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贯彻实施以来,在实践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为了加深对"标准"的理解,全国司法鉴定人继续教育基地《中国司法鉴定》、《法医学杂志》将于今年暑期联袂举办"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培训暨研讨会"。本次会议将请"标准"起草专家对疑难问题作深度解读,对实施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研讨。征稿内容和要求如下:

  • 标签: 《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 理论与实践 征稿启示 司法鉴定人 继续教育基地 法医学杂志
  • 简介: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加强检察文化建设,进一步推进检察文化理论实务研究,为繁荣发展检察文化、推动检察事业科学发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最高人民检察院政治部与人民检察杂志社决定共同组织开展检察文化理论实务研究征文活动。有关事项启事如下:一、征文活动范围征文活动面向全社会,全国从事法学、司法实务、文化理论研究工作的单位和个人均可参加。重

  • 标签: 检察文化 实务研究 理论研究工作 征文主题 建设职能 活动范围
  • 简介:在国际立法和司法实践中,有关“国家犯罪及其刑事责任”的理论争论旷日持久,但终因各方观点不一而予以回避。学者对该问题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于,国家主权与国家的对世义务、国家犯罪和刑事责任的合法性、集体犯罪和集体惩罚的合法性、实现国家犯罪刑事责任的可行性、国家作为抽象实体有无犯罪意图、国家责任的性质六个方面,分为支持反对两种观点,彼此针锋相对。基于国际政治现实与国际法治追求的考虑,为了有效遏制最严重的国际犯罪,在国际司法实践和学术研究中出现以“政府犯罪”代替“国家犯罪”的新思路。

  • 标签: 国家犯罪及其刑事责任 国际社会 学术研究 理论争论 新思路
  • 简介:本文论述中国大陆近三十多年来以"国家调节说"为代表的经济法理论研究重大创新及其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分析理论创新同国家调节职能活动以及经济法立法实施之间存在的反差及其原因。指出弥合这些反差的根本出路在于大力推进改革,特别是国家经济和政治体制的改革。对中共"十八大"以后国家改革路径以及经济法立法、实施与经济法理论的应用前景作出展望和判断。

  • 标签: 中国 经济法 理论创新 实践 改革
  • 简介:列宁的监督理论包括“党外、内监督”两个方面,党外由人民来直接监督党权,党内则通过建立并提升监察委员会的职能以监督党委(包括中央委员会)。列宁的监督理论在苏联并没有取得理想效果,在中国,也遇到诸多无法克服的问题,有效性堪忧。因而,要解决当代中国的腐败问题,必须另辟蹊径。

  • 标签: 列宁 监督理论 中国实践
  • 简介:近年来,中国刑法学界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关于犯罪论构造的大讨论.四要件还是三阶层?仿佛到了一个面临取舍的十字路口.犯罪构成理论这种“知识”不可能是静止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演进的.如何演进?构建一个什么样的犯罪论体系?是中国刑法学界所无法回避的问题,对刑法学的发展而言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将从犯罪构成理论知识演进的角度,尝试回答这些问题.

  • 标签: 犯罪构成理论 知识演进 转型
  • 简介:中国传统契约中的原因条款,不仅是一种事实,还具有重要的法律意涵,它既是直接引致订立契约的原因,同时也作为一方当事人订约的动机,体现对社会经济需求的某种满足。确定产权合法有效转移的契约本身又作为"产权"转移的重要原因,产权的有效移转和契约的有效成立在传统契约实践中是紧密联系的。明确契约之债的"原因",本身有助于更准确地对契约"定性",也能更方便地确定契约是否合法、有效。从交易安全契约定性的角度看,中国传统契约中的原因条款亦具有现代价值。

  • 标签: 原因理论 原因条款 卖契 中国法律文化
  • 简介:权利总是主体间法律关系的反映,其实质内容是一方主体所享有的特定利益。自步入法治国时代后,公民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就为法律所规制,形成了区别于平等主体之间私法关系的公法关系。公民在这种特殊的法律关系中享有的个人利益被分为两类:能得到法律救济的公法权利不受法律保护的反射利益;公法权利理论就是研究这两种不同利益的学说。公法权利理论起源于德国,脱胎于德国的国家法学,经多位德国公法学大家的阐释发展后自成一系,成为对抗公权力、保障公民合法权益以及指导构建行政诉讼制度的重要理论

