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上海《晶报》是民国时期颇受读者欢迎的一张小报。它最初被当做《神州日报》的附页赠送给订户,由于销量不断增加,才单独出刊。在强手如林的上海报界,这份本不起眼的四开小报能脱颖而出,主要得力于强大的作者队伍。时人以十二生肖描述这些作者,把重要骨干袁寒比作马,说“寒颇不羁,然有时亦受人笼头,着鞭愈速,如马。”袁寒(名克文)是袁世凯的次子,天资聪颖,多才多艺,与溥侗、张学良和张伯驹并称民国四公子。

  • 标签: 袁寒云 《神州日报》 民国时期 作者队伍 十二生肖 袁世凯
  • 简介:正义是弥久常新的议题,随着“环境时代”的到来,正义也被赋予新的含义.环境正义成为环境时代的正义范式。环境是社会建构的,环境问题的真正根源是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非正义性。环境正义主张所有地区与人群包括弱势群体有免于遭受环境损害的自由,有对干净的土地、空气、水和其他自然环境平等享用的权利,经由社会资源的公平分配达致可持续发展以提升民众的福祉。因此,环境法学研究应当走出“全称命题”与“重自然轻人类”的传统路径,其范式应当转移到环境正义议题。

  • 标签: 环境正义 范式转移 地区与群体差异 环境损益分配
  • 简介:透过大型数据中心与虚拟化技术等相关技术使提供像水电一般服务的计算(CloudComputing)目标要求得以实现。虽然计算使得计算资源的整体使用分配更具有效率,同时也大幅降低了中小型规模业者自行投资组建网络设备所需面临的商业风险。但是从法律层面观察,计算所衍生的服务使用合同问题以及对于服务等级协议(ServiceLevelAgreement)的定位将变得更为显著。本文试图透过计算的问责(Accountability)概念来分析检讨合同以及服务等级协议在实务中产生的争议与解决之道。

  • 标签: 云计算 问责 信任 合同 服务等级协议
  • 简介:凤城市人民检察院以扎实推进三项重点工作为载体,全面认真履行法律监督职能,努力营造“五种环境”,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近年来,连续多年被辽宁省人民检察院评为“先进基层检察院”、“基层建设示范院”,2010年被最高人民检察院评为第四届“全国先进基层检察院”。

  • 标签: 环境 最高人民检察院 基层检察院 服务 法律监督职能 地方经济建设
  • 简介:在《环境保护法》即将修改的前提和机遇下,环境行政处罚作为环境法律责任的核心部分于宏观层也必然面临审慎的抉择——立法应该走向何方?尽管理论界及实务界都存在通过"加大处罚力度"以应对日趋严重环境问题的吁求,无论是环境行政处罚立法的历史局限还是时代背景都指出:其柔性魅力的发挥会比一味的刚性追求带来更优的实施效果。其柔化的具体进路则包括竖立功能界碑廓清调整范围,引入和解制度显示环境特色,运用立法技术完善宽严设计三个方面。

  • 标签: 环境行政处罚 立法方向 柔化
  • 简介:2012年8月底,随着环境保护法修正案草案正式提交立法机关一审。整整23年未曾修改、已然被许多人遗忘的环境保护法。重新进入公共视野。

  • 标签: 环境保护法 立法机关 修正案
  • 简介:很多学者认为,将政府环境职权合理分配,就能保护好我们的环境。其实恰恰相反,义务不明则责任不清,我国很多环境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正是政府环境义务的不明确而导致政府监管不到位,具体表现就是在我国环境法律法规中,政府法律责任的规定只有寥寥三两句。因此,只有在给予政府权力的同时明确义务,才能真正使其成为我们健康环境的守护者。

