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黄丽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18-04-14
  • 出处:《科技新时代》 2018年第4期
  • 机构:摘要:机械设备的运转离不开传动轴,传动轴是一个高转速、少支承的旋转体,是汽车传动系中传递动力的重要部件,它的作用是与变速箱、驱动桥一起将发动机的动力传递给车轮,使汽车产生驱动力,通过它还能解决高转速状态下的耐摩擦性能及平衡性能,同时通过有效的润滑解决摩擦散热的问题。
  • 简介:内容摘要根据中空传动汽车零件毛坯的特点及加工要求,合理设计和制作了工装,满足了产品的加工精度和形状尺寸要求。

  • 标签: 中空传动轴 汽车零件 制造工艺
  • 简介:摘要螺栓连接的紧固在汽车装配制造环节中,已经成为最普遍、最重要的工艺。为了确保连杆的装配质量,在连杆螺栓拧紧上使用多拧紧机。文章介绍了多电动拧紧机控制系统的现状和基本构成原理,连杆拧紧机在发动机装配中的应用,通过螺栓拧紧过程分步及角度控制达到螺栓拧紧力矩受控。

  • 标签: 扭矩 拧紧原理 拧紧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双循环拉力对小鼠肌腱源性干细胞(TDSCs)分化的影响,为临床肌腱损伤后的康复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取6~8周龄C57BL/6小鼠10只,无菌条件下暴露双侧后腿至脚掌,显微镜下解剖收集小鼠髌腱和跟腱组织块,体外分离培养细胞,观察第3代细胞的形态特点。(1)取传代至第3代的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间充质干细胞标志物(CD44、CD90、Sca-1)、内皮细胞标志物(CD34、Flk-1)、造血细胞标志物(CD45),鉴定细胞是否符合TDSCs特点。(2)取传代至第3代的TDSCs进行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和脂肪细胞分化培养,分别采用茜素红、油红和阿尔新蓝染料对培养的三系细胞进行染色,鉴定细胞是否具有多向分化潜能。(3)取传代至第3代的TDSCs接种到硅胶底培养皿上,分为双循环拉力组、单循环拉力组、对照组3组。双循环拉力组细胞使用Flexcell® FX-4000TM柔性基底拉伸加载系统,单循环拉力组细胞使用自制拉伸力生物反应器,对照组细胞无拉力。双循环拉力组、单循环拉力组施加机械负荷组的参数均设置为0.25 Hz、6%的循环拉力,在培养期间进行机械负荷加载,每天加载8 h,共加载6 d。第6天机械负荷刺激结束后,收集3组细胞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 (qPCR),检测肌腱、成骨、脂肪和软骨相关转录因子的表达。结果显微镜下观察第3代TDSCs形态一致,呈梭形纤维状。(1)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结果显示,间充质干细胞标志物CD44、CD90和Sca-1表达阳性、内皮细胞标志物CD34和Flk-1表达阴性、造血细胞标志物CD45表达阴性,符合TDSCs标记鉴定特点。(2)三系分化细胞检测结果显示,提取的细胞成功分化为成骨细胞、脂肪细胞和软骨细胞,验证了提取的细胞具有向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和脂肪细胞分化的潜能。(3)对照组、单循环拉力组、双循环拉力组3组间比较,肌腱、成骨、软骨、脂肪相关转录因子的相对表达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组间两两比较:单循环拉力组与对照组比较,肌腱、成骨相关转录因子以及脂肪相关转录因子PPARγ的相对表达均增高,软骨相关转录因子的相对表达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脂肪相关转录因子CEB/P的相对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循环拉力组与对照组比较,肌腱相关转录因子Scx、Mohawk的相对表达降低,成骨相关转录因子Runx2的相对表达增高、碱性磷酸酶(ALP)的相对表达降低,软骨相关转录因子Sox9相对表达增高、Col2a1的相对表达降低,脂肪相关转录因子的相对表达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单循环拉力组与双循环拉力组比较,双循环拉力组肌腱相关转录因子Scx、Mohawk、Col1a1的相对表达均降低,成骨相关转录因子ALP的相对表达降低,软骨、脂肪相关转录因子的相对表达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单循环拉力诱导TDSCs向肌腱细胞、成骨细胞分化,而双循环拉力诱导TDSCs向成骨细胞、脂肪细胞、软骨细胞分化。单循环拉力的作用下可以促进体外TDSCs向肌腱细胞分化,有利于肌腱组织的再生和损伤后的修复,为临床肌腱损伤后的康复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多潜能干细胞 肌腱源性干细胞 细胞分化 单轴循环拉力 双轴循环拉力 小鼠
  • 简介:摘要介绍了面齿轮传动的概念及其应用。通过与同样是传递相交运动的锥齿轮传动的对比,分析了面齿轮传动的优缺点。简述了面齿轮传动的发展历史以及近年来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进展与研究成果。最后,提出了今后面齿轮在理论、制造、测量等方面的主要研究方向。

