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中古时期龙脑香在阿拉伯就曾广泛应用。传入中国后,中医药吸收融合龙脑香相关域外知识,在药性、功效、主治等方面经过理论和实践总结,对龙脑香进行"中药化"知识建构。龙脑香在唐代作为一味独立的本草,正式载入本草著作,宋降以来,其药用知识不断拓展。中医药对外来药物"以文化之"的过程,可以反映药物知识形成与积累的过程,为外来药物的"中药化"提供历史镜鉴,也为探索中药知识形成与发展模式提供思路。

  • 标签: 龙脑香 外来药物 中药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消毒供应中心针对膝关节表面置换外来手术器械配备过多的现象,运用品管圈(QCC)管理提升配包精准率,提高手供工作效率。方法2018年7~12月于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由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室、骨关节外科和器械商多方联合开展QCC活动。回顾分析2018年1~6月骨科膝关节表面置换外来器械在消毒供应中心产生的管理问题,制定的整改方案有:培训和考核消毒供应中心人员识别膝关节表面置换外来器械,并制成器械图谱作为工作指引;规范医生通知器械商手术信息的方式;规范器械商按手术信息准确配置。结果膝关节表面置换外来手术器械配置精准率由改善前的10.42%上升到改善后的96.72%,较活动前提升了86.30%,运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以P<0.000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目标达标率146.62%。并在多方合作下促成了器械商配备备用包,应急情况得到保障,更好地保障了患者安全。结论对骨科膝关节表面置换外来器械管理采用QCC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较好地提升膝关节表面置换外来器械配置精准率,致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效率和骨科医生的手术效率均有提高,规范了器械商对膝关节表面置换外来器械的配置流程。

  • 标签: 外来器械 膝关节表面置换 消毒供应中心 品管圈 精准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翼缘支撑移植物矫正鼻翼退缩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间,重庆美莱整形美容医院应用鼻翼缘支撑移植物共矫正鼻翼退缩畸形患者23例,男2例,女21例,轻度11例,中度12例,年龄19~33岁。手术方式均采用肋软骨综合隆鼻术,术中将2条长条形肋软骨作为支撑移植物固定于鼻翼软骨外侧脚和上外侧软骨面上,远端置入已钝性分离的鼻翼缘皮肤囊袋内,并同时将支撑移植物远端与鼻翼缘皮肤行皮肤外固定,矫正鼻翼退缩畸形。观察患者术后效果。结果2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1~12个月,鼻翼退缩畸形矫正效果明显,无复发,鼻翼缘无挛缩变形,无伤口愈合困难。3例出现鼻翼缘支撑移植物轻微显形,因患者无特殊不适,未做进一步处理。所有患者均对鼻翼退缩畸形矫正效果表示满意。结论鼻翼缘支撑移植物是一种有效、简易的矫正鼻翼退缩的新方法,临床效果稳定,术后满意度高。

  • 标签: 肋软骨 鼻成形术 鼻翼,退缩 鼻翼缘移植物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动物实验验证临床双肝移植后移植物萎缩的现象。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18只,8~10周龄,体质量230~250 g,术前禁食12 h。12只SD大鼠作为供体,6只作为受体。建立大鼠双肝移植模型,通过磁共振检查观测受体大鼠术后移植物体积变化。采用成组t检验比较受体大鼠左、右侧移植物体积和重量。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移植肝叶均为双右上叶。供肝重量和受体大鼠肝重量分别为(4.30±0.06)和(9.4±0.2)g,移植物与受体大鼠体质量、肝重量比分别为1.79%~1.88%、45.7%~46.8%。手术时间(70±4)min,冷缺血时间(30.0±1.5)min,热缺血时间(12.0±1.5)min,无肝期(20.0±2.5)min。6只受体大鼠双肝移植后1 d行磁共振检查,两侧移植物体积相同;术后15 d行磁共振检查,有3只发生单侧移植物萎缩。结论大鼠双肝移植后部分受体一侧移植物会发生萎缩。

