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当中所需要的资源数量以及种类也越来越多,然而,现阶段之下国内可以利用的资源相对而言比较少,为了更好地对人们的需要进行满足,必须对资源勘察的力度进行增强。在地质领域,地球物理勘探属于较为重要的工作之一,想要更加顺利地开展物理勘察,必须对物理勘察技术进行详细分析,发挥出其特有的技术优势,为国内后续有效资源开发以及利用一定的支撑。

  • 标签: 地球 物理勘探 工程 地质勘察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法淋巴引流综合消肿治疗(CDT)象皮肿的效果,重点关注皮肤质地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就诊的下肢象皮肿患者临床资料。对不同病因的象皮肿患者,进行1个疗程(4周)的CDT,测量治疗前后皮肤质地(皮肤水分含量、经皮水分蒸发速率、皮肤纤维化程度)、肢体周径、节段水分,均以患肢与健肢的差值代表患肢各检测指标的水平,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比较,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治疗前后节段水分与皮肤质地各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治疗期间记录患者主观感觉,采用自制微信问卷随访患者肢体周径自我控制情况,患者生活质量(生活、工作、社交、情绪)改变,绷带及弹力袜的适应性,进行优、良、中、差分级评价。结果共纳入20例患者,女16例,男4例;年龄9~70岁,平均50.45岁;5例为原发性,15例为继发性淋巴水肿;病程最长为27年,最短2年,平均8.4年。经1个疗程治疗后,皮肤质地明显改善:皮肤水分含量从治疗前55.6%±7.4%下降至治疗后42.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皮水分蒸发速率从治疗前(14.981±5.699) g·m-2·h-1下降至治疗后(9.312±2.590) g·m-2·h-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皮肤纤维化程度从治疗前(0.087±0.042) N下降至治疗后(0.065±0.033) 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肢体周径从治疗前的(11.09±3.14)cm下降到治疗后的(4.82±2.83)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节段水分从治疗前(4.00±2.14)L下降到治疗后的(1.21±0.78)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节段水分与皮肤水分含量、经皮水分蒸发速率、皮肤纤维化程度均有正相关性(r=0.447、0.429、0.751,均P<0.01 )。治疗后随访6个月,患者主观感觉良好;患者肢体周径自我控制优13例,良5例,中2例;患者生活质量改变优16例,良3例,中1例;绷带及弹力袜的适应性优9例,良8例,中2例,差1例。结论CDT疗法能减少象皮肿皮下水分,有效减小肢体体积,减轻皮肤纤维化程度,提高皮肤屏障功能,改善皮肤质地,恢复肢体外观,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象皮肿 淋巴水肿 人工淋巴管引流 综合消肿治疗 皮肤质地
  • 简介:文章对目前地质勘查作业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和破坏进行分析,介绍目前我国地质勘查作业中采用绿色资质勘查技术的现状,并对目前地质勘查作业中各项绿色地质勘查技术的具体应用情况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 标签: 绿色地质勘查技术 生态环境 应用
  • 简介:摘要文章介绍煤田测井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对此技术的特征进行详细分析,并介绍此技术在煤田地质勘探中应用的具体技术方式和方法,以供参考。

  • 标签: 地质勘探 煤田测井技术 应用
  • 简介:由于超前预报技术现场数据采集的环境干扰因素影响不确定性,以及数据分析人员的地质知识局限性,导致物探预测结论具有多解性,任何单一的预报方法的预报准确度并不十分可靠,同时不同的方法对不同的地质灾害预报效果却不尽相同。综合利用几种不同的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可以提高地质预报的准确性,更好的为隧道施工提供安全保障。

  • 标签: 超前地质预报 隧道 应用
  • 简介:刑法学中关于形式解释论与实质解释论的争议变得越来越热,其中形成了以北京大学陈兴良教授为代表的形式解释论派别和以清华大学张明楷教授为代表的实质解释论派别。2010年两位教授先后发表文章《形式解释论的再宣示》、《实质解释论的再提倡》更是将两者之争推到了高峰,实质解释论者将形式解释论视为法条主义,形式解释论者则将实质解释论视为是脱离法条。在提倡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大背景下,笔者认为应当坚持形式解释论。此外,笔者还从形式解释和实质解释的视角对当下热门案件(赵春华案)做一个解读。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综合胸部物理治疗对降低颈髓损伤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的效果。方法将该院62例颈髓损伤手术后康复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32例,采用综合胸部物理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呼吸道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在舒适度、PaO2、PaCO2、SaO2、排痰效果、肺部感染发生率上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舒适度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治疗后PaO2、PaCO2、SaO2数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有6例发生肺部感染,对照组有13例发生肺部感染,实验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髓损伤患者康复期采用综合胸部物理治疗能提高患者舒适度、促进痰液的排出,更有效地预防肺部感染。