  • 标签: 面齿轮 锥齿轮 机械传动
  • 简介:摘要性肌病是一组累及中轴肌的肌病总称,主要指一组椎旁肌单独或显著受累的骨骼肌病,伴或不伴有全身骨骼肌受累。中轴肌无力在临床上常被忽视,目前文献对中轴肌受累的评价,主要是针对椎旁肌(即竖脊肌)的评估,椎旁肌无力临床表现为垂头综合征和躯干前屈征。体格检查和骨骼肌磁共振成像,尤其是全身肌肉磁共振成像扫描对中轴肌的评估至关重要。重视轴性肌病的诊断与鉴别有助于避免遗漏可治疗疾病,并可加强对相关肌病的理解和早期识别,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轴性肌病 中轴肌 磁共振成像 躯干前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伤性颅脑损伤(TBI)患者早期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促甲状腺激素(TSH)激素水平及血细胞计数、血糖和电解质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前瞻性选择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医院神经外科自2018年3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TBI患者93例(TBI组)及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18例(对照组)。根据TBI患者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将其分为轻度、中度、重度TBI组,统计比较TBI组患者伤后2 d、8 d和15 d及对照组受试者的激素水平、血细胞计数、血糖及电解质水平的变化。结果(1)伤后2、8 d时TBI组患者的皮质醇(COR)均高于对照组;TBI组患者伤后2、8、15 d的COR均依次降低。伤后2 d时TBI组患者的TSH均低于对照组;TBI组患者伤后8、15 d的TSH均高于伤后2 d。伤后2 d时对照组、轻度和中度TBI组、重度TBI组的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依次降低,伤后8、15 d时TBI组的T3均低于对照组;TBI组患者伤后15 d的T3均高于伤后2 d、8 d的T3。伤后2 d时对照组、轻度和中度TBI组、重度TBI组的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依次降低,伤后8 d时对照组的T4高于轻度和重度TBI组;重度TBI组患者伤后2、8、15 d的T4依次增加。伤后2 d时对照组、轻度和中度TBI组、重度TBI组的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依次降低,伤后8、15 d时TBI组的FT3均低于对照组;TBI组患者伤后15 d的FT3高于伤后2 d、8 d的FT3。伤后2 d、8 d时对照组和中度TBI组的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4)高于轻度和重度TBI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伤后2 d时TBI组的白细胞(WBC)均高于对照组,伤后8 d时中度和重度TBI组、轻度TBI组、对照组的WBC依次降低,伤后15 d时重度TBI组、轻度和中度TBI组、对照组的WBC依次降低;轻度TBI组患者伤后8、15 d的WBC低于伤后2 d,中度和重度TBI组患者伤后15 d的WBC低于伤后2、8 d。伤后2、8、15 d时轻度和中度TBI组、重度TBI组、对照组的红细胞(RBC)均依次增高。伤后2 d时TBI组的血小板(PLT)低于对照组,伤后15 d时轻度、中度TBI组和对照组的PLT低于重度TBI组;TBI组患者伤后2、8、15 d的PLT均依次增加。伤后2 d时对照组、轻度和中度、重度TBI组的血糖依次增加,伤后8 d时重度TBI组的血糖高于对照组;TBI组患者伤后2、8、15 d的血糖均依次降低。伤后15 d轻度、中度、重度TBI组的钾均高于对照组;中度、重度TBI组患者伤后8、15 d的钾高于伤后2 d。伤后2 d时重度TBI组的钠高于轻度、中度TBI组和对照组,伤后15 d时重度TBI组的钠低于对照组;重度TBI组患者伤后8、15 d的钠低于伤后2 d。重度TBI组患者伤后8、15 d的氯低于伤后2 d。伤后2 d时中度TBI组和对照组的血钙高于轻度和重度TBI组,伤后15 d时重度TBI组的钙低于对照组;轻度、重度TBI组患者伤后8、15 d的钙高于伤后2 d。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TBI患者的WBC、血糖与COR呈正相关关系,与TSH、T3、FT3呈负相关关系(P<0.05);RBC与TSH呈负相关关系,与FT4呈正相关关系(P<0.05);PLT与COR呈负相关关系,与ACTH、TSH、T3、T4、FT3呈正相关关系(P<0.05);钾与TSH、T3、T4、FT3、呈正相关关系,与COR呈负相关关系(P< 0.05);钠与TSH、T4、FT3、FT4呈负相关关系,与COR呈正相关关系(P<0.05);氯与COR、TSH、T4、FT3、FT4呈负相关关系(P<0.05);钙与T3、T4、FT3、FT4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TBI患者受伤越严重,T3、FT3、FT4、RBC下降越明显,WBC、血糖升高越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多1~2周内逐渐恢复正常。当TBI后血细胞计数、血糖、电解质明显异常时,建议评估ACTH和TSH功能。

