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中国传统文化系统普遍承认儒家的"六经"为其原,研究法律文化应遵循其原精神实质。武帝独尊儒术,将"五经"入学官,从此经学成为儒家的专学,五经的原精神也就成为儒家的理论,经学思想同时成为立法的指导思想;汉儒又用经义决断疑狱,经学与法律融为一体,成为中华法系的原。这种原文化与刑律的完满结合由《唐律疏议》的编纂而完成。中国古代法典之所以具有如此高的水准,与参与立法者都是当时最具实力的"通识之士"、由硕儒编修有着直接关系。中国自古以来极为重视法典的修纂,其宗旨并不在于个别法条的轻重缓急,更在乎整体法典所内涵的原精神。

  • 标签: 原典 法典 法律文化 经史文化
  • 简介:《四川审判》1999年第6期刊登了泸州市江阳区人民法院余卿海先生撰写的《是合同诈骗罪,还是贷款诈骗罪?》一文.介绍了被告人石刚于1998年4月以生意上需用车为由,以每天每车400元的租金租用泸州市江阳区鑫和汽车租赁有限公司两辆桑塔拉轿车(车主为该公司经理王俊波),此后,被告人石刚以帮忙外事为由骗取车主身份证复印件、私刻车主印章、伪造车主授权委托书,将从车主处租赁的两部轿车典当给泸州市天一典当行,获典当金16万元,用于还债和挥霍。经鉴定,两辆轿车价值共计24.4万元。被告人构成合同诈骗罪。

  • 标签: “当” 合同诈骗罪 1999年 贷款诈骗罪 1998年 授权委托书
  • 简介:<正>西田之教授的《共犯理论的展开》一书的中文译本,即将由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本书译者之一江溯博士请我为该书中文版的出版作序,我欣然应允。在本书出版过程中,西田之教授不幸于2013年6月14日因病去世,未能见到该书中译本的出版,令人扼腕叹息。西田之教授是日本著名刑法学家,也是在共犯论领域取得辉煌成就的一代宗师。共犯的问题是刑法学中最为复杂的一个理论问题,称之为绝望之章也不为过。不过,也正是因为共犯理论的复杂,也吸引了诸多学者将自己的主要学术精力投放其间,这也许就是"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毛泽东·沁园春·雪)这句诗词所表达的意境。在日本刑法学界,许多刑法学大家都对共犯问题倾注了心血。马克昌教授于1988年为我的博士论文《共同犯罪论》一书所作的序中,以及其简短的语言几乎勾

  • 标签: 西田 共犯论 共犯理论 日本刑法 著名刑法学家 出版过程
  • 简介:权是支付权,占有他人不动产而为使用收益之权,在权关系中,支付价而占有他人不动产者,为权人;其相对人,即取得价而以自己的不动产供权人用益者为出典人。该项不动产称为物,权人交付于出典人的价金叫价。

  • 标签: 典权制度 不动产 占有 交付 经济分析
  • 简介:<正>一、西田先生其人自从上世纪90年代、特别是进入本世纪以来,随着中日刑法学交流的深入和一些日本刑法学教科书的翻译,中国刑法学界对于西田之这个名字已经越来越熟悉。但尽管如此,先生有资格为更多的同行们、包括年轻的学子们所铭记,故而,对先生的全面介绍,仍是必要的。西田之先生的一生丰富而精彩,在我看来,对他的介绍主要可以从以下方面展开。

  • 标签: 西田 刑法各论 中国刑法学 刑法学研究 日本刑法 结果无价值论
  • 简介:<正>2013年6月21日下午两点多,正在办公室里忙一些杂事,电话突然响了,是雪莲打来的,她问我是否知道西田之先生已经于6月14日去世了,我在震惊之余连说了好几遍:"这不可能,这不可能,这不可能。"因为就在不久前,西田先生还通过王昭武教授询问过我翻译他的《共犯理论的展开》的情况。但雪莲说这一消息是一位在日本学习院大学法学部(西田先生生前任教的大学)留学的朋友传递过来的,应该是可靠的。我不愿意相信她的这一消息,于是马上用微信联系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的李世阳师弟,请他确定该消息是否属实。世阳师弟马上打电话给他的导师高桥则夫教授,而高

