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工作场所空气中氧化测定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 OES )法。方法用微孔滤膜采集工作场所空气中的氧化,在硝酸-氢氟酸体积比为3∶1的溶剂体系下经微波消解后,用ICP-OES法进行测定。结果该方法线性范围为0.0~100.0 μg/ml,r=0.999 7。方法的检出限和定量下限分别为0.04 μg/ml和0.14 μg/ml;的加标回收率为83.1%~87.8%;批内精密度为0.2%~1.0%,批间精密度为1.1%~2.4%。氧化的加标回收率为87.4%~93.3%;批内精密度为0.5%~1.5%,批间精密度为1.3%~1.8%。结论该方法符合GBZ/T 210.4-2008《职业卫生标准制定指南第4部分: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物质测定方法》要求,满足工作场所空气中氧化的测定。

  • 标签: 五氧化二钽 工作场所 光谱分析
  • 简介:摘要三氧化砷中毒后可引起神经系统和心脏、肝脏、肾脏等多脏器受损,致死量0.8~2.0 mg/kg,急性中毒少见。本文分析10例经呼吸道、消化道、皮肤吸收三氧化砷引起急性中毒患者的临床特征,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急性三氧化砷中毒的认识。

  • 标签: 三氧化二砷 中毒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介绍了氧化氯区域存在问题,阐述并分析氧化氯区域存在隐患及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进一步加强对岗位人员现场培训,规范原料进出,及时更新氧化氯发生器,对计量罐进行更换,解决了现场存在隐患,确保了氧化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 标签: 二氧化氯 盐酸 亚氯酸钠 隐患 对策
  • 简介:摘要三氧化砷(ATO)参与肝癌细胞的多种生物学过程,包括肿瘤细胞凋亡诱导、增殖抑制、侵袭转移抑制和肿瘤干细胞抑制等。ATO在肝癌治疗中有多种方式,主要包括单药治疗、联合局部治疗、联合全身治疗等。进一步研究ATO抗癌机制及临床应用有望为肝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肝肿瘤 治疗应用 三氧化二砷
  • 简介:摘要探讨外用含氧化氧化锌防晒乳在光子嫩肤治疗敏感性皮肤术后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2021年6—10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同仁医院、佑安医院、北京市中医医院皮肤科接受光子嫩肤治疗敏感性皮肤受试者64例[男3例、女61例,年龄20~60(34.0±8.3)岁],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两组光子嫩肤后均给予医用膏剂敷料外用,对照组术后采取常规物理性防晒,观察组外用含氧化氧化锌防晒乳。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8 d进行临床医师评估,记录观察组受试者应用防晒乳的温和性、使用感、疗效评估;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8 d使用VISIA皮肤检测仪进行检测。观察组中有30例对防晒整体防护性感到满意,占93.75%;术后28 d观察组不适症状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子治疗前后VISIA检测的紫外线色斑、棕色斑、红色区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光子嫩肤术后使用含氧化氧化锌防晒乳,安全性良好,能减少术后晒红晒黑不良反应发生。

