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查尔斯·狄更斯常常被认为是一个美食作家,同时也被认定为圣诞晚宴的发明者,正是狄更斯确定了圣诞节这天的食物。就在《圣诞颂歌》出版之后不久,为普通人写食谱的美食作家艾丽莎·阿克顿在书中首次将梅子布丁称为'圣诞布丁'。就因为《圣诞颂歌》中那个原本脾气暴躁的吝啬鬼埃比尼泽·斯克罗吉的革新,让更加昂贵的火鸡取代了鹅在圣诞晚餐中的地位。不过,就我们所信奉的吃的法则

  • 标签: 作家狄更斯 美食作家
  • 简介:作为“80后”女作家,孙频近年来表现出强劲的创作势头,尤其是2018年出版的小说新作集《松林夜宴图》,更是呈现出严肃的哲学之思,且此种思考皆建立在对时代世俗生活以及当下女性生存境遇的细致观察和感受之上。由此,孙频的写作不仅溢出了“80后”写作的范畴,也在某种程度上将新世纪知识女性写作往纵深处作了拓展。

  • 标签: 知识女性写作 孙频 《松林夜宴图》
  • 简介:方方、张炜、赵德发、鄢然、鲁敏等当代作家从生态主义角度对现代性予以深刻反思。他们直面都市化对人类生态的影响,揭示逼仄的生存空间对人类原始攻击欲望的诱发作用,暴露都市生活对人类野性的遮蔽;他们认为信仰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现代性导致信仰衰落,而知识、道德不具有充分遏制人类欲望的力量,因此生态破坏在所难免;他们还持有类似女性生态主义的观念,认为男权以对待女性的方式征服与破坏自然。

  • 标签: 生态意识 都市空间 精神生态 浮士德精神
  • 简介:从正统文学史视角来看,西班牙语国家文学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主要发生在当代。但是从文学思想史、文化史、中外文学交流史、汉学史等视野来考察,中国与西班牙语国家文学交流的历史可以追溯至16—17世纪,本文以“中国与西班牙语国家文学交流”为考察目标,兼及西班牙语文学视野中的中国景观,以期凸显双方在中外文学交流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 标签: 西班牙语国家文学 文学视野 中国 景观汉学
  • 简介:文学经典的定位是一个开放而未完成的话题,是作品内部艺术特质与外部制约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外部因素主要包括官方意识形态、文学研究权威、传播媒介与读者等,其中官方意识形态和文学研究权威是制约经典生成的外部权力机制,对经典地位的确立发挥着直接而强势的影响;当代新传媒对经典地位的确立具有两面性,既有积极的建构作用,又有消极的解构作用;读者对经典文本的积极参与及与权力机制的互动会影响到经典的地位变革。没有永恒的经典,经典地位的确认要结合时代条件进行具体的历史的分析。

  • 标签: 文学经典 生成 外部制约机制
  • 简介:警察文学不能不顾过去的流变,仅仅停留在“警察”一词的使用阶段,而应该把外延伸展到古代的文学中去。运用“模糊概念”理论,古代警察文学中的“警察”不必完全等同于现代的概念,事实上也不可能完全等同,只要类似警察文学的“模糊集”即可。从先秦到清朝有一条清晰的文学脉络,有关“司寇”“赋曹”“游徼”“三长”“县尉”“宋慈”“包公”“公案”“差役”的文学大量存在,反映出不同朝代时期警察的生存状态和社会评价。

  • 标签: 古代 警察 文学
  • 简介:20世纪80年代,是我的文学创作“狂恋期”,说不清投出去多少稿,光退回来的就有数百件,这还不算编辑部直接处理掉的。多数退稿仅附一张印好的退稿签,少数的在退稿签上再写几句附言,编辑的亲笔信则少之又少了。一开始,不管哪类退稿信,我都视若珍宝,小心收藏。中间搬过几次家,废纸旧书处理过不少,但退稿信却一件也舍不得丢弃。到了90年代中期,虽然我对文学的兴致还有,但勇气已是与年俱减。

