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我国当前司法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应有之义,也是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必然要求。T市W区检察院在试点工作过程中,公诉部门积极主动作为,从基本设想到大胆创新,从精准指控到稳步提升,整体诉讼效率显著提升,社会效果大大彰显。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仍存在些许问题,随着新刑事诉讼法的修订,有必要进一步统一认识和标准,使认罪认罚在司法改革中尽显效用。

  • 标签: 诉讼制度改革 认罪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路径 司法改革 刑事诉讼法
  • 简介:当前网约车合规化工作面临难以完全落实的困境。造成困境的根源在于网约车合规化之“规”存在不合法、不合理的内容。如果严格执行当前网约车相关规定,就会导致网约车供给大幅下降、“打车难”“打车贵”卷土重来等后果,这也不符合网约车行政立法的目的。因此,走出网约车合规化的困境,关键是端正网约车合法化的目的,纠正不合法、不合理的网约车相关规制细则,只有这样才能将网约车合规化落到实处,更好地实现网约车行政立法目的。

  • 标签: 网约车 合规化 规制
  • 简介:司法拍卖是执行程序中财产变现的最普遍方式。但无效司法拍卖认定一直是理论上争议颇多,实践中各行其是的问题。《网拍规定》第31条、《执行异议复议规定》第21条与《拍卖法》第65条对此语焉不详。这不仅带来了执行实务难题,也限制了强制拍卖制度立法宗旨的实现。通过检索司法判决发现,司法实务中无效司法拍卖认定标准不一、认定程序缺乏独立性,与可撤销拍卖存在混同。为统一立法体例、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及保障当事人程序选择权,应从维护司法拍卖的程序安定性角度出发,严格限定司法拍卖无效认定事由,从无效认定的启动方式、认定主体、时间期限和适用程序等方面完善无效认定程序。

  • 标签: 民事执行 效力 无效拍卖 认定程序
  • 简介:随着公益诉讼工作的全面开展,检察机关对在行政公益诉讼过程中如何强化调查核实权的保障措施具有强烈需求.实践中,行政公益诉讼中的检察调查核实权存在采取的调查核实手段单一、缺乏保障措施等问题,导致检察机关在案件事实认定及制发检察建议对象的认定上存在一定障碍因而,有必要通过强化人员配置、完善保障措施等方式强化行政公益诉讼中调查核实权的行使,从而为及时充分保护公共利益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 标签: 行政公益诉讼 调查核实权 保障措施
  • 简介:我国现行立法关于网络服务提供者审查义务的规定存在"悖论式并行"现象,即私法上免除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审查义务,公法上却要求网络服务提供者承担审查义务。网络服务提供者公法审查义务的履行在实践中面临负担过重、违法判定和义务履行两难的困境。欲突破此困境,应对公法审查义务作技术性定位,即将网络服务提供者的义务限定于以合理的技术性措施审查用户内容。技术性审查应从审查范围、审查措施、审查标准、公私合作、审查错误的救济和民事赔偿责任的限制等方面作出制度安排。

  • 标签: 网络服务提供者 避风港规则 审查义务 技术性审查
  • 简介:《刑法》第23条第2款所规定的未遂犯处罚范围过于宽泛,既未明确列举何种未遂犯具有可罚性,也未提供未遂犯应予处罚的评价标准,这导致司法实践对未遂犯的处罚较为混乱,并且该问题在我国学界也未引起重视。解决未遂犯处罚范围过于宽泛的问题,关键在于修改立法模式,即以列举型立法模式将应受刑罚处罚的未遂犯明文规定于刑法分则之中。在衡量何种未遂犯值得刑罚处罚时,既要考虑个罪保护法益的高低,又要兼顾个罪一般预防必要性的大小;既要借鉴国外关于未遂犯处罚的立法经验,又要立足于我国国情以回应社会需求。

  • 标签: 未遂犯 处罚范围 立法模式 刑法客观主义
  • 简介:自动驾驶汽车优化了人类的生活体验,但也带来了车辆乘客人身安全、个人信息安全以及社会公共安全三方面的风险。从技术和法律制度两个维度,可实现对自动驾驶汽车面临的上述风险的有效法律规制,但应注意区分该两种规制进路的主次层面:技术是规制自动驾驶汽车风险的基础性设施,而法律规则才是治理自动驾驶汽车的根本之道。同时还应当分别因应公众对自动驾驶汽车“超人性”和“类人性”的两个现实需求,秉持两种不同的控理念,以形成对自动驾驶汽车规制体系的价值指引。如此,才能最终实现对自动驾驶汽车的有效监管。

  • 标签: 自动驾驶汽车 安全风险 监管 超人性 类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