  • 标签: 西田 陈兴良教授 共犯理论 身份犯 下午两点 早稻田大学
  • 简介:<正>一2013年6月14日,西田之先生走了,永远地离我(们)而去了。我再也没有机会一边与先生一起抽烟一边聆听先生的教诲了,再也没有机会一边与先生一起品酒一边感受先生对我的爱护了,所有这一切都只能是出现在梦里了。先生的离去,于我是一种刻骨铭心的痛!时至今日,只要想起、提到先生,我仍然不愿接受先生离世的事实——尽管我也知道,这已经成为无法改变的事实——也无法抑制自己的情绪,感受到的仍然是一种难以言状的刺痛。

  • 标签: 西田 陈兴良教授 难以言状 刘明祥 张明楷教授 对我说
  • 简介:知识产权的权利本质为私权,为民事权利体系之组成部分,属于民法保护范畴。但知识产权具有多元属性,知识产权法具有综合性、开放性和易变性等特征,因此将知识产权单行法整体纳入民法典的思路不可取。民法典可以在民事权利客体的规定中涵括知识产权保护客体,并以此为链接点外挂知识产权各单行法。在定义知识产权客体范围时,要充分考虑知识产权权利体系的结构现状,适度进行前瞻。立法技巧上,需要在保证客体识别具象性的同时,以概括提炼方式维持客体的开放性。

  • 标签: 民法典 知识产权 单行法
  • 简介:权,是我国传统的特有法律制度。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典当作为我国的一项古老行业,又焕发了生机,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发挥着拾遗补缺的重要作用。其中权对于闲置或无力经营的房屋等不动产的充分利用以及商品化经营,有着不可替代的功能,尤其是目前开展的房产制度改革和允许私人购置宅基地建房以及购买房产,使得城镇住宅房产私有化的进程加快,房地产权的发展和完善,将会日益显得重要。本文

  • 标签: 房地产抵押权 典权 承典人 用益物权 不动产物权 法律制度
  • 简介:1894年6月23日,顾拜旦与12个国家的79名代表决定成立国际奥委会,在百年之后的今天,奥运会已成为普天同庆的节日,奥林匹克运动也吸引了202个国家和地区的积极参与。1998年,著名的《生活》杂志刊载了历史学家精选的过去千年中最重要的1000个事件和人物,1896年顾拜旦恢复奥运会的壮举也跻身其中,被誉为千年盛事之一。

  • 标签: 历史学家 奥运会 古希腊 北京 奥林匹克运动 《生活》杂志
  • 简介:是中国古代民事关系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但这一概念在现代民法的权利体系和概念体系下却不能正确解读。本文通过分析清代民间土地契约中对于的关系的表达,把握存在于清代的关于的观念和习惯,并由此得出结论:在清代,在本质上是一种过程性的卖,出典开始了一个业权转让的过程,找贴是其后续阶段,在找贴之后便成为绝卖。因此,我们很难将清代民法中的归入现代民法中的物权体系,甚至也不能将其简单地等同于现代民法中的债权关系,而需要对其内涵进行深入的研究。

