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6 个结果
  • 简介:上海一家公司的董事长许森上街时被一辆车撞伤。孰料几个月后,肇事司机陈东诚将他告上法庭,说他借了自己600万元逾期不还,请求法院判决其归还本息。许森大呼冤枉,声称两人因车祸才认识,连朋友都算不上,对方怎么会借600万元巨款给自己呢?可许森的妻子陈晓蕙却坚称丈夫借了陈东诚的钱,而且自己是见证人。一个肇事司机会借给素不相识的人600万元巨款吗?许森的妻子是帮理不帮亲,还是事情本身另有隐情?

  • 标签: 真相 借贷 肇事司机 法院判决 事情本身 董事长
  • 简介:A与B相识,口头商定合伙做钢材生意。A因资金不足,要求B多凑些钱,于是,B携带一万元现款与A同往外地采购。当天,俩人投宿于途中某旅社(两人包住一间房)。登记住宿后,B把装有现款的皮包放在被子里,独自到镇上逛街,A因疲倦未去。约半小时,B四旅社,发现A已办了离店手续,皮包内现款已不见,只有一张A的留条:“B,钱暂借一个月,不要声张”。A得此款后外逃数月并将一万元挥霍殆尽。B讨款未果,遂以民事借贷纠纷具状法院。审理中,对A某的行为如何定性即本案是民事纠纷还是刑事犯罪及其何罪名存在不同的认识。第一种观点认为:A某离店时,写有一张留言条,其内容简短表明:B某的钱款已被他带走和暂借款一个月。由此可以视为

  • 标签: 非法占有 秘密窃取 诈骗罪 客观方面 受害人 行为人
  • 简介:金融抑制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等理论从不同角度解释了民间借贷广泛和长期存在的原因。在不同阶段,我国民间借贷制度的特点有所不同,但整体上考察,我国民间借贷制度的主要缺陷与不足在于过度抑制民间借贷活动。在中国目前的条件下,创新我国民间借贷制度的基本思路在于通过法律制度的创新使民间借贷合法化。在将民间借贷纳入正式法律制度的同时,必须通过创新民间借贷监管制度,减少民间借贷自身所存在的风险。在立法上,应当修改过度抑制民间借贷的相关法律,制定《民间借贷(法)条例》,从而构建有利于民间借贷合理发展的法律制度体系。

  • 标签: 金融体制 民间借贷 金融监管
  • 简介:张荣异因做生意缺乏资金,1998年8月6日向苏秋珠借款30000元,并出具“借到苏秋珠人民币30000元,期限一年。若借期一年利息按8%计算,若借六个月内利息按10%,借一个月算两个月利息,二个月算三个月利息,以此类推。张荣异98年8月6日”的借条给苏秋珠。同日,符其英为张荣舁的借款提供担保,并在该借条上签“担保人:符其英(陀烈小学校长)担保至还清以上欠款止。98、8、6”。张荣异、符其英均在借条上加盖各自的指模:借款期限届满后,张荣昇未依约还款,苏秋珠遂于2003年6月2日向原审法院起诉,请求判令符其英还清本金30000元及利息。

  • 标签: 民间借贷 纠纷案 2003年6月 1998年 小学校长 借款期限
  • 简介:1992年10月8日,个体户胡某与陈某签订了食油折价借贷合同。合同规定:胡某向陈某借食用花生油120斤,按当地市价每斤2.5元折算为人民币300元,借期1年,到期按当地还款时的价格折款给陈某,保值不计息。1993年10月,该地的食用花生油价格涨至每斤4.5元,陈某依据合同,要求胡某按照此价格计算偿付款项540元,胡某则以利息太高,原合同条款无效为由拒付,双方因此成讼。法院在审理本案中,就双方当事人所签合同中的花生油折价借贷保值条款是否有效颇有争议,主要有二种不同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实物(花生油)折价借贷合同保值条款无效。第二种意见认为:该实物折价借贷合同的保值条款应认定为有效。实物折价借贷

