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昔日梁启超先生认为史学之进步有两大特征,一者是“客观资料之整理”,另一为“主观观念之革新”。在近二十年来中国法律史研究风向转变中,近代司法档案的整理开放所带来的影响甚大。新史料支撑了学者对新问题的探索,亦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更广阔学术天地的大门。

  • 标签: 档案整理 荣县 法律史研究 司法档案 梁启超 新史料
  • 简介:<正>立法包括两方面的工作从一九七九年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已经通过了五十多个法律,包括新宪法、刑法、民法通则、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试行)等基本法律;国务院根据形势的需要,也制定了不少行政法规;同时,各地制定地方性法规的工作也逐步开展起来了。然而,我们的法还是不完备,还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例如,许多新兴事业的发展,还得不到法的保护,许多事情的处理还是无法可依,而待审、待改、待研究的法规草案还积压很多。所以,立法工作是我们当前法制建设中最繁重的任务

  • 标签: 行政法制建设 行政法院 地方性法规 行政诉讼法 民法通则 现行法规
  • 简介:我国现行政府主导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存在缺陷,导致实践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应通过立法构建农村居民点整理制度,创新农村居民点整理机制,允许城镇建设规划区范围内的近郊农村将通过居民点整理节余的集体建设用地,在符合城镇建设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的前提下自由流转,以切实维护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

  • 标签: 农村居民点整理 模式 集体建设用地 建设规划
  • 简介:数码摄影技术的发展使数码照片已基本替代传统的银盐照片而在刑事诉讼实践中广泛应用,由于影像记录方式的内隐性和易修改性致使人们对数码照片的证明力产生了质疑。本文从数码照片的证据技术特点出发,在明确数码照片的证据资格证据价值基础上,以数码照片证明力为核心,对刑事诉讼中数码照片的证据收集规则进行了探讨和论述。

  • 标签: 数码照片 证据资格 证明力 证据规则
  • 简介:我国民事诉讼法少有当事人收集证据制度的规定,当事人缺乏收集证据权利的程序保障使证明责任制度、举证时限制度、证据交换制度在诉讼过程的运作中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制度依托。大陆法系主要国家在证据收集提出上的当事人主义是以当事人享有收集证据权利程序保障为基础的。我国民事诉讼法在证据收集提出方面的修改,应借鉴国外相关规定,建立我国当事人收集证据权利的程序保障。

  • 标签: 民事诉讼 证据收集 程序保障 借鉴
  • 简介:作为在校就读研究生的我有幸参与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档案整理工作。在荣县三个月的生活、工作是一段不平凡的经历,作为研究生学习生涯组成部分--第一次以学术名义从事档案整理,这次社会实践给我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在(档案整理工作)即将完成之际,回想过去的这几个月,不免有些话要说。

  • 标签: 档案整理工作 荣县 感悟 国家社科基金 重大项目 学习生涯
  • 简介:《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填补了中国个人网络信息安全保护方面的立法空白。但它还不够完善。尤其是没有明确具有规范个人信息采集功能的信息采集必要性原则之准确内涵,且又提出了"网络实名制"这种新的个人信息采集规则。在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讨论了必要性原则的具体内涵,以此进一步分析了"网络实名制"规则该法律原则之间可能存在的内在张力,认为实名制规则必须通过未来的细化完善才能与该立法的基本原则相协调。

  • 标签: 个人信息保护 必要原则 实名制 隐私
  • 简介:宪法所组织的共同体具有自足性,因而是根本法;其他法律部门所调整的社会生活领域不具有自足性,因而是部门法。以此立论,介绍了宪法民法之关系的相关误解,针对性地探讨了二者关系的正解:宪法不是公法,而是统摄公法私法的根本法;"根本法""部门法"功能各异,相互诉求、同等重要;民法典中既有民法规范,也有宪法规范;历史论据不仅具有时间之维,也具有逻辑之维。

  • 标签: 宪法 民法 关系 误解 正解
  • 简介:随着电子商务逐渐成为国际商务的主流,全球电子交易网络化的发展所引发的法律问题也大量出现。电子交易的首要特点在于意思表示的“无纸化”,这使传统法律制度特别是契约制度面临着严峻考验。因此,构建协调电子契约的法律机制亦成为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

  • 标签: 电子交易 契约制度 协调 国际商务 电子商务 发展
  • 简介:商业行规在规范商家商业行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有些商业行规站在商家立场,对消费者合法权益关注不够,甚至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从而形成了商业行规法律规范的冲突。对此,应当坚持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立场,对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行规加以改革。同时,政府也应当对商业行规加强监管,法院应当积极审理纠纷案件,通过审判权调整冲突。

