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质量分数0.02%阿托品滴眼液隔日点眼1次与0.01%阿托品滴眼液每日点眼1次控制儿童近视进展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差异。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河南省立眼科医院就诊的汉族近视性屈光不正儿童231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0.02%阿托品组110例和0.01%阿托品组121例。0.02%阿托品组采用0.02%阿托品滴眼液隔日睡前点眼1次,0.01%阿托品组采用0.01%阿托品滴眼液每日睡前点眼1次,连续用药1年。0.02%阿托品组92例,0.01%阿托品组101例完成1年随访,分别于用药前和用药后12个月测量2个组右眼等效球镜度(SER)、眼轴长度(AL)、单眼调节幅度(AMP)、瞳孔直径(PD)、前房深度和角膜曲率等参数,观察各参数用药1年与用药前的变化情况及用药后不良反应。结果用药后1年,0.02%阿托品组和0.01%阿托品组SER变化量分别为(-0.46±0.49)D和(-0.48±0.46)D,AL变化量分别为(0.38±0.21)mm和(0.39±0.19)mm,AMP变化量分别为(-1.49±0.29)D和(-1.61±0.26)D,PD变化量分别为(0.72±0.44)mm和(0.70±0.40)mm,2个组间SER、AL、AMP和PD的变化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用药后1个月内0.02%阿托品组和0.01%阿托品组分别有19.1%(21/110)和20.7%(25/121)的患眼出现畏光,在1~6个月内分别有12例和13例畏光症状消失,其余受试者的畏光症状逐渐缓解但未消失。用药1个月内,2个组分别有4.5%(5/110)和5.0%(6/121)的患眼出现轻度视近模糊,持续2~4周后逐渐缓解消失。结论质量分数0.02%阿托品滴眼液隔日点眼1次与0.01%阿托品滴眼液每日点眼1次控制儿童近视进展的效果一致,且0.02%阿托品滴眼液隔日点眼1次未增加不良反应的程度和发生率。

  • 标签: 阿托品 给药频次 近视 眼轴 儿童
  • 简介:摘要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最常见且需要评估和治疗的临床症状,高浓度的游离未结合胆红素已经被证实对神经组织有直接毒性并损害其功能,但对神经外器官或系统(如肾脏、心脏、肝脏、肠道、肺脏、凝血及免疫功能等)的影响尚存在较大争议。为了解不同浓度胆红素对新生儿肾脏的影响,现对近年来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 标签: 高胆红素血症 肾脏 婴儿,新生
  • 简介:斑马鱼经常被作为模式生物而广泛应用于发育生物学和遗传学研究中,乙醇是一种常用的提取生物活性成分的有机溶剂。故我们用乙醇和斑马鱼为材料来进行自主实验,在0%、0.5%、1%乙醇浓度的溶液中饲养斑马鱼两周后,通过对斑马鱼存活率、均体长、均体重的变化来探讨酒精对斑马鱼的影响。在饲养期过后通过石蜡切片及其器官显微照片的观察探究酒精对斑马鱼心脏结构以及发育的影响。实验探究结果表明随着乙醇浓度的升高,其对斑马鱼心脏的发育起抑制作用。

  • 标签: 乙醇 斑马鱼 心脏发育 毒害作用 石蜡切片 HE染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浓度对比剂对CT门静脉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6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在相同条件下行腹部增强CT扫描的患者103例。根据所用对比剂的不同分为高浓度组(51例)和低浓度组(52例),高浓度组对比剂为碘美普尔(含碘400 mg/ml),低浓度组对比剂为碘克沙醇(含碘320 mg/ml)。选取门静脉期数据行门静脉血管重组,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价,评估两组门静脉主干、肠系膜上静脉、脾静脉CT值以及门静脉的强化CT值,计算信噪比、对比噪声比,并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间客观评价指标的差异,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主观评分的差异。结果高、低浓度组图像评分分别为4.00(3.97, 4.22)和4.00 (3.40, 4.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29,P=0.020)。高浓度组的肝门静脉主干、肠系膜上静脉及门静脉强化CT值均高于低浓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的脾静脉CT值、肝门静脉主干的SNR与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同样扫描方案及对比剂注射方案的前提下,使用高浓度对比剂行门静脉CT成像可有效提高检查的成功率及图像质量。

