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八三年十一月二十日晚,江西省遂川县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副庭长李镜明同志,被犯罪分子报复杀害。罪犯周平,男,一九八一年因犯强奸、盗窃、脱逃罪,被遂川县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十年。投入劳改后,又因殴打管教干部等罪行被加刑三年。八三年十月三十一日,周犯从监狱脱逃,就窜到赣县田村公社抢劫一次。后又窜到遂川,多方打听曾审判他的李镜明同志的下落。当周犯得知李镜明同志在老家休假,后就窜到周的老家伺机用铁棍猛

  • 标签: 遂川 江西省 监狱 罪行 公社 下落
  • 简介:大麻毒品是我国新疆最常见的毒品,大麻毒品犯罪也是我国新疆较多发生的犯罪之一。目前,虽然海洛因等毒品犯罪在新疆迅速蔓延,其势头已大大超过大麻毒品犯罪,但由于大麻毒品犯罪在新疆有较长的历史和较大的市场,所以大麻毒品仍然是我国新疆地区的另一主要毒品犯罪。一、大麻一词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大麻植物(Cannabis);另一含义是指大麻类毒品总称。很多国家,包括我国刑法都称此类毒品为大麻。而大麻原本是植物名称,因此将此类毒品也称为大麻不很确切,应称其为大麻毒品更准确。作为植物的大麻为荨麻目,大麻科,大麻属无花瓣双子叶一年生草本植物,雌雄异株,株杆纤弱细长,株高l~5m,茎部坚直,茎内中空,叶片呈掌状,叶脉清

  • 标签: 大麻毒品 毒品犯罪 四氢大麻酸 犯罪行为 烈性毒品 社会危害性
  • 简介:<正>一、完善拐卖人口犯罪立法的必要性近几年来,一些地方拐卖、绑架妇女、儿童的犯罪活动猖獗,并且出现了一些新情况。一是公开使用暴力抢劫妇女特别是婴幼儿的增多。二是拐卖、绑架妇女、儿童更多的是共同犯罪特别是犯罪集团。据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最近对500个案例的调查表明,二人以上作案的有418件,占83.7%。三是犯罪活动方式更加隐蔽,犯罪手段更加狡猾。为了逃避

  • 标签: 儿童罪 拐卖妇女 绑架勒索罪 法律适用 犯罪分子 拐卖人口罪
  • 简介:犯罪形态,是指故意犯罪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犯罪停止形态,即故意犯罪在其发生、发展和完成的过程与阶段中,因主客观原因而停止下来的各种状态,包括犯罪的预备、未遂、中止和即遂四种形态。毒品犯罪在主观方面须出于故意,这是不争的定论,但对于毒品犯罪中有没有既遂和未遂问题,如何划分既遂和未遂,这在理论和实践中均存在争议,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些问题展开讨论。

  • 标签: 毒品犯罪 犯罪形态 量刑 刑罚
  • 简介:<正>在实践中,有的基层法院对于被判处有期徒刑同时宣告缓刑而又在缓刑考验期限内或者考验期满三年内再犯新罪的犯罪分子,均以累犯论处.我认为,这种做法不符合我国刑法有关累犯的规定.我国刑法第六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三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除外.”从以上累犯的法定概念可以看出,构成累犯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第一,前罪与新罪都必须是故意犯罪;第二,前罪与新罪必须都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

  • 标签: 新罪 有期徒刑 犯罪分子 刑罚执行完毕 前罪 执行刑罚
  • 简介:<正>近年来,由于受国际毒潮的影响,我国在50年代早已禁绝的毒品犯罪又重新出现并迅速蔓延。为了有效打击和遏制毒品犯罪,总结禁毒斗争经验,促进毒品犯罪理论研究与审判实践相结合,由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发起,在最高人民法院、全国人大法工委、中央检察官管理学院、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中山大学、华东政法学院、西南政法学院、云南大学等有关部门的支持协作下,于1992年11月15日至18日在云南省德宏州瑞丽市举办了惩治毒品犯罪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马克昌、高格、扬敦先、苏惠渔、邓又天、王仲兴等全国知名的专家、教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北京、黑龙江等高、中级人民法院部门负责人,云南毒品犯罪案件较多地区的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及一批具有审判实践经验的中青年论文作者,共计68人。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中国高级法官培训中心、全国法院干部业余法律大学、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向会议发来了贺信。

  • 标签: 毒品犯罪案件 理论与实践 贩卖毒品罪 非法持有毒品罪 中级人民法院 犯罪活动
  • 简介:面对当前我国及全球反毒品斗争的实际情况和经验,在检讨我国现行毒品犯罪的立法缺陷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毒品犯罪的刑事对策,具体包括:增设抢劫、抢夺、盗窃、诈骗毒品罪,介绍买卖毒品罪,扩大非法提供毒品罪的主体,提高强迫他人吸毒罪的法定刑,降低非法持有毒品罪的法定刑,提出“以日常生活中吸食毒品的通常最低含量折算”的折算办法以及完善毒品犯罪的减刑与假释程序等.