  • 标签: 保值条款 借贷合同 花生油 条款无效 双方当事人 价格计算
  • 简介:案名:方某受贿案[基本案情]2008年1月,开发商毛某购买了某市一块土地用于房地产开发,在工程建设中因擅自调整容积率需要补缴土地出让金,后毛某与该市分管城建、国土的副市长方某结识后,在方某的帮助下,毛某实际支付土地出让金远远低于正常应缴数额。

  • 标签: 证据审查 贿赂犯罪 土地出让金 利息 借贷 2008年
  • 简介:民间借贷案件中各方当事人是否存在虚假诉讼行为无法查实但又存在合理怀疑时,可利用证据规则即举证责任的分配对案件进行裁判。如出借人不能证明双方之间借贷关系的合法性或无法对个案中的有关法律关系内容明显有悖常理等特殊情况提供证据加以证明的,应驳回原告诉讼请求,以保护合法债权人的权益。

  • 标签: 虚假诉讼 证据规则 责任分配
  • 简介:对国际借贷争议,尤其是国际商业借贷争议而言,诉诸法院是国际银行业长久以来的习惯做法,也是国际法律界盛行的主张。作者考察了反对适用仲裁解决国际商业借贷争议的种种理论,认为这些理论是不充分的,且更多地考虑贷款人的利益,因而带有一定的片面性。相反,仲裁是国际金融机构解决国际借贷争议的基本方法,虽然在仲裁的前提、仲裁庭的组成等方面有别于一般的国际商事仲裁。只要谨慎起草仲裁条款,仲裁可以作为解决国际借贷争议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国际仲裁 争议 国际商事仲裁 国际法律 习惯做法 仲裁条款
  • 简介:民间借贷作为国家金融信贷市场的重要补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一部分人的资金困难,但这种借贷行为的自发性、自主性和不规范性使其潜在风险不易监控,容易引发争议。

  • 标签: 民间借贷 评价 刑法 欺诈 信贷市场 国家金融
  • 简介:买卖合同担保民间借贷合同已渐趋常态,《民间借贷司法解释》第24条明确要求此类案件按照民间借贷法律关系审理,企图定分止争。但该条款对买卖合同性质的留白性处理,又引起了新的一轮学术争论。意思表示解释规则下,第24条的适用前提以房屋买卖合同的担保功能为核心。据此,房屋买卖合同可分担保型房屋买卖合同与非担保型房屋买卖合同,分别对应房屋买卖合同具有担保功能以及无担保功能之情形。针对担保型房屋买卖合同,以代物清偿之预约进行规制,并赋予债权人以生效判决执行方式的选择权;同时,将非担保型房屋买卖合同纳入附条件买卖合同,以体现对当事人意思自治之尊重。

  • 标签: 买卖合同 民间借贷合同 担保功能 代物清偿预约 附条件解除合同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综合实力不断的提高,人民的财富增加促进了民间借贷的发展,然而近年来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不断增多,使民间借贷纠纷问题被更多地关注,我国之所以出现了这样的局面,和财富增加、投资渠道缺乏规范化管理是有关系的,其根本问题在于国家的金融政策的调整和不完善的法律制度。因此本文将对民间借贷纠纷中常见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就对策进行浅要分析,希望提出的相关问题及对策,能给民间借贷纠纷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民间借贷 纠纷 对策
  • 简介:国家富民政策的实施带来了民间资本的迅猛增长,源于资本逐利的天性和国内投资渠道的有限性,民间资本以民间借贷等不同形式活跃在中国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但由于我国民间借贷法律制度的"碎片化"和滞后性,加之稳定性、协调性、严肃性和前瞻性不足等问题,民间借贷市场的发展面临着法律预期、法律获得以及法律适用等方面的障碍。针对我国民间借贷法律制度的现状与问题,应该从法律引导、制度完善以及利率规制等渠道对民间借贷市场发展的法律障碍予以制度回应。

  • 标签: 民间资本 民间借贷 法律障碍 法律制度
  • 简介:民间借贷,指的是自然人之间、自然人和法人、其他组织之间的借款关系。其中出借方的主体只能是自然人,而借款人的主体可为自然人,也可为法人与其他组织。随着民间借贷的活跃大量涌现,附之而来的纠纷也日见增多。因此,研究处理这类纠纷,已成为我们的审判工作中不可回避的课题。民间借贷案件中各种争议颇多,本文就其利息纠纷浅谈以下见解。

