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1 个结果
  • 简介:<正>一、国际惯例的含义(一)国际惯例的形成与发展国际惯例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植根于参与国交往的行为主体的长期反复实践。早在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尚未形成时的中世纪的欧洲,商人们在各地大的集市上进行交易的规则,在各种各样的地方法中几乎相同,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商人习惯法(LexMercato-

  • 标签: 国际惯例接轨 经济立法 形成与发展 当事人 商人习惯法 统一惯例
  • 简介:<正>中国近代史上,林则徐是一个杰出的民族英雄。他最先从封建的闭关自守的昏睡状态中觉醒,以全新的态度睁眼看世界;以巨大的爱国热忱努力学习并介绍了“国际法”这门新学科;并以“国际法”作为锐利的外交武器,与外国侵略者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为中国近代外交史写下了光荣的一页。

  • 标签: 林则徐 国际法准则 中国近代史 民族英雄 道光皇帝 外国侵略者
  • 简介:<正>宪法惯例是在长期的政治实践中形成,并被反复运用,为国家机关、政党及人民所普遍遵循而与宪法具有同等效力的习惯或传统。它是有关宪法事项的一些基本的政治原则、格言、信条、常规、习惯、先例、谅解及权变等。宪法惯例在不成文宪法国家里,是宪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成文宪法国家中,它对宪法也起着重要的补充作用。它能使纸上的条文在实际中运用自如,使宪法与通行的政治观念相协调,并随着形势的变化,使

  • 标签: 宪法惯例 宪法性 不成文宪法 美国宪法 重要组成部分 实际政治
  • 简介:全球一体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并趋发展,要求现代国家不仅要有较高水平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形式,同时还应具备应对国际事务及他国文明的国际理性。为共同有效打击国际性犯罪、加强国际人权保护、建设和谐世界,也为维护现代国家的安全、稳定和发展,国际社会应扬弃现实的“契合”范式的国际警务合作,在全球和区域两个层面构建新型的“和合”范式的国际警务合作——国际警务一体化。因此,现代国家应具有立足于自身和全人类长远共同利益的、富于责任感和建设性的国际敏感、国际态度、国际观念和国际政策,在平等、规范、程序化的对话交往中,寻求共意,形成共识,不断推动国际警务一体化进程。

  • 标签: 国际警务一体化 发展逻辑 国际理性
  • 简介:<正>一、国际经济组织的发展国际经济组织的发展和国际经济秩序的形成与变化关系密切,大体上可分为两个阶段:战后形成国际经济秩序的阶段和主张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阶段。前一阶段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开始,延续到50年代末;后一阶段从60年初开始,一直发展到今天。经历了一场世界战争之后,欧洲列强精疲力竭,急需休养生息;美国国力大增,图谋主宰世界。建立起适应垄断资本发展需要的战后国际秩序,特别是国际经济秩序,已为势在必

  • 标签: 国际经济秩序 国际经济组织 联合国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发展中国家
  • 简介:一、引言:跨国破产的界定及其与国商事仲裁的冲突从1962年加拿大学者麦克卢汉提出最早的全球化观念——地球村开始,美国学者布热津斯基于1969年出版的《两代人之间的美国》一书中正式提出“全球化”的概念,随后在经济领域首倡全球化的美国经济学家T·莱维于1985年采用“经济全球化”的措辞来形容国际经济的巨大变化。经济全球化意味着跨越民族、

  • 标签: 国际商事仲裁 跨国破产 冲突 全球化观念 经济全球化 美国学者
  • 简介:在明清中西交流过程中,西方的国际法开始了在中国的启蒙之旅。其中标志性的事件有二:西方传教士翻译了西方早期的国际法著作;在西方传教士参与的中俄条约谈判中,国际法得到了运用。这样一个起点值得注意:传教士的桥梁作用;国际法学知识翻译的西述中译方式;国际法输入中国有其外来压力的背景。

  • 标签: 近代中国 国际法 传教士 尼布楚条约
  • 简介:<正>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是现代国际法的一项重要原则.《联合国宪章》(以下简称《宪章》)将这一原则作为联合国组织的首要宗旨,并规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各种方法,其中包括极其重要的司法解决方法.联合国国际法院是现今国际上适用司法方法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主要机构。国际法院四十多年来,在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确认与发展国际法等方面作出了不可低估的贡献.

  • 标签: 国际法院 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国际法学 联合国组织 强制管辖权 重要原则
  • 简介:结合《纽约公约》对仲裁协议的规定和我国现行有关国际商事仲裁立法与实践,论述确定国际商事仲裁协议的适用法律的基本原则,包括以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为主导的主观标准和以最密切联系原则为主导的客观标准,以及近年来出现的尽量使国际仲裁协议有效的一般法律原则。尽管《纽约公约》并没有直接规定国际仲裁协议有效性的实体标准,但规定了缔约国法院确定仲裁协议有效性应当适用的法律。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随着国际民商事交易的迅速发展,各国法律应当切实尊重当事人通过仲裁的方法解决他们之间商事纠纷的意思,尽量使仲裁济议有效,包括当事人约定的仲裁协议适用法律、仲裁协议的缔结地、履行她、裁决地、当事人的住所地或者营业地等任何一个国家的法律为有效仲裁协议,或者按照一般法律原则仲裁协议为有效协议,国家法院就应当认定该仲裁协议为有效协议。这是各国有关国际商事仲裁立法关于决定国际仲裁协议有效性的必然发展趋势。同时,此原则也应当成为修订我国现行仲裁立法的指导原则之一。

  • 标签: 《纽约公约》 国际商事仲裁协议 有效性
  • 简介:国际刑事法院是否成功的关键取决于的缔约国和国际社会与之真诚的国际合作与司法协助.反之,国家也应根据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善意履行其自愿承担的义务,向国际刑事法院提供国际合作与司法协助.本文通过阐述有关国家与国刑事法院的国际合作与司法协助方面的实体性和程序性规定,说明国家在国际刑事法院调查、起诉和惩治国际社会关注的最严重的国际犯罪中的作用和义务.

