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8 个结果
  • 简介:涪陵是举世闻名的榨菜之乡、古时巴国故都,地处长江与乌江的交汇处,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 标签: 特铁军
  • 简介:11月20日,中国土地矿产法律事务中心发布《碳发展与土地复垦政策法律研究报告》.称目前中国因矿产资源开发等生产建设活动,挖损、塌陷、压占等各种人为因素造成的破坏废弃的土地约达2亿亩,约占中国耕地总面积的10%以上。

  • 标签: 低碳 矿产资源开发 土地复垦 法律研究 法律事务 人为因素
  • 简介:留份是为保护被继承人的较近的血亲和配偶的利益为一定范围的法定继承人特别保留的一定份额的遗产.留份最早起源于罗马法.罗马法以"不伦遗嘱之诉"为首开始形成了一套限制家父滥用遗嘱自由权的制度,即留份制度.留份制度是对遗嘱自由的限制.在其发展过程中日耳曼法对大陆法系,特别是法国法系国家留份制度的形成起了决定性作用.现已被大多数国家采用."留份"与我国继承法中的"必要的遗产份额"相比较有其异同.我国应设立留份制度.

  • 标签: 特留份 遗嘱自由 限制
  • 简介:<正>秘密侦查是侦查机关在相对人并不知悉的情况下实施或完成的各种侦查活动,相对人由于受到侦查人员的欺骗,或由于侦查人员隐瞒了侦查行为的进行,相对人对侦查活动的进行并不知情。秘密侦查根据手段的差异大致可以划分为依靠人力欺骗的乔装侦查(undercoveroperation)和依靠技术手段的秘密监控(covertsurveillance)两大类手段。其中乔装侦查又可以细分为线人侦查、卧底侦查、诱惑侦查等不同的类型,在乔装侦查手段中,线人侦查是使用最为普遍的一类侦查手法,包括中国

  • 标签: 特情 秘密侦查 侦查人员 诱惑侦查 侦查活动 侦查行为
  • 简介:<正>在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的德国古典法哲学的发展过程中,菲希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他是康德与黑格尔之间承上启下的代表人物。约翰·哥利勃·菲希(JohannGottliebFichte,1762—1814年)出身于耶拿的一个贫穷的织匠家庭,先后在耶拿大学和莱比锡大学就读。他早年曾直接受过康德的指教,1794年成为耶拿大学教授,1798年因遭到宣传无神论的指责而罢职。此后赴柏

  • 标签: 康德 理性 十八世纪 契约论 自然法 每个人
  • 简介:信息技术革命正在加速重造社会的物质基础,全球经济互相依赖,引起了经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新形式,资本主义再结构为信息化全球资本主义,新的社会形态即网络社会的面貌越来越清晰地浮现出来了。"网络"的逻辑成为网络社会崛起的第一推动力,认同的力量又加剧了网络与自我的对立,在这个过程中,20世纪末的历史发生了重大转化,21世纪甚至人类更遥远的未来也将随之发生巨变。

  • 标签: 网络社会 国家认同 信息化全球资本主义
  • 简介:【裁判要旨】情介入是侦破毒品犯罪的有效手段,对情介入属性的认定及情介入对毒品犯罪量刑的影响涉及对毒品犯罪分子的公正处罚。

  • 标签: 毒品犯罪 量刑 犯罪分子 侦破 裁判 处罚
  • 简介:<正>拉伊宁(ApoHHayMoBN(ч)Tpa(N|¨)HNH)是公认的苏联第一个对犯罪构成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刑法学家。1946年他出版了第一本关于犯罪构成的专著《犯罪构成的学说》,1951年又出版了第二本专著《苏维埃刑法中的犯罪构成》,1957年出版的《犯罪构成的一般学说》可以说是他关于犯罪构成问题的盖棺之作。拉伊宁一生虽然著述颇丰,但其最有影响力的就是犯罪构成的学说,最后一本著作被苏联,甚至是今天的俄罗

  • 标签: 特拉伊宁 犯罪构成 社会危害性 犯罪概念 犯罪行为 塔甘采夫
  • 简介:拉斯堡是法国东北部的一个城市,俗称欧洲的“陪都”,与卢森堡相邻,近年来因欧洲人权法院的作用越来越大而闻名世界,尤其是对欧盟各国。2002年10月份,我有幸作为翻译随团参观了斯拉斯堡的欧洲人权法院和欧洲议会。欧洲人权法院内大厅的设计非常特别,

  • 标签: 法国 斯特拉斯堡 人权法院 人文景观 生活习惯
  • 简介:文章利用"清实录"、"上谕档"、"宫中朱批奏折"等资料,分析清道光朝"旨交审"案件的审理情况,进而探讨皇帝司法权在实际运作中受到的一些制约。道光皇帝打破正常的司法程序,启动"旨交审"案件,是希望通过督抚的审理,案件能够得到正确的处理。但当案件交由督抚审理时,督抚有应对皇帝的各种"反行为"。此类行为非常隐蔽,难以监督和治理。皇帝碍于与督抚之间的关系,即使发现了"反行为",也常常难以对督抚进行严惩。最终,皇帝的旨令并不能够得到顺利的实施。

  • 标签: 道光朝 特旨交审 皇帝司法权
  • 简介:2010年4月22日是第41个世界地球日,今年我国地球日的主题是:"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倡导碳生活"。近年来,资源的枯竭及环境的恶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环境保护行列之中。今年3月27日在全球多个国家开展的熄灯一小时活动更是引起了广泛关注,倡导绿色生态已成为一种理念深入人心。现如今,人们更乐于购买节能、环保产品,不仅是因为这些产品可以节约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而且有时候还会对促进身体健康产生积极作用。可以说,选择碳生活已悄然成为一种时尚。然而,在节能、环保产品市场上,并非都是一派繁荣景象,时常也会遇到纠纷与困惑。