  • 标签: 纠纷案件 民间借贷 利息 其他组织 自然人 审判工作
  • 简介:要点提示依照意思自治的契约精神,当事人可以在民间借贷中约定数种违约金以及违约金的比例和额度.但违约责任一方面固然要承认私法自治和契约自由,另一方面又要防止权利滥用造成事实上的不公正而承认公法干预的合理性.对这种制度的价值选择直接关系到私人利益和社会秩序。违约金作为一种预先确定的违约责任,其与违约情形间存在对应或牵连关系,表现在司法上,应根据违约的具体情节,对交易主体间事实上的不平等给予适当的平衡,使当事人确立的契约条款公平化。

  • 标签: 约定违约金 民间借贷 法律适用 违约责任 契约精神 意思自治
  • 简介:民间借贷是公民之间、公民与非金融企业之间以及非金融企业之间的资金借贷行为。①民间借贷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是各个社会形态中特定物质生活条件的产物,是社会经济生活的组成部分。民间借贷既能解决社会问题,又会产生社会问题,因此,在各个历史时期政府都对其进行法律规制,只不过规制的范围和力度大小不同而已。与此同时。民间借贷也在很大程度上依靠民间的规则进行自我约束和规制,这种规则就是民间借贷中的习惯、习俗或者交易习惯。

  • 标签: 民间借贷 司法审判 非金融企业 物质生活条件 社会经济生活 法律规制
  • 简介:国际借贷交易中涉及的当事人地处不同的国家,相互之间可能互不了解,尤其是贷款人所面临的风险更大。一般来说,国际借贷交易中的借款人通常处在发展中国家,其社会的软环境和硬环境都处在发展和不稳定的状态,尤其是有关法律还不尽完善,缺乏强有力的保障。在这种条件下,贷款人是否愿意贷款将取决于其对有关的风险和预期收益的衡量及风险的分担是否满意。对于后者,律师所起的作用至关重要。律师在整个借贷交易过程中的工作包括:对交易的基本架构做出计划和安排,起草有关的法律文件并就此代表当事人进行谈判;对交易的有关条件及法律后果做出解释并提出意见,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他们要对有关协议的有效性提出正式的法律意见书。本文试就有关

  • 标签: 出具法律意见书 借贷交易 律师 借款人 有关当事人 贷款人
  • 简介:P2P是依托于互联网而发展起来的网络借贷平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渐发达,P2P凭借其竞争优势在国内呈现爆发式增长。基于与P2P有关的190份裁判文书的实证研究分析,发现在我国P2P借贷的刑法规制现状中存在非法集资类罪名的多发性,法院在P2P领域涉嫌的罪名之间存在定性的差异性与矛盾性的情形。造成上述现状的原因在于我国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构成要件过于宽泛与事前监管的不到位,P2P在我国的性质尚不明确以及涉及的罪名之间存在交叉关系。因此应限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资金用途,明晰P2P中所涉罪名之间的差别以及完善与P2P监管相关的配套机制,以实现P2P领域的健康发展。

  • 标签: P2P借贷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犯罪定性 P2P监管
  • 简介:仲裁作为解决国际商事争议的有效方法,其成绩有目共睹,但过去在国际借贷领域使用却并不广泛。近些年来国际借贷领域开始越来越多地倾向于使用仲裁解决争议,本文试对国际借贷仲裁的优越性、历史和现状、国际项目贷款仲裁和国家作为借方时国际借贷仲裁的一些问题进行刍议。

  • 标签: 仲裁 国际借贷 优越性 国际项目贷款 主权国家 运用
  • 简介:民间借贷因手续简便、放款迅速成为大众获得生产、生活资金的重要渠道。与此同时,民间借贷却也因粗放、自发、紊乱式发展导致大量矛盾与纠纷以井喷态势进入到司法程序中来。2015年9月1日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民间借贷司法解释》)正式施行,司法解释给审判实务中面临的诸多问题提供了明确的审理思路,确定了统一的裁判尺度。

  • 标签: 民间借贷 司法解释 买卖合同 审判实务 借款人 虚假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