  • 标签: 创伤性颅脑损伤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 血细胞计数 电解质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几种当前舰船动力传动系统中常用联轴器的应用,对联轴器结构特点、在机组中的作用及国内外应用进行了总结说明,同时,分析了舰船动力传动系统的发展趋势及对联轴器的要求。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显示的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及其可能危险因素。方法通过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卒中注册中心和南京卒中注册中心,连续选择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进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并进行术中OCT检查的颈动脉狭窄患者。记录患者临床特征,分析OCT图像,观察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同时收集斑块钙化、薄纤维帽、支架贴壁情况、斑块脱垂以及微夹层等OCT图像特征。对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63例患者,其中17例(23.3%)OCT显示支架内血栓形成。4例支架内血栓形成导致围手术期血管事件,其中1例较严重。支架内无血栓形成组未发生围手术期血管事件。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微夹层是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5.439,95%可信区间1.102~26.837;P=0.038)。结论OCT可显示颈动脉支架置入后支架内血栓形成,后者与围手术期血管事件相关,而微夹层是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可能原因之一。

  • 标签: 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颈动脉狭窄 支架 血栓形成 斑块,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摘要肠道微生物的出现成为肠脑功能的关键调节因素之一,并且使人们认识到微生物-肠-脑的重要性。肠道微生物和大脑通过免疫系统、色氨酸代谢、迷走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等多种途径相互联系。许多因素可以影响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包括感染、分娩方式、抗生素药物的使用、压力和宿主遗传学。最近的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可能与许多疾病有关,包括自闭症、肠易激综合征等。未来的研究将集中在了解微生物-肠道-脑的潜在机制,并试图阐明基于微生物的神经精神疾病的干预和治疗策略。

  • 标签: 微生物-肠-脑轴 短链脂肪酸 迷走神经 自闭症
  • 简介:摘要对2020年7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罕见的儿童半肢体骨骼Ollier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文献,总结儿童Ollier病的诊治方法。患儿,男,3岁,因"发现右下肢跛行2 d"就诊,行影像学检查为半肢体骨骼发病,均提示组织细胞增生症可能,行右股骨颈及大转子病变刮除、植骨及石膏外固定术,术后病理结果提示内生性软骨瘤,术后随访患儿植骨处愈合良好,跛行症状改善,未发生感染及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儿童Ollier病发病部位以长管状骨居多,发生于半肢体多发性病变很罕见,对于这种罕见病例诊断较为困难,易造成误诊,需病理检查确诊;对病变范围广、影响患肢功能及畸形明显者需手术治疗,并需长期随访。

  • 标签: Ollier病 软骨瘤 儿童
  • 简介:摘要多趾是足部常见的先天性畸形,其中轴后型多趾畸形最常见。多趾畸形的治疗目的是改善功能和(或)外观。本文回顾相关文献,介绍后型多趾畸形的临床分型,总结手术治疗的目的和时机,探讨后型多趾畸形切除趾列选择、矫正保留趾轴线偏斜、重建趾蹼、矫正短趾畸形和重建保留趾关节稳定性的方法。

  • 标签: 多趾畸形 并趾 分型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脑肠是肠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之间的双向信息交流通路,肠道功能障碍可增加神经退行性疾病、神经精神疾病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患病风险,改善肠道功能可减轻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但其调控机制仍不明确。本文围绕脑肠中肠道对脑功能的调节机制综述如下。

  • 标签: 脑肠轴 迷走神经 肠神经系统 肠道微生物
  • 简介:摘要文章介绍五联动数控机床的发展,并且重点分析五联动数控机床在目前的工业生产中应用时所表现出的优点以及在不同行业中进行零件加工的应用情况,以供参考。

