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生育行为是一种具有较强外部性的行为.传统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分配、劳动就业等制度安排,使家庭生育行为的成本和收益强烈扭曲,客观上成为多生多育行为的制度激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有效地破解了生育行为外部性内在化的难题,从制度层面上约束了人们多生多育的意愿,是实现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一致的制度保证.

  • 标签: 生育行为 外部性 制度创新
  • 简介:这篇文章提供了一个关于法经济分析如何通过增加对真实人类行为的关注而提高的广阔视野。这篇文章的目的是通过引入一种更准确地理解了人类行为及其原因的选择观,提出法经济分析的一个新方法。行为经济与传统模型比起来,似乎更能预测和解释那些协商失败而交由仲裁者终结的谈判。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指出有限理性,尤其是禀赋效应,对传统的法经济主张提出了质疑。作者用行为经济解释法律内容的机制是简易、传统的,是对先前许多关于事后偏见研究的直接推测。事后偏见在侵权法制度中似乎根深蒂固,以至于人们即使唤起法官对它的注意,法官(更不用说陪审员)可能也难于承认或者解决事后偏见。

  • 标签: 法和经济学 行为学方法 “启发式”
  • 简介:传统理论关于知识产权侵权行为产生原因的分析大多局限于从法律或道德的角度对其进行相应的评价。以相对优势定律为理论基础,运用微观经济中的一些基本的假定、方法,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成因进行深入的分析,将对这一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

  • 标签: 相对优势定律 合同行为成本 侵权行为成本
  • 简介:行为经济视角下的人性假设理论框架主要包括四种偏离传统经济“理性人”模型的行为模式:一是有限理性,指人们有限的认知能力;二是有限意志力,指人们有限的自制力;三是有限自利,指人们关心公平和他人的幸福;四是情境问题,指个人偏好会受情境影响.这一理论框架是规范研究的基础,也是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 标签: 行为法经济学 有限理性 有限意志力 有限自利 情境问题
  • 简介:法学家与经济家坐在一起,有人提问:5名海盗抢得100枚钻石,每一枚钻石都价值连城。海盗们为瓜分钻石发生了矛盾。经过反复争吵,最后达成协议:以抽签方式决定一个制定并执行规则的人,但规则至少有3人同意才能执行,否则,就把制定规则的人杀掉。如果你是制定规则的人,你会怎样获得至少两人的支持呢?

  • 标签: 法学 经济学 法治目的 法治经济
  • 简介:转售价格维持的反垄断分析框架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演变,正在经历着从"本身违法"向"合理原则"的转变。日本在2015年修订《流通交易习惯指南》的过程中顺应了这一国际潮流,并确立了转售价格维持应当适用"合理原则"进行分析的原则。不过该《指南》仅仅将避免搭便车作为转售价格维持的唯一合理事由,而未对其他的合理事由进行明确。本文认为转售价格维持涉及企业之间的合作,大多具有促进竞争的效果,因此应当对于其合理事由的范围进行扩张。从经济效应的角度而言,其他合理事由应当包含特许经营中的转售价格维持,以及为了降低销售风险而实施的转售价格维持。此外,限定最高转售价格的行为也应当在原则上被认定为具有促进竞争的效果。

  • 标签: 转售价格维持 本身违法原则 合理原则
  • 简介:西方经济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两大主要流派的分歧,即凯恩斯主义和经济自由主义的争论。这些流派对现代宏观经济波动及治理问题的讨论,往往都从古典经济中寻找理论的支撑或批判的靶子,而古典经济的市场观实际上是市场经济的效率观,有严格的限定条件,如果将其放在现代市场经济波动问题中来讨论都会发生理论认识上的误解。

  • 标签: 古典经济学 斯密定理 萨伊定律
  • 简介:很多人认为我是新制度经济的创始人之一,究竟是不是,我自己都不知道。但是,关于这个新制度经济的来龙去脉,它怎么来,又怎么发展下去,我是唯一知道的,没有别人知道。机缘巧合,世上大概只有我一个人知道。在这方面我可以告诉你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因为新制度经济的所有重要人物我都认识。他们开始从事这门学问的时候,我正身在其中。

  • 标签: 阿尔钦 芝加哥大学 交易费用 我自己 塞茨 法律经济学
  • 简介:随着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日益加强深,消费者撤回权制度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家视为一项重要的消费者保护手段。由于与契约自由原则存在冲突,消费者撤回权制度在理论界一直存在争议。行为经济为消费者撤回权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它在批判古典经济经济人"基本假设的基础上,提出了有限理性理论。有限理性理论解释了消费者撤回权与契约自由原则的冲突问题,也是消费者撤回权的重要根据所在。

  • 标签: 消费者撤回权 契约自由 行为经济学 经济人 有限理性
  • 简介:本文主要涉及三个内容:第一,法律经济分析是法律实用主义研究方法的一个分支。一个国家的法律职业群体和学者在使用经济分析时,必须要考虑其制度结构和法律文化是否能容纳这种方法;第二,经济的面目可能是可怕的,可能令人心生畏惧,但同时它也可能是使法律变得更为清晰、更符合直觉的有效工具;第三,作者目前关注的两个法律经济问题:司法行为的实证分析,以及,世界经济危机和经济分析(包括法律经济分析)的失败。