  • 标签: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造影剂 门静脉 对比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需行无痛分娩的产妇300例,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每组100例。A组予以0.08%浓度罗哌卡因与舒芬太尼混合液;B组予以0.10%浓度罗哌卡因与舒芬太尼混合液;C组予以0.12%浓度罗哌卡因与舒芬太尼混合液。比较三组产后出血量、总产程、镇痛起效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产妇生命体征、产妇不良反应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三组产后出血量、总产程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 C组镇痛起效时间[(2.21±0.71)min]短于A组[(4.19±1.30)min]、B组[(2.82±0.93)min](P<0.05);镇痛后1 h、90 min,C组VAS评分低于A组、B组(P<0.05);麻醉后,C组舒张压、收缩压、心率均低于A组、B组(P均<0.0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后1 min、5 min、10 min,三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12%浓度罗哌卡因应用于产妇无痛分娩中,可缩短镇痛起效时间,提高镇痛效果,并可稳定产妇生命体征,且对新生儿健康状况无较大影响。

  • 标签: 无痛分娩 罗哌卡因 镇痛起效时间 镇痛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浓度的自体富含血小板的血浆(PRP)治疗肩袖部分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9月至2020年6月于青岛市立医院疼痛科住院治疗的肩袖部分损伤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随机分为A、B、C、D 4组(n=15),分别采用(1 000~1 300)×109/L、(1 300~1 600)×109/L、(1 600~1 900)×109/L、(1 900~2 200)×109/L浓度的PRP进行肩袖部分损伤的治疗。在超声引导下于肩峰下间隙注射自体PRP 2 ml,每3 d治疗1次,2次为1疗程。记录并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6周和6个月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Constant-Murley评分(CMS)变化,同时观察各组患者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情况。结果各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治疗前VAS、CM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4组患者治疗后1、6周和6个月时的VAS均较治疗前降低(P均<0.05),CM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均<0.05),且C组患者的VAS评分较其他3组降低更显著(P均<0.05),CMS评分较A、D两组升高更显著(P均<0.05)。各组患者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论肩袖部分损伤患者接受不同浓度的PRP注射治疗均有临床疗效,浓度为(1 600~1 900)×109/L的PRP治疗效果最佳,能更有效地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肩关节的活动度。

  • 标签: 富含血小板的血浆 超声检查 肩袖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浓度单宁酸在全酸蚀与自酸蚀条件对通用型粘接剂在牙本质表面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将60颗无龋离体人磨牙置于存储盒中随机盲取分成2组(全酸蚀A组与自酸蚀B组,n = 30),再将每组随机分为5个亚组(n = 6)。在使用通用型粘接剂Single Bond Universal(SBU)前,在牙本质面分别涂抹浓度为0%(对照组)、25%、50%、75%和100%的单宁酸3 min并冲洗吹干。实验试件在37 ℃水中保存24 h后进行微拉伸强度测试(μTBSt)。使用Two-Way ANOVA与Games-Howell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用体式显微镜观察断裂面模式并在扫描电镜(SEM)下观察微拉伸试件的牙本质断端。结果在全酸蚀模式下,75%单宁酸组粘接强度[(34.51 ± 8.43)MPa]与100%单宁酸组粘接强度[(36.16 ± 5.20)MPa]显著高于其他各组(F = 32.301,P<0.001);在自酸蚀模式下,25%单宁酸[(31.06 ± 3.41)MPa]可显著提升SBU与牙本质粘接强度(F = 23.570,P<0.001)。双因素分析结果证实,单宁酸浓度(F = 23.134,P<0.001)与酸蚀模式(F = 4.465,P = 0.036)对粘接强度具有显著影响且两要素间显著相关(F = 28.231,P<0.001)。断裂模式分析与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在牙本质表面不同酸蚀模式与不同浓度单宁酸所形成的界面形态差异显著。结论在不同酸蚀模式下,不同浓度的单宁酸均可显著改善SBU与牙本质的粘接强度。