  • 标签: 双肝移植 萎缩 体积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进食藜导致的植物日光性皮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对2013—2017年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诊治的11例进食藜引起的植物日光性皮炎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均为女性,年龄45 ~ 62岁,起病前1 ~ 2 d内均有进食藜史和日光暴露史。临床均表现为颜面部、双手背、前臂暴露处对称分布的非凹陷性肿胀性红斑,表面紧张光亮,伴痛痒。6例患者血白细胞计数升高,1例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升高。均系统给予甲泼尼龙、氯雷他定等治疗,2例同时应用人免疫球蛋白,3例口服洛芬待因,并均予外用药物对症治疗。10例治疗7 ~ 10 d后好转出院,1年后随访均无色素沉着及瘢痕;1例出现双手背皮肤坏死,遗留皮肤瘢痕。结论进食藜导致的植物日光性皮炎常表现为暴露部位肿胀性红斑,及时给予抗过敏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

  • 标签: 皮炎,光毒性 藜草 植物日光性皮炎
  • 简介:摘要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常见并发症。allo-HSCT前,对患者采取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标准预防方案,可明显降低其急性GVHD(aGVHD)发生率,但是对降低cGVHD发生率效果不明显。现阶段以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为代表的GVHD预防方案,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cGVHD发生率及疾病严重程度。糖皮质激素是cGVHD的一线治疗药物,对于激素难治性cGVHH(SR-cGVHD)患者,目前已有多种新型二线药物,但尚无首选治疗方案。靶向cGVHD生物标志物的相关研究,将为其治疗提供新的方向。笔者拟就cGVHD的预防、治疗及生物标志物相关研究的新进展进行阐述。

  • 标签: 造血干细胞移植 移植物抗宿主病 慢性病 预防和防护用药 药物疗法 生物学标记
  • 简介:摘要重楼属植物有极高药用价值,我国重楼属南重楼组有4种8个变种,均为入药种类,南重楼组各类群是中药重楼的来源和各产地药用植物的核心来源。陕西是重楼主产区之一。本文梳理并分析了陕西产重楼属南重楼组的种类调查、药用状况、有效组分测定分析、药理作用、内生菌测序分析、资源分布及综合利用、规范化生产种植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对陕西产重楼属药用植物资源的深入研究和合理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

  • 标签: 重楼属 南重楼组 陕西省 药用植物 资源 综述
  • 简介:摘要植物药对结肠癌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姜黄素、多糖(苹果多糖、香菇多糖)、皂苷(重楼皂苷、人参皂苷)、白藜芦醇、槲皮素等植物药可通过不同信号通路抑制结肠癌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凋亡。此外,植物药还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血管生成、减轻化疗药物不良反应、逆转肿瘤细胞耐药等作用。了解植物药对结肠癌的防治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能为结肠癌的临床防治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及治疗思路。

  • 标签: 植物药 结肠肿瘤 药理作用 分子作用机制
  • 简介:摘要近年,随着我国器官来源的成功转型,心脏死亡后捐献肾移植数量越来越多,供肾质量评估与合理舍弃成为一个紧迫而重要的临床课题。本文报道2例心脏死亡后器官捐献供肾移植,开放后移植肾暗紫超过半小时无缓解,但术后移植肾功能逐渐自行恢复。这种现象以往未见报道,希望本文给将来类似病例提供一定参考。

