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年龄、性别的上海市居民期望寿命和健康期望寿命的差异。方法分析比较上海市和全球长寿国家/地区期望寿命的变化趋势;利用全球疾病负担研究建立的疾病和健康结局的失能权重,应用Sullivan法测算上海市居民健康期望寿命,并分析不同年龄、性别人群的健康寿命损失。结果近40年,上海市期望寿命增长了10.86岁,2016年上海市居民期望寿命为83.18岁,其中男性80.83岁,女性85.61岁。健康期望寿命为69.46岁,其中男性为68.68岁,女性为70.23岁;与期望寿命的差距分别为13.72、12.15和15.38岁;分别占期望寿命的16.49%、15.02%和17.97%。与期望寿命相同,各年龄组女性的健康期望寿命均高于男性,平均差距为1.76岁,两者差距在20~24岁组最小为1.36岁,70~74岁组最大为2.24岁。健康期望寿命损失率随着年龄的上升而上升,<65岁女性高于男性,≥65岁则相反。结论上海市期望寿命已达世界领先水平,但健康寿命损失较大,需要在降低死亡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寿命质量,尤其是女性和≥65岁男性是重点关注人群。

  • 标签: 期望寿命 健康期望寿命 健康寿命损失
  • 简介:摘要健康预期寿命(HLE)研究是老龄化社会和健康中国建设需求,但我国尚未制定具体政策目标值,也未官方公布过HLE。需建立HLE指标体系,指导HLE测算和研究。根据WHO对健康的定义,融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全健康和主动健康理念,在梳理国际现有HLE指标体系基础上,基于WHO的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和国际疾病分类框架,提出了多维度HLE指标体系概念框架和指标结构。概念框架包括基本的身体、心理、行为、社会和环境健康5个维度,同时增加测量残障程度的综合指标“失能指数”。以此为基础,提出HLE主要健康测量指标的框架,包括行为因素、生理和病理原因、残障、功能受限、失能和死亡,并进一步讨论了HLE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数据类型和来源。本文有助于促进HLE研究和实践,助力老龄化应对和健康中国建设。

  • 标签: 健康预期寿命 指标体系 健康中国 老年化社会
  • 简介:摘要军用雷达不同于一般民用产品,对产品运行质量有着较高要求。随着我国军用雷达研制技术进步发展,国家愈发重视雷达研发工作的安全性。本文中选择以全寿命周期为切入点,分析做好军用雷达装备安全管理的措施,延长军用雷达使用寿命

  • 标签: 军用雷达装备 全寿命周期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期望寿命相关指标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衡量人群总体健康水平或疾病负担的指标之一。随着长期随访的人群队列的增加,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探索此类指标的影响因素。本文将就期望寿命相关研究中较常采用的指标及其定义、计算的基本原理和在慢性病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应用实例进行综述。

  • 标签: 期望寿命 健康 计算原理 慢性病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健康期望寿命(HLE)的影响因素。方法检索7个中英文数据库截至2022年5月7日收录的近三年相关文献。筛选纳入有关HLE影响因素的原始研究,影响因素包括疾病与伤害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基于健康决定因素的生态学模型将疾病与伤害的影响因素分为5个层次:个人特质、个体的行为与生活方式、社会社区网络、生活和工作条件、宏观上的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状态。梳理研究地区、HLE指标、研究人群、影响因素、数据来源和结果等内容,应用证据图谱对不同HLE指标和两个维度影响因素的报告文献频次进行可视化展示,并进一步提取四大权威医学英文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的实证研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共纳入90篇文献,其中在中国开展的文献研究占28.9%(26篇)。报告疾病与伤害的文献53篇,全部涉及非传染性疾病,且占比最大(58.9%)。报告健康决定因素77篇,涉及生态学模型5个层次,所有文献会同时报告多层次。其中个人特质的文献数最多,共53篇(58.9%);个体的行为与生活方式47篇(52.2%);社会社区网络10篇(11.1%);生活与工作条件35篇(38.9%);宏观上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状态8篇(8.9%)。提取四大权威医学英文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近三年发表的HLE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21篇,其中涉及非传染性疾病和个人特质的文献最多,分别有11篇(52.3%)和12篇(57.1%)。非传染性疾病是全球伤残调整寿命年贡献的最主要因素,个体的行为与生活方式为最易被改变因素。结论近三年HLE影响因素研究主要集中于对非传染性疾病与个人特质的研究;未来应当深入探讨个体的行为与生活方式和职业环境因素。

