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际转运在危重症儿童中的应用现状,探讨如何进一步优化危重症儿童际转运系统建设。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0年12月深圳市儿童医院儿童疾病转运中心通过际转运收治PICU的296例危重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296例际转运危重症患儿主要来自深圳地区及深圳周边地区共74家医院,辐射半径2.5~365 km,其中164例(55.4%)转运半径为50~200 km,117例(39.5%)转运半径为50 km以内,15例(5.1%)转运半径>200 km。转运患儿中男186例(62.8%),女110例(37.2%)。年龄范围1月龄~16岁(中位数1岁10个月)。所有转运危重症患儿中需要呼吸机辅助通气152例(51.4%),转运途中发生不良事件4例(1.4%)。需紧急处理的:需吸痰18例(6.1%),球囊通气1例(0.3%),镇静药止痉4例(1.4%),无一例患儿在转运途中死亡。转运病种呈多样化,其中意外伤害103例(34.8%),呼吸系统疾病60例(20.3%),神经系统疾病52例(17.6%),心血管系统疾病24例(8.1%),感染致多脏器功能障碍20例(6.8%),消化系统疾病(含外科疾病)15例(5.1%),传染性疾病11例(3.7%),血液系统疾病5例(1.7%),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疾病各3例(1.0%)。296例危重症患儿均经过我院急诊科绿色通道收入PICU住院治疗,住院后经手术治疗39例(13.2%),主要为颅脑手术29例(9.8%),2例(0.7%)接受体外膜肺氧合治疗。住院天数1~246 d(中位数12 d),243例(82.1%)治愈或好转出院,27例(9.1%)放弃治疗或转院,26例(8.8%)死亡。结论危重症儿童际转运系统在三甲医院尤其是儿科专科三甲医院的建立,有助于解决周边大部分综合性医院儿科医疗设备不齐全和医疗水平受限的问题,有利于更迅速、更积极有效地救治危重症患儿,而持续推广和优化际转运系统对实现三级诊疗阶梯建设、保障儿童健康和生存质量极其重要。

  • 标签: 儿童 危重症 院际转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家配合治疗儿童前臂缺血性肌挛缩的康复治疗方法与疗效的关系。方法自2016年2月至2019年1月,我们共收治了10例前臂缺血性肌挛缩患儿,以传统康复治疗方法配合家庭康复训练。在治疗时间为1~24个月,平均8.3个月。离后继续在家进行康复训练,随访时间为12个月。结果在家进行康复训练12个月后随访,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手功能:优2例,良7例,可1例。结论家配合康复治疗方法能够帮助家长和患儿树立信心,指导如何在家进行有效康复训练,对前臂缺血性肌挛缩患儿的预后有积极影响。

  • 标签: 康复 儿童 缺血肌挛缩 家庭康复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专科医院5年到死亡病例的原因、影响因素及趋势,为有效减少儿童死亡提供数据支持及策略指导。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5年间上海市儿童医院急诊接诊的到死亡病例,分别对死亡儿童的性别、年龄、籍贯、死亡季节、死亡时段及可能的死亡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儿童死亡病例的相关特征。结果共收集到死亡病例151例,年份分布上呈逐年递减,性别上男童多于女童,年龄以1岁以内婴儿为主,外地籍贯多于上海户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死亡季节、死亡时间段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推测死亡原因方面:围生期疾病占33.8%(51/151),伴严重基础疾病占39.1%(59/151),明确意外因素占14.6%(22/151),不明原因死亡占12.6%(19/151),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497,P<0.001);同时伴明确基础疾病的到死亡病例在性别、年龄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98,P=0.027;χ2=32.169,P<0.001);意外伤害所致的到死亡病例在年份、年龄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636,P=0.002;χ2=14.727,P=0.002)。结论做好围生期保健及筛查,减少早产及出生缺陷,积极宣教减少儿童意外伤害,普及医疗急救知识,加强儿童转运系统,是未来减少儿童死亡的有效策略。

  • 标签: 到院死亡 儿童 死亡原因 意外伤害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专科医院5年到死亡病例的原因、影响因素及趋势,为有效减少儿童死亡提供数据支持及策略指导。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5年间上海市儿童医院急诊接诊的到死亡病例,分别对死亡儿童的性别、年龄、籍贯、死亡季节、死亡时段及可能的死亡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儿童死亡病例的相关特征。结果共收集到死亡病例151例,年份分布上呈逐年递减,性别上男童多于女童,年龄以1岁以内婴儿为主,外地籍贯多于上海户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死亡季节、死亡时间段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推测死亡原因方面:围生期疾病占33.8%(51/151),伴严重基础疾病占39.1%(59/151),明确意外因素占14.6%(22/151),不明原因死亡占12.6%(19/151),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497,P<0.001);同时伴明确基础疾病的到死亡病例在性别、年龄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98,P=0.027;χ2=32.169,P<0.001);意外伤害所致的到死亡病例在年份、年龄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636,P=0.002;χ2=14.727,P=0.002)。结论做好围生期保健及筛查,减少早产及出生缺陷,积极宣教减少儿童意外伤害,普及医疗急救知识,加强儿童转运系统,是未来减少儿童死亡的有效策略。

