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艰难的环境,不仅没有压垮正来,而且“回也不改其志”,在富有正来特色的学术道路上,充满着寂寞的欢愉。1月24日,我正准备把《百年中国法学图景》的讲座提纲上传到博客,收到一位学友的短信:“谢老师您好,我从网上刚看到消息,正来教授走了。”错愕之下。回复四字:“巨星陨落。”

  • 标签: 邓正来 寂寞 学术道路 中国法学
  • 简介:题记:本文选取了我在吉林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与正来先生关于问学往来的部分信件,以此怀念先生!跟随先生读书时那段美好的时光和浓浓的师生深情,我会永远铭记于心!先生创办的"正来学堂"是当年我学习的重要平台,《暗夜的跋涉者》是我在读博期间对正来学堂的一点体会。谨以此文作为题记。

  • 标签: 邓正来 书信 博士学位 吉林大学 题记 学堂
  • 简介:玉娇故意伤害案中的司法精神医学鉴定的过程,非常典型地暴露出了我国司法精神医学鉴定中有关"鉴定留置"制度缺位的严重问题。精神病鉴定虽然是一个医学问题,但它更是一个法律问题,我国对司法精神病鉴定制度的规定存在严重的缺失,对精神病鉴定等一系列问题的立法必须提升到我国立法的议事日程上来。对此,我们应当借鉴国外成熟经验,首先,应认识到对犯罪嫌疑人精神病鉴定是需要干涉公民人身自由的强制处分行为,并明确限定鉴定留置的范围。其次,对于鉴定留置的适用条件,在决定适用此措施之前必须听取鉴定人、辩护人意见,同时,鉴定留置措施只能适用于具有重大犯罪嫌疑的被指控人。再次,应明确规定对犯罪嫌疑人精神病鉴定的期间,在对犯罪嫌疑人精神病鉴定的期间不计羁押期限的基础上,明确犯罪嫌疑人精神病鉴定的时间,应当能够折抵刑期。

  • 标签: 司法精神医学鉴定 鉴定留置 强制措施
  • 简介:作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社会学家之一,伟志先生—直以来对中国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社会建设、经济、法律问题都深为关注,且具独立思考。玉兔迎春之际,公身在遥远的德国,因为年前答应来本刊这个栏目“客座”,从社会学角度谈谈预防职务犯罪问题,故—直牵挂着此事,特意赶在发刊前托友人传来他身居国外写就的此文。公的认真治学、待人的作风可见广斑。

  • 标签: 职务犯罪 邓伟志 预防 中国社会发展 社会学角度 社会学家
  • 简介: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以被代理人名义订立合同,相对人有理由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的,该代理行为有效,这就是表见代理制度。怎样才能达到“有理由相信”的程度,立法上比较概括和模糊,司法实践中也争议较多。具备什么条件才构成表见代理,是父子关系,就构成表见代理吗?本文就此作些分析和探讨。

  • 标签: 表见代理制度 父子关系 买卖合同 欠款纠纷案 徐永 代理权
  • 简介:原告:石权,男,1935年1月26日出生,系海南省地震局退休干部。委托代理人:付文、李宏文,中天律师事务所律师。被告:国芬,女,1949年9月1日出生,无业,因患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现住海南安宁医院治疗。法定代理人:石奕峰,1978年4月25日出生,系国芬之子。

  • 标签: 人身损害 国芬人身 损害赔偿案
  • 简介:曾引起全国关注的玉娇案件引出了客观归责理论的借鉴问题。玉娇案件的基本事实表明,除非存在强奸,该案依我国刑法只能是防卫过当,至多免刑而不能免责。从比较研究的角度,以德国刑法衡量该案,在防卫过当情况下,玉娇仍然有机会获得免责无罪的结论。德国刑法第33条是罗克辛教授客观归责理论的具体体现之一。我国引进该理论还存在理念和体系的障碍。