  • 标签: 健康期望寿命 影响因素 健康决定因素
  • 简介:摘要金属波纹管作为机械、航天航空以及核电、能源等行业的关键部件,其可靠性、质量的高地直接决定其性能的优劣。本文通过对金属波纹管疲劳寿命试验相关理论和当前疲劳寿命试验存在的不足的研究,建立了一套疲劳寿命试验系统,为疲劳寿命分析软件提供可靠的数据奠定了基础,进而提高了波纹管的设计精度和可靠性。

  • 标签: 金属波纹管,可靠性,疲劳,寿命,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上海市居民健康状况,测算健康期望寿命,分析影响居民健康相关因素,为卫生决策提供有力的信息和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取上海市≥18岁户籍居民作为调查对象,采用WHO在世界健康调查中使用的自评健康调查问卷,进行居民自评健康状况调查。应用CHOHT模型校正自评健康调查数据,获得人群自报伤残测度,结合上海市居民出生、死亡和人口资料编制人口寿命表计算期望寿命,采用Sullivan法测算居民健康期望寿命。结果2017年上海市≥18岁成年人自评伤残测度为0.25,女性(0.28)高于男性(0.23);≥18岁成年人期望寿命为65.76岁,女性(68.22岁)高于男性(63.39岁);≥18岁成年人健康期望寿命为47.99岁,男性(49.05岁)高于女性(47.14岁);健康期望寿命在期望寿命中的比例随年龄增加逐渐降低,18岁组居民健康期望寿命占期望寿命比例为72.97%,至85岁组仅为39.00%。结论上海市成年人男性健康水平高于女性,随着年龄增加健康期望寿命损失占期望寿命的比例越来越高。应重视提高女性、老龄等人群的生存质量,提升对影响居民寿命质量的慢性病等重大疾病防控,加强重点人群的长期照护及健康支持体系,提升居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 标签: 自评健康 健康期望寿命 Sullivan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使用的相关因素,为延长血液透析患者AVF使用寿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选取2004年10月至2017年6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AVF手术并使用其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AVF使用寿命的影响因素。通过问卷调查、查阅医院病历系统和血液透析记录单等方式,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透析资料和实验室指标。根据内瘘功能状态将患者分为失功组及通畅组,对比两组资料之间的差异。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AVF使用寿命的影响因素,Kaplan-Meier方法绘制生存曲线。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187例,内瘘失功组47例,通畅组140例,两组患者在糖尿病占比、血浆白蛋白水平、尿酸水平、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水平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HR=9.348,95%CI 3.507~24.918,P<0.001)和低白蛋白血症(HR=12.650,95%CI 2.925~54.714,P=0.001)是AVF使用寿命短的危险因素。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MHD患者AVF使用寿命明显短于未合并糖尿病的MHD患者(Log-rank χ2=13.191,P<0.001);低白蛋白血症的MHD患者AVF使用寿命明显短于无低白蛋白血症的MHD患者(Log-rank χ2=13.591,P<0.001)。结论糖尿病及低白蛋白血症是AVF使用寿命短的危险因素,应积极制定干预方案,延长AVF的使用寿命

  • 标签: 肾透析 动静脉瘘 危险因素 生存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计算上海市静安区户籍居民健康期望寿命(HALE)。方法于2017年6—8月,以全区14个街道(镇)为研究现场,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抽取4 159名户籍居民为研究对象。通过自评健康量表收集居民健康状况资料,采用CHOPIT模型对自评健康状况调查数据进行校正后获得居民健康率,18岁以下人群健康率采用18岁组参数予以替代,使用Sullivan法计算上海市静安区居民健康期望寿命。结果4 159名对象年龄为(56.46±15.19)岁,范围为(18~98)岁;其中男性1 768名(42.5%);居民总体健康率为74.96%,其中男、女性健康率分别为76.87%、72.45%。随着年龄的增长,健康率随之下降(Z=265.51,P<0.001),男性健康率高于女性(χ²=2 154.54,P<0.001)。0岁组HALE为64.29岁,其中男、女性分别为66.25、63.57岁;18岁居民HALE为48.18岁,其中男、女性分别为49.07、47.46岁;男性各年龄组健康期望寿命均高于女性;随着年龄的增加,人群HALE逐渐减少。结论上海市静安区健康期望寿命存在明显的性别、年龄差异,女性及老年人群的健康问题值得关注。

