪中跋涉,背景有一个依稀可见的小火车站标牌。

  • 标签: 铁人精神 王进喜 人民 推断 国际环境 中国
  • 简介:父亲48岁时在一场车祸中大难不死,但双腿致残,坚持拖着假肢继续工作到退休。他一生遭罪很多,但天性开朗,是个快乐有趣的老头。父亲生前一直喜欢照相。数码照相机刚出来不久,我妹就送他一个,后来,更新换代,又送一个。那相机手掌心那么大,操作简单,按完快门就能从看窗里看效果,父亲爱不释手,出门总不忘带上这件宝贝。

  • 标签: 父亲 数码照相机 照片 快门
  • 简介:随着数码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制作、修改照片也越来越简单、容易。我们在侦破一些诈骗、勒索等案件中,也经常发现犯罪嫌疑人为了达到其不可告人之目的,蓄意伪造照片来行骗、敲诈当事人。如何鉴定这些照片的真伪,是图像专业面临的新课题。

  • 标签: 照片鉴定 数码照片 输出方式 造假行为
  • 简介:手头经常翻阅的一本相册,是我在北大荒兵团时期的黑白生活照片。40多年前的那些故事,依旧清晰、依旧鲜活、依旧多彩。兵团8年,是什么最让我回味,又是什么令我魂牵梦绕?——连学校,那是一段充满青春活力的日子!

  • 标签: 老照片 回忆 青春活力 北大荒 兵团
  • 简介:我珍存的这张照片拍摄时间并不久远,才53年,时在1964年春节弼9过;照片本身也没有更多的说道,而我却一直珍重地保存着,因为照片背后有我难忘的故事,这就是我身上穿的丑阵吻睁隐沃。1960年我考入南开大学中文系,9月1日入学。当年,大学生读书不交任何费用,油印的教材还免费发给,学生只负担伙食费。那些年,高中伙食费每月8元,大学生却是15元,够高的了。

  • 标签: 照片 棉袄 大学生 拍摄时间 南开大学 伙食费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引领的中国社会变迁转型,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面临深刻的变革。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则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国家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高的一个重要举措,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目前国内尚未形成关于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研究的完整理论体系,学术界必须以更加宽广、多维的视角和方法来拓展对该活动的探究。

  • 标签: 学雷锋活动常态化 研究现状 存在问题
  • 简介:伪造数码照片给许多领域带来了新的难题,特别是对部分公安机关案件鉴定带来了严峻挑战。伪造数码照片经过诸多技术处理,如拼接、替换、删减、添加、改变尺寸、压缩、隐藏信息等,几乎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但是,经过伪造的照片都会留下痕迹,这为对其进行真假识别判断提供了物质条件。

  • 标签: 数码照片 伪造 识别
  • 简介:12月14日,北京王府井街头巨幅照片吸引着过路行人。从民生记忆、城镇记忆再到家庭记忆,“长安杯”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全国摄影大展中近800幅平凡的影像里映照的是每个人曾经历过的生活记忆。

  • 标签: 王府井 照片 街头 北京 改革开放 记忆
  • 简介:一个不透光的盒子,这就是照相机。照相机是用感光胶片反景物拍摄下来的摄影器材。它的发明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我国对光和影像的研究,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前四百多年,我国

  • 标签: 照相机 感光胶片 摄影器材 不透光 照片 中国
  • 简介:案例2016年6月,23岁的女孩张某某突然发现自己成"名人"了,身边许多朋友都打来电话说,上网发现她发布在社交论坛的一些照片被用于某网络公司举办的"女王节"活动宣传,且使用范围很大,在网上、微信公众平台的宣传链接新闻中均能看到张某某的照片。一夜之间,张某某的亲朋好友纷纷对其议论不停,褒贬不一,由此给张某某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扰。此间张某某多次与该网络公司进行沟通,要求停止使用

  • 标签: 女王节 活动宣传 侵权行为 荣誉权 姓名权 人格利益
  • 简介:  今年正好是“八一三”淞沪抗战70周年。这是一张《中国红十字会上海市救护委员会第十七救护医院服务同人合影》,长约100厘米,宽约25厘米,我母亲长期卷成筒状珍藏。由于保存时间长久,照片已硬化,已不能自然展平。如强行展开,会发现有许多翘曲和裂痕(上图),而且每展开一次可能都是破坏性的。照片中183人站、坐成四排。坐在第二排中间凳子上的看上去可能是有关领导和出资人及三位穿白大褂,

  • 标签: 淞沪抗战 老照片 中国红十字会 医院服务 保存时间 委员会
  • 简介:菲利普·哈尔斯曼拍摄过世界许多著名的政治家、科学家和艺术家,对于他无比欣赏的爱因斯坦,他曾写下这样的拍摄记录:“我欣赏艾伯特·爱因斯坦胜过我拍过的任何人,不仅因为他是一个天才,独自—人研究成为现代物理的创始人,而且是非常稀少的理想主义的人……不过爱因斯坦反感摄影师,他称之为光的模仿者……在拍摄中如何去捕捉这样一个人的本质,这是我所深深忧虑的。”

  • 标签: 《爱因斯坦》 照片 现代物理 理想主义 人的本质 政治家
  • 简介:"人在旅途",可以用来概括今天中国人的一种生态。旅游热线罗天网地,节日游客数以亿计。官员们视察天下,僧道们云游四方,明星们"走穴","行走文学"也热门了。余秋雨从"苦"走到甜,欢叫着"行者无疆"……只可惜他忘了人总会老到走不动,而无处报销2000万美元车旅费,游太空也只能止于兴叹。"无疆"还是个梦。学者呢?印象中是好静的。寒窗孤灯,皓首穷经,三年不窥园,躲上小楼叫人抽掉梯子,"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还有心斋呀,坐忘呀,似乎是学者形象的定格。然而,这是一张老照片。在今天,你到课堂、研究室、实验室、书房,怕是很难找到你想找的学界名流了。他们也在"行走"中。

  • 标签: 繁荣学术 行走 学术活动 学术成果 余秋雨 学者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