  • 标签: 5轴数控机床 发展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短平面外及长平面内技术对肥胖患者外周静脉穿刺效果比较。方法选取开封市中心医院2017年3月至2019年4月外周穿刺肥胖患者100例,根据抽签法将其等分为长组和短组,各50例。长组患者给予长平面内技术,短组给予患者超声引导下短平面外技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穿刺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的变化。结果对外周静脉穿刺肥胖患者超声引导下短平面外技术后,短组的穿刺效果显著优于长组,短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长组,短组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短平面外与长平面内技术比较,短平面外能明显缩短外周穿刺肥胖患者的穿刺时间、改善其穿刺效果以及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满意程度,促进患者更好的康复,故值得临床于应用及推广。

  • 标签: 短轴平面外 长轴平面内 肥胖患者 静脉穿刺 满意度
  • 简介:摘要为了有效提高静液传动混合动力车辆燃油的使用效率。在Simulink/Matab软件上对其车辆的动态性能进行了模拟分析,建立了通过使用逻辑门限所控制的有约束非线性模型,其目的则是为了实现对燃油的优化,通过实验研究可以发现,通过优化后的的控制参数可以有效地帮助发动机在燃油经济力较高区域内更好的工作,提高了混合动力车辆燃油的使用率,通过将这种方法使用于参数优化中,可以大幅度地减少控制器的标定时间。

  • 标签: 静液传动 混合动力车 控制策略
  • 简介:摘要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卒中的主要病因之一。颈动脉支架置入术逐渐成为颈动脉狭窄的主流治疗方法,支架内再狭窄是其最常见的晚期并发症,制约着颈动脉支架置入术的发展。文章对颈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流行病学、影像学评价、病理生理学机制、预防和治疗措施进行了综述。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支架 血管成形术,气囊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金属输尿管支架与聚合物支架在恶性输尿管梗阻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7月本院收治的63例恶性输尿管梗阻患者,根据置入支架管材料的不同分成金属支架组(28例)和聚合物支架组(35例),对比两组的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术后1年通畅率、不同时间血清肌酐值、术后并发症和生活质量(QOL)评分。结果金属支架组与聚合物支架组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6.4%(27/28)和94.3%(33/35),手术时间分别为(45.11±9.27)min和(20.79±2.67)min,术后1年通畅率分别为95.0%和58.3%,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两组术后3 d的血清肌酐较术前明显降低(P<0.001)。金属支架组术后3 d与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的血清肌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聚合物支架组术后3 d与术后6个月的血清肌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年的血清肌酐较术后3 d增高(P<0.001)。术后6个月和1年,金属支架组的QOL评分高于聚合物支架组(P<0.05),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聚合物支架组(P<0.05)。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支架管类型与恶性输尿管梗阻患者的生存风险无相关性(P>0.05)。结论金属支架治疗恶性输尿管梗阻优于聚合物支架,具有引流更通畅、并发症更少、更换周期更长等优点,但与生存风险无相关性。

  • 标签: 输尿管梗阻 支架 金属 聚合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食管金属支架辅助线装置对提高患者舒适度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4年3月—2016年9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6例食管气管瘘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带辅助线食管支架置入术后,在耳后和脸颊上使用溃疡贴保护皮肤,对鼻腔和咽喉部粘膜无保护措施。选择2016年10月—2019年11月收治的19例食管气管瘘患者为试验组,在使用溃疡贴保护皮肤的基础上,将支架辅助线穿过输液软管,输液软管沿着辅助线进入鼻腔、通过咽喉到达支架前端。比较两组患者舒适度和鼻腔溃疡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带辅助线食管支架置入术后10 d自觉舒适度(4.16±0.83)分,术后20 d(6.05±0.97)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340、-7.030;P<0.01)。术后30 d,试验组患者鼻腔溃疡的发生率47.37%,对照组为1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食管金属支架辅助线装置能提高患者舒适度,降低鼻腔溃疡的发生率,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护理 带辅助线食管金属支架 舒适度 鼻腔溃疡
  • 简介:摘要肠道菌群-肠-脑在神经、精神发育和胃肠道疾病的生物和生理学基础研究领域中越来越受关注。肠道菌群和大脑通过自主神经系统、免疫系统、代谢产物(如短链脂肪酸、胆汁酸和支链氨基酸)等多种途径相互交流。影响宿主菌群组成的因素众多,包括遗传、分娩方式、感染、抗生素的使用、营养状况、环境压力源、生活习惯和昼夜节律等。焦虑症、抑郁症、肠易激综合征、炎症性肠病、肥胖、孤独症等多种疾病涉及肠道菌群-肠-脑改变,动物模型、粪菌移植、脑成像和菌群基因组测定等研究方式的发展对了解肠道菌群-肠-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肠道菌群 肠-脑轴 信号交流 疾病 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