  • 标签: 预期寿命 健康调查 自评健康
  • 简介:摘要前列腺癌是老年男性发病率极高的恶性肿瘤,精确评估预期寿命对于老年前列腺癌患者的治疗决策至关重要。但准确评估个人的预期寿命仍是一大难题。目前,我们评估预期寿命的方法主要包括查询寿命表、在线预测问卷、步态速度监测、考虑合并症及综合预测模型。前三者评估方式较为便捷,在临床上操作性较强,而合并症计算和综合模型在降低了部分便捷性的同时提高了预测预期寿命的准确性。应用综合预测模型是目前较为推荐的评估方式,但尚无一种预测模型能够完美地评估预期寿命。评估预期寿命的方法仍需要更深入的优化及验证。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老年人 预期寿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山东省居民归因高盐饮食相关疾病死亡和寿命损失。方法利用2016年山东省与原卫生部联合减盐防控高血压项目终末期评估调查获得的24 h尿钠和血压值,结合2016年全省居民死因监测数据,按照比较风险评估理论,计算各类疾病归因分值(PAF)和因高盐饮食导致死亡,利用寿命表法计算归因期望寿命损失。结果2016年山东省因高盐饮食导致死亡32 987人,占相关疾病死亡的11.74%,占全部死亡的4.95%。男性因高盐死亡比例(13.51%)高于女性(9.17%)。高盐饮食导致死亡的疾病主要是心脑血管疾病(90.82%),其次为胃癌(8.10%)和慢性肾病(1.08%)。城市居民PAF(13.87%)高于农村(10.87%)。高盐饮食导致山东省居民期望寿命减少0.58岁。高盐饮食所致不同疾病对期望寿命损失作用不同,缺血性心脏病位居首位,其次为脑出血和脑梗死。结论山东省居民归因高盐饮食死亡的比例较高,心脑血管疾病是高盐饮食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高盐饮食严重影响山东省居民健康,还需加强减盐干预工作。

  • 标签: 高盐饮食 死亡 期望寿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0-2019年广州市期望寿命和健康调整期望寿命(HALE)的时空分布,量化不同病因及其后遗症对健康的综合影响。方法利用2010-2019年广州市CDC的死因监测数据和全球疾病负担研究公开数据,基于寿命表法和沙利文法分别估算期望寿命和HALE,以伤残损失寿命年折合法计算去病因健康调整期望寿命。使用Joinpoint对数线性回归分析时间趋势,并描述空间分布。结果2019年,广州市居民期望寿命为82.9岁(男性80.1岁,女性85.9岁),HALE为75.6岁(男性74.0岁,女性77.3岁)。中心城区相对城区边缘有更高的期望寿命和HALE,且期望寿命与HALE的差值更小。2010-2019年,广州市居民期望寿命和HALE整体呈上升趋势。全市期望寿命增加2.8岁[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0.4,95%CI:0.3~0.4],其中,男性和女性分别增加2.8岁和2.9岁;全市HALE增加2.4岁(AAPC=0.3,95%CI:0.3~0.4),其中,男性和女性分别增加2.5岁和2.2岁。因传染性疾病、孕产妇疾病、新生儿疾病和营养疾病失去的平均健康寿命中位数为6.2年(AAPC=-4.2,95%CI:-5.3~-3.1),因非传染性疾病失去的平均健康寿命中位数为14.7年(AAPC=1.6,95%CI:0.9~2.3),因伤害失去的平均健康寿命中位数为6.3年(AAPC=-3.5,95%CI:-4.5~-2.6)。其中,因肌肉骨骼疾病、皮肤和皮下疾病、心血管疾病、营养不良、糖尿病和肾脏病失去的平均健康寿命中位数高居前5位。结论2010-2019年广州市居民期望寿命和HALE稳定增长,但城区边缘居民的生命质量低于中心城区。非传染性疾病是健康寿命损失的主要原因。需根据地域特征制定健康政策和防治措施,针对重点疾病合理分配社会医疗资源,以降低其疾病负担。