  • 标签: 政府 环境 义务
  • 简介:清洁发展机制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防止全球气候变化领域间的相互合作机制,这一机制的实施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清洁发展机制在中国实施以来,取得了一定绩效,但在政府责任等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为此,应当从政府环境责任的重新定位、加强对企业的责任引导、强化政府环境合作责任、完善相关环境立法等多个层面,完善清洁发展机制中的政府责任。

  • 标签: 清洁发展机制 政府责任 环境保护
  • 简介:在宪政模式之下,环境立法是一种聚合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公共产品,但是由于政府主导的环境立法体制,环境立法在实践中却被当作谋求管理和利益的手段,导致所立之法的有效性存在相应的问题,单纯强调国家导向的环境立法无疑具有一定的片面性。遵从公共理性制定和修正环境法律、法规,并通过公共参与、理性公议达成可接受的环境立法方面的共识,是解决环境立法有效性的有益尝试。

  • 标签: 公共理性 环境立法 公共利益 公众参与
  • 简介:<正>一、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职能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诞生源自于作者对经济利益的关注。1777年,在皮埃尔·奥古斯坦·卡隆·德·博马舍的倡议下,法国戏剧立法局成立。博马舍认为:"如果战士、国务活动家毫不脸红地领取高贵的服务津贴,同时,恳求得到能为其带来更高津贴

  • 标签: 著作权集体管理 博马舍 邻接权人 许可使用 一揽子许可 权利人
  • 简介:在跨国环境污染日益普遍的今天,受害人可以选择向何国法院寻求救济非常重要。大陆法系国家现有的管辖权规则以“原告就被告”和侵权行为地法院管辖为主,基本能够适应跨国环境侵权诉讼的需要,但普通法系国家的莫桑比克规则却成为受害人向污染来源国法院提起诉讼的障碍。就国际立法而言,基于制定背景和针对性的不同,相关公约或公约草案在跨国环境侵权的集中管辖、原被告双方利益平衡等方面的政策性考量有很大不同。另外,在跨国环境侵权管辖权立法中,集中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趋势亦值得关注。

  • 标签: 环境污染 跨国环境侵权 司法管辖权
  • 简介:福建平潭综合实验区因其独特的生态环境和发展定位,在开放开发的过程中必须以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这"两型社会"为诉求,注重环境保护及其法制保障。通过对平潭综合实验区的现状、生态环境保护的描述,重点探析综合实验区法制保障资源、环境保护侧重点等内容,借鉴其他地区环境保护的相关立法、制度和经验,充分运用先行先试的改革权限,提出若干制度创新的建议,为建设生态平潭、绿色平潭和两岸合作建设的典范提供法制保障。

  • 标签: 平潭综合实验区 环境保护 法制保障 制度创新
  • 简介:司法能动是法院在案件审理中,不因循先例和遵从成文法的字面含义进行司法解释的一种司法理念以及基于此理念的行动。我国法院在发挥司法能动性,处理环境纠纷案件方面作出了大量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司法保障。但法院在发挥司法能动性处理环境纠纷案件中仍然存在较大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把握法院在环境纠纷案件处理中司法能动的向度,落实司法独立,引导法官正确行使自由裁量权,努力培养环境司法专业人才,发挥法官适用法律的能动性。

  • 标签: 法院 环境纠纷案件 司法能动
  • 简介:“四个中心”建设法治环境配套的重点有立法和执法两个层面。立法的重点在于完善中央层级的金融立法、创新航运领域的地方立法;中央侧重于完善立法,上海市侧重于制度创新,如创新金融产品等。执法层面,上海市需要在实现行政监管的协调,提高行政服务的效能和透明度,建立健全国内金融、航运仲裁机构等方面有所作为。此外,要重视法治环境配套建设中的区域协调问题。通过建立区域立法协调机构和区域执法协调机制,解决区域在立法和执法中的可能冲突,形成“四个中心”建设所需的良好法治环境