  • 标签: 单宁类 牙本质 酸蚀 拉伸强度 通用型粘接剂 Single Bond Universal 微拉强度伸测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浓度不同培养时间对兔耳软骨细胞增殖、凋亡和迁移功能的影响。方法日本大耳白兔6只,取其双侧耳廓软骨,进行细胞培养,以第2代软骨细胞进行实验。实验分为5组:A组于常氧(氧浓度为21%)条件下培养软骨细胞(对照组),B组于5%氧浓度下培养软骨细胞12 h,C组于5%氧浓度下培养36 h,D组于1%氧浓度下培养12 h,E组于1%氧浓度下培养36 h。培养完毕后进行观察,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能力(吸光度A值),绘制细胞增殖曲线;Annexin V-FITC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联合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细胞划痕实验结合相对面积法检测各组细胞迁移能力。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2组间比较采用LSD-t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在细胞增殖方面,培养至第6天,A、B、C、D、E组吸光度A值分别为1.38±0.29、1.59±0.27、1.37±0.22、2.06±0.64、2.23±0.56,5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07,P=0.012),其中D组和A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87,P=0.022),E组和A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95,P=0.006)。在第7天,5组的吸光度A值依次为1.72±0.30、2.26±0.44、2.30±0.29、2.49±0.73、2.74±0.54,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48,P=0.046),D组和A组(t=-2.480、P=0.022)、E组和A组(t=-3.287、P=0.004)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细胞凋亡方面,A、B、C、D、E组细胞凋亡率依次为(2.97±1.14)%、(3.92±1.14)%、(3.38±0.83)%、(1.54±0.50)%、(0.99±0.59)%。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957,P=0.001),其中D组与A组(t=-2.300、P=0.036)、E组与A组(t=-3.180、P=0.006)、B组与D组(t=3.812、P=0.002)、C组与E组(t=3.832、P=0.002)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细胞迁移方面,划痕后12 h,A、B、C、D、E组细胞迁移率依次为(13.10±3.32)%、(9.23±3.56)%、(10.60±2.03)%、(13.33±1.72)%、(15.32±4.7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78,P=0.027),其中D组与B组(t=2.183、P=0.039)、C组与E组比较(t=-2.513、P=0.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划痕后24 h,5组细胞迁移率依次为(19.7±2.97)%、(16.62±3.30)%、(18.99±2.61)%、(20.92±5.18)%、(25.29±5.83)%,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13、P=0.021),其中E组与A组(t=2.315、P=0.029)、E组与C组(t=2.609,P=0.01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当培养时间超过12 h时,与氧浓度为5%和21%时相比,1%氧浓度可使兔耳软骨细胞增殖能力更强、凋亡率更低、迁移率更高,且氧浓度高低对兔耳软骨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大于干预时间长短的影响。

  • 标签: 软骨细胞 组织工程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细胞运动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不同麻醉药对睡眠剥夺大鼠脑脊液β淀粉样蛋白(Aβ)和tau蛋白浓度的影响。方法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3~4月龄,体重230~28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n=8):对照组(C组)、睡眠剥夺组(SD组)、丙泊酚组(P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氯胺酮组(K组)。采用改良的多平台睡眠剥夺模型。P组、D组和K组睡眠剥夺72 h时分别腹腔注射丙泊酚100 mg/kg、右美托咪定100 mg/kg、氯胺酮80 mg/kg维持麻醉3 h,C组进入大平台自由活动72 h。于麻醉3 h时取脑脊液,采用ELISA法测定Aβ和tau蛋白浓度。结果与C组比较,SD组、P组、K组和D组大鼠脑脊液Aβ和tau蛋白浓度升高(P<0.05);与SD组比较,P组和K组大鼠脑脊液Aβ和tau蛋白浓度升高,D组大鼠脑脊液Aβ和tau蛋白浓度降低(P<0.05);与P组和K组比较,D组大鼠脑脊液Aβ和tau蛋白浓度降低(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降低睡眠剥夺大鼠脑脊液Aβ和tau蛋白浓度,而丙泊酚和氯胺酮作用相反。