  • 标签: 文学创作 收藏 20世纪80年代 情感 书信 退稿信
  • 简介:金庸逝世引发的众多缅怀与追忆,再次证明他的影响力之大。作为武侠小说大师巨匠,金庸作品虽然书写古代题材,却渗透着现代精神,不仅具有良好娱乐功能,而且具有深刻精湛的思想养分。因此,60多年来,金庸的小说在全世界范围内拥有数以亿计的读者,并以各种形式进行改编传播,保持着长盛不衰的热度。

  • 标签: 金庸作品 养分 文学 武侠小说 现代精神 娱乐功能
  • 简介: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是一部用汉学方法治《诗经》的经学名著,但在深刻把握比兴、涵泳诗篇字词、体会文学情境创造、多视角考察等方面体现出其《诗经》研究的文学性。这使马瑞辰阐发诗义常常能够跳出传统经学的拘囿,所得出的观点更新颖,成为经学研究解读诗义的重要补充。马氏释诗的过程显示出,对《诗经》进行文学阐释和经学考证是互相促进的关系。与甚为尊《序》的胡承珙和墨守毛《传》的陈奂相比,马瑞辰显得文学领悟力更强,学术视野更加开阔。

  • 标签: 马瑞辰 《毛诗传笺通释》 文学性 经学
  • 简介:人类生态环境的灾难,归根结底是基督教文化导致的,因而生态批评最早产生于西方。20世纪70年代兴起,到90年代在英美汇为一种批评思潮的生态批评,迅速于世纪之交在中国登陆,并成为当代中国批评界与美学界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除了现实的原因,这与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生态智慧密切相关。孔子是浅绿的生态主义者,在肯定文明的同时关注生态环境;老子已由浅绿向深绿转化,而庄子则是深绿的生态主义者。传统的生态批评会改变传统的文学评价标准,带来对中国传统文化与文学的价值重估,并使中国悠久的自然文学传统的青枝绿叶在后现代的田野中更加生机盎然。

  • 标签: 生态批评 传统文学 价值重估
  • 简介:20世纪后期崛起了一批优秀的美国黑人女作家,她们以其独特的视角和语言揭露了黑人女性在父权和种族双重压迫下的生存现状。父权将女性置身于封闭的物理空间内,通过权力的规训来存产生顺服的身体,从而实现女性空间的内化。本文试图借鉴福柯有关空间和权力的理论来分析父权对女性空间的规训机制,和利用空间进行的权力反抗,以此实现黑人女性自由空间的构建。

  • 标签: 美国黑人 女性 文学作品 福柯 权力 空间
  • 简介:“我叫张威,笔名唐家三少。”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唯一一位网络作家,张威在两会上受到媒体关注。曾连续4000多个日夜不间断更新文章,总字数达3000余万字,读者人次超过2.6亿,创下惊人的写作记录,成为年轻一代眼中的“大神”。

  • 标签: 网络文学 孩子 赤脚 全国政协委员 网络作家
  • 简介:论文以清莱山区部分华校作为样本,从华文学校所在村庄地理经济条件,华文学校建校历史及其与国民党"孤军"领导层等本地华人自治社区权力中心的关系,华文学校校长本人的能力、社会地位与关系网络,以及外来援助资源与学校当前硬软件条件、发展水平等方面,对清莱山区两种不同类型华文学校的分化作了概要性分析。研究显示,部分拥有较悠久办学历史的本地"大华文学校",立足于传统与现实的优势,得到较为充分的各类内外援助资源的保障,学校整体办学水平不断提升,发展滞后与非正规化的烙印正在逐步淡去;而部分本地"普通华文学校",则因各类资源相对匮乏,"空间边缘"与"制度边陲"的顽疾尚未得以解决,学校正苦陷从无到有的挣扎阶段,甚至面临着关门倒闭的危险。

  • 标签: 泰国 清莱 华文教育 华文学校 资源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