  • 标签: 法律经济分析 法律实用主义研究方法 司法行为 世界经济危机
  • 简介:侵权损害赔偿可以分为补偿性损害赔偿和惩罚性损害赔偿。从经济角度看,最佳侵权损害赔偿数额应等于所造成之损失,即所谓的补偿性损害赔偿责任;但由于加害人被追究责任的概率小于1,所以补偿性损害赔偿存在威慑不足的缺陷。为弥补该缺陷,有必要适当提高侵权损害赔偿数额,所以,在补偿性损害赔偿的一般规则之外,又规定了惩罚性损害赔偿。除弥补威慑不足的缺陷外,惩罚性损害赔偿还具有惩罚加害人的目的。

  • 标签: 补偿性损害赔偿 威慑 惩罚性损害赔偿 惩罚
  • 简介:<正>目次一、法经济工具对法律人的意义二、并非高深的法经济三、法经济的功能四、法经济的限度和陷阱五、国内法经济研究方向一、法经济工具对法律人的意义法经济在国内的兴起已有多年。最近几年来,法经济的论文、专著并不少见,法经济的课程也在较多的法律院校中开设,但法经济并没有达到它应有的普及程度,了解并能运用法经济方法研习法律的法学学生、学者并不多。法学专业的学生一般会认为这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因而或不予研习,或浅尝辄止;而较多的

  • 标签: 法经济学 经济学工具 量化问题 法律院校 实质公平 法学类
  • 简介: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对英国来说,是个体系性问题,不仅有资金流动性问题,还有偿付能力问题。重树人们的信心已经不足以解决问题,需要对金融体制进行彻底地修复。为此,英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银行业拯救计划,这些计划和措施是行之有效并且与竞争法原则是相契合的,对竞争并没有构成重大威胁。国务秘书以维护金融稳定这一所谓的公共利益为由,用干预的形式允许劳埃德银行收购苏格兰哈里法克斯银行,是一个政策错误。并且,这种合并将会实质性减少竞争,造成经营的高成本,从经济角度看也是错误的。

  • 标签: 金融危机 英国竞争政策 经济学
  • 简介:法律经济是以经济的方法来研究法律问题,因此不可避免地受到经济方法论的影响。而流行的经济方法论却容易催生一种被科斯称为"黑板经济"的学问。这种影响已经扩散和蔓延至法律经济。本文从区分两个版本的科斯定理出发,尝试梳理不同经济方法论的影响;并通过分析法学和经济的不同之处,来重构法律经济的发展道路。本文的目的在于倡议一种好的法律经济,一种结合经济的抽象分析工具和法学基于经验主义的案例分析传统的法律经济

  • 标签: 法律经济学 方法论 科斯定理
  • 简介:在过去几年里,人们可以观察到德国和欧盟卡特尔法实践正加速经济化,亦即不断在实践中引人经济方法和概念。但是,至今仍只有少数几本书能够将经济在卡特尔法中的适用问题进行系统的、科学的梳理。而《卡特尔法与经济》一书正是着力填补这样的空缺。本书不仅探讨了横向合并,即竞争对手间的合并,所涉及的经济、法学问题,还介绍了纵向与混合型合并的经济与法学基

  • 标签: 卡特尔法经济学 经济学中文版
  • 简介:一、前言法律经济在世界蓬勃发展,但是偏颇了。[1]凌斌教授看出了问题,出版了《法治的代价:法律经济原理批判》。[2]他批判说,法律作为制度核心的界权成本,被主流法律经济漠视了——视法治的代价为零——这也是书名之所以。不过,此书前半部,[3]将科斯经济等同于主流法律经济,对之严加批

  • 标签: 法律经济学 市场交易 经济学原理 波斯纳 结果责任 损害赔偿责任
  • 简介:作为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之后的最严重经济衰退,始于2008年的经济危机事实上已经成为另一场经济萧条。这场灾难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内在的系统风险,因此它标志着以自由市场竞争为基本特征的资本主义制度遭遇了一次重大失败。除了担负经济监管职能的政府之外,经济职业界对这场危机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过去三十年间的主流经济特别是宏观经济和金融理论研究在方法论上存在重大缺陷,有用的理论建树乏善可陈。经济职业界在经济危机爆发前后的表现均令公众大失所望,凸显了这一学术领域所面临的危机。当下的经济危机和经济危机为中国经济发展和经济研究提供了教训与启示。中国经济界尤其应当警惕市场原教旨主义在认识论上的谬误和实践中的危害。经济等社会科学研究者必须约束意识形态前见,以实用主义的态度面对并致力于解决真实世界中的问题,并不断寻求新知,追求自我超越。

  • 标签: 经济危机 萧条 经济学 方法论 意识形态
  • 简介:经济的一些基本概念出发,本文讨论了中国婚姻法改革的一系列问题,并通过三种婚姻形式的提出和分析,对离婚后当事人扶养安排、财产分割和子女监护权问题作了充分的讨论。从有效信号功能和有效分离功能的角度看,现代西方和中国婚姻法的改革都犯了有效分离功能不足的错误。经济帮助的方法由于缺乏合理的公共政策原理而应该在婚姻法中被删掉,婚姻合同中可能出现的机会主义行为问题则可以通过婚姻法或一般合同法进行处理。如此的改革将使中国的婚姻法内涵更加合理,也更加适合婚姻市场的现实。

  • 标签: 婚姻法 信号功能 婚姻形式 经济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