  • 标签: 麻醉药 睡眠剥夺 脑脊髓液 淀粉样蛋白 tau蛋白质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浓度七氟烷对患儿全麻诱导期癫痫样放电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扁桃体和/或腺样体摘除术患儿66例,年龄3~12岁,ASA分级Ⅰ或Ⅱ级,性别不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七氟烷组(L组)、6%七氟烷组(M组)和8%七氟烷组(H组),每组22例。术中采用全凭静脉麻醉。记录诱导期癫痫样放电和苏醒期谵妄的发生情况。采用χ2检验对癫痫样放电与苏醒期谵妄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L组比较,H组兴奋型癫痫样放电发生率降低,M组和H组癫痫样放电发生率降低(P<0.05);M组和H组兴奋型癫痫样放电和癫痫样放电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抑制型癫痫样放电和苏醒期谵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癫痫样放电、兴奋型癫痫样放电的发生与苏醒期谵妄的发生具有相关性(P<0.05),抑制型癫痫样放电的发生与苏醒期谵妄的发生无相关性(P>0.05)。结论低浓度(4%)七氟烷可导致患儿全麻诱导期兴奋型癫痫样放电增加。

  • 标签: 麻醉药,吸入 苏醒谵妄 儿童 癫痫样放电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吸入时间对成年大鼠七氟烷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的影响。方法SPF级健康成年SD大鼠200只,8~10周龄,体重200~260 g,雌雄各半,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100):七氟烷吸入1 h组和20 min组,每组再分为10个亚组(n=10),预设起始浓度为1.50%,相邻浓度比值r为1.08,通过夹尾刺激判定各亚组麻醉效果,1 min内出现体动反应为阳性,未出现为阴性。采用Bliss法计算2组七氟烷MAC、EC95及其95%置信区间。结果吸入1 h组七氟烷MAC、EC95及其95%置信区间分别为2.09%(1.98%~2.20%)和2.75%(2.56%~3.04%),吸入20 min组七氟烷MAC、EC95及其95%置信区间分别为2.35%(2.22%~2.49%)和3.10%(2.87%~3.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入七氟烷1 h成年大鼠MAC较吸入20 min时降低。

  • 标签: 麻醉药,吸入 剂量效应关系,药物
  • 作者: 刘维海 王艳 张一博 陈素华 陈新 薛丽香 杨军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8-14
  • 出处:《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21年第06期
  • 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外科 100191,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外科 100191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医学创新研究院基础医学研究中心 100191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中心实验室 100191,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外科 100191 北京大学医学部精准神经外科与肿瘤研究中心 100191,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医学创新研究院基础医学研究中心 10019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氧气浓度对毛囊神经嵴干细胞(hfNCSC)的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明确适宜hfNCSC增殖、维持其未分化状态的氧气条件。方法显微解剖分离SD大鼠触须部的毛囊Bugle区组织,在1%(低氧组)、3%(中度低氧组)、20%(常氧组)3种氧气浓度下进行hfNCSC的原代培养,培养第10、13天时采用CCK-8法分别检测3组细胞的增殖活性;培养第13天时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检测神经干细胞标志物Nestin、神经嵴来源干细胞标志物Sox10及神经元标志物β-Ⅲ Tubulin的表达;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培养第13天时HIF-2α、Oct4、Nanog、Lin28、Sox2、KLF4、Nestin、Sox10、Slug以及PAX3在hfNCSC中的表达水平;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培养第13天时Oct4、Sox2的表达情况。结果(1)CCK-8结果显示,培养第10天时,中度低氧组细胞的增殖活性最高(相对吸光度值为1.868±0.147),其与低氧组(1.580±0.107)和常氧组(1.451±0.037)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培养第13天时,仍以中度低氧组细胞的增殖活性最高(相对吸光度值为5.322±1.111),其与低氧组(4.117±0.67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8),而与常氧组(1.535±0.119)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结果显示,不同氧气浓度下,Nestin、Sox10、β-Ⅲ Tubulin均有表达,Nestin、β-Ⅲ Tubulin均定位于细胞质,Sox10定位于细胞核和细胞质。(3)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Oct4、Nanog、Lin28、HIF-2α、Sox10、Slug、PAX3在中度低氧组的表达水平最高,且与另外两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Nestin、Sox2、KLF4在低氧组表达水平最高,且与另外两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4)蛋白质免疫印迹结果显示,Oct4、Sox2在中度低氧组的表达高于另外两组。结论低氧有利于提高hfNCSC的增殖能力并维持其未分化状态,其中3%的氧气浓度更适合hfNCSC的增殖以及未分化状态的维持。