  • 标签: 敏感性皮肤 光子嫩肤 二氧化钛氧化锌 物理性防晒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正念训练对一氧化氮(笑气)成瘾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于北京高新医院收治的笑气成瘾患者6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n=33)和对照组(n=33)。对照组患者进行太极拳训练及体能训练,试验组在太极拳训练及体能训练的基础上增加基于正念的干预训练,共进行8周。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及治疗8周后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 list 90,SCL-90)评分及视觉模拟标尺(visual analog scales,VAS)渴求分数。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组间和组内差异。结果(1)治疗前两组SCL-90除抑郁[(2.45±0.86)分,(2.03±0.46)分](t=2.474,P<0.05)因子外,其他各因子分数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试验组SCL-90躯体化[(1.38±0.35)分,(1.68±0.34)分](t=-3.656,P<0.05)、恐怖[(1.49±0.37)分,(1.81±0.30)分](t=-3.993,P<0.05)、偏执[(1.50±0.47)分,(1.88±0.31)分](t=-3.898,P<0.05)、精神病性[(1.34±0.54)分,(1.55±0.27)分](t=-3.094,P<0.05)因子分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治疗前两组VAS渴求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57,P=0.395);治疗后试验组VAS渴求分数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7.427,P<0.05)。结论正念训练干预能够有效改善一氧化氮成瘾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一氧化二氮 正念训练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滥用一氧化氮(N2O)致精神症状患者的神经心理和局部脑血流(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rCBF)特点。方法纳入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在中日友好医院和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N2O滥用致精神症状患者12例。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the 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BPR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患者进行神经心理评估。采集患者SPECT/CT图像,图像重建后采用Database Comparison软件自动处理分析,估算各个脑区总体平均摄取值与正常相同年龄段相应感兴趣区的总体平均值的差异统计值。结果(1)12例N2O滥用患者临床表现为焦虑、抑郁、幻觉、被害妄想等精神症状,7例伴有认知功能下降。(2)神经心理测查:BPRS评分为(57.83±11.15)分,其中焦虑忧郁因子分为(3.94±0.47)分,缺乏活力因子分为(3.25±0.85)分,思维障碍因子分为(3.21±1.27)分,激活性因子分为(2.28±0.56)分,敌对性因子分为(3.14±1.24分);自知力障碍评分为(2.92±1.08)分,工作不能评分为(4.50±1.17)分,HAMD评分为(32.75±10.13)分,HAMA评分为(18.67±5.80)分,MMSE评分为(27.67±2.50)分,MoCA评分为(24.58±3.78)分。(3)脑SPECT显示,与正常相同年龄段相应感兴趣区的总体平均值比较,7例(58.30%)患者的额叶、8例(66.70%)患者的颞叶局部脑血流灌注明显减低。结论滥用N2O对局部脑血流灌注有重要影响,可出现焦虑、抑郁、幻觉、被害妄想等精神病学症状,严重影响工作学习能力。SPECT脑灌注显像能够清晰的显示N2O滥用致脑局部血流灌注改变,从而提示该处局部脑功能活动的改变,对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 标签: 一氧化二氮 精神症状 神经心理学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点阵氧化碳激光治疗挛缩性瘢痕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自身前后对照研究方法。2016年12月—2021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收治16例伴有造成关节功能障碍的挛缩性瘢痕患者,其中男7例、女9例,年龄3~49岁。对18处关节瘢痕进行点阵氧化碳激光治疗,每2~3个月1次,直至受累关节恢复正常活动范围或者疗效达到瓶颈。记录每例患者治疗次数;首次治疗前和末次治疗后6个月,测量每例患者受累关节活动度并计算差值,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估每例患者瘢痕情况;于6例患者各1处关节瘢痕的1次治疗(共6次治疗)中,记录当次治疗前、治疗后即刻及治疗后第1次随访时受累关节活动度并计算治疗后2个时间点与治疗前的差值;记录治疗区域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自制问卷调查患者治疗间隙和随访期间功能锻炼执行情况和其他瘢痕治疗手段使用情况。对数据进行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本组16例患者18处关节瘢痕接受了2(1,3)次点阵氧化碳激光治疗;末次治疗后6个月受累关节活动度为56.5(39.0,128.8)°,明显高于首次治疗前的38.4(22.9,116.3)°(Z=-3.724,P<0.01),改善了17.4(8.0,24.1)°;末次治疗后6个月瘢痕VSS评分中的血管分布、柔软度、厚度评分及总分均明显低于首次治疗前(Z=-2.989、-3.762、-2.814、-3.739,P<0.01),其中柔软度改善最为明显。在6次治疗中,当次治疗后即刻、治疗后(2.5±0.6)个月第1次随访时受累关节活动度分别为156.2(148.0,164.2)°、160.2(156.7,166.4)°,均较治疗前的151.4(145.7,155.3)°明显增加(Z=-2.201、-2.201,P<0.05),分别改善了9.1(4.4,13.0)°、13.1(8.0,15.7)°。本组患者治疗区域治疗后均未观察到水疱、感染、增生性瘢痕形成等不良反应。多数患者在治疗间隙和随访期间进行过功能锻炼,使用过压力衣/套、硅酮药物和支具。结论点阵氧化碳激光能够软化瘢痕,增加相关受累关节的活动范围,适用于轻度挛缩性瘢痕的临床治疗。

  • 标签: 瘢痕 激光疗法 疗效比较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超脉冲氧化碳(CO2)点阵激光治疗痤疮瘢痕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抽取2018年6月至2019年2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7例痤疮瘢痕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患者自身意愿分为对照组(41例,注射治疗)与观察组(46例,注射治疗联合超脉冲CO2点阵激光)。评价两组治疗前后瘢痕严重指数权重(ECCA)评分,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炎性因子。比较两组ECCA评分,炎性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1、3、6个月,观察组ECC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白细胞介素-4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γ-干扰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痤疮瘢痕患者应用注射治疗联合超脉冲CO2点阵激光可降低ECCA评分及炎性反应,且安全性高。

