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7 个结果
  • 作者: 潘竞 陈彪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1-10
  • 出处:《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20年第12期
  • 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北京市老年病医疗研究中心 100053;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和浩特 010030,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北京市老年病医疗研究中心 100053;首都医科大学帕金森病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教育部神经变性病重点实验室,帕金森病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帕金森病研究所 100053;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宣武医院 100053
  • 简介:摘要多系统萎缩症(MSA)是一种成年发病的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具有进展快、致残高等特点。其主要死亡原因包括支气管肺炎、尿毒症及睡眠中发生的猝死。而喘鸣作为疾病的一个特征,可能预示着MSA患者生存期的下降。2017年10月在意大利召开了该领域专家的国际共识会议(博洛尼共识会议),就多系统萎缩患者喘鸣的定义,诊断标准、治疗以及预测价值达成了共识,为将来的临床研究提供系统的证据,并探寻出今后研究工作中需要继续深入探索的科研领域,对于老年患者的管理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多系统萎缩 喘鸣
  • 简介:摘要卵巢低反应(poor ovarian response,POR)极大地限制了辅助生殖技术的成功,准确预测POR的发生、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在临床诊疗中具有重要意义。POR博洛尼标准在临床应用中显示出将异质性人群归于一组讨论的不足,POSEIDON(Patient-Oriented Strategies Encompassing Individualized Oocyte Number)团队在此基础上全面考虑年龄、卵巢储备参数及此前对卵巢刺激的反应性三方面因素对辅助生殖结局的影响,提出了更为细致的分类。本文着重探讨POSEIDON分层特点及其临床应用价值,以期为POSEIDON分层在该病的应用提供依据。

  • 标签: 卵巢低反应 博洛尼亚标准 POSEIDON 分层 临床诊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后患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症状(SFTS)发病期和恢复期的凝血和血栓相关指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20年4月12日至8月12日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后SFTS患者,其中SFTS发病期36例,SFTS恢复期18例,并招募36名健康人作为健康对照组,采集血浆标本。回顾性分析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含量(FIB)、血浆凝血酶时间(TT)、抗凝血酶-Ⅲ(AT-Ⅲ)、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血栓调节蛋白(TM)、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PI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复合物(t-PAIC)浓度。统计比较3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SFTS发病组PT[12.5(12.1,13.6)s比10.8(10.5,11.5)s,P<0.05]较长,但仍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14.0~21.0 s);APTT[49.1(42.0,58.2)s比28.5(26.6,30.4)s,P<0.05]较长;FDP[6.07(2.67,8.64)μg/ml比1.00(0.80,1.87)μg/ml]和D-D[2.27(1.04,2.98)μg/ml比0.30(0.21,0.47)μg/ml]较高(P均<0.001);血浆TAT[16.05(8.05,26.58)ng/ml比3.55(2.60,4.85)ng/ml]和PIC浓度[4.44(2.52,5.54)μg/ml比0.84(0.60,1.35)μg/ml]较高(P均<0.001);TM[(19.41±8.29)TU/ml比(9.33±1.89)TU/ml]和t-PAIC浓度[(37.52±21.10)ng/ml比(7.06±3.37)ng/ml]较高(P均<0.001)。SFTS恢复组患者血浆中TAT浓度为9.10(3.95,18.40)ng/ml,仍高于正常参考范围(<4 ng/ml),PIC浓度低于SFTS发病组[1.91(1.45,2.93)μg/ml比4.44(2.52,5.54)μg/ml,P<0.05],TM和t-PAIC低于SFTS发病组(P均<0.05)。结论SFTS患者发病期机体凝血系统激活,血管内皮受到损伤;恢复期血管内皮损伤情况减轻,但机体依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凝血系统障碍,提示当体内病毒清除后,仍需继续监测凝血指标。

  • 标签: 布尼亚病毒科感染 血小板减少 凝血酶 血栓调节蛋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新布尼亚患者检验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分组,并分析其治疗措施差异。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在舟山医院传染科就诊的新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14例,检测血常规、凝血功能及生化指标,采用层次聚类法进行聚类分析并分组。结果层次聚类法分类最终分为A类有2例,以凝血酶时间(TT)高水平、B型脑钠肽(BNP)高水平为主要特征(TThighBNPhigh);B类有12例,以TT低水平、BNP低水平为主要特征(TTlowBNPlow)。A类患者激素药物的使用天数和剂量分别为(7.43±3.53)d,(489.19±173.02)mg,均高于B类的(5.20±1.03)d和(115.11±46.58)m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6、55.56,均P<0.05)。结论TThighBNPhigh特征的新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可能对激素的使用天数和剂量存在更高的要求。