  • 标签: 肾移植 移植物 再灌注损伤
  • 简介:摘要翼状胬肉是我国常见的眼表疾病,以手术治疗为主,其中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各种类型组织材料移植术效果最佳,复发率明显低于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为了进一步简化手术操作,改善患者术后不适症状,移植物的固定方式从传统的缝线缝合转变为各种无缝线的固定方式,均取得不错效果。本文总结和分析目前翼状胬肉切除术中常用的移植物类型及其固定方式,以期为眼科临床开展工作提供参考。(中华眼科杂志,2020,56:155-160)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及探讨心脏移植术后早期原发性移植物衰竭的处理方法、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9年9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74例心脏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所有受者均采用巴利昔单抗免疫诱导,手术采用经典的双腔静脉吻合原位心脏移植。其中14例受者在术后早期出现原发性移植物衰竭,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采用体外膜氧合(ECMO)、ECMO+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以及单纯IABP的机械辅助循环支持。14例受者中13例为男性,女性1例;年龄为(51.1±9.5)岁(30~63岁);供者年龄为(42.7±6.5)岁(29~53岁);供受者体重比为0.91±0.12(0.73~1.27);供心缺血时间为(251.2±117.5)min(62~370 min)。所有受者均在术中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检查发现移植物功能衰竭(5例表现为右心室功能障碍,9例双心室功能障碍),故在术中体外循环停机前给予机械辅助循环支持,其中ECMO辅助2例,ECMO+IABP辅助8例,单纯IABP辅助4例。结果心脏移植术后早期发生原发性移植物衰竭者占18.9%(14/74)。出现原发性移植物衰竭受者5例(35.7%)住院死亡。ECMO脱机率为80%(8/10),IABP脱机率为100%。余9例存活受者,机械辅助循环时间:ECMO为(154.2±46.5)h(104~216 h),IABP为(176.2±64.5)h(78~288 h)。随访24个月,9例受者健康存活,门诊定期复查心脏超声多普勒检查提示心脏收缩功能良好,无明显排斥反应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结论机械辅助循环(ECMO和/或IABP)支持是其治疗心脏移植后原发性移植物功能衰竭的有效手段;经机械辅助循环救治成功后,受者远期存活率及疗效满意。

  • 标签: 心脏移植 原发性移植物功能不全 机械辅助循环
  • 简介:摘要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主要的并发症之一,是移植后非复发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对GVHD发病机制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免疫细胞及细胞因子网络在GVHD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白细胞介素-10(IL-10)在GVHD中的作用已被多次报道,有望成为GVHD潜在的治疗靶点。本综述整理最近在GVHD领域与IL-10相关的文献,总结了IL-10与GVHD发生发展的相关性及治疗研究进展,分列了不同来源的IL-10在GVHD中的作用及潜在的相关临床防治前景。

  • 标签: 移植物抗宿主病 白细胞介素-10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黑龙江省庆安县药用植物的基本情况,为庆安县制定科学的中药材种植规划提供参考。方法以《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实施方案》《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技术规范》为指导,通过现场调查、走访调查等方式对庆安县药用植物开展资源普查,结果录入普查系统,分析省药用植物的种类、生活型、优势科种及区系分布等。结果共记录野生药用植物83科243属380种,草本类有310种,占野生药用植物总数的81.58%。木本类共有70种,占野生药用植物的18.42%;庆安县优势科(含10种以上)有10个,占总属数的49.40%,总种数的52.89%;庆安县野生药用植物分布区系排列前3位分别是中国-日本分布、温带亚洲分布、东北分布,包含了150种,占39.47%。结论本次资源调查基本查清了庆安县中药资源的基本情况,对下一步开展中药资源普查工作具有指导意义,也为当地科普中药知识、发展中药产业提供了支持。

  • 标签: 资源调查 种类分布 生物多样性 庆安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响脑死亡供者供肝移植术后受者早期移植物功能不良(early allograft dysfunction, EAD)的分子标志物及临床因素,建立将分子标志物和临床因素相结合的预测移植术后EAD的预警体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8年8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脏移植中心接受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的87例成年受者的临床资料以及对应的供者临床信息。通过单因素分析,找出EAD的潜在危险因素,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以找出独立危险因素;并从中选取肝移植术后8例发生EAD和8例未发生EAD的组织标本,进行转录组测序,寻找与EAD相关信号通路。结果通过临床数据分析发现供者总胆红素、淋巴细胞以及受者术前总胆红素是脑死亡供者供肝移植术后受者EAD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转录组测序发现EAD不良组与非EAD组之间有3 857个显著差异的mRNA,其中1 751个在发生EAD的供肝组织中表达上调,2 106个下调。通过基因本体论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分析发现炎症与代谢相关的信号通路与移植术后EAD有关。结论早期移植物功能不良相关的炎症与代谢信号通路结合供者总胆红素、淋巴细胞以及受者术前总胆红素对预测肝移植受者早期移植物功能不良的发生具有潜在的诊断意义。