  • 标签: 期望寿命 健康调整期望寿命 生命质量 疾病负担 时空分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近20年天津市居民期望寿命变化规律以及对期望寿命增量的影响因素。方法应用简略寿命表、期望寿命差异的年龄和死因分解法对天津市户籍居民1999-2018年死因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计算不同年龄、不同疾病死亡率对期望寿命增量的贡献值和百分比。结果20年间天津市户籍居民期望寿命增加了4.97岁,男性、女性期望寿命分别增加4.11岁和5.86岁,女性增幅高于男性。0岁组死亡率下降对期望寿命增加的贡献率为19.17%,≥55岁组居民死亡率下降对期望寿命的增加贡献较大,累计贡献率为67.38%。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围生期情况、先天畸形以及损伤和中毒死亡率下降对期望寿命提高的贡献较大,贡献率分别为27.27%、21.37%、15.76%、12.22%、6.44%和4.86%。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糖尿病、神经系统疾病等死亡率的增加对≥75岁人群寿命增长产生负向作用。天津市期望寿命增加具有阶段性特点,1999-2011年为76.72~81.46岁,具有上升趋势(t=9.11,P<0.001),年度变化百分比(APC)为0.58%;2011-2018年为81.46~81.69岁,为平稳趋势(t=0.89,P=0.387),APC为0.13%。结论1999-2018年天津市居民期望寿命增长主要归因于婴儿、老年人、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围生期情况、先天畸形以及损伤和中毒死亡率的下降,而≥75岁人群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糖尿病、神经系统疾病等死亡率的增加对期望寿命增长产生了负向作用。应加强重点人群、重点疾病的综合防治,进一步提高人群期望寿命

  • 标签: 期望寿命 死亡率 期望寿命分解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掌握2005-2018年全国及分省死亡率及期望寿命现状分布及变化情况。方法利用全国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死因监测数据、全国妇幼卫生监测数据、全国死因监测漏报调查数据及社会决定因素相关协变量数据,对2005-2018年全国及分省居民死亡率及期望寿命进行估计,描述全国及分省死亡率和期望寿命差异及变化趋势。采用死亡数变化分解方法,分析年龄别死亡率、人口老龄化及人口增长原因对全国及分省总死亡数变化的贡献程度。结果2018年,我国居民估计死亡数为10 482 297(95%CI:9 723 233~11 466 875)人,男性6 113 926(95%CI:5 773 158~6 572 407)人,女性4 368 241(95%CI:3 950 075~4 894 468)人;死亡率为755.54/10万(95%CI:701.49/10万~825.78/10万),男性861.78/10万(95%CI:813.75/10万~926.40/10万),女性642.73/10万(95%CI:581.20/10万~720.15/10万);标化死亡率为652.27/10万(95%CI:599.22/10万~721.71/10万),男性806.38/10万(95%CI:755.10/10万~874.31/10万),女性503.37/10万(95%CI:450.50/10万~572.01/10万)。2018年,全国人均期望寿命为77.15(95%CI:75.92~78.11)岁,男性74.81(95%CI:73.57~75.76)岁,女性79.87(95%CI:78.61~80.91)岁。期望寿命较高的省份有上海市、北京市、江苏省、浙江省等发达省份,较低的有西藏自治区、贵州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青海省等欠发达省份。2005-2018年,全国死亡数共增长29.87%,男性27.74%,女性31.29%;其中,年龄别死亡率原因占比-35.74%,人口增长原因占比7.34%,人口老龄化原因占比58.28%。结论2005-2018年,我国居民估计死亡率呈上升趋势,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人口老龄化为其主要原因。期望寿命涨幅较明显,但省际间差异大。

  • 标签: 死亡率 期望寿命 死亡数变化分解 地区差异 变化趋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文章主要针对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在电力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结合当下电力工程造价管理发展现状,从问题的来源、电力工程造价管理问题、电力工程造价管理中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的运用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主要目的在于更好的推动电力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与进步。

