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要深化司法改革,凝聚共识很重要。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部署,司法改革进入了重点攻坚阶段.无论理论工作者还是实务工作者都深受鼓舞,许多同志纷纷依自己的理解作出各种解读,提出细化的具体措施。这些解读和措施,由于站位不同、视点不同,有些符合中央的改革精神,有些就不那么符合,也有些甚至还有一定的盲目性。因此,越是到了推进改革的关键时刻,越需要下功夫凝聚改革的共识。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就抓好中央重大改革措施的细化和落实工作,提出要“正确推进改革、准确推进改革、有序推进改革、协调推进改革”。这四要求具有统揽全局的意义.应当成为推进司法改革工作的基本共识。

  • 标签: 司法改革 凝聚 理论工作者 三中全会 攻坚阶段 改革精神
  • 简介:手印鉴定的主要任务是解决人身同一认定的问题.人身同一认定是通过现场手印与样本手印的一定数量细节特征认定同一来实现的.细节特征寻找的方法有很多,但由点到面逐步扩展的方法是在实际工作中最常用的一种,这种方法就是在手印中找到一个明显的、特殊的、可靠的特征作为定位,然后再以此定位为中心向周围扩展寻找细节特征,找到一定数量的细节特征后,做出认定或否定的鉴定意见.由此可以看出,确定定位点在手印检验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作用.那么,究竟有哪些特征可以作为定位呢?本文针对这个问题作出如下讨论.

  • 标签: 指印 细节特征 定位点 寻找 鉴定
  • 简介:1案例资料近年来利用火药枪作案的案件时有发生,现场勘查时如何根据弹着特点分析射击方向、射击距离、枪的种类等是勘查这类案件的一个重点,特别是确定射击距离对分析案件性质和辨别口供真伪都具有十分重要作用.本文从笔者经办的5例利用制式长管火药枪射击杀人案和3例利用制式长管火药枪射击致人受伤案中总结出规律性特点(见表1).

  • 标签: 火药枪 弹着点 射击距离
  • 简介:<正>一、预备犯处罚范围问题的提出(一)从423个案例看预备犯规定在司法实践的适用我国现行刑法总则中确定了普遍处罚预备犯的原则,意味着刑法分则规定的所有犯罪的预备行为在理论上是可罚的。但是由于特定的犯罪如过失犯等并不存在犯罪预备阶段则另当别论了。刑法学者们从理论出发抛开其认为的过失犯、间接故意犯罪

  • 标签: 处罚范围 法益 刑法分则 犯罪预备 刑法总则 实行行为
  • 简介:案例指导制度设立后,为满足司法实践需求,有必要重视普通案例的参考功能。裁判文书上网公布后,传统制度框架下普通案例存在的局限性得到了有效克服,以中国裁判文书网为平台,普通案例的参考功能也得到了一定的扩展。为确保普通案例发挥预期的参考功能,需要明确其法律定位,同时在裁判文书上网的背景下,有必要重视普通案例裁判文书的规范要求。

  • 标签: 指导性案例 裁判文书上网 普通案例 参考
  • 简介:核能对我国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根据相关政策,中国正大力推进核电建设。但民众的“核恐惧”一直挥之不去,成为核能发展的致命阻力,如首批内陆核电项目之一彭泽核电站,就因邻县居民的强烈反对而停建至今,很大程度上缘于失范的公众参与。以彭泽核电争议为切入,可管窥我国民用核能公众参与的现状:缺乏专门立法规制、涉核信息不对称和民意征求浅尝辄止。问题的症结在于利益驱使下过分强调行政控制,消极应付公众参与。为完善现状,民用核能管理方应顺应行政控制“松绑”的趋势,逐步促进核公众参与机制的建立,具体可从指导层面、运行层面和保障层面入手,通过指导文件带动整体立法,确立全过程核信息公开制度、征求意见制度和强制听证制度,并运用核知识宣传教育制度和追责救济制度保障参与的科举进行。

  • 标签: 民用核能 公众参与 现状 反思 建议
  • 简介:一、引言公司治理是一个广义并且多维度的概念,学者对公司法的这一基础理论问题进行了诸多卓有成效的研究。传统公司治理理论以股东为本位,将注意力集中于由股东、董事会和高级经理人三个“内部人”组成的治理架构上。这一以股东为核心的公司治理理论正在向以利益攸关者为基点的方向扩展。依此,股东利益仅仅是公司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之利益的一个部分,公司管理层不但要为股东利益服务,而且应该考虑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 标签: 后危机时代 海外收购 CFIUS安全审查 公司治理
  • 简介:有人说:“人生路上需要一盏灯,好让迷路的人找到方向。”误入犯罪歧途迷失方向的少年更需要一盏指明方向的灯,更需要得到人们的凉解与关爱。

  • 标签: 人民检察院 检察官 巴南区 重庆市 羔羊 犯罪
  • 简介:<正>从日本核泄漏事故到欧洲各国债务危机,从美国占领华尔街运动到中国连年丰收背后的粮食安全,世界各国都在上述"风险"的蝴蝶效应面前显得脆弱无比,又试图有所作为,而其中就包括适用相关的刑事立法与司法手段。[1]也正是因应这一变化,国内刑法学界出现了"风险社会的刑法",或称"风险刑法"的提法以及相关研究,也产生

  • 标签: 妨害公务罪 人民警察法 核泄漏 执行公务 粮食安全 行为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