  • 标签: 公法权利 反射利益 个人利益
  • 简介:法律科学会有诺贝尔奖吗?托马斯·S.尤伦教授的论文从这个问题出发,阐述了法学学术研究的当前状态和其发展趋势.文章认为,在法学研究中存在一些科学方法的基本素,但一些重的、定义性的基本素被遗漏了:一个被广泛认同的理论核心或范式和普遍公认的经验或实验证实的标准方法,这些体现科学之特性的素是作为科学的法学所应该具有的.尽管如此,法学研究已经长期存在对经验工作的关注,而且不久之前,法学研究中的理论和经验方面的工作已经增加.新近的法学理论化涉及法律的后果,其价值会通过经验和实验工作而被人们所认识.法学学术研究正在发生着清晰的变革,这种变革使得法学研究更像科学.此文是美国新时期经验主义法学的代表作,对今天中国的法学研究不无裨益.尤伦教授1946年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分别获得美国达特茅斯学院文学士学位、英国牛津大学文科硕士学位、美国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为美国伊利诺伊大学Swanlund教席教授、法学教授.尤伦教授是美国法经济学领域的领军人物,有“法经济学的祖父”之称,是美国法经济学研究的最早倡导者、推动者和积极参加者之一.其声名远播英国、法国、德国、比利时、中国等国家,是一位享誉国际学术界的著名法学家.尤伦教授著述丰厚,其著述在法经济学学科的引证率位居英文文献前十名,代表作有《法和经济学》、《认知、理性法律》和《环境政策的基础》,其中,《法和经济学》一书已被翻译成中文、日文、西班牙文、韩文、法文和俄文.

  • 标签: 法学研究 法律科学 经验主义 诺贝尔奖 科学方法 法和经济学
  • 简介:自1980年《学位条例》颂行始,中国教育法律规范逐步完善,随之而来的是对教育法学研究的重视和深化。三十多年来,教育法学理论体系和学科构建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然成果多止于争鸣,共识的达成还须各种观点的进一步沟通协调。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形成,教育法律法规体系也趋于完善。同时,也呼唤教育法学从学理的角度给予法制以指导、解读、阐发等回应。回顾教育法学理论体系和学科构建研究的历史,可以对教育法学有一个较为完整的认识,扩大共识,求同存异,使教育法学成为独立的学科将成为不二选择。展望教育法学的未来,应以学科建设为契机深入研究,丰富并完善教育法学理论体系,开启教育法学的崭新篇章。

  • 标签: 教育法学 教育学理论体系 学科建设
  • 简介:法官责任制是司法责任制的重要内容,是深化人民法院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着力点和关键环节。建立和完善法官责任制,是防范冤假错案、实现司法公正的重要举措。实行主审法官责任制应赋予主审法官独立的裁判案件的权力,由其对所审理的案件负责,改变“审者不判、判者不审”的审判分离现象,能够有效去除审判权运行机制的行政化,提高法院的审判质量;同时,加大对法官职业的保障力度,增强法官的主体地位,提高法官自身的职业荣誉感,真正使法官热爱司法事业,增强法官的自律意识;法官在行使审判权时要接受来自社会各方面的监督,通过加大司法公开力度,主动接受监督,以公开促公正,提升司法公信力。

  • 标签: 主审法官责任制 理论逻辑 制度设计
  • 简介:中国的司法体系运作及其改革会影响多方个人团体的利益,同时也受多方个人团体的影响。组织研究的学者把这些个人团体视为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s)。如果将利益相关者的理论应用到中国司法改革的研究中来,则应将法院系统和检察院系统视为两个大型组织,并把司法改革看作这些组织的重大行动目标。依据相关理论,中国司法体系运作及其改革的诸多利益相关者可以被区分为主要利益相关者和次要利益相关者,前者又包含核心利益相关者非核心利益相关者。法院和检察院系统中的司法人员是核心利益相关者,其根本利益受司法改革的直接影响,并通过日常的岗位职责直接影响司法改革的落实。对全国1748位检察人员的问卷调查表明了司法人员对于执政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启动的本轮司法改革的基本立场。他们一方面表达了对部分改革任务的困惑质疑,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因改革走向不明朗所产生的不安。而在表达机会得不到充分保障的前提下,司法人员与其他一些利益相关者一样,会选择以沉默或者“用脚投票”的方式来应对。这导致优秀司法人才社会精英的进一步流失,进而对改革产生负面影响。这种不能有效动员利益相关者参与改革的境况,正是司法改革“组织约束”的核心要素之一。为了使本轮司法改革取得更好的效果,可以借鉴利益相关者参与组织决策的“阶梯理论”,为如何在当前的政治语境下有效扩大利益相关者合理参与司法改革决策,提供一些具体的建议。