  • 标签: 到院死亡 儿童 死亡原因 意外伤害
  • 作者: 张愉愉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07
  • 出处:《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2年第2期
  • 机构:自贡市妇幼保健院,四川自贡643000
  • 简介:每个父母都非常关注儿童的健康。父母必须对子女的身心和心理健康有充分的认识,才能保证子女的健康。那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又该怎样进行呢?父母应该学习什么急救知识?儿童们的健康需要注意什么?

  • 标签: 世界儿童日;儿童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强前急救护理管理在前救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深圳市急救中心2020年10月至2021年5月304例前急救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2例。观察组男80例、女72例,年龄(38.49±2.47)岁;对照组男78例、女74例,年龄(39.28±2.64)岁。对照组采取常规前急救护理管理,观察组采取加强前急救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急救所需时间、病死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结果观察组转移回时间、达到患者处时间、出车反应时间均低于对照组[(6.28±2.12)min比(12.26±2.84)min、(7.64±2.18)min比(13.51±3.51)min、(2.12±0.57)min比(3.20±0.68)min],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201、4.632、5.102,P=0.016、0.013、0.024);观察组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5.92%(9/152)比27.63%(42/152)](χ2=25.657,P<0.00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8.68%(150/152)比75.66%(115/152)](χ2=36.033,P<0.001)。结论通过加强前急救护理管理可有效缩短急救所需时间,降低病死率,提升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院前急救 急救所需时间 护理管理 应用效果 病死率 护理满意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张福利教授基于对明清温病学理论的系统性总结与发挥,认为坏疽性脓皮病病机在于湿热瘀毒外透,提出卫分-阳络、气分-经脉、营血-阴络系统为邪气透发路径,治疗当顺势而治,顺治和对治相结合,运用清热透解法,一方面以辛味药助邪外透,另一方面清化血分瘀热、分消气分湿热,以挫邪势,顾护气机应贯穿疾病始终。

  • 标签: 坏疽性脓皮病 清热透解法 顺势疗法 卫气营血辨证 张福利 名医经验 医案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了解医院开展动物实验时伦理审查、动物福利和动物使用法规实施情况,分析医院开展动物实验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方法在万方医学数据库中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2018年3月发表的文章,以特定检索词和分类方法,分析医院中开展动物实验时的伦理审查现状及存在问题。结果提及通过动物伦理审查的论文71篇,占9.2%;提及动物福利相关内容的411篇,占53.3%;提及实验动物使用法规的75篇,占9.7%。既提及动物饲养条件又提及动物安乐死方法的文章70篇,占9.6%,而两者均未提及文章有339篇,占46.4%。在提及通过动物伦理审查方面,有基金资助的论文与无基金资助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在提及实验动物福利方面,有基金资助和无基金资助的论文相比,无明显差异。提及动物使用法规方面,国家级基金资助的论文和非国家级基金资助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医院开展动物实验时,对动物伦理审查、实验动物的福利保障、有关动物使用法规的实施尚不重视,需不断加强研究者动物保护意识,督促其遵循实验动物福利原则和遵守动物使用法律和法规,进一步规范动物实验的研究。