  • 标签: 细胞低氧 细胞增殖 细胞分化 基因表达 毛囊神经嵴干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制备不同硅酸镁锂浓度的水凝胶支架,并比较不同浓度硅酸镁锂的促成骨性能。方法在明胶/海藻酸钠水凝胶中按质量百分比为0%、1%、2%、3%加入硅酸镁锂,分别为T0、T1、T2、T3组,测定各组的压缩模量和24 h浸提液的离子含量。体外实验使用各组浸提液培养基及普通培养基(空白组)(n=3)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测定培养7 d后成骨基因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碱性磷酸酶(ALP)、Ⅰ型胶原的表达。体内实验将支架植入大鼠股骨髁缺损处,并设置不植入支架的空白组(n=3),应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各组的成骨修复情况。结果T2组的压缩模量为(139.05±6.43)kPa,显著高于T0、T1、T3组[(68.83±3.76)、(101.18±3.68)、(125.40±3.28)kP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2组24 h浸提液的锂、镁、硅离子含量分别为(0.031±0.005)、(3.047±0.551)、(5.243±0.785)μg/mL,与T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大于T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实验结果显示:T2组Runx2、ALP、Ⅰ型胶原的表达分别为1.59±0.11、2.02±0.08、1.06±0.17,均高于其他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发现植入的水凝胶与组织结合紧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T2组的Runx2及骨钙素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多于其他组。结论硅酸镁锂水凝胶具有理想的生物相容性,能缓释硅酸镁锂分解离子,促进BMSCs成骨分化,在体内可促进骨缺损的修复,且硅酸镁锂浓度为2%时效果最佳。

  • 标签: 硅酸镁锂 水凝胶 骨髓细胞 成骨分化 骨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氧气浓度对毛囊神经嵴干细胞(hfNCSC)的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明确适宜hfNCSC增殖、维持其未分化状态的氧气条件。方法显微解剖分离SD大鼠触须部的毛囊Bugle区组织,在1%(低氧组)、3%(中度低氧组)、20%(常氧组)3种氧气浓度下进行hfNCSC的原代培养,培养第10、13天时采用CCK-8法分别检测3组细胞的增殖活性;培养第13天时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检测神经干细胞标志物Nestin、神经嵴来源干细胞标志物Sox10及神经元标志物β-Ⅲ Tubulin的表达;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培养第13天时HIF-2α、Oct4、Nanog、Lin28、Sox2、KLF4、Nestin、Sox10、Slug以及PAX3在hfNCSC中的表达水平;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培养第13天时Oct4、Sox2的表达情况。结果(1)CCK-8结果显示,培养第10天时,中度低氧组细胞的增殖活性最高(相对吸光度值为1.868±0.147),其与低氧组(1.580±0.107)和常氧组(1.451±0.037)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培养第13天时,仍以中度低氧组细胞的增殖活性最高(相对吸光度值为5.322±1.111),其与低氧组(4.117±0.67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8),而与常氧组(1.535±0.119)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结果显示,不同氧气浓度下,Nestin、Sox10、β-Ⅲ Tubulin均有表达,Nestin、β-Ⅲ Tubulin均定位于细胞质,Sox10定位于细胞核和细胞质。(3)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Oct4、Nanog、Lin28、HIF-2α、Sox10、Slug、PAX3在中度低氧组的表达水平最高,且与另外两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Nestin、Sox2、KLF4在低氧组表达水平最高,且与另外两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4)蛋白质免疫印迹结果显示,Oct4、Sox2在中度低氧组的表达高于另外两组。结论低氧有利于提高hfNCSC的增殖能力并维持其未分化状态,其中3%的氧气浓度更适合hfNCSC的增殖以及未分化状态的维持。