  • 标签: 综合胸部物理治疗 颈髓损伤 肺部感染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随着气管切开适应证在临床实践中的延伸,越来越多病情复杂和危重的患者接受了这种气道保护性治疗,这也对气管切开患者的医学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依赖多学科综合管理的模式为气管切开患者的安全和疗效提供保证,其中物理治疗的重要角色随着循证证据的不断发布和更新也更加凸显。本文主要对物理治疗在气管切开患者多学科综合管理中的角色及价值进行综述。

  • 标签: 气管切开 物理治疗 多学科合作 综合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中综合物理干预预防妇科肿瘤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山西省人民医院接受手术的80例妇科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干预组术中运用间歇性充气加压设备(IPC)联合梯度加压弹力袜(GCS)进行干预。对照组术中单独运用IPC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下肢静脉(股总静脉、股深静脉、腘静脉和肌间静脉)的血液流速和管径、血凝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以及D-二聚体]及术后第3天下肢DVT发生率。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患者术后D-二聚体水平和下肢静脉血液流速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下肢静脉血液流速和管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液流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217、4.863、2.946、2.397;P<0.05);两组患者股总静脉、股深静脉和肌间静脉管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17、2.756、2.274;P<0.05),腘静脉管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PT、TT、APTT、FIB、D-二聚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FIB和D-二聚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338、-3.554;P<0.05)。干预组患者术后第3天下肢DVT发生率为2.5%(1/40),对照组患者下肢DVT发生率为20.0%(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35,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患者术后D-二聚体水平和下肢静脉血液流速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84、-0.442、-0.358、-0.308;P<0.01)。结论术中运用IPC联合GCS的综合物理干预措施,能降低妇科肿瘤患者下肢DVT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静脉血栓形成 物理预防 妇科手术 间歇性充气加压设备 梯度加压弹力袜
  • 简介:随着地质测绘工作效率的不断提高,在地质研究领域,有效的测绘手段,必然会助力于地质相关事业发展,地质测绘过程中采取的有效技术措施,给地质工作人员提供了便利性,也精准的服务于地质事业,不仅提高了相关企业的勘察效率,也充分为国家相关部门提供了有效支撑。随着地质测绘工作的深入发展,以及社会各个行业中的测绘工作需求加大,研究地质测绘对于地质的重要意义是必要的,不仅提高了认识,也为进一步有效开展地质测绘工作提供了保障,希望结合本文简明阐述,能够为相关地质研究工作者提供有效借鉴与参考。

  • 标签: 地质测绘 重要意义 地质 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物理因子疗法联合综合消肿治疗(CDT)对盆腔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淋巴水肿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间就诊于我院的盆腔肿瘤术后下肢淋巴水肿患者62例,根据患者下肢淋巴水肿程度将其分为轻度组(20例)、中度组(23例)及重度组(19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物理因子治疗(包括中频电疗、空气波压力治疗及超声波治疗等)及CDT治疗(包括手法引流、多层绷带包扎、功能锻炼及家庭护理等),连续治疗20 d为1个疗程。于治疗1个疗程后分别检测各组患者下肢周径变化,并采用多频生物电阻人体成分分析仪检测患肢细胞外水分比率变化情况。结果经1个疗程治疗后3组患者患肢水肿程度、患肢细胞外水分比率均较入选时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并且治疗后重度组患肢细胞外水分比率下降值[(10.68±2.06)%]明显大于轻度组及中度组[分别为(6.74±2.18)%和(8.54±1.85)%],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物理因子疗法联合CDT治疗能有效促进盆腔恶性肿瘤术后患者淋巴回流,减轻患肢肿胀,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盆腔恶性肿瘤 下肢淋巴水肿 物理因子疗法 综合消肿治疗
  • 简介:摘要现阶段,找矿技术发展水平不均衡的问题主要是由于找矿技术以及现有的矿产开发环境复杂等因素造成的。我国的矿产资源蕴藏丰富,地域辽阔,实际的地质环境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一些地形较为复杂或开发技术难度高的矿产资源很难被充分利用。在此基础之上,提升深层地质找矿技术应用水平成为能源产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方向。