  • 标签: 动物福利 动物伦理 动物实验 医院 基金
  • 简介:摘要一名2岁男孩排便费力且排便困难,这让他的父母很担心。他们用了2个星期的聚乙二醇治疗,但是因为苦恼用药会弄脏裤子,就很快停药了。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全球范围内烧伤发病率、烧伤严重程度、患者住院时间和病死率呈降低趋势。但是儿童烧伤发病率降低趋势却不明显,有的地区甚至有所升高。烧伤是导致儿童意外伤害的第2位致伤因素。全球范围内5岁以下儿童烧伤占比最高,其中尤以1~3岁为高发年龄,占比高达70%。我国尚无全国性儿童烧伤数据库,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4 000万中小学生遭受各种伤害,而儿童烧伤占儿童意外伤害的比例高达21%。烧伤及后期多次整形康复治疗给儿童、家庭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心理与经济负担。因儿童独特的生理特点,创面愈合能力强,愈合后常有增生性瘢痕形成,同时还要兼顾对其发育的影响,这就决定了儿童烧伤治疗的复杂性。严重的儿童烧伤患者依然面临生存瓶颈:重度烧伤儿童中,年龄越小,生存率越低;儿童烧伤休克发生率高,烧伤面积>10%总体表面积即有发生休克的可能性。有研究表明,在低龄阶段反复多次及长时程的手术对儿童大脑发育不利,因此,对于儿童烧伤的创面处理应把握好手术指征。浅Ⅱ度烧伤、预计愈合时间在4周以内的深Ⅱ度烧伤创面,一般采取保守治疗。对于深Ⅱ度和部分Ⅲ度烧伤创面,如创面范围小、位于非功能部位或患者年龄过小、家属无手术意愿,也可选择非手术治疗,外用含银离子药物是创面抗感染治疗的有效手段,创面敷料可选用甲壳胺膜、生物护创膜及辐照猪皮等,也可用水胶体或泡沫型敷料等新型敷料覆盖。广泛深度烧伤创面应积极行手术治疗,削除创面坏死组织,自体皮片移植修复。抗瘢痕治疗是儿童深度烧伤创面康复的重要环节,可采用药物、压力治疗(弹力套及支具)、光电治疗及其他治疗(放射治疗、按摩等)等手段综合治疗。经严格抗瘢痕治疗仍有功能不佳或者外观畸形的患者应行手术整复治疗。我国目前儿童烧伤预防尚缺乏系统的、国家层面的指导文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灼伤整形科非常重视儿童烧伤的预防教育,采用各种形式进行科普教育。经常深入学校与学生们进行互动,宣传预防烧伤措施及烧伤急救处理知识。科室医师自导自演的小品——"'烧伤三宝’之婆媳大战"获得第五届上海市青年医学科普大赛一等奖。科室医师通过报刊、电台、广播及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进行科普宣传教育。发动社会力量,引入慈善基金会资助贫困烧伤儿童。同时,科室每年举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烧伤儿童夏令营,帮助烧伤的孩子们重返校园等。建立全国性的儿童烧伤数据库,发布年度儿童烧伤流行病学的研究和指导报告,为儿童烧伤预防和救治工作提供全面、客观、系统的流行病学依据是烧伤医务工作者下一步工作的核心。

  • 标签: 儿童 烧伤 伤口愈合 康复 数据库 预防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出院前培训结合出院后居家发音功能训练对喉癌患者术后喉功能重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9年9月在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喉癌术后喉功能重建患者80例,依照入院时间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患者采用出院前培训结合出院后居家发音功能训练,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喉癌术后喉功能重建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基频(Fo),基频微扰(Jitter)、振幅微扰(Shimme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1个月、3个月研究组患者Fo、Jitter、Shimmer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在干预后改良华盛顿大学生活质量量表(UWQOL)各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出院前培训结合出院后居家发音功能训练对喉癌患者术后喉功能重建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可显著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喉部发音功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院前培训 院后发音功能训练 喉癌术后 喉功能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弱视儿童治疗前后对比敏感度(CS)改变及与正常儿童CS的差异。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在武汉大学附属爱尔眼科医院就诊的弱视患儿作为弱视组。根据弱视程度诊断标准将患儿弱视眼分为轻、中、重3组;对弱视组中的单眼弱视患儿再细分为弱视眼组和对侧眼组。选择同期就诊的视力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共纳入弱视组83例(137眼),对照组26例(52眼)。双眼弱视54例(108眼);单眼弱视共29例(29眼),即弱视眼组29眼,对侧眼组29眼。轻、中、重度弱视组分别为45、69、23眼。检查单眼弱视对侧眼组及轻、中、重各组治疗前、治疗后1年及正常对照组的CS。采用配对t检验、LSD-t检验、Spearman相关性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在各空间频率上,各组治疗前CS均明显低于正常组(均P<0.05)。同一组内,治疗后CS均比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在空间频率18.0 cpd下,对侧眼组和轻度弱视组治疗后CS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空间频率下治疗后CS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空间频率6.0、12.0、18.0 cpd上,中度弱视组治疗后CS与正常组仍有差别(P<0.05),在空间频率3.0 cpd下,中度弱视组治疗后CS与正常组无差别。各空间频率下重度弱视组治疗后与正常组仍有差别(P<0.05)。弱视治疗前,在各空间频率下,弱视眼CS与弱视程度呈负相关(r=-0.52、-0.60、-0.55、-0.54,均P<0.001)。结论:不同严重程度的弱视患儿的CS均低于正常对照组;治疗后,CS会有一定程度提升,其中轻度弱视眼比中、重度弱视眼更容易恢复。