  • 标签: 邓玉娇案件 防卫过当 客观归责理论
  • 简介:被告人安薇,女,37岁,原系中国农业银行贵阳市支行白云区沙文营业所主办会计。1989年3月7日被逮捕。被告人宋顺文,男,55岁,云南省镇雄县人,原系个体工商户,1961年因犯反革命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1989年3月7日被逮捕。

  • 标签: 顺文 偷越国境 中国农业银行 镇雄县 诈骗案 个体工商户
  • 简介:民众性诉讼情绪是专业性质的民意,民意是政治的,诉讼情绪是法律的,在民众性诉讼情绪面前,玉娇案迅速落下法槌,完成了民众对司法的一次监督。本文结合多个案例,提出了民众性诉讼情绪这一概念,论述了其特征,剖析了其价值,重点是其与司法的冲突关系和正确疏导。

  • 标签: 民众性诉讼情绪 价值剖析 程序正义 立法 听证
  • 简介:琬案是始于唐德宗贞元年间,终于唐文宗大和年间的一个案件。该案非影响政治进程的重案,但反映了唐中后期司法运作模式的一个重要变革:度支盐铁使及其下属监院、巡院掌握了一定的司法权,具有对本系统的中下层官吏,对盐商等商户、匠户等特殊人群的司法管辖权,以及对贩卖私盐等特殊犯罪案件的管辖权。这种司法权包括了逮捕、禁系、审理、断决等,并具有相对州县地方司法系统的独立性。度支盐铁使司法权的取得与'唐宋变革'大背景下的经济、政治和制度的变革有紧密联系。本文从对琬案件的复原开始,讨论由此引出的法律问题,进而探究度支盐铁所具有的司法权范围及具体的运作问题。文章以具体案例展开,深入讨论唐代中后期的司法运作与变革问题,对目前唐代法制史研究中所存在的'重条文,轻实践;重前期,轻后期'现象有所补益。

  • 标签: 邓琬案 唐扶 司法权 度支盐铁使 监巡院
  • 简介:每次见到他,他总是忙碌而快乐着的,不是很习惯笑的他要是脸上出现了笑容,那一定是又赶了一篇好稿子出来。从办案部门到综合部门,从侦查职务犯罪案件、审查批捕刑事案件,到从事宣传信息“爬格子”工作,每到一个新的岗位,他都能迅速地进入角色,并很快地干出成绩来。

  • 标签: 院办公室 人民检察 快乐 副主任 万州区 重庆市
  • 简介:24年,8000多个日出日落,在冷清的档案室中独自坚守;24年,装订档案4万卷,足足可以装满3辆大卡车,重量超过10余吨:24年,没办错一个档案,没丢失一份文件,归档准确率100%;一个人,一间屋,满眼档案;一颗心,一条路,铿锵承诺。他——就是辽宁省人民检察院办公室档案科科长春友。

  • 标签: 院办公室 人民检察 档案科 优秀共产党员 辽宁省 承诺
  • 简介:在《谁之全球化?何种法哲学?》的"第一部分",即《全球化与中国法学:一种开放性"全球化观"的建构》中,正来教授对当下中国法学的"全球化论辩"进行了严肃的学术批判。不过,鉴于法学理论的意识形态气质,教授的批判从国内层面对当下中国法学"全球化论辩"中的意识形态问题进行了问题化,即揭示了当下中国法学"全球化论辩"中论者之意识形态担当上的"无力"和"被动"。然而,缘于当下中国社会意识形态(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为表征)于目前世界意识形态格局中的不利处境,"正来批判"从全球化话语来看(或在国际层面上)也存在着问题,即尽管当下中国法学"全球化论辩"中论者的意识形态担当内在地存在着问题,但他们毕竟在全力担负着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职责,不过,教授通过其严肃批判虽然展现出一种"厚重"和"主动"的意识形态担当,但是,即便教授的意识形态担当更为有力(甚或更为完善),他也无法及时和完全弥补其批判所会给当下中国社会意识形态安全造成的损害。

  • 标签: 全球化 意识形态 问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