  • 标签: X荧光技术 甚低频电磁技术 定向钻探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我国质性研究尤其是现象学研究方法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近年来,解释现象学分析(IPA)逐渐得到护理同仁的关注,虽已有初步实践,但也呈现出一些有待改进的问题,如对IPA理解存在偏差、研究过程不够严谨与研究报道不够透明、分析结果质量欠佳、原始资料证据不够充足等。对此,本文拟在剖析IPA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供理论知识及可借鉴的学习案例,以期提高我国护理人员对IPA理论知识与实践方法的认识,促进该方法在我国护理领域的合理运用与积极发展。

  • 标签: 护理 现象学 解释现象学分析 质性研究 综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矿产作为一种极其重要的物质能源,在国家建设发展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随着近些年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也不断加大,在此形势背景下,加强地质矿产勘探,做好地质找矿工作就显得至为重要,本文中笔者将结合自身的实践工作经验,对地质找矿中的地质矿产勘探技术应用做出相关探讨。

  • 标签: 地质矿产勘探 地质找矿 技术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自闭特质水平的高中生在模糊情境中解释偏向的变化特点,考察解释偏向在跨自我/他人相关条件下的一致性。方法采用自闭谱系商数量表对安徽省某高中1 080名高中生进行调查,按照分数高、低27%的标准筛选出高自闭特质组被试(n=266)和低自闭特质组被试(n=266)。采用模糊情境范式测量两组被试在自我和他人条件下对模糊性信息的积极解释频数。使用SPSS 26.0进行描述性统计,jamovi 2.2.3进行广义混合线性模型分析。结果(1)自闭特质水平组间效应结果表明:高自闭特质组的积极解释频数显著低于低自闭特质组[54.5(11.8),57(11.8)] (χ2=13.99,P<0.001);自闭特质水平和模糊情境类型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在正性模糊情境中,高自闭特质组的积极解释频数均小于低自闭特质组[33(4),34(3) ](P<0.001);在负性模糊情境中,高、低自闭特质组的积极解释频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模糊情境类型主效应结果表明:正性模糊情境下的积极解释频数显著高于负性模糊情境[33(4),23(9.25)] (χ2=1 348.50,P<0.001);自闭特质水平和模糊情境类型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高、低自闭特质组在正性模糊情境下的积极解释频数[33(4),34(3)]均大于负性模糊情境[22(10),24(9) ](P<0.001)。(3)自我/他人相关条件的主效应结果表明:熟悉他人条件的积极解释频数[19(4)]显著高于自我相关条件[19(5)]和陌生他人条件[19(5)](χ2=9.51,P<0.01),自我相关条件和陌生他人条件的积极解释频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糊情境类型和自我/他人相关条件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在正性模糊情境中,熟悉他人条件的积极解释频数大于自我相关条件(P<0.01);在负性模糊情境中,不同自我/他人相关的积极解释频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高、低自闭特质的高中生对模糊情境倾向于表现出积极解释,正性模糊情境和熟人条件下的积极解释偏向更高。(2)高自闭特质个体相对于低自闭特质者对模糊情境做出的积极解释偏向较少,但这种差别主要表现在正性模糊情境下。(3)当处于负性模糊情境下,高、低自闭特质组产生的积极解释频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且具有跨自我和他人条件的一致性。

  • 标签: 自闭特质 高中生 自我/他人相关 模糊情境 解释偏向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尿液检验结果解释性报告系统。方法收集2008—2018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患者2 899 917份、体检710 971份尿检数据,统计每个项目不同结果的频数分布建立大人群分布,再根据数据分布、项目重要性和结果异常程度,建立每个样本的健康指数和各项目的异常等级。收集糖尿病、尿路感染、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疾病数据,按性别、年龄匹配同数量的健康对照组。基于AdaBoost算法的集成学习器建立模型并评估算法性能。用JAVA开发数据展示软件。用199份异常尿液检验结果,人工验证模型的准确性。结果每份报告分为正常、异常、疾病、危重4个等级;单个项目结果判断为正常、轻度、中度、重度、极度5个等级并提供大数据的人群分布;基于AdaBoost机器学习模型运用于7种疾病的训练准确度(≥88.3%)、真阳性率(≥80.0%)、曲线下面积(≥0.954)。开发的JAVA软件展示上述结果,并包括病历和结果、历史结果、个性化建议、异常项目科普、在大人群数据中的位置等内容。异常尿液结果可能的疾病相似度,人工验证机器学习模型的准确率为82.41%(164/199)。结论本研究建立了智能的结果解释性报告系统,能区分报告异常程度,具有较高疾病预测准确性,可提供个性化的临床决策信息。

  • 标签: 人工智能 机器学习 大数据 尿干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