  • 标签: 电力工程 全寿命周期 造价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国老年人无失能期望寿命(DFLE)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和影响程度。方法利用中国老年人口健康长寿调查研究2011-2018年数据,采用多状态Markov模型和微观仿真法计算我国≥65岁老年人的期望寿命(LE)、DFLE、DFLE占比(DFLE/LE)及危险因素所致的DFLE损失,利用Bootstrap法估计95%CI。结果我国≥65岁老年人DFLE为14.27(95%CI:13.85~14.74)年,女性高于男性,经济状况较好者高于经济状况较差者;DFLE/LE为86.33%(95%CI:85.52%~87.18%),男性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镇。未定期体检、蔬菜水果摄入不足、吸烟和压力分别造成男性0.74、0.41、0.62、0.12年和女性0.82、0.42、0.19、0.20年的DFLE损失。消除以上4种危险因素,可使我国男女性老年人的DFLE分别增长1.73年和1.45年。结论提高我国老年人DFLE应重点关注男性、经济状况较差的人群。促进老年人定期体检和足量的蔬菜水果摄入、禁烟、缓解老年人压力等措施可提高我国老年人的DFLE。

  • 标签: 老年人 多状态Markov模型 无失能期望寿命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锡市居民2008-2018年主要慢性病过早死亡变化趋势,评估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变化对期望寿命的影响。方法利用无锡死因监测系统收集的2008-2018年户籍人口死亡数据和无锡市公安局人口数据,应用简略寿命表法、Joinpoint回归法、期望寿命贡献分解法,分析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4类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变化趋势以及对期望寿命的影响。结果无锡市居民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从2008年的11.25%下降到2018年的9.25%,呈逐年下降趋势(AAPC=-2.0%,95%CI:-2.6~-1.5),女性早死概率较低,且下降速度(由7.74%降至5.91%)快于男性(由14.49%降至12.51%)。2008-2018年无锡市男性和女性期望寿命分别增加了1.86岁(由78.66岁增至80.52岁)和1.26岁(由83.85岁增至85.11岁)。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早死概率的降低对期望寿命增长起到“正向贡献”,分别使期望寿命增加0.34岁(23.90%)、0.15岁(10.50%)、0.03岁(2.36%),其中40~55岁男性心脑血管疾病过早死亡对期望寿命的增长呈“负向贡献”(-0.04岁)。男性糖尿病早死概率呈上升趋势(AAPC=7.1%,95%CI:2.8~11.6),糖尿病过早死亡对无锡市男性和女性期望寿命均呈“负向贡献”,使期望寿命降低0.03岁(-2.14%)。结论2008-2018年无锡市居民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呈持续下降趋势,对期望寿命增长起到积极作用,与女性相比,男性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较高且下降速度较慢,应重点关注男性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过早死亡对期望寿命的影响。

  • 标签: 慢性病 早死概率 期望寿命 期望寿命分解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999—2015年天津市胃癌死亡率及早死寿命损失年(YLL)变化趋势。方法通过天津市居民全死因监测系统,收集1999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天津市户籍胃癌死亡病例,纳入1999—2002年《国际疾病分类》第九版编码为151和2003—2015年《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编码为C16的病例资料。计算胃癌的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采用Segi′s世界标准人口标化),参照WHO 2000—2015年疾病负担的标准方法计算YLL;采用Joinpoint回归分析胃癌死亡率和YLL的变化趋势,计算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结果1999—2015年天津市胃癌死亡共20 000例,0~44、45~64、≥65岁年龄组胃癌死亡病例分别占4.9%、30.4%和64.8%;男性占67.1%(13 421例);城区占67.5%(13 504)。1999—2015年胃癌死亡率为12.10/10万~12.58/10万,标化死亡率为11.04/10万~7.24/10万;平均每年因胃癌死亡导致的YLL为29 625.83人年,平均每千人损失3.09人年。1999—2015年天津市胃癌死亡率和YLL率均呈稳定状态[AAPC分别为0.34%和-0.24%(P值均>0.05)];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AAPC=-2.58%,P<0.001]。结论1999—2015年天津胃癌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YLL较为稳定。

  • 标签: 胃肿瘤 死亡率 人群监测 早死寿命损失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