  • 标签: 商业行规 法律规范 冲突 协调 12点退房
  • 简介:行政法上的公开原则在制度构建上分为政府信息公开和卷宗阅览两种制度,两者之间有较为清晰的界限内涵。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出台,其规范内容上涵盖了信息公开和卷宗阅览两个方面。在具体构建时,政府主动公开信息公众阅览权在同一概念上进行使用。政府依申请公开原则上应对所有人公开,例外则限于法定的利害关系人,由于条例明确了“生产、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的限制性条件,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在实践中等同于个案卷宗阅览,大大缩小了申请主体的范围。我国立法是在同一概念上来使用信息公开卷宗阅览的,并没有作出严格的界限划分。

  • 标签: 信息公开 行政程序 卷宗阅览 知情权
  • 简介:时势造英雄,同时也带出小人。造时势之功者是英雄,但享功业之成者未必是英雄。英雄横扫千军,天下无敌,但却完全有可能毁在一个小人手里,这早已由历史验证了千百回。英雄能够做到的,小人大多望尘莫及;英雄所以成为英雄,是因为常人小人都智勇莫如;当然小人能够玩弄的,英雄未必能够懂得;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概因他天生不会溜须拍马和苟日.钻营.

  • 标签: 小人 时势 常人 天生 英雄 天下
  • 简介:<正>自3月24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以主权国家南联盟严重侵犯科索沃(南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的一个省)为由,打着人道主义和维护人权的旗帜,绕开联合国,对主权国家南联盟进行了大规模的空袭。空袭以来,造成大量平民伤亡,民用设施被毁和几十万难民背井离乡。5月8日凌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竟然发展到无视国际法准则,用导弹袭

  • 标签: 人权与主权 对人权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 道德规范 侵犯人权 南联盟
  • 简介:<正>《法学》经历了创刊、停办、复刊的过程,确实是很不寻常的。现在,欣闻《法学》复刊,倍感亲切。马克思主义法学,必须司法实践相结合,才具有无限的生命力。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告诉我们:“……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法学与其他社会科学一样,都是来源于实践,并受实践所检验。任何脱离实践的空洞理论不仅不能指导实践,相反会造成莫大的危害。这就要求我们

  • 标签: 相结合 社会科学 理论研究 毛泽东思想 新情况 指导实践
  • 简介: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人民从事的事业,是一场新的革命。本文提出了一个发人思考、很有见地的观点,即:1954年宪法,是记载和保证中国的第一次革命的宪法;1982年宪法则是记载和保证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的宪法。时代要求宪法有变和不变两个方面。宪法的修改必须保证改革的正确方向,推动改革的深入发展。

  • 标签: 现行宪法 新时期 第二次革命 时代要求 社会主义建设 推动改革
  • 简介:死刑案件统一由最高院行使复核权,死刑的适用和实际执行数量必然将会减少,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下死刑限制适用的重大刑事政策制度的推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社会治安形势不容乐观的情况下,减少死刑实际执行的数量,法院无疑将面临来自各方面的压力,特别是来自借意“民声”的媒体“舆情审判”的压力。如何去化解这种种压力,平衡科学理性的死刑限制适用的新刑事政策激情的“舆情审判”间的冲突,无疑将十分考验法院刑事审判胆魄和智慧。

  • 标签: 死刑复核 死刑限制适用 舆情审判
  • 简介:本笔谈系根据北京大学法学院苏力、陈兴良、白建军、陈瑞华、凌斌五位教授在凌斌教授主持的《法学研究方法论文写作》课程课堂讲授录音整理而成。《中外法学》编辑部曾于1990年第6期至1991年第2期,分别约请金瑞林、魏振瀛、沈宗灵、饶鑫贤、肖蔚云、储槐植六位先生撰文分享法学研究论文写作的心得与经验。24年过去了,尽管中国法学论文发表数量呈现出井喷式的增长,但中国法学研究的创新论文写作的质量并未得到同步提升。

  • 标签: 法学研究方法 论文写作 北京大学法学院 中国法学 课堂讲授 论文发表
  • 简介:我国现行外资立法TRIMs协议之间存在不少冲突。为了履行我国的入世承诺,应当在我国外资立法中确立国民待遇原则,取消数量限制的规定,增加外资立法的透明度,制定统一的《外国投资法》,完善外资立法的相关法律规范,对我国外资立法体系进行调整。

  • 标签: TRIMS协议 国民待遇原则 外资投资法
  • 简介:对于一方利用其优势致使给付显著失衡的现象,德国法上的暴利行为美国法上的显失公平规则所持的主、客观要素综合评价的观点代表了比较法上的发展趋势。我国《民法通则》虽开创了显失公平乘人之危分立的立法例,但两者各自的适用范围不仅未臻明确,反而出现相互重叠的现象,并未达到立法者预设的目标。乘人之危不足以成为意思表示瑕疵的独立类型,其规范功能可分别被显失公平胁迫所涵盖。我国未来民法典总则应当废除乘人之危,确立兼有主客观要件的显失公平制度,以凸显该制度保障意思自决原则兼及给付等价原则的目的。

  • 标签: 显失公平 乘人之危 暴利行为 意思表示瑕疵 等价公平 私人自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