  • 标签: 毒品犯罪 法定刑 刑事责任 立法完善
  • 简介:<正>我国刑事法规对毒品犯罪的规定主要有:刑法第171条对制造、贩买、运输毒品罪的规定:1988年1月2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惩治走私罪的补充规定》第一条对走私毒品罪的规定等。随着毒品犯罪的日益加剧,原来的刑事法规的规定已不能很好地为打击毒品犯罪作斗争。所以1990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又通过了《关于禁毒的决定》。该决定内容较多,增加了许多新的罪名,量刑亦较过去的法律规定不同,因此,如何正确理解和执行《关于禁毒的决定》成了执法部门当前办理毒品案件的首要问题。本文拟就决定中有关问题作些探讨。

  • 标签: 打击毒品犯罪 刑事法规 法律规定 制造毒品罪 走私毒品罪 犯罪分子
  • 简介:日趋严重的毒品犯罪已成为全球性问题,正呈现出跨国、跨地区的态势,加之犯罪的方式、方法不断翻新,更加隐秘和诡异,这就给侦查工作带来一定的困扰,控制下交付作为一种有效的侦查措施应运而生,并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和推广。我国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首次对毒品犯罪的控制下交付加以确认,但规定的过于简单。从控制下交付的产生,在国际社会运用的有益经验的角度,分析我国司法实践中使用控制下交付存在的问题,提出在控制下交付的实施、程序、协作机制等方面加以详细规定,使控制下交付在打击毒品犯罪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 标签: 毒品犯罪 控制下交付 建议
  • 简介:新中国毒品犯罪的学术研究,始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成果丰硕。毒品犯罪研究具有明显的应世性、阶段性、地域性特征。主要研究范式为毒品犯罪的注释性研究、犯罪学研究、诉讼法学研究、刑事一体化研究等。多种研究范式、多学科视角的运用推进了毒品犯罪研究领域的广度与深度。但这些研究范式也存在着僵化、简单化、不协调、不均衡等问题,而且毒品犯罪的刑事政策、社会政策研究的空白亟待填补。

  • 标签: 毒品犯罪 研究 学术
  • 简介:毒品犯罪中对行为人主观明知的认定历来是审判中的难点和重点,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人的心理是可以通过其客观行为来知悉的,同时犯罪心理学更进一步为我们提供了了解行为人心理的方法和途径,许多学者在司法实践中也总结出了一些知悉行为人心理的方法,因此,在无直接证据证实的情况下,可以适用事实推定的方法来进行主观明知的认定。一般而言,可以从运费、酬劳、运输的方式、交接方式、行为人的行为、行为人对毒品的知识和经验、是否事先申报和接受检查、地域等几方面来进行推定,但推定时也要充分注意到行为人的年龄、教育程度、生活环境、精神状态等等足以影响行为人进行认识和判断事物的因素,充分听取行为人的辩解和解释而且量刑时要留有余地。

  • 标签: 运输毒品 主观明知 推定
  • 简介:控制下交付是目前国际社会普遍认同的,在打击跨国、跨地区毒品犯罪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侦查手段,具有隐蔽性、合法性等特点.近几年我国侦查机关运用该手段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运用控制下交付必须遵循一定的实施原则,并注意与此相关的法律问题.

  • 标签: 毒品犯罪 刑事侦查 控制下交付
  • 简介:目前,在我国由新型毒品所引发的社会危害日趋严重,不仅诱发了大量刑事犯罪和社会治安问题,也影响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新型毒品的泛滥与国家惩处此类犯罪活动所面临的司法困境密切相关。笔者以此为切入点,论述了由于立法上的不足导致对新型毒品犯罪查处和打击不力的主要表现和原因,并重点探讨了如何完善打击新型毒品犯罪相关司法解释的建议。

  • 标签: 新型毒品 定罪量刑 罪责刑相适应
  • 简介:广东省21个地市均发现并捣毁制造毒品场点,已成为国内最大的毒品制造地、分销地、消费地和国际的毒品过境集散地。“12.29”对陆丰博社村涉毒“清剿”行动,是广东涉毒重点整治工作的分界点,对比前后阶段制造毒品犯罪的特征,掌握制造毒品犯罪发展趋势,更有利于制定务实有效的禁毒政策,发挥公安机关在打击制造毒品犯罪的前锋作用。

