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基于对""、"气候变化"、"温室气体"、"排放"等概念的理解及其立法梳理,发现我国领域的现行立法存在如下一些缺失:与国际法及国际发展趋势不相适应、滞后于发展现实、法律与政策出现断层、形式上表现为几部零碎的规章,内容上也没有直接针对""的规定。基于以上认知,笔者主张我国立法需要有创新性的举措以应对发展的现实与未来:一是总体上及时作出立法回应,实现法律与政策的共同应对;二是改进能源立法,在能源法中注入发展的内涵、体制与机制,加强与环境立法的协调;三是在立法手段上采取协同立法与"包裹立法",以消除不同的法之间的冲突,实现法律体系的统一。

  • 标签: 低碳 立法 应对
  • 简介:二氧化碳本身并不属于有毒有害物质,但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过高,就会产生很多不利的影响。本文结合我国的国情,提出完善捕获与封存法律制度的建议。

  • 标签: 碳捕获与封存 现状建议
  • 简介:代价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前提,其要求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要以人为本、同时实现代价承担的公平性与发展的全面可持续性。当前,实现代价的发展道路的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其一树立科学的代价意识,这是走低代价发展的思想基础;其二是构建代价的发展模式,包括实现生产方式的转变,完善社会发展成果共享机制与代价公平承担的机制,以及构建代价调控机制等主要措施。

  • 标签: 低代价发展 以人为本 代价意识 发展模式
  • 简介:为扩大销售业绩多获取绩效工资,采用高买卖手段销售公司钢材致使多方利益受损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如构成犯罪又应如何定罪量刑,是司法实践中遇到的一个颇有争议的案例。近日,本刊联合天津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邀请南开大学法学院专家结合具体案件进行了分析研讨,以期对实务部门有所帮助

  • 标签: 绩效工资 行为 人民检察院 销售业绩 利益受损 销售公司
  • 简介:我国正积极构建排放权交易制度,利用市场机制减排温室气体、推动碳循环经济发展、实现绿色发展目标。排放权交易是一种特殊的市场机制,从其建立、运行到监管都始终贯穿着各种政府行为。根据现代市场经济法的要求,排放权交易中的管理性经济关系立足于并服务于基础性经济关系。在构建排放权交易监管法律制度时,现代市场经济法制应当科学回应政府与市场的互动关系,将市场决定与政府有为两大因素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推动我国绿色碳循环经济发展。

  • 标签: 绿色发展 经济法 碳排放权交易监管 政府与市场
  • 简介:理念是制度的基石。社区矫正理念影响社区矫正各方面的制度安排和设计,并影响着司法实践中如何执行社区矫正的问题,决定着社区矫正未来的发展方向。社区矫正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社区矫正理念的定位和设计,但关于社区矫正的性质,理论界尚有见仁见智的不同看法,导致了社区矫正理念定位的混乱。社区矫正既具有刑罚执行的性质,又有社会福利性。因此,社区矫正既要具有一定的惩罚性,又要突出社会福利性,二者同等重要。因此,本文提出可以通过制度设计,让社区矫正的这二重理念在实践中并行不悖,齐头并进。

  • 标签: 社区矫正 理念 惩罚性 社会福利性
  • 简介:司法理念就是指导司法人员在司法实践中如何办案的思想、观念的统称。简单地说,司法理念就是一种指导司法实践的理念,司法理念离不开司法实践。司法实践对司法理念的制约通常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司法人员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会形成一些新的司法理念;另一方面,一些旧的司法理念因不再适应新的司法实践要求而被改变、摈弃。

  • 标签: 司法实践 理念转变 办案 司法理念 辩证 司法人员
  • 简介:如果没有正确理念的引导,那么良好的社会管理制度会形同虚设,再好的管理举措也毫无价值。本文探讨了引导社会管理创新的法治理念:宪法(法律)至上是社会管理创新法治化的前提性理念,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其根本性理念,限制政府社会管理权力的任意行使是其关键性理念,民主参与是其基础性理念,公平正义是其价值追求。只有坚持正确的法治理念引导,新时期的社会管理创新才能走上法治化的坦途。