  • 标签: “四个中心”建设 法治环境 实现路径 上海
  • 简介:环境问题凸显,环境公益诉讼引起学界和实务界的共同关注。作为法律监督机关的检察机关屡屡出现在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席,引发了学界对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争论。2011年民诉法修改草案再一次将这一争论引向高潮。本文依据尼尔·麦考密克关于二次证明的内容,就后果主义原则对检察机关提起环境公益诉讼进行考察,发现检察机关提起环境公益诉讼有利于环境公益之实现、公平正义之实现,与诉讼原告资格的发展相一致;从协调性原则角度考察了检察机关提起环境公益诉讼与其法律监督地位和现行法律以及私权的自由处分均无冲突。因此检察机关提起环境公益诉讼成为一项规则或法律依据应当有效。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检察机关环境公益诉讼中立法协调中面临的几个具体问题提出建议,认为检察机关在环境公益诉讼中的地位属非诉讼监督的法律监督,其身份属于公诉人身份,而反诉制度理论上可以适用但实际上却缺乏适用的条,裁判的既判力应当区别对待以及调解或者和解可以适用等。

  • 标签: 检察机关 环境公益诉讼 后果 协调性
  • 简介:现行法律在解决渤海溢油环境污染侵权中存在着对康菲石油环境违法行为处罚力度低、对因溢油事故遭受损害而提起赔偿诉讼的主体资格有着严格的限制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可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惩罚性赔偿通过加重环境不法行为人的赔偿责任,制裁和遏制了环境侵权中不法行为人本人及他人类似行为的发生;其具有的私人诉讼机制,不仅有利于环境法治的社会化,还有利于环境行政执法效率的提高。

  • 标签: 环境侵权 惩罚性赔偿 渤海湾溢油 法律适用
  • 简介:在现代风险社会中,合规致害现象广泛存在。合规情节能否成为特殊侵权责任的抗辨事由这一重大的理论和实务问题,却因为处于私法和公法交叉的边缘地带而未得到足够重视。本文从一起环境损害赔偿案例切入,反思环境法学界通说的理据,考察我国实在法秩序上的真相,在此基础上借鉴日本公害法上的忍受限度论,提出在风险规制领域,认定合规致害行为人的特殊侵权责任时应当适当考虑合规情节,并运用类型化技术分别讨论了合规情节在不同情形下的权重。

  • 标签: 合规抗辩 环境侵权责任 风险规制
  • 简介:世界范围内媒介素养教育理念开始由"保护主义"立场向"超越保护主义"的"赋权"立场转变,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与思辨能力、信息生产与传播能力成为新的教育重点,而对于学生传播行为的前提——传播权利或媒介权利的教育却极其缺乏。在当前我国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伴随着网络媒介时代的到来,我国公民的媒介素养状况呈现出媒介权利意识缺乏与媒介权利滥用并存的畸形状态。"媒介权利素养"概念的提出与普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培养社会公众健康成熟的媒介权利素养,其难点既在于权利主体自我权利意识的内化,更在于公共理性与公共责任意识,以及他人权利意识与规则意识的培育和养成,即要形成权责均衡的权利观念。这种权利素养的形成与固化,既需要媒介权利素养教育的开展,更需要媒介权利法制的完善与有效实施:一是要完善现有的教育法律与法规;二是要增强现有媒介权利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三是要通过立法加大对新媒体环境中对公民违法媒介行为与对公民媒介权利侵权行为的管理力度。只有如此,才能让社会公众既在理论上,更在社会实践中体验到两者的统一。

  • 标签: 媒介素养教育 媒介权利素养 权责均衡 教育立法
  • 简介: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网络环境下个人数据保护问题日益凸显。本文通过对欧盟个人数据保护最新进展的研究与分析,提出我国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保护应有统一的立法、专业的执法机构、立法与自律并重,并且指出,在目前立法缺位的情况下,应积极研究和发展个人信息保护相关的网规,加强个人数据保护。

  • 标签: 个人数据 跨境流动 网规 遗忘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