  • 标签: 布尼亚病毒科感染 聚类分析 实验室技术和方法 糖皮质激素类 丙种球蛋白类目
  • 简介:摘要现阶段,我国全科医师培训中存在着门诊训练普遍严重不足的问题。而美国作为现代家庭/全科医学学科的发源地,其相关教育体系建设和医师培训等方面的经验值得借鉴。本研究比较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an Diego,UCSD)家庭医学科和北京大学医学部全科医学系的培养方案,重点比较了两者门诊训练的差别,如门诊轮转占总轮转时间比例的差异,学员独立接诊能力训练的差异等,并进行了相关文献回顾,阐释了美国家庭医学门诊训练给予我国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启示,如增加全科门诊训练比例、增设全科教学门诊、以实践代观摩、试行连续性照顾门诊等。

  • 标签: 全科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门诊训练 启示
  • 简介:摘要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传染病不仅对公众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甚至威胁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度重视传染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本文主要回顾了我国消灭天花,消除脊髓灰质炎、麻风病、丝虫病、新生儿破伤风、致盲性沙眼和疟疾的历史进程,并对未来有望被消除的传染病进行了展望。

  • 标签: 中国 传染病 消灭 消除
  • 简介:摘要过敏相关性疾病是儿童常见病、多发病,其发展遵循由皮肤过敏向呼吸道过敏的敏化传递规律,称为过敏性疾病自然进程或特应性进程。肠道菌群与过敏性疾病之间的关系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免疫调节与神经调节是肠道菌群参与过敏性疾病发生的两个重要方面。因此,本文基于多系统敏化进展的角度,系统综述菌群-免疫-神经网络在特应性进程中的交互作用,以期为敏化进展的机制研究及防治工作开辟新思路。

  • 标签: 肠道菌群 过敏性疾病 特应性进程 免疫调节 神经调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极速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实时荧光PCR、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old immunochromatography assay,GICA)4种方法检测新型布尼亚病毒的特异度和灵敏度,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17年6月1日至9月30日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传染病医院86例临床诊断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的血清样本,分别应用极速实时荧光PCR、实时荧光PCR、ELISA和GICA 4种方法进行检测。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结果86份患者血清标本中,极速实时荧光PCR、实时荧光PCR、IgM-ELISA、IgG-ELISA、IgM-GICA、IgG-GICA的新型布尼亚病毒阳性分别为82份(95.34%)、79份(91.86%)、41份(47.67%)、8份(9.3%)、19份(22.09%)和3份(3.49%)。极速实时荧光PCR特异度为100%,灵敏度达到1×103拷贝/mL,3次重复扩增试验显示其Ct值变异系数均<2%。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进展的1期、2期、3期病程中,极速实时荧光PCR的阳性检出率为41份(97.62%)、34份(94.44%)、7份(87.50%),实时荧光PCR的阳性检出率为39份(92.86%)、33份(91.67%)、7份(87.50%),在1期和2期两个病程,极速实时荧光PCR阳性检出率略高;IgM-ELISA阳性检出率从1期(28.57%)到3期(87.50%)显著增高,2期、3期与1期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347、7.561,均P<0.01);IgM-GICA的阳性检出率从1期(14.29%)到2期(33.33%)也有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62,P<0.05),但与其他方法相比,其检出率偏低。1期,实时荧光PCR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ELISA(IgM和IgG)和GICA(IgM和Ig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3.740、55.080、49.010、64.340,均P<0.01)。2期,实时荧光PCR的阳性检出率高于ELISA(IgM和IgG)和GICA(IgM和Ig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700、46.720、23.700、50.630,均P<0.01)。3期,极速实时荧光PCR、实时荧光PCR和IgM-ELISA表现出同样高的阳性检出率,远高于IgG-ELISA和GICA(IgM和IgG)。实时荧光PCR阳性检出率和IgG-ELISA、IgM-GICA、IgG-GICA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χ2=6.250,P<0.05)。结论极速实时荧光PCR在新型布尼亚病毒的早期检测中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且重复性好、稳定度高,与传统实时荧光PCR相比大大缩短了扩增时间,对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早期快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新型布尼亚病毒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极速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 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 免疫胶体金
  • 简介:摘要髓细胞是胶质瘤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强大的机体免疫功能,主要由胶质瘤相关的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和髓源性抑制细胞构成。文章综述髓细胞促进胶质瘤恶性进展的机制,并整理了多条相关通路,为抗肿瘤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及思路。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髓细胞 信号传导
  • 简介:摘要患儿 女,7岁,因“发热6 d,腹痛、呕吐3 d”于2021年7月就诊于安徽省儿童医院儿童重症医学科。患儿以发热、腹痛、呕吐及休克为主要临床表现。血新型布尼亚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心电图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床旁超声心动图示弥漫性室壁运动减低伴全心增大。诊断为暴发性心肌炎,予液体复苏、肾上腺素应用、营养心肌、利尿及丙种球蛋白冲击,并紧急植入临时心脏起搏器。临时起搏器安装术后48 h患儿自主心律恢复,术后第5天自主心律稳定,拔除起搏器,术后第14天顺利出院。出院后随访,患儿超声心动图未见异常。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进程查询系统的应用效果及对手术患者家属心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4—10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手术时间>1 h的患者家属198名,根据患者手术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99名。两组均实施术前访视、术前评估、术前宣教措施。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室护理,未特殊告知家属术中手术进程信息,观察组家属可在手术进程查询系统查看手术进程信息。采用状态焦虑量表(S-AI)评估两组患者家属焦虑状态,比较两组家属术前和术中脉搏、呼吸和血压变化情况,比较两组家属术后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家属在术中焦虑评分和生命体征均较术前呈现一定程度的升高,观察组患者家属术中焦虑状态评分为(49.01±7.91)分,脉搏(92.97±8.76)次/min,呼吸(20.13±1.64)次/min,收缩压(122.06±11.69)mmHg,舒张压(82.86±6.45)mmHg,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0.494、6.749、26.784、4.387、8.139;P<0.01)。观察组患者家属在患者术后总满意度为95.96%(95/99),对照组为63.64%(63/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932,P<0.01)。结论手术进程查询系统的应用能有效地减轻手术患者家属的心理焦虑状态,提高患者家属对手术的满意度。

