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广西钦州市青年戚某、何某、郑某终日游手好闲,为满足挥霍需要,三人合谋设计骗人财物,他们的手法是,先由何、郑两到人多地点寻找并搭讪警惕性较低的老人,然后谎称老人家人将遇血光之灾,自己恰与专事“破灾解难”的法师相识,让老人拿钱出来,到不远处扮演法师的戚某处“作法”消灾,三人宣称,事毕,“作法”的钱会如数退回,期间,则趁机将钱调包盗走。

  • 标签: 老人 青年 钦州市 警惕性 法师
  • 简介:用电买表,历来如此。但河南省登封市一个年迈的农民却从中提出了问题:为什么用电户要为电表买单?此问一出,语惊四座。一场引人关注的官司由此展开——

  • 标签: 用电户 电表 费用 登封市 河南省 农民
  • 简介:冻死者在死亡前的反常弃现象(Paradoxicalundressing),国外有过报导,较近的有1972年H,Germsen,1977年B.Widen,1979年B.Widen、L.vanggaard、J.Hirvonen,国内尚未见报导。几年来,我们在检验冻死的案例中曾遇到10名迷途冻

  • 标签: 冻死死 前弃 弃装
  • 简介:本文藉由分析若干罗马法文句的翻译问题挑战当代的法律概念“人”(person)。本文呈现为何拉丁字persona无法成为地方语言person的字源,并主张person的当代用法来自19世纪的德国法学文献,尤其是萨维尼的作品。本文说明persona与诸如gerere、tenere与sustinere(相当于英语的bear、carry、bold)等动词构成一词组,无法单独表达意义。这类词组需要一个属格形态的名词补语,一如其同义语的及物动词“代表”或“代理”(represent)需要一个直接受格一般。另一方面,现代法学文献赋予person意义,将其看作人类个体的同义语,并将其与be动词一起使用。这种用法是现代的发明,译回拉丁文时必定产生混淆。

  • 标签: 人格 法人 德国历史法学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