  • 标签: 司法改革利益相关者 司法人员 法治 组织分析
  • 简介:法治可以区分为“积极法治”和“消极法治”两种不同模式。前者是由国家和政府主导并积极推动的实践模式,后者则主张法治发展是一个自生自发秩序的演化进程。在政府推进型法治的当下中国,引入“消极法治”的理念以克制过于极端的积极法治思维,克服法治建设中动力来源单一问题及其产生的干预私域、流于形式主义等弊端,走出一条“积极法治”“消极法治”并重的“均衡法治”道路,对于促进和保障公民权利这一根本目的尤具助益。

  • 标签: 消极法治 积极法治 自生自发 均衡法治
  • 简介:行为法经济学视角下的人性假设理论框架主要包括四种偏离传统经济学“理性人”模型的行为模式:一是有限理性,指人们有限的认知能力;二是有限意志力,指人们有限的自制力;三是有限自利,指人们关心公平和他人的幸福;四是情境问题,指个人偏好会受情境影响.这一理论框架是规范研究的基础,也是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 标签: 行为法经济学 有限理性 有限意志力 有限自利 情境问题
  • 简介:中国传统刑法教义学中的因果关系理论亟待更新是学界共识.客观归责理论以更科学及客观化的阶层标准,有效弥补了相当因果关系理论不能处理降低风险时排除行为人归责等问题的漏洞,是更新我国因果关系理论较优的选择.客观归责理论在我国刑法中可置于犯罪客观方面进行定位.针对其在三阶层体系下“统合三阶层犯罪论体系”的断言不能成立,但其内部的替代性风险及风险升高问题仍需进一步研讨.

  • 标签: 客观归责 相当因果关系 三阶层犯罪论体系 替代性风险 风险升高
  • 简介:现阶段司法实践对“恶意”的认定呈现出浓厚的客观化色彩,而其合理性有待通过对不确定概念的解读加以检验。《域名纠纷司法解释》中“恶意”之引入,意在通过提高行为人的主观恶性程度要求来实现损害填补保护行为人的行动自由之间的平衡,这便要求法院在进行恶意认定时更多地着力于探求行为人的主观状态,将更多的行为人特质纳入考量范围,从而与客观化的过失乃至重大过失的认定方式相区别。

  • 标签: 域名 恶意 不确定概念
  • 简介:本文共包括三部分内容。首先,对德日相对成熟的行政给付理论进行研究;其次,探讨了我国的行政给付概念,并进行评析,认为我国行政给付概念的发展几乎完全移植大陆法系相关理论;最后,明确德日给付行政的内涵和外延能为我国行政给付概念的正确界定提供合理的参考,有重要借鉴意义。

  • 标签: 给付行政 行政给付 发展权
  • 简介:一、引言风险刑法理论以风险社会为背景,以'风险''预防'为理论支柱,诠释了刑法体系演变背后的原因:具体的如危险犯、持有犯以及不作为犯、过失犯在法典上的增加,抽象的如不法理论罪责理论的演变,都可以回溯到'风险'一词而寻得答案。风险刑法理论成为一种新的研究范式[1],爆发出惊人的解释力,'极大刺激了学术资源的投入使其成为最为活跃的学术领域'。[2]

  • 标签: 刑法理论 理论辨正 风险刑法
  • 简介:预算法定的内涵可以从形式实质两个层面加以认知。形式意义的预算法定强调支出必须且只能在预算规定范围内进行;实质意义的预算法定强调拓宽预算事前授权的范围,同时将规制重心从预算执行者具体支配资金的行为转移至预算资金使用的重大变动、预算执行过程以及影响预算执行的外部因素上。在预算法的制度框架之下,形式意义的预算法定面临失灵的困境,预算对支出失去约束效力。实质意义的预算法定,有助于使预算效力重新得以实现。我国《预算法》的修订应当以实质意义的预算法定为方向,扩大预算授权范围,确立预算变更的多元可控机制,规定绩效预算的基本框架,制定宏观总额控制规则。

  • 标签: 预算法定 形式意义 实质意义 预算约束 预算支出 《预算法》修订
  • 简介:独立公投作为民族自决原则的重要实践方式,在国家理论与国内法、国家主权与国际法、实践效果与时代需要等三个方面都有其充分的合法性及理论基础.考察国际法维度上的独立公投全球实践,分析62个国家或地区进行的87次独立公投,它们在公投时间、公投法律依据、公投结果、国际社会承认、公投国家或地区四个方面,呈现诸多特点.通过对独立公投机制的国际法理论检视,可以得出结论:独立公投的国际法基础应是原主权所有者的同意或违法阻却;民族自决原则下独立公投的行使主体应不限于“民族”;独立公投的适用对象不应包括主权归属存在争议之领土;国际社会应当促进独立公投从国际法进入国内法成为一项公民权利.

  • 标签: 独立公投 国家主权 国际公法 全球实践 民族自决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