  • 标签: 肝移植 脑死亡 早期移植物功能不良
  • 简介:摘要迄今,能够永久性封闭创面的皮肤替代物仍是以自体皮肤细胞作为种子细胞的自体组织工程皮肤。培养的自体表皮移植物的发展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历程;自体组织工程复合皮肤在结构、功能与疗效上更接近自体断层皮片,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本文从组织工程皮肤应用研究的实际现状出发,就自体组织工程皮肤作为永久性移植物的主要研究进展、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开发与临床应用前景进行综述,以期为自体组织工程皮肤改进及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 皮肤,人工 移植物 皮肤组织工程 培养的自体表皮移植物 自体组织工程复合皮肤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0.1%他克莫司滴眼液治疗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相关干眼症的疗效,并与单纯人工泪液治疗比较。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纳入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就诊伴有干眼症的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cGVHD-DE),随机分为他克莫司(TAC)组和玻璃酸钠(SH)组。收集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初步诊断、发病时间,并记录发病前及治疗后2周、治疗后2个月时患者的视力(VA)、眼表疾病指数(OSDI)、角膜荧光素染色(FL)和泪液分泌试验(SⅠt)结果,采用Keratograph 5M测量患者的泪河高度(TMH)、首次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NIBUTf),结膜充血程度和睑板腺萎缩程度(睑板腺红外成像)等4个干眼相关的客观指标。比较分析0.1% TAC滴眼液治疗cGVHD-DE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采用方差分析、Firedman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检验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21例(42眼),TAC组11例,SH组10例。2组性别构成、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各项干眼相关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周后,TAC组OSDI评分(t=3.99,P=0.003)和双眼NIBUTf(右眼t=2.30,P=0.044;左眼t=2.42,P=0.034)以及SH组的OSDI评分(t=3.20,P=0.011)和右眼NIBUTf(t=2.46,P=0.036),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治疗2个月后,TAC组所有参数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均P<0.05)。而SH组中,OSDI、FL、TMH、NIBUTf和结膜充血程度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但泪液分泌功能和睑板腺功能与基线比较无明显改善。治疗2个月后,TAC组与SH组进行比较,除FL外,其余干眼相关参数TAC组均较SH组改善更明显(均P<0.05)。研究期间TAC组和SH组均未发生明显眼部并发症。结论:0.1%他克莫司滴眼液治疗cGVHD-DE安全有效,眼表分析仪有助于此类患者病情的评估和随访。

  • 标签: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干眼病 他克莫司 玻璃酸钠 眼表综合分析仪
  • 简介:摘要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是目前临床上治疗大部分恶性血液疾病及其他非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的有效手段。随着AHSCT的广泛开展及移植技术的不断进步,移植后患者的成功率及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是AHSCT常见的并发症,且是制约干细胞移植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以糖皮质激素为基础的治疗方案仍然是aGVHD的临床一线标准治疗措施,但长期大剂量激素的应用容易产生耐药性并导致严重并发症。近年来,新型免疫抑制剂、细胞疗法、粪便移植等二线治疗aGVHD效果显著,但尚未达成共识。本文对目前关于治疗aGVHD新方法作一综述,旨在对aGVHD患者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