  • 标签: 超脉冲CO2点阵激光 痤疮瘢痕 炎性因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代谢组学技术探讨纳米氧化钛颗粒(TiO2 NPs)对职业接触人群尿液中代谢产物的影响,探讨TiO2 NPs职业接触致机体早期健康效应的机制。方法于2019年10月,选取TiO2 NPs职业接触人群为研究对象,其中接触组64人,从事TiO2 NPs接触岗位1年以上;对照组62人,为同企业后勤行政人员。收集研究对象班前尿液,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采集尿液的代谢数据,Progenesis QI软件进行数据的预处理和代谢物的鉴定,SIMCA-P软件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并筛选潜在生物标志物,MetaboAnalyst 4.0软件进行代谢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接触组工人的尿液代谢轮廓不同于对照组,筛选并鉴定出44个潜在生物标志物,且在3条通路明显富集(P<0.05),分别为D-精氨酸和D-鸟氨酸代谢通路、氮代谢通路以及D-谷氨酰胺和D-谷氨酸代谢通路。结论TiO2 NPs职业接触会对人群尿液中代谢物的浓度和代谢通路产生影响,为TiO2 NPs职业危害机制的研究和健康风险的监测提供了方向。

  • 标签: 职业暴露 代谢产物学 尿 纳米二氧化钛颗粒 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 生物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牙邻颌面缺损患者应用热压铸瓷嵌体、氧化锆全瓷嵌体、氧化铝陶瓷嵌体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口腔科收治的牙邻颌面缺损患者120例(159颗牙),依据修复方案随机分组,其中采用热压铸瓷嵌体方案治疗50颗,氧化锆全瓷嵌体方案治疗55颗,氧化铝陶瓷嵌体方案治疗54颗。开展平均12个月的随访,从修复体磨损、修复体颜色、基牙继发龋、边缘密合度、修复体形态方面,对疗效进行评定。结果12个月随访发现,三组在基牙继发龋、边缘密合度方面,总有效率均为100%,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但热压铸瓷嵌体组修复体颜色修复有效率为100%(50/50),高于氧化锆全瓷嵌体组(74.55%,41/55)及氧化铝陶瓷嵌体组(83.33%,45/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修复体形态方面,氧化锆全瓷嵌体组为100%(55/55),高于热压铸瓷嵌体组(94.00%,47/50)及氧化铝陶瓷嵌体组(94.44%,51/54),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体磨损方面,氧化锆全瓷嵌体组为100%(55/55),高于热压铸瓷嵌体组(78.00%,39/50)及氧化铝陶瓷嵌体组(83.33%,45/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口腔科收治的牙邻颌面缺损患者,采用热压铸瓷嵌体方案、氧化锆全瓷嵌体方案、氧化铝陶瓷嵌体方案修复治疗,在边缘密合度、基牙继发龋方面效果均较显著;但热压铸瓷嵌体方案在修复体颜色方面更为理想,氧化锆全瓷嵌体方案在修复体形态、修复体磨损方面效果更为理想。临床可依据患者具体病情特征,对不同的全瓷材料做出个性化选择。

  • 标签: 牙邻颌面缺损 热压铸瓷嵌体 二氧化锆全瓷嵌体 氧化铝陶瓷嵌体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三乙醇胺水溶液吸收采集、离子色谱无衍生检测工作场所空气中氧化硫(SO2)的方法。方法用多孔玻板吸收管盛装3%的三乙醇胺水溶液10 ml,以0.5 L/min流量采集工作场所空气中SO2 15 min,吸收液经IonPacAS14A分析柱(4 mm×250 mm)和IonPacAG14保护柱(4 mm×50 mm),在30 ℃柱温下,用Na2CO3(c=3.0 mmol/L)-NaHCO3(c=1.0 mmol/L)混合液为流动相,以1.2 ml/min的流速洗脱,电导检测器检测。结果SO2的三乙醇胺水溶液吸收样在室温(25 ℃)和37 ℃下至少可保存7 d,在0~8.00 μg/ml的测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r=0.999 9,采样效率为98.1%~100.0%,方法的检出限为0.018 μg/ml,最低检出浓度为0.024 mg/m3(以V0=7.5L计),方法回收率为99.22%~101.69%,批内精密度为0.41%~1.36%,批间精密度为0.73%~1.77%。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准确度好,可防止SO2被氧化,实现对工作场所空气中SO2的无衍生直接检测。

