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法律的生命在于经验,而不在于逻辑——霍姆斯经验法则,是指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以及科学实验中通过对客观外界普遍现象与通常规律的一种理性认识,在观念上它属于不证自明的公认范畴。在证据法意义上,经验法则是法官依照日常生活中所形成的反映事物之间内在必然联系的事理作为认定待证事实的根据的有关规则。①我国三大诉讼法本身并没有规定经验法则,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法释[2001]33号《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首次从免证事实的角度规定了经验法则,但仅作了关于事实推定的比较简单的反证规定。②司法实践中,法官滥用、误用③以及该用不用经验法则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有必要对经验法则作一简要的探讨。

  • 标签: 经验法则 《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实践运用 规制 最高人民法院 日常生活
  • 简介:在民事审判中,经验法则主要在评价证据、推定事实、适用法律三个方面发挥作用。在我国的民事审判实践中,虽然出现许多运用经验法则进行裁判的成功案例,但也存在不当运用经验法则的情形。经验法则有其局限性,应当采取措施保证法官既有必要的自由度,又能谨慎、规范地进行心证,从而实现经验法则在民事审判中运用功效的最佳化。

  • 标签: 民事诉讼 经验法则 局限 性合理化
  • 简介:许霆案一审判决以来,大众对许霆的不当占有行为非但不予遣责,相反却寄予了极大的同情与宽容。大众的心态无非是认为许霆的行为是大多数人都有可能实施的行为,大多数人无法抵抗的诱感其实便是普遍人性的反应,而对于此种普遍人性的严厉惩罚便是违反了大众公认的大数法则。因为,人类本性中所呈现出来的行为的相似性与稳定性并不完全是出于理性,

  • 标签: 大数法则 民意 普遍人性 一审判决 人类本性 行为
  • 简介:人应当给予那些事实上为了人的利益而存在、为人贡献了一切或将要贡献舟一切的那些动物以最起码的尊重。得到最起码的尊重,得到最基本的人文关怀,是那些单纯为了人的需要而生存的动物依自然法则应该享有的权利或“福利”。“人道屠宰”值得充分肯定。给予动物最起码的“福利”,客观上是在人与自然关系领域贯彻人道精神,开发人的善良天性,倡导对人的权利的尊重和推进社会的文明进步。人类善待动物就等于善待自己。

  • 标签: 人道屠宰 动物福利法 权利保障 和谐社会
  • 简介:论“自然正义”法则──兼评我国刑事诉讼程序的完善杨连峰,周星佐一"自然正义"法则是一个有许多不同理解的法学或哲学范畴。就其本体意义来讲,它意味着:人人都有为自己的案件寻求平等保护的权利和不应由自己来审理涉及自身利益的案件之中立原则。也就是说,只有一个...

  • 标签: 自然正义 刑事诉讼程序 当事人 刑事诉讼结构 被告人 诉讼活动
  • 简介:在司法裁判中,裁判者必须依靠经验法则才能进行法律解释、证据评价、事实推定等活动。由于具体经验法则的非成文性、裁判者经验法则的个体差异性和裁判者应用经验法则的偏差性等,经验法则的司法应用存在巨的大风险。而克服此种风险应当满足三个方面的规则:一是司法裁判中的经验法则应当符合高度盖然性标准;二是司法裁判应合理考量经验法则的例外情形;三是应设立合理的程序救济机制。

  • 标签: 经验法则 经验法则局限性 高度盖然性标准
  • 简介:<正>作为新兴的知识型信息产业的广告业,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已显出其勃勃生机。1981年以来,全国广告业营业额以平均每年40%的幅度递增,1991年已达35.1亿元。据广告司的统计,截止1990年底,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注册的广告经营单位已有11123家,从业人员131970人(《法制日报》1992年7月7日)。但同时,广告业发展中的诸多问题,特别是虚假广告的泛滥,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扰乱了国家经济秩序,而且成为广告业自身发展的严重障碍。故笔者拟就广告业发展中的障碍及排除法则作一粗浅分折。

  • 标签: 广告经营者 违法广告 虚假广告 广告业发展 排除法则 广告主
  • 简介:社会事实如何产生规范性是法律实证主义在社会命题框架下的重要设问.对它的回答需要克服“休谟法则”的挑战。为此,研究者分别用习惯理论、规则的实践理论、协同惯习、分担的合作行为等多种递进方案,对从事实到规范性的生成过程予以论证。这些论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奥斯丁的习惯理论,另一类是哈特之后的各种解决方案。研究表明:后一类论证起点近似于塞尔所说的“制度事实”,相关得失也可以与塞尔对“休谟法则”的证明互相参照。哈特之后的这些方案既完成了对奥斯丁单薄习惯理论的超越,也有可能抑制习惯理论在法律实证主义中的发展。

  • 标签: 社会命题 休谟法则 习惯
  • 简介:在伦理意义上,合理性推定是以相对人诉求合理性假设为逻辑起点的执法思维,是无罪推定原则在行政执法领域中的适用;在逻辑意义上,它以Y理论即性善论为理论暗设;在法理意义上,它以公民不服从为正当性基础;在实践层面上,则以合理性期待为适用原则。在当今中国,基于诉求膨胀与诉求表达机制狭窄之矛盾,类似乌坎事件的群体性事件在所难免,在相关制度尚未完善之前,优化行政执法方式,以“合理性推定论”取代“无理取闹论”,是一条成本更低、效果更优的路径选择。

  • 标签: 合理性推定 乌坎事件 Y理论 公民不服从 合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