  • 标签: 弱视 对比敏感度 正常对照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北京儿童医院住院儿童胸腔积液的病因。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住院的胸腔积液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病因将患儿分为感染组(肺炎旁胸腔积液、结核性胸膜炎及脓胸)及非感染组,同时按照年龄进一步分为≤3岁、>3~7岁和>7岁组,分类统计,回顾分析胸腔积液患儿的病因。结果1 165例胸腔积液患儿中,感染性胸腔积液746例(64.0%),其中肺炎旁胸腔积液697例(697/746例,93.4%)。肺炎旁胸腔积液中肺炎支原体感染457例(61.3%)。感染性胸腔积液多见于7岁以上儿童(339/479例,70.8%),非感染性胸腔积液主要见于3岁以下儿童(188/324例,58.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33,P<0.05)。非感染性胸腔积液419例(36.0%),其中多系统疾病239例(57.0%)、恶性胸腔积液97例(23.2%)。18例死亡患儿均为非感染性胸腔积液者。结论儿童胸腔积液的主要病因为感染,感染中最多见的为肺炎旁胸腔积液,主要病原为肺炎支原体。

  • 标签: 胸腔积液 病因 住院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参考肾移植有关质量控制指标,分析儿童器官捐献供者给儿童受者肾移植临床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回顾2011年9月至2019年9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器官移植科接受儿童供肾的147例儿童肾移植临床资料,分别就供、受者一般情况、受者/移植物存活率和手术并发症等有关方面进行小结。147例移植受者中位年龄130个月(21~207个月),中位体重26.0 kg(8.5~71.5 kg)。120例供者中位年龄12个月(4d~180个月),中位体重9.3 kg(2.5~50.0 kg)。结果经过10 d~9年的随访,受者/移植物累积存活率分别为97.3%和88.8%,其中双肾整块移植受者和移植物累积存活率为95.7%和60.9%,单侧肾移植受者和移植物累积存活率为96.8%和94.2%。双肾整块移植的主要并发症是移植物血栓形成(47.8%)和输尿管并发症(17.4%),而单侧肾移植则以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18.6%)和急性排斥反应(10.5%)为主。双肾整块移植和单侧肾移植中导致移植物丢失的主要原因均为移植肾血栓形成。受者死亡4例,其中2例因供者来源感染死亡,1例因巨细胞病毒感染性肺炎合并肝炎导致死亡,1例因癫痫大发作呼吸心博骤停死亡。结论儿童供肾儿童肾移植总体疗效良好。做好供、受者匹配及手术方式最优化选择非常重要。预防术后血栓形成避免早期移植物丢失仍是儿童供肾儿童肾移植移植研究的重点。

  • 标签: 肾移植 儿童 血栓形成
  • 作者: 何珊 左泽兰 许峰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2020年第02期
  • 机构:儿童发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儿童发育重大疾病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儿科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重庆 400016
  • 简介:摘要谵妄是一种急性、波动性的大脑机能障碍的状态,其特征是意识改变,注意力集中、维持或转移的能力降低,可导致认知或感知障碍,幻觉的出现以及睡眠-觉醒障碍,无法用预先存在、已发生或发展中的疾病更好地解释。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与多种因素有关。早期有效识别与评估是儿童谵妄防治的前提基础,儿童谵妄防治临床实践策略仍需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儿童谵妄 危险因素 预防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根据发病年龄可将儿童期痤疮分为新生儿痤疮、婴儿痤疮、学龄前儿童痤疮、青春期前痤疮。新生儿痤疮和婴儿痤疮可作为青春期严重痤疮的预测因素,学龄前儿童痤疮可能与潜在内分泌疾病有关,青春期前痤疮是青春期成熟的迹象。儿童期痤疮的治疗方案和青春期痤疮相似,同时需考虑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 标签: 寻常痤疮 儿童 雄激素类 维甲酸
  • 简介:摘要随着经济发展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儿童慢性病毒性肝病逐年减少,遗传、环境及生活习惯相关的儿童肝病逐年增多。虽然儿童肝病相对少见且并不是儿童死亡的主要病因,但慢性肝病对儿童生长发育、心理健康、生活质量以及对家庭或社会的经济负担不容忽视。因此需要更加重视儿童肝病,对儿童肝病早期筛查及早期诊治,延缓或阻断肝病进展。

  • 标签: 肝疾病 儿童
  • 简介:摘要在HIV感染者中,儿童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比例(54%)远低于成年人(62%)。同时,HIV暴露但未感染儿童的早期发育也不及未暴露儿童。2019年7月在墨西哥召开的第11次国际儿童HIV感染研讨会和国际艾滋病学会年会,探讨了如何加强对儿童HIV感染的管理和治疗。

  • 标签: HIV感染 儿童 治疗 孕妇 母乳喂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