  • 标签: 生活 低碳 世界地球日 环保产品 环境保护 2010年
  • 简介:<正>一、问题的提出有关我国遗嘱自由的限制以及留份制度的构建一直存有争议,继2000年与2001年的两起遗嘱继承案件之后这方面的争议加剧。2000年杭州画家叶某将自己百万遗产遗嘱赠送给自己的保姆,其女拒绝执行遗嘱,保姆遂提起诉讼。随后2001年泸州黄某立遗嘱将自己的财产赠送给其情人张某,其妻拒绝执行遗嘱,张某提起诉讼要求返还财产。

  • 标签: 特留份 遗嘱自由 必留份制度 被继承人 立遗嘱 返还财产
  • 简介:以色列学者阿尔维·玛格利(AvishaiMargatit)曾在1996年出版《正派社会》(TheDecentSociety)一书,原是为以色列的读者用希伯来文所写,后被翻译成英文出版,逐渐在国际社会产生较为广泛的影响,甚至被誉为是可以和罗尔斯的《正义论》比肩的著作。如英国学者查勒斯·里德比特尔(CharlesLeadbeater)在一篇书评中指出,《正派社会》是继罗尔斯《正义论》出版25年之后在社会正义领域最为重要的一部著作。

  • 标签: 法治社会 正派 《正义论》 希伯来文 国际社会 社会正义
  • 简介:<正>一、问题的缘起及研究路径(一)问题的缘起主张刑法知识"去苏俄化"的论者,其矛头首要的指向便是我国从苏俄引入的四要件的犯罪构成理论,并认为实现我国刑法知识"去苏俄化"的重要路径之一便是用德日三阶层的构成要件理论取代以俄中为代表的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也正是因此,近年

  • 标签: 特拉伊宁 犯罪构成理论 构成要件理论 皮昂特科夫斯基 犯罪论体系 危害行为
  • 简介:越来越多的黑帮分子意识到:要想长久称霸一方,形成黑色气候,仅仅靠暴力砍杀是不够的,除了要在红色政治领域寻找靠山外,最好是自己也能戴个“红帽子”,拥有一席之位。因此,他们通过种种方式,千方百计向红色政权领域渗透。从目前已经暴露的一些案子看,主要表现为向人大、政协和公检法部门渗透

  • 标签: 黑帮 人大 政协 政治领域 暴力 方式
  • 简介:基于对"碳"、"气候变化"、"温室气体"、"碳排放"等概念的理解及其立法梳理,发现我国碳领域的现行立法存在如下一些缺失:与国际法及国际发展趋势不相适应、滞后于碳发展现实、法律与政策出现断层、形式上表现为几部零碎的规章,内容上也没有直接针对"碳"的规定。基于以上认知,笔者主张我国立法需要有创新性的举措以应对碳发展的现实与未来:一是总体上及时作出立法回应,实现法律与政策的共同应对;二是改进能源立法,在能源法中注入碳发展的内涵、体制与机制,加强与环境立法的协调;三是在立法手段上采取协同立法与"包裹立法",以消除不同的碳法之间的冲突,实现碳法律体系的统一。

  • 标签: 低碳 立法 应对
  • 简介:现场勘查是一项时间紧、任务重、头绪繁多,专业性强的侦查活动,而现场勘查工作的好坏、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案件的侦破、诉讼与串、并案工作.据成都警方统计,2003年成都市刑事案件现场勘查率仅为28%,经笔者的调查了解,相当的省、市、区公安机关的现埸勘查率大体与以上数据相同.为什么近些年现埸勘查率如此之低?需要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强化现场勘查工作乃至于侦查破案工作?笔者试图对现场勘查率的成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

  • 标签: 现场勘查 刑侦部门 刑事案件现场 侦查破案 侦破 公安机关
  • 简介:放眼世界,在一百多年前,德国法学家李斯提出了一个至今广为流传的命题——'刑法是刑事政策不可逾越的屏障',即'李斯鸿沟'。李斯鸿沟的意义在于,将刑法教义学与刑事政策学明确区分开来,前者以正当性为价值目标,侧重于形式理性,后者以目的性为价值目标,侧重实质理性。然而,'李斯鸿沟'也给后世学者留下了一个经典之问,即在区隔了刑法教义学与刑事政策学之后,我们又该如何处理刑法教义学与刑事政策学之间的关系,从而构建一体化的刑事法学理论?毕竟,正当性与目的性,对于完

  • 标签: 关系书评 刑法关系 政策刑法
  • 简介:施米的政治法学将对主权者的辨识置于关键地位,但创造处境、保护处境、解释根本问题和判决重要争端的主体不尽一致,给主权者的辨识带来了重要的理论困难。对这一问题的深入追溯揭示出施米学说中存在的重要断裂:四种主体的分化归根结底是处境创造者和保护者的矛盾,二者处于统一体中却可能发生冲突。施米通过骚乱学来处理这一矛盾,将希望寄托于处境的守护者。在当代社会,政治精英集团的复合型人格可能充当这个守护者的角色,但其动态复合结构比施米学说中预设的单一位格对政治法学提出了更深刻的理论挑战。

  • 标签: 施米特 政治法学 处境 骚乱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