  • 标签: 二氧化硫 三乙醇胺 职业环境 无衍生检测 离子色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氧化锆全瓷冠治疗上前牙牙体缺失的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上前牙牙体缺失患者197例(281颗),采用随机数表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98例(138颗)给予钴铬合金烤瓷冠修复,观察组99例(143颗)行氧化锆全瓷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相关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98%,97/99)高于对照组(89.80%,88/98),P<0.05。修复后6个月,两组龈沟液中碱性磷酸酶(ALP)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t=37.081,P<0.05),局部龈沟液(GCF)、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t=26.365、26.934、7.128,P<0.05);观察组自觉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t=13.536,P<0.05)。结论氧化锆全瓷冠治疗上前牙牙体缺失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咀嚼功能,提高患者自觉满意度。

  • 标签: 碱性磷酸酶 上前牙牙体缺失 二氧化锆全瓷冠
  • 简介:摘要我国建筑节能领域工作方向将由单纯节能转向节能和减排并重,本文选取某一热力公司的供热项目进行碳排放核证,提供了住宅建筑供热系统建筑节能氧化碳排放量的计算方法,提出在建筑设计运及营阶段采取有效的节能措施更有利于实现碳减排。

  • 标签: 节能减排 二氧化碳排放 碳排放核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髋关节翻修术中应用3D技术辅助植入金属块治疗Paprosky Ⅲ型髋臼骨缺损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伴有Paprosky Ⅲ型髋臼骨缺损的髋关节翻修术16例(18髋),男11例,女5例;年龄(58.06±8.29)岁(范围44~69岁)。感染性松动3髋,无菌性松动15髋;Paprosky ⅢA型骨缺损13髋,ⅢB型骨缺损5髋。术前使用3D技术进行精确规划,术中应用金属块和臼杯修复髋臼骨缺损。测量并比较手术前后髋关节臼杯的前倾角、外展角、患侧与对侧旋转中心垂直距离比值、旋转中心水平距离比值、股骨偏心距比值的差异,比较手术前后臼杯位于Lewinnek安全区内的比例,观察术后髋关节影像学松动的表现。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评价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髋关节功能。结果臼杯位于lewinnek安全区内的比例由术前的22%(4/18)提高至术后的61%(1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术后患侧髋臼前倾角为11.99°±6.91°(范围1.71°~26.36°),外展角为44.91°±5.93°(范围35.6°~56.0°);患侧与对侧旋转中心垂直距离比值为1.10±0.20(范围0.87~1.62)、水平距离比值为1.00±0.18(范围0.69~1.46)、股骨偏心距比值为1.01±0.66(范围0.51~3.56)。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7.72±12.18)个月(范围14~53个月)。术后6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为(77.28±4.80)分(范围65~85分),末次随访时为(80.9±5.2)分(范围69~89分)。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假体周围感染、脱位及无菌性松动等并发症。结论3D技术辅助金属块植入修复严重髋臼骨缺损能够提高髋关节假体安放的准确性,术后早期假体稳定无松动,有利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髋 再手术 成像,三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涂层金属在体外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黏附、增殖及成骨分化方面的作用。方法在体外取6只6周龄SD大鼠BMSCs进行原代培养至第3代,使用化学气相沉积系统自行制备涂层金属。然后进行流式细胞术鉴定、BMSCs三向诱导、荧光染色、细胞增殖检测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Q-PCR)试验。观察比较BMSCs在钛合金圆片(Ti6Al4V组)和金属圆片(Ta组)表面黏附的BMSCs数量、增殖速率、成骨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OSX)、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骨粘连蛋白(OSN)和骨桥蛋白(OPN)的表达情况。结果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CD44 (94.55%)、CD90 (95.01%)、CD34 (0.06%)。诱导成骨分化14 d后碱性磷酸酶(ALP)染色阳性;诱导成骨分化21 d后出现茜素红钙化结节;成脂诱导21 d后油红O染色呈阳性;成软骨诱导21 d后阿利新蓝染色评估有软骨形成能力。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结果显示BMSCs在Ti6Al4V组和Ta组金属圆片表面贴附生长,细胞间互相接触、聚集成片,Ta组金属圆片上黏附的BMSCs数量明显多于Ti6Al4V组,并且具有更好的延展性能。细胞增殖检测结果发现,分别共培养1、3、5、7 d后Ta组BMSCs的增殖速率明显快于Ti6Al4V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Q-PCR结果发现,与Ti6Al4V组相比,体外培养7 d后Ta组金属圆片更能促进OSN和OPN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共培养21 d后,Ta组金属圆片更能促进OSX、RUNX2、OSN和OPN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相比于传统的骨科植入物钛合金而言,涂层金属能够更好地促进BMSCs的黏附,增殖和成骨分化。

  • 标签: 间充质干细胞 生物相容性材料 成骨诱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