  • 标签: 细胞低氧 细胞增殖 细胞分化 基因表达 毛囊神经嵴干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舒芬太尼联合腹横肌平面阻滞对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福田)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择期在椎管内麻醉下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共150例,年龄21~35岁,身高151~169 cm,体质量54~75 kg,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B组和C组,分别予0.25 μg/ml、0.50 μg/ml和1.00 μg/ml舒芬太尼行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联合腹横肌平面(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TAP)阻滞。观察和记录剖宫产术后2、6、12、24、48 h的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记录48 h内按泵次数、舒芬太尼使用总体积及总质量;记录镇痛48 h内头晕、恶心呕吐、皮肤瘙痒、未排气、尿潴留和TAP阻滞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卡方检验等统计学方法统计数据。结果3组产妇按泵次数和舒芬太尼总体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B和C组舒芬太尼总质量分别为(17.59±3.65)μg、(33.35±6.30)μg、(65.39±6.98)μg,逐渐增多(F=123.24,P<0.001)。3组产妇术后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B和C组未排气的发生率分别为6.2%(3/48)、8.5%(4/47)、22.4%(11/49),与A和B组相比,C组未排气的发生率升高(χ2=6.951,P=0.031),其余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TAP阻滞后PCIA中舒芬太尼浓度为0.25~0.50 μg/ml时镇痛效果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 标签: 剖宫产 术后镇痛 腹横肌平面阻滞 舒芬太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葡萄糖浓度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18F-FDG摄取及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Glut-3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NSCLC细胞株A549细胞作为研究对象,配制葡萄糖浓度分别为3.9、5.0、6.1、8.3和11.1 mmol/L的DMEM培养基,将A549细胞在不同葡萄糖浓度培养基中培养24 h。每组加入3.7×104 Bq的18F-FDG,1 h后用γ计数器分别测量各组细胞的放射性计数,并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Glut-1、Glut-3表达情况。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法,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葡萄糖浓度3.9、5.0、6.1、8.3和11.1 mmol/L组A549细胞18F-FDG摄取率分别为(4.89±0.83)%、(4.07±0.23)%、(3.66±0.29)%、(3.34±0.16)%和(3.29±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05, P=0.006);与3.9 mmol/L组相比,8.3、11.1 mmol/L组18F-FDG摄取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0.013、0.010),余各组间18F-FDG摄取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0.057~0.999)。各组Glut-1和Glut-3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17±0.10、1.00±0.00、0.84±0.07、0.70±0.18、0.61±0.16和1.14±0.05、1.00±0.00、0.86±0.12、0.71±0.05、0.40±0.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10.26、51.94,P值:0.001、<0.001)。18F-FDG摄取率与Glut-1、Glut-3的表达呈正相关(r值:0.775、0.744,均P=0.001)。结论当葡萄糖浓度为3.9~11.1 mmol/L时,其变化会影响A549细胞18F-FDG摄取以及Glut-1、Glut-3的表达,且18F-FDG摄取率与Glut-1、Glut-3的表达具有相关性。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 葡萄糖 氟脱氧葡萄糖F18 葡萄糖转运体1型 葡萄糖转运体3型 肿瘤细胞,培养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浓度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对兔眼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角膜神经损伤再生修复的影响。方法:实验研究。将39只LASIK术后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划为5组:0.9%氯化钠溶液组[7只(14眼)]、玻璃酸钠组[0.1%玻璃酸钠滴眼液,8只(16眼)]、NGF50组[50 µg/mL,8只(16眼)]、NGF100组[100 µg/mL,8只(16眼)]与NGF200组[200 µg/ml,8只(16眼)]。利用海德堡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别检查LASIK术前,术后1周、1个月、2个月、3个月这5个时间点的中央角膜上皮下神经密度(SNDs)及浅基质神经密度(SSNDs)并进行比较。使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及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时间点间及5组之间神经参数的差异。结果:术前0.9%氯化钠溶液组、玻璃酸钠组、NGF50组、NGF100组与NGF200组的中央角膜SNDs和SSNDs在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371,P=0.252;F=0.372,P=0.828)。术后1周各组神经密度较术前均明显下降(均P<0.05),各组间中央角膜SNDs和SSND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905,P=0.119;F=0.923,P=0.455)。中央角膜SNDs,在术后1个月NGF100组与NGF200组均大于其他3组(均P<0.05);在术后2个月和3个月NGF200组均大于其他4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央角膜SSNDs在术后1个月与术后2个月NGF200组均大于其他4组(均P<0.05);在术后3个月NGF200组大于NGF50组与2个非NGF组,NGF100组和NGF50组均大于2个非NGF组(均P<0.05)。结论:mNGF滴眼液对兔眼LASIK术后角膜神经有促进修复作用,且NGF浓度越高,促进修复作用越强。