  • 标签: 雷霆扫毒 广东 制造毒品犯罪
  • 简介:<正>毒品犯罪是指违反有关毒品管制法规,非法从事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种植毒品原植物,以及其他与制毒、贩毒、吸毒有关的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在大陆,毒品犯罪本早已禁绝,八十年代以来,由于国际贩毒集团的不断渗透,将大量毒品从“金三角”地区偷运我国转运境外,使我国深受其害:毒品犯罪死灰复燃,贩毒、吸毒活动呈迅速蔓延之势,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现象也有发生,由此引发的社会治安形势亦十分严峻。据报道,1991、1992两年破获的制贩毒品案件有22,050起,缴获海洛因6409公斤,鸦片4661公斤,逮捕毒品犯罪分子

  • 标签: 毒品犯罪 立法比较 海峡两岸 毒品原植物 毒品罪 麻醉药品
  • 简介:相对于海峡两岸经贸合作深度和广度的空前发展,与政治有关的事务性议题则裹足不前,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对犯罪的共同打击亦没能例外。就毒品犯罪的两岸侦查协作而言,虽然目前通道还不够通畅,面临的现实困难也不少,但继续深化合作显然是双方均能达成的共识。这种共识不仅有其现实的考量,而且也有双方的法律和刑事政策基础。基于目前的实践状况,以下事项应是在可预见的将来,两岸均能接受的侦查协作改进措施:确立两岸执法部门直接对话通道、搭建两岸毒品犯罪情报交流平台、联手组建专案队伍与确立两岸执法收益分成。

  • 标签: 海峡两岸 毒品犯罪 侦查协作机制
  • 简介: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广东制贩冰毒、摇头丸等苯丙胺类毒品犯罪活动比较活跃,无论是缴获的苯丙胺类毒品数量,还是破获的苯丙胺类毒品案件数量,尤其是大案要案数量,广东始终在全国居于前列,是我国苯丙胺类毒品犯罪活动的高发地区。广东警方应充分认识到打击毒品犯罪的长期性和艰巨性,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加强禁毒机构和专业队伍建设,加强禁毒基础工作,加强重点治理工作,严厉打击苯丙胺类毒品犯罪活动。

  • 标签: 苯丙胺类毒品 回顾 前瞻
  • 简介:贩卖毒品罪是毒品犯罪中最为常见、危害极大的一种犯罪,其危害早已被世界各国所重视,各国刑法一般都对这种犯罪规定了严厉的惩罚.我国早在1979年刑法颁布时就在第171条对贩卖毒品罪作了规定,然而,随着毒品犯罪在我国日益增多,原有的法律法规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打击毒品犯罪的需要,为此,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在1990年12月28日通过了《关于禁毒的决定》,该决定对刑法典中关于毒品犯罪的规定作了修改和补充,为了配合该决定的正确实施,最高人民法院在1994年对执行中出现的若干问题作了司法解释.这些法律和司法解释在严惩毒品犯罪,维护社会治安方面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成为我国目前打击毒品犯罪的有力武器.然而,由于毒品犯罪有一定的特殊性,而目前的法律规定尚有不明确、不完善之处,这就导致了理论与实践的一些冲突,本文试就贩卖毒品犯罪的有关问题作些粗浅的探讨.

  • 标签: 贩卖毒品罪 打击毒品犯罪 毒品数量 行为人 共同犯罪 非法持有
  • 简介:贩卖毒品罪是毒品犯罪中的一个基本罪名,也是在禁毒斗争中经常适用的一个罪名。修订后的刑法吸纳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禁毒的决定》,在刑法中规定了贩卖毒品罪。本文根据修订后的刑法规定,对贩卖毒品罪的认定与处罚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一贩卖毒品罪概况:贩卖毒品罪是指违反毒品管理法规,非法销售毒品或者以贩卖为目的而非法收买毒品的行为。贩卖毒品毒品犯罪中数量最多,涉及范围最广的一种犯罪毒品制造出来以后,必然通过销售来实现其价值并赚取巨额利润,而吸毒者大多也要通过购买毒品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因此,毒品的贩卖是毒品从制造到消费过程的主渠道和中心环节。毒品的贩卖已成为全球性问题,世界毒品非法贸易的利润已超过石油利润

  • 标签: 贩卖毒品罪 贩卖毒品行为 麻醉药品 行为人 精神药品 非法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