  • 标签: 国际刑事法院 《罗马规约》 缔约国 国际合作 国家 司法协助义务
  • 简介:非政府组织作为一种社会政治现象由来已久。自出现以来,它与国联盟经历了蜜月期和疏远期。探究非政府组织与国联系与演变的深层次原因,有助于促进二者互利、健康、协调发展。

  • 标签: 国际法 非政府组织 国际联盟 关系 演变
  • 简介:邵沙平教授的专著《国际刑法学一经济全球化与国犯罪的法律控制》历经几年准备和写作,日前终于由武汉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书距邵沙平教授1993年第一本国际刑法学专著《现代国际刑法教程》的面世已经十年有余。在这十余年中,国际法和国际刑法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和网络全球化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迅猛发展使国际社会面临的巨大挑战推动了国际刑法的重大变革。因此,这时修订和推出国际刑法学专著非常必要并具有现实意义。

  • 标签: 国际刑法学 经济全球化 国际犯罪 法律控制 20世纪90年代以来 武汉大学出版社
  • 简介:<正>在传统法律原则上,仲裁作为民间机构以第三者或中间人身份对双方当事人间的争议作出判断或裁决的一种解决纠纷的方式。虽然具有法律性质,但其法律权威性是有限的,尤其在与法院之间的关系上体现出来。仲裁受到法院的严格监督,法院可以撤免有问题的仲裁员;有权撤销仲裁协议;同一争议即使仲裁管辖在先,只要一方当事人向法院起诉,法院也可排除仲裁管辖;有权对裁决进行审查并有权撤销错误的裁决。这种关系导致法院对仲裁的干预较多,使得仲裁的权威性大受影响,在国际商事仲裁方面,则给当事入带来不便,使双方达

  • 标签: 双方当事人 国内法院 国际商事仲裁机构 仲裁协议 仲裁管辖 仲裁员
  • 简介:欧盟肩负准宪法性的使命来争取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在外交实践中作为诉讼方和调停者出现。因此,本文呈现了欧盟在世界贸易组织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组织中参与诉讼及在国际法庭中根据"法庭之友"提出建议的法律基础和实践材料。随后,本文回顾了欧盟应第三方或当事方的请求在执行军事、政治、法治和边境任务以控制冲突方面作出的贡献。此外,本文还论及到欧盟在俄格冲突(2008年)、塞浦路斯问题和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边境冲突中的作用。笔者的结论是,充分的证据证明布鲁塞尔总部的相关实践支持《联合国宪章》第33条之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这些出自一个国际组织的实践表明这一原则已在包含所有国际行动者的全球法律体系中取得了重大成就。

  • 标签: 欧盟 国际争端 和平解决
  • 简介:比例原则是国际法的基本原则,更是战争法的根本原则,包括适当性、必要性和相当性三项子原则并以此对国际争端中的武力使用进行三阶段检验。适当性原则要求武力使用能够或有助于正当目的的实现;必要性原则要求武力使用是实现目的的最后手段;而相当性原则是要求使用武力与造成后果的均衡。它们分别从“目的导向”、“手段选择”、“价值取向”上规范目的与武力使用之间的关系,进而成为衡量国际争端中武力使用是否正当的基本依据。

  • 标签: 比例原则 武力使用 适当性 必要性 相当性
  • 简介:作者论述了西方法学家的国际经济法学说,国际经济法概念、本质、特殊性及现行国际经济秩序法所发挥的作用,着重阐明了国际货币基金协定、世界银行协定、关税及贸易总协定。这三个法律文件,建立了世界范围的现行国际经济秩序,它是为工业发达国家谋利益的国际经济法体系。从国际经济现象看,许多发展中国家把自己的原料、能源、农副产品卖给工业化国家,换取外汇,买回工业化国家的工业品;工业化国家则买进原料、能源、制成工业品卖给发展中国家,并用卖得的钱,购买它所需的原料,能源,制造工业品。如此往复循环,它使发达国家的物质财富越来越丰富,而使发展中国家的物质财富越来越匮乏。我们应该很好地研究国际经济法,弄清它的哪些规定对我们是有利的,哪些规定是有害的,趋利避害,并制订对策性的涉外经济立法,从而加速完成我国“四化”建设。

  • 标签: 国际经济法学 国际经济秩序 交往关系 国际货币基金协定 国际经济大循环 理论体系
  • 简介:一般认为,现代国家或者民族国家是目前人类社会最有效的一种政治组织形式或共同体。然而,无论是在民族国家构成要素建构的初步阶段,还是在其以保护人权为核心的政治制度建构阶段,民族国家在非洲大陆的建构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国际法作为主要调整和支配民族国家之间关系的法律制度,其在非洲民族国家建构的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尽管国际法主要侧重于民族国家外部关系的建构阶段,但近年来基于责任主权的兴起,国际法也开始日益关注非洲民族国家内部政治制度的建构。

  • 标签: 非洲 民族国家 主权 国际法
  • 简介:为了更好地推动广东省内各高校国际与国关系学的研究和学科建设,加强国际法研究,以及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学交叉研究,促进相关领域的学者之间的交流,2008年3月29日,广东省法学会国际法学研究会、汕头大学法学院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学院在广州联合举行了“广东国际与国关系学学科建设与发展座谈会”。

  • 标签: 国际关系学 学科建设 国际法 广东省 座谈会 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