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新古典理论把企业视为经济体系中的一个具有生产性的原子式的存在,而新制度主义经济学则把企业看作一种能够替代市场的功能性组织。两者都"醉心于理性",而缺少经验观察的基础。企业作为晚近出现的经济组织,自有它的来踪去迹。它是早期生产组织逐步发展而来的,是由技术耦合起来并随着技术进步而规模不断扩大的经济组织形式。

  • 标签: 企业 技术 耦合
  • 简介:《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提出,"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的产业工人队伍"。要实现这一目标,产业工人意识形态建设是前提。高职是新型产业工人的摇篮,必须担当起未来产业工人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重任。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与高职意识形态教育具有耦合的需求、耦合的基础,其耦合的关键是完善适应产业工人队伍建设要求的高职意识形态教育内容,实现耦合必须创新适应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高职意识形态教育路径。

  • 标签: 产业工人 队伍建设 高职意识形态教育
  • 简介:“五化协同”在本质上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测度“五化”子系统之间的协同水平,借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来具体计算,其结果显示:首先,从整体来看,1998—2015年间,中国“五化”系统之间耦合协同性较差,基本处于轻度失调状态且呈现递减趋势;其次从各个省份来看,耦合协调度存在地区差异,考察期内浙江、辽宁、福建、广东等地耦合协调度相对较高。为了更好地解释我国“五化”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因素,通过进一步构建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财政分权度、国企比重和市场化水平不利于耦合协调度的进一步提升,具有一定的消极影响,而政府规模、科教支出比重和开放程度对“五化”耦合协调度有着积极作用。

  • 标签: 五化协同 耦合性测度
  • 简介:当西方福利国家对全能型政府的反思炽盛、对风险社会和民营化浪潮的解释力式微之时,有关新制度主义的理论框架顺势而生。本文对新制度主义的理论生发机制做了一次纵向考辨,发现在其框架下凝练而成的“混合经济福利”在公共政策的推行过程中,是一种基于“多中心理论”的制度安排和“元治理”导向的制度效率之间的耦合型辩证观;同时针砭时弊地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作为论证“混合经济照顾”最适切的政策工具,试图呈现出我国类“混合经济福利”的制度实践中选用“元治理”作为适宜性逻辑对于结构性风险的规避和制度效率的策略性保障,旨在建构出一种于制度合法化与制度效率之间既有颉颃、又可联动的“双轴效应”。

  • 标签: 新制度主义 类“混合经济福利” 元治理 制度效率 组织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