  • 标签: 社会管理创新 法治理念 引导
  • 简介:互联网应用不仅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样,它也极大地影响着经济发展的速度与质量,是经济转型发展和改革的重要载体。党的十八大五中全会报告、十三五规划建议以及《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均指出,"互联网+"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

  • 标签: 互联网安全 经济创新 组织变革 技术进步 全会报告 经济发展
  • 简介:2015年1月15日,在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召开十二届政协第十七次常委(扩大)会议上,该县检察院检察长张强从保障社会和谐稳定、推进廉洁政治建设、维护司法公平公正、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等四个方面全面汇报了2014年检察工作,并介绍了2015年六点工作打算。在听取工作汇报后,县政协主席黄朝忠认为,2014年酉阳检察工作成效显著,着力保障了社会稳定,维护了司法公正,助推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健全了司法权运行机制,值得肯定,政协满意。

  • 标签: 检察工作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法治理念 社会和谐稳定 基层基础工作 政协主席
  • 简介:全国检察机关统一业务应用系统的推广应用已给检察执法办案和执法管理方式带来深刻的变革。笔者拟通过总结参与系统推广应用的工作实践,探讨系统给检察执法管理理念带来的变化和影响。以系统科学的熵增原理作为理论支撑,立足于本地实际,阐述统一业务应用系统推广应用对检察执法管理理念更新的意义,提出“开放性管理”“流程化管理”“数理型管理”等检察执法管理理念,倡导建立检察统计学,使其成为一门独立的检察管理学问。

  • 标签: 熵增原理 执法理念 独立价值 司法(检察)统计学
  • 简介: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是东吴大学法学院在大陆的直接传承者.东吴大学创建于1900年,校址位于具有三千年历史传统的美丽古城苏州.作为全国最早创建的现代高等学府之一,苏州大学曾创造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的若干个第一:第一家以西式办学体制举办大学、第一家开展研究生教育并最早授予硕士学位、第一家创办大学学报等等.东吴大学法学院则成立于1915年,是行政上隶属于东吴大学但又相对独立的法律专门学院.

  • 标签: 苏州大学 东吴大学 法学院 传承者 法学理念 王健
  • 简介:作为第三种结构的国家目标条款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宪法实质规范,其本质是通过宪法表现出整体法社会的价值决定。它既拘束立法者又保留了其广泛的形成空间,而在司法审查的介入上则应该相应的选择弱违宪审查的模式。在文化宪法的规范框架内,借由与国家作为义务有关的国家目标条款的介入,而尝试把其与国家机构规范以及基本权利规范一并做一个体系化思考。整合了国家目标条款的文化宪法超越了狭义的文化宪法权利,使文化主题成为一个更全面、更深入的宪法学说的对象。

  • 标签: 文化宪法权利 国家目标条款 文化宪法
  • 简介:美国的投票式分区管制将票决制度运用于土地规划,是一种最强程度的公众参与。实践表明,土地规划领域有适用票决制度的必要,票决制度体现的公众参与特征包括决策者与参与者之间的双向沟通关系,决策结果对公众参与具有高度的依赖性。在信息公开制度健全、议题限制、平等保护审查等条件下,居民投票不会沦为“愚众政治”,与专业机构判断的对立也会缓解,而且也不会“压迫少数人的意见”。我国应在涉及健康、生命安全的公共项目选址决策中引入票决制度,并同时完善信息公开配套机制,以及加强对居民投票决策不违反公益要求的程序管控。

  • 标签: 投票式分区管制 票决制度 公众参与 土地规划
  • 简介:12月25日.来宾市检察院的何依珍同志和武宣县检察院的廖献山同志作为来宾市检察机关的代表.参加来宾市委组织的“阳光执法、阳光司法、阳光行政”巡回宣讲活动,通过真挚动情的演讲,将“三阳光”的理念传到村、带到户。据悉.此次活动通过在政法系统中评选出典型人物宣传.从而达到挖掘一批岗位标兵,选树一批先进典型,掀起学先进赶先进的热潮.