  • 标签: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移植物抗宿主病 间充质干细胞 一线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抑制NLRC5调控CD4+T细胞功能对小鼠移植物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纯化和富集小鼠(购自中山大学动物实验中心)脾脏来源CD4+T细胞,转染短发卡RNA(shRNA)慢病毒载体NLRC5-RNA干扰(RNAi)-绿色荧光蛋白(GFP);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T细胞组和NLRC5-RNAi组,每组5只。建立小鼠胰岛移植和皮肤移植模型,术前回输已转染慢病毒的CD4+T细胞,术后观察各组胰岛和皮肤移植物生存情况,并于术后第7天检测移植胰岛和移植皮肤外周血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0和干扰素(IFN)-γ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细胞内淋巴细胞亚群分化情况。组间差异采用t检验。结果移植术后NLRC5-RNAi组胰岛移植物葡萄糖耐受更好。NLRC5-RNAi组胰岛中位生存时间[(19.0±3.4) d]较对照组[(11.6±1.9) d,t=5.156,P<0.01]和T细胞组[(10.0±1.4) d,t=4.151, P<0.01]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LRC5-RNAi组皮肤移植物的中位生存时间[(15.4±3.8) d]较对照组[(8.0±0.9) d,t=3.375, P<0.05]和T细胞组[(7.8±0.8) d,t=3.848, P<0.05]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周血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提示胰岛移植NLRC5-RNAi组IL-10表达量[(344.0±4.1) ng/L]较其他组升高(t=124.141,P<0.01),IFN-γ表达量[(85.1±6.6) ng/L]较其他组降低(t=7.63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皮肤移植NLRC5-RNAi组IL-10表达量[(275.9±12.5) ng/L]较其他组升高;IFN-γ表达量[(96.6±2.5) ng/L]较其他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90,P<0.01);流式细胞术提示胰岛移植NLRC5-RNAi组脾脏细胞中辅助性T细胞(Th2)含量[(0.190±0.053)%]较其他组升高(t=5.220,P<0.05),Th1含量[(0.810±0.036)%]较其他组降低(t=6.219,P<0.05);皮肤移植NLRC5-RNAi组Th2含量[(0.130±0.012)%]较其他组升高(t=21.060,P<0.01),Th1含量[(0.180±0.026)%]较其他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48,P<0.05)。结论抑制NLRC5基因表达后,CD4+T细胞分化偏向Th2,表达Th2型细胞因子增多,一定程度上延长了移植物存活时间,对移植免疫耐受的诱导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NLRC5 慢病毒转染 CD4+T细胞 胰岛移植 皮肤移植 免疫耐受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1例类固醇耐药患者因供者淋巴细胞回输后引起皮肤严重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循证实践方案。方法明确患者的临床问题,通过制订严密的检索策略,按照"6S"金字塔模型从顶端向底端依次检索相关文献,评价证据级别后确定最佳临床证据。结合团队经验及患者实际情况,严防感染的同时进行类固醇耐药患者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治疗,使用局部高浓度他克莫司涂抹加无菌敷料封闭进行湿性愈合的无创方法,相较于有创的体外光分离置换疗法,该法避免了穿刺及光疗可能带来的系列并发症。结果患者于治疗后的5 d肿胀疼痛缓解,本次住院的第15天痊愈出院。结论局部高浓度他克莫司涂抹加无菌敷料封闭进行湿性愈合的无创方法能缓解和治疗类固醇耐药患者的皮肤严重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症状,对临床类似病例具有借鉴意义。

  • 标签: 类固醇耐药 供者淋巴细胞回输 移植物抗宿主病 循证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VAR)后移植物感染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2011年1月至2019年6月诊治的腹主动脉瘤EVAR术后移植物感染的患者资料,并对感染原因、临床表现、再次干预方式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15例患者均为男性,中位年龄65岁(48~77岁),与首次EVAR的中位间隔时间为7.5个月(21 d~27个月),合并主动脉肠瘘(AEF)6例(40%),细菌培养阳性率47%(7/15)。4例(AEF 2例、无AEF 2例)接受保守治疗。11例(AEF 4例,无AEF 7例)接受手术取出支架,其中9例行腋-双股动脉旁路+主动脉残端闭合,2例行原位腹主动脉重建,其中合并AEF者同时进行了肠瘘修补术。30 d内死亡率为33%(5/15),围术期死亡3例,保守治疗2例且为合并AEF患者。10例存活患者中位随访时间33个月(6~54个月)。2例保守治疗者中长期死亡率为50%(1/2),感染再发率为100%(2/2);8例术后患者仅1例2年后死于脑血管意外,中长期死亡率为13%(1/8),感染再发率为0%(0/8)。患者总体死亡率为47%(7/15),其中合并AEF患者(67%, 4/6)30 d内死亡率高于无AEF者(11%, 1/11)(P=0.047),而合并AEF(50%,1/2)和无AEF患者(25%,2/8)中长期死亡率及感染再发率无明显差异(P=0.38)。结论EVAR术后移植物感染死亡率高,而合并AEF患者早期死亡率高。保守治疗往往效果不佳,基于充分的抗感染后的外科治疗是一个有效的干预措施。

  • 标签: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 移植物感染 主动脉肠瘘 死亡率 腋-双股动脉旁路 原位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