  • 标签: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神经生长因子 角膜神经再生 剂量效应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关节内注射不同浓度臭氧水对兔骨性关节炎(OA)时关节软骨损伤及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健康新西兰大白兔24只,雌雄各半,6月龄,体重2.0~3.0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6):对照组(C组)、OA组、低浓度臭氧水组(L组)和高浓度臭氧水组(H组)。采用木瓜蛋白酶法制备OA模型,2周后,L组、H组关节腔分别注射10.0、20.0 μg/ml臭氧水1.0 ml,OA组注射0.9%氯化钠溶液1.0 ml,1次/周,共3次。末次注射1周后,取膝关节软骨组织,行甲苯胺蓝染色,光镜下评测Mankin评分;采用ELISA法检测软骨细胞caspase-3活性。结果与C组比较,其余各组Mankin评分、caspase-3活性升高(P<0.05);与OA组比较,L组和H组Mankin评分、caspase-3活性降低(P<0.05);与L组比较,H组Mankin评分升高,caspase-3活性降低(P<0.05)。结论膝关节内注射10.0、20.0 μg/ml臭氧水均可抑制软骨细胞凋亡,减轻OA兔关节软骨损伤,而高浓度臭氧水可引起关节软骨基质变性。

  • 标签: 臭氧 注射,关节内 骨关节炎,膝 软骨细胞 软骨,关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比较不同浓度枸橼酸钠抗凝剂应用于日间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DCRRT)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1月至2021年1月在长征医院南京分院及南京江北人民医院收治的43例因活动性出血或伴有出血倾向以不同浓度枸橼酸钠体外抗凝性DCRRT治疗的ESRD患者,将其随机分为A组(21例,以4%浓度枸橼酸钠体外抗凝)及B组(22例,以30%浓度枸橼酸钠体外抗凝)。两组均选用不含碱基置换液行日间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A组外周静脉补充碱基,B组不额外补充碱基。监测并计算两组的外周血生化指标[血肌酐(Scr)、谷丙转氨酶(ALT)、血清总胆红素(TB)、pH值、Na+、外周Ca2+、滤器后Ca2+、HCO3-]、动脉血气[碱剩余(BE)]、凝血指标[活化部分促凝血酶原激酶时间(APTT)]变化,同时监测并计算A、B两组治疗同时间段的入液量及超滤量。结果两组均完成12 h的DCRRT治疗模式,患者治疗期间无口唇麻木、低钙抽搐等临床不适症状。两组治疗前及治疗4、8、12 h时的各项血生化指标、动脉血气、凝血指标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12 h时的Na+浓度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4、8、12 h的滤器后Ca2+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12 h后的pH值、BE及HCO3-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8、12 h后的血Scr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的其他指标(包括外周Ca2+、APTT、ALT、TB)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同时间段的入液量及超滤量比较,B组显著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两种不同浓度枸橼酸钠应用于DCRRT均是安全有效的抗凝方式,高浓度枸橼酸钠抗凝操作较低浓度简便实用,易于临床推广。

  • 标签: 连续性肾替代疗法 枸橼酸钠 抗凝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骶管阻滞(骶麻)对学龄前腹股沟斜疝患儿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8年8月扬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学龄前腹股沟斜疝患儿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L组(0.25%罗哌卡因组)和H组(0.375%罗哌卡因组),每组40例。两组患儿麻醉使用相同的静脉诱导,麻醉深度足够后置入喉罩,保留自主呼吸,吸入七氟烷维持麻醉。患儿喉罩置入成功后取左侧卧位行骶麻。L组患儿给予0.25%罗哌卡因,H组患儿给予0.375%罗哌卡因。全程观察两组患儿术中生命体征,观察记录两组患儿麻醉成功率,苏醒时间,术后2、4、6、8 h疼痛评分,运动阻滞恢复时间(运动阻滞恢复到Bromage 0级时间)以及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麻醉总成功率、苏醒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L组患儿运动阻滞恢复时间[(105.5±19.6)min]明显短于H组[(152.6±21.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56,P<0.05);术后2 、8 h两组患儿疼痛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4、6 h H组患儿疼痛评分[(1.5±1.0)分、(2.7±0.9)分]均明显低于L组[(2.8±0.9)分、(3.5±0.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17、2.537,均P<0.05);两组患儿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学龄前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患儿骶麻使用0.25%、0.375%两种浓度罗哌卡因均安全有效,0.375%罗哌卡因行骶麻相比0.25%罗哌卡因在术后镇痛方面更具有优势。

  • 标签: 喉罩 罗哌卡因 七氟醚 麻醉 骶管阻滞 学龄前儿童 腹股沟斜疝 术后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