  • 标签: 执法理念 来宾市 阳光 检察干警 群众 典型人物宣传
  • 简介:任何一种思想若想占据主导,就必须首先确立一种概念装置:它诉诸我们的直觉和本能、诉诸我们的价值和欲望、诉诸我们居住的社会世界所固有的种种可能性。如果成功的话,这一概念装置就能牢固确立在常识中,以至于被视为理所当然、毋庸置疑。[1]意识形态与公司法的关联度,在以往的研究中常常被忽略。自由主义、社群主义、集体主义、民粹主义等意识形态不仅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其对公司价值观、公司法理念的形成,也起到了莫大的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公司法的基础结构。人们信奉的诸多公司理念,各国当下公司法发展的现状,无疑都有

  • 标签: IDEOLOGY CORPORATE LAW Communitarianism LIBERALISM
  • 简介:法治理念是关于法治的理性认识,是关于法治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的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实践过程中,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优秀成果、吸收和借鉴西方法治文明合理因素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通过重点阐释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公平正义、执法为民、人权保障、权力制约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要素,揭示出蕴含于其中的创新性内容。

  • 标签: 法治理念 依法治国 依法执政 公平正义 执法为民 人权保障
  • 简介:构建德国民法典体系的主要理论根据是萨维尼的法律关系理论和温德沙伊德的请求权理论,并具有概念法学特色,其指导理念是个人主义。德国民法典在理论上具有先进性,在体系上具有科学性。随着社会和法学理论的发展,德国民法典的指导理念和体系显现了它的局限性。我国民法典应当借鉴和变革德国民法典体系。"以人为本"是我国民法的指导理念。以人为本的"人"是个体性、社会性和历史性的统一体;每个人都以自身为目的,每个人也都以他人为目的。我国民法典规范结构应当以民事法律关系为核心;不根据基础权利构建请求权体系;区分履行义务请求权和承担责任请求权,构建与民事义务、民事责任相对应的请求权体系。

  • 标签: 民法典体系 法律关系 请求权 民法的指导理念 以人为本
  • 简介:社区矫正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先进的理念和健全的规范体系。当前,社区矫正的规范体系无论在完备性还是协调性方面,都存在明显的缺陷。其中,规范体系的不完备主要体现为《社区矫正法》的缺失,相关法规规章的不健全,以及其他规范性文件数量严重不足。规范体系的不协调则表现在对一些基本问题的规定或概念的使用上,不同的规范性(法)文件存在很大的差别。《社区矫正法(送审稿)》中虽然确立了"一个统一、两个结合"的矫正理念,但该理念并没有在该规范文本中得到贯彻,实践中也远未得到落实。为此,立法机关在通过《社区矫正法》时应该采取措施贯彻上述理念,矫正实践中也应该逐步改变重监管轻帮教的倾向。在改进社区矫正立法体系时,软法体系的建设同样应该得到重视。

  • 标签: 社区矫正 矫正理念 规范性(法)文件 软法
  • 简介:废除"六法全书"、司法改革运动、法律院系调整、学习苏联法学、反右扩大化和对董必武民主法治主张的四次批判等,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法制建设领域的重大事件。贯穿其中的一根主线是以董必武为代表的民主法治主张与党内、外人治思想的斗争,而最终是以董老为代表的民主法治论者被批判、甚至整肃,人治论者渐占上风、愈演愈烈,直至"文革"的爆发。与此同时,围绕这些事件,学界评说不一,争议不断。这一段历史的经验教训表明:国家的民主法治不能因领导人注意力和看法的改变而改变。

  • 标签: 新中国成立初期 人治法治 董必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