  • 标签: 中国古代法 清代习惯法 民间契约 典卖 物权体系
  • 简介:权制度是中国传统民法中特有的用益物权制度,其具体内容始终在于平衡双方当事人的利益与需求,在《物权法》已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规定为用益物权的前提下,从而为权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的适用提供了法理依据。土地承包经营权设不仅可以有效地促进其流转,并解决农村金融供给不足,而且可以最大程度确保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制原则。权作为中国本土具有特色的传统用益物权,可以在农村土地流转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 标签: 典权 用益物权 流转
  • 简介:历经两年辛劳编纂,《中华大典·法律·法律理论分》以790万字的四大卷巨秩奉献于世人。编纂者满怀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守望之责与传承之殷,在资料收集的范围上突破"律令体制"的框范,回归"礼法体系"的本貌,并创制了一套通古达今的编纂体例。为了使清末法律人物能进入大典,破格辑录有关他们生平的资料。但在出版前一刻忍痛斧削金文资料也感到无奈和不解。在谨守《中华大典》编纂原则和规则前提下,编纂者对资料的排序、抬头等技术细节上有所变通。

  • 标签: 《中华大典·法律典·法律理论分典》 编纂原则和规则 谨守与变通
  • 简介:在微观的层面上看,传统制中的经济要素主要型塑其核心结构,道德要素主要型塑其边缘结构。民国民法接纳了经济要素从而保持传统制的核心结构,而对于道德要素则通过精英话语对其加以重述,从而变革了边缘结构,这使近代化的权制度在形式上与传统制类似但在实质上却相去甚远。而当视点从"传统制"转换到"精英话语"时又会引致不同的理解和评价,这就使结论保持一定的开放性。

  • 标签: 精英话语 重述 结构 要素
  • 简介:时间:2013年10、11月;地点:北京东城区东总布胡同社科院宿舍潘先生寓所;受访者:潘汉先生(文中以潘表示);采访者:潘先生弟子白晟(文中以白表示)。访谈缘起博登海默是中国法学界,特别是法理学界耳熟能详的德裔美国法学家,其代表作《法理学》于1940年由美国麦格罗·晓尔出版公司出版。该书于1962年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大幅修改的修订版(第二版)《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1974年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修订版(即第三版)。

  • 标签: 《法理学》 1940年 博登海默 访谈录 大学出版社 出版公司
  • 简介:《民法总则》第83条第2款规定,营利法人出资人滥用法人独立地位和出资人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债权人利益的,应当对法人债务承担连带责任。该款是《公司法》第20条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的“沿用”和“承袭”,亦是《民法总则》“法人章”运用“复制”《公司法》立法技术的微观著例。从历史起源、域外立法、制度适用、司法运用等诸视角分析,公司法人格否认在《公司法》中就属于一项“极为特殊”的判例法制度,仅仅是有限责任和公司独立人格的补充和完善。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与《民法总则》所承载的私法“体系化”和“科学化”功能相悖。《民法总则》“法人章”在条文构造上运用“复制”《公司法》规范的做法,可能成为《公司法》制度创新的障碍,亦会造成规范适用上的冲突。

  • 标签: 民法总则 公司法人格否认 正当性
  • 简介:海聚众淫乱案、吴英集资诈骗案、许霆盗窃案三个案件在判决作出前后都引起了大范围的、深入持久的争论,刑事司法的公正性深受质疑。对前两个案件进行深入地剖析,可以发现,刑法对社会秩序(金融秩序和社会管理秩序)的保护重于对个人权利、自由的保护。对后两个案件的分析,则可发现刑法对金融秩序和金融机构财产过度保护背后的金融垄断以及国企与民企、金融行业与其他行业、金融机构财产与其他产权人财产的不平等。从这几个案件可以看出,我国在引进、更新、培育了大量先进刑法观念的同时,在刑事立法、司法中还潜隐着一些落后于时代要求的观念和规范:忽视公民在新时代中不断扩展的权利、自由;未能在立法上做到人人平等;刑事司法中“有罪必治”的观念超越了“罪刑法定”的理念。只有夯实现代刑法的自由、权利、平等的精神理念基础,采行现代罪刑法定原则,改进、更新我们的刑事立法、司法实践,才能最大程度减少此类引起巨大争议的案件,实现刑事司法公正。

  • 标签: 集资诈骗案 盗窃案 犯罪界定 聚众 许霆 刑事司法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