  • 标签: 手术室 信息化 手术进程查询 家属 焦虑
  • 简介:摘要特应性皮炎作为在人生初期出现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被发现与多种过敏性疾病相关,并可能是影响儿童过敏进程的疾病过程,该研究从特应性皮炎的发病状况,与其他过敏性疾病的关系等方面探讨其对儿童过敏进程的影响,对于理解发病率逐年升高的儿童过敏性疾病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皮炎,特应性 食物过敏 鼻炎,变应性,常年性 哮喘 儿童
  • 简介:摘要过敏进程揭示罹患特应性皮炎的婴幼儿后期易发生食物过敏、过敏性鼻炎和哮喘。卫生假说强调个人卫生和环境越干净,哮喘和变态反应(过敏症)的发病率反而越高。现认为,模式识别受体Toll样受体(TLR)是连接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桥梁,在炎症和免疫性疾病中起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TLR参与过敏进程的发生发展,并且连接过敏进程与卫生假说,有望成为治疗哮喘和过敏症的新靶标。

  • 标签:
  • 作者: 佘守章 黄文起 王强 舒海华 徐波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麻醉学杂志》 2022年第04期
  • 机构: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手术麻醉中心,广州 510180,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广州 510080,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西安 710061,广州省人民医院麻醉科,广州 510080,南部战区总医院麻醉科 全军临床麻醉中心,广州 510010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油田数字化在理论上具有减少人力成本、提高产量等优点,但在整个系统的运行和使用中存在一些问题。基于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本文提出针对这些问题的应对措施,通过这些措施可有效改进目前油田数字化进程中的一些不足,满足油田系统需求。

  • 标签: 油田 数字化 电磁干扰
  • 简介:摘要脑转移瘤是最常见的颅内肿瘤,也是进展期恶性肿瘤重要的致死因素之一。目前,关于脑转移瘤发生的病因及机制方面的研究较多,本文从脑转移瘤中转移成分的特点及产生的影响、血脑屏障的功能变化、肿瘤微环境与转移灶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转移瘤休眠与潜伏机制等多个方面,针对脑转移瘤发生特点及相关因子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脑转移瘤是最常见的颅内肿瘤,也是进展期恶性肿瘤重要的致死因素之一。目前,关于脑转移瘤发生的病因及机制方面的研究较多,本文从脑转移瘤中转移成分的特点及产生的影响、血脑屏障的功能变化、肿瘤微环境与转移灶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转移瘤休眠与潜伏机制等多个方面,针对脑转移瘤发生特点及相关因子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40年来,我国膀胱癌诊治理念与技术发展迅速,临床和基础研究得到长足的进步。我们在膀胱癌无创诊断、微创治疗、肿瘤综合治疗及基础研究等领域取得丰硕的成果。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我国膀胱癌研究与国际顶尖水平仍有差距,缺乏有影响力的高质量研究成果。未来,我们应充分利用临床资源,大力开展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及真实世界研究,推进多学科交叉合作,促进研究成果临床转化,最终推进我国膀胱癌整体诊疗水平。

  • 标签: 膀胱癌 临床研究,多中心 基础研究
  • 简介:摘要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11A(BCL11A)是位于人类2号染色体短臂上的一个编码锌指蛋白转录因子的基因,主要调控胎儿型血红蛋白向成人血红蛋白转换的过程,在血液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是B细胞恶性肿瘤的致癌因子。近年研究发现BCL11A在恶性实体肿瘤的发生发展,尤其是在侵袭和转移等恶性进程中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是恶性实体瘤中潜在的预后和治疗靶标之一,但其具体调控机制仍然不明。本文概述了BCL11A的生物学功能,总结了BCL11A在实体肿瘤的形成和维持、细胞增殖和抵抗凋亡、肿瘤侵袭和转移、肿瘤复发和耐药等过程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 标签: 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11A基因 实体肿瘤 恶性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