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作者: 左正敏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0-15
  • 出处:《中国全科医学》2021年8月 第25卷 第35期
  • 机构:六盘水首钢水钢总医院,贵州 六盘水553000
  • 简介:目的:分析银质针导热治疗在腰背肌筋膜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在本院接受诊治的的74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视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划入治疗组与观察组(n=37)。治疗组实施银质针导热治疗,观察组实施神经阻滞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VAS评分、临床疗效及患者的自主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距,治疗后第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治疗组患者的VAS评分均相对较低,与观察组患者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症状恢复率是83.78%,治疗组患者的症状恢复率是97.3%,治疗组的症状恢复率更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进食、如厕、床椅转移及平地行走分数均低于治疗组患者,差距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研究证明,治疗组患者在经过银质针导热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无的有8例(21%),1~3个的有22例(59%),3个以上的有7例(20%),治疗组的总发生率为79%,观察组患者在经过神经阻滞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无的有2例(6%),1~3个的有16例(43%),3个以上的有19例(51%),治疗组的总发生率为94%,在采用银质针导热治疗后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采用神经阻滞治疗后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之间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质针导热治疗腰背肌筋膜炎,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自主生活能力。

  • 标签: 银质针导热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银质针导热疗法对颈椎间盘切除术后轴向症状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就诊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疼痛科颈椎间盘切除术后出现轴向症状患者25例,采用银质针导热治疗,间隔1~2 d治疗1次,3~5次为一个疗程。以疼痛数字等级法(NRS)对治疗前、治疗后1 d、1及3个月时疼痛程度进行评估,以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法评价治疗前、治疗后1及3个月时的生活质量。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1、3个月时NRS评分分别为(2.5±1.1)、(2.9±0.9)分,较治疗前(7.8±1.0)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1、3个月时,在SF-36评分的8个维度中,6个维度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3个月时,优效5例,良效14例,差效3例,无效3例,优良率76%(19/25例)。结论银质针导热疗法能有效治疗颈椎间盘切除术后轴向症状的疼痛,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颈椎骨 手术后 银质针 轴向症状 数字等级评分 简明健康测量量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甲基化寡核苷酸诱导热休克蛋白A2(HSPA2)基因甲基化对胰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检测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诊治的90例胰腺癌患者(PAN组)和50例胰腺良性疾病患者(CON组)HSPA2基因甲基化,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胰腺癌患者中HSPA2基因甲基化和未甲基化生存时间的差异。合成设计不同寡核苷酸(MON、UON、CON-a、CON-b和CON)转染PANC-1胰腺癌细胞,比较转染前、后PANC-1胰腺癌细胞HSPA2基因甲基化、吸光度、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差异。结果PAN组胰腺癌患者HSPA2基因甲基化率显著低于CON组(13.3%比82.05%,χ2=61.537,P<0.05)。PANC-1、SW1990、HPAF-Ⅱ及CFPAC-1胰腺癌细胞中HSPA2为未甲基化状态。PAN组胰腺癌患者中HSPA2基因甲基化者生存期显著高于HSPA2基因未甲基化患者[(16.88±0.67)个月比(11.34±0.51)个月,Logrank=15.195,P<0.01]。MON组可成功诱导PANC-1胰腺癌细胞HSPA2基因甲基化,S期、G2/M期和增殖指数均显著低于UON组、CON-a组、CON-b组和CON组PANC-1胰腺癌细胞(S期分别为25.8±1.9、32.6±2.7、32.4±2.5、32.7±2.9、32.8±2.3,G2/M期分别为7.7±1.1、9.5±1.4、9.4±1.5、9.7±1.6、9.5±1.5,增殖指数分别为0.35±0.06、0.43±0.06、0.44±0.05、0.45±0.07、0.46±0.05,F=36.140、45.250、102.210,P<0.05),G0/G1期和凋亡率均显著高于UON、CON-a、CON-b和CON组(G0/G1期分别为61.3±2.1、55.8±3.2、55.2±3.5、54.9±3.7、55.1±2.9,凋亡率分别为24.7±1.8、21.6±2.1、21.4±2.3、21.5±2.5、21.6±2.4,F=47.280、72.140,P<0.05)。结论胰腺癌的发病机制与HSPA2基因去甲基化有关,HSPA2基因去甲基化为胰腺癌患者生存时间影响因素。甲基化寡核苷酸可诱导胰腺癌HSPA2基因甲基化失活而抑制细胞增殖并促进凋亡。

  • 标签: 胰腺癌 甲基化寡核苷酸 热休克蛋白A2 细胞增殖 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