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刑法教义学是刑法科学的核心部分。只有将“刑法的任务是维护法规范的效力”作为刑法教义学的基本互场,才能合理地解释刑法的有关规定,才能使刑法教义学的解释结论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一种规范论的刑法教义学,要重视解释者个人的先见,更要重视解释者群体的经验,要让解释结论符合实践理性的要求,使解释结论建互在不可辩驳的法律基础之上。

  • 标签: 刑法教义学 法规范的维护 法律根据的检验
  • 简介:《陕西省公路条例》已经省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将自2014年7月1日起实行.《条例》的颁布标志着我省公路工作迈上了规范化、法制化的新台阶,对于提高全省公路工作的依法行政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法律法规只有付诸实践,其作用才能显现.对于《陕西省公路条例》来说,接下来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做好法规的宣传、贯彻和落实工作.一、充分认识《条例》重大意义,掀起学习条例的热潮.

  • 标签: 事业发展 依法推进 公路事业
  • 简介:作为法官审理案件的前奏,法律发现能贯彻形式法治观的根本原则和精神,并阻止实质法治观对形式法治观的颠覆,因而成为法官坚守法治思维的第一步。根据法治思维的要求,法官在运用法律发现方法时,应当把非正式法源纳入正式法源中,把法源纳入整个法律体系中。运用法治思维协调法律发现和其他法律方法之间的关系,防止法官的任性和法律方法的滥用,一方面要用法律发现的结果限定其他法律方法的运用,另一方面要重点加强对法官运用能动型法律方法的限制。

  • 标签: 法律发现 法治思维 法律方法
  • 简介:在我国,随着改革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改革方法论"问题日益受到关注。2013年初,《人民日报》围绕"改革方法论"问题发表了系列评论,提出了"改革要回应人民的强烈期待";"改革的方向至关重要";"改革既要基层摸索,也要顶层设计";"改革必须协调推进";"群众利益是改革发展稳定的结合点";"改革需要更广泛的群众基础";"改革没有完成时"等基本观点。我国经济学界对改革方法论的研究由来已久。

  • 标签: 方法论问题 顶层设计 我国经济学界 系列评论 历史时期 中国司法制度
  • 简介:刑法中的实质化思潮是耶林目的法学的产物,经由利益法学推动的方法论变革,刑法适用日益地从以形式逻辑为中心转变为以目的为中心。实质化与目的解释之间存在密切的内在关联,后者构成实质解释论的首要方法。目的解释的适用具有双刃剑的效果。对目的的探究,能够赋予解释者以解释的自由;目的解释主要被用于堵截处罚方面的漏洞,确保刑法之网的严密性与开放性。目的解释的内在危险则在于,会弱化罪刑法定的制约机制,并严重威胁与侵蚀刑法适用的统一性与客观性。目的解释的规制,涉及的是如何控制解释者的主观任意性的问题。有必要借助一种二元性的制约机制,即通过法教义学的内部控制与合宪性的外部控制,来实现对目的解释的规制。

  • 标签: 实质解释论 目的解释 形式解释论 刑事政策
  • 简介:拟人法律观,是法学家们以人为喻体,通过专业化的法律思维和法律术语,对各种法律现象进行概括与描述的法学方法,以及以此为基础而形成的调整社会关系的法律制度与法律方法。作为拟人法律观的喻体,除了人的器官、生理状态、意识与情感、行为、社会角色和社会关系等具体方面外.还有由多个部分组成的有机整体的人。拟人法律观的内在根据是类比推理,还有“以己度物”的认知进路、万物有灵论和生物进化论。拟人法律观的运用,须以正确的价值判断为先导。

  • 标签: 拟人法律观 法学方法 法律方法 类比推理 法律隐喻
  • 简介:法律与社会运动研究是一个新兴的跨学科领域,它植根于社会运动的理论谱系,聚焦于法律过程的相关主题,彰显了法律理论与社会运动理论的交融。从古典的情感崩溃理论到时兴的法律动员框架,法律与社会运动研究呈现出“典范迁移”的时代性征。深入研究法律与社会运动理论,对于当前中国社会治理与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 标签: 社会运动 法律 情感崩溃 政治过程 法律动员
  • 简介:现代中国文学研究方法是由现代学人所摸索出的一套较为独特的研究方法;它是现代学人在中西文化碰撞中,积极引进西方的学术思想与研究方法,并结合了中国学术传统而融合提炼成的;它既突破了中国传统"评点派"的"文本中心主义",又非对西方学术方法的全盘"拿来",因而有着非常鲜明的特色。在中古文学研究领域,刘师培较早开拓出了新的学术视野,采用新的方法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本文通过对刘师培的中古文学研究的观照,来探寻现代中古文学研究方法的演变,进而试图对中国现代学术传统的现代性意义予以阐发。

  • 标签: 中古文学 刘师培 现代学术传统 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