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调查了PICU住院的不同种族/民族癌症患儿存活率是否存在差异。设计使用来自报告中心的虚拟儿科系统(virtual pediatric systems,VPS)数据进行回顾性多中心分析。采用混合效应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人口学信息,儿科死亡风险(PRISMⅢ)评分和预后变量以评估病死率差异。场所135家美国PICUs。对象美国PICUs住院的癌症患儿。干预无。测量方法和主要结果本研究详细分析了12 232名罕见肿瘤患儿的23 128次PICU入院,占PICU总入院的3%,其中1 610次入院中患儿病死(病例病死率7.0%)。非裔美国人(8.5%)和西班牙裔儿童(8.1%)的病死率明显高于高加索儿童(6.3%)(P<0.05)。地区分析显示西班牙裔患儿在西部病死率较高,而南部的非裔美国人患儿病死率较高。与高加索人相比,西班牙裔的肺部疾病病死风险增加(OR:1.39;95%CI:1.13~1.70),而非裔美国人的休克/脓毒症病死风险增加(OR:1.56;95%CI:1.11~2.20)。不同种族/民族患儿间的治疗资源受限情况无差异。对照PRISMⅢ,PICU住院时间,干细胞移植状态,再入院情况,癌症类型(实体、脑、血液),机械通气天数和性别后,西班牙裔(OR:1.24;95%CI:1.05~1.47)和非裔美国人(OR:1.37;95%CI:1.14~1.66)的病死率风险明显高于高加索人。结论本文结果显示对照癌症严重度和类型后,患儿种族,民族和发病地区均影响PICU内病死率。本文提示有必要进行进一步调查,同时需要重新思考我们对危重非裔和西班牙裔癌症患儿的评估和治疗方法。

  • 标签: 儿科 癌症 种族 PRISMⅢ 健康不平等 儿童重症监护病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少数民族(土家族、布依族、侗族、苗族)人群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CVHI)的影响因素,为少数民族人群脑卒中早期预警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9年4月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体检的少数民族人群为研究对象,调查民族、年龄、性别、既往病史(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及女性月经情况,测量身高、体重等生理指标及血糖、血脂、血尿酸等生化指标,进行CVHI和双侧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检测,计算CVHI积分值,分为CVHI正常组(≥75分)和异常组(<75分),描述人群分布特征,分析CVHI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少数民族人群1 236名,年龄(52.0±9.0)岁,男性575名(46.52%)、女性661名(53.48%)。少数民族CVHI异常率为35.11%,各民族CVHI异常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布依族(38.22%)、苗族(37.93%)、侗族(32.70%)、土家族(32.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少数民族CVHI异常率,女性(43.57%)高于男性(25.39%)、绝经者(47.48%)高于未绝经者(39.51%),既往有高血压(57.66%)、糖尿病(76.19%)、高血脂病史者(54.00%)高于正常者(32.30%、35.31%、34.74%),P均<0.05。少数民族人群CVHI异常组的年龄、BMI、收缩压、舒张压以及空腹血糖、三酰甘油、baPWV的水平高于正常组,身高低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身高(r=0.309)与CVHI积分值正相关,收缩压(r=-0.239)、舒张压(r=-0.189)、baPWV(r=-0.184)与CVHI积分值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OR(95%CI):1.992(1.405~2.825)]、女性[OR(95%CI):2.240(1.750~2.866)]、高血压病史[OR(95%CI):3.363(1.665~6.791)]、绝经[OR(95%CI):1.384(1.016~1.885)]及收缩压[OR(95%CI):1.031(1.019~1.044)]、体质指数[OR(95%CI):1.091(1.048~1.135)]、空腹血糖[OR(95%CI):1.169(1.017~1.344)]和baPWV[OR(95%CI):1.002(1.001~1.002)]升高为脑血流动力学异常的危险因素,高身高[OR(95%CI):0.936(0.920~0.952)]为保护因素。结论少数民族人群CVHI异常率较高,高龄、女性、既往高血压病史以及绝经及收缩压、体质指数、空腹血糖、baPWV升高是CVHI异常的主要危险因素。应加强少数民族聚集地的健康管理,控制体重,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水平,进行CVHI检测。

  • 标签: 少数民族 女性 血流动力学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湖北恩施少数民族地区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肺炎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有助于该地区2019-nCoV肺炎的早期评估及防控。方法本研究纳入了2020年1月23日至2020年2月1日在湖北恩施地区确诊的66例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肺炎患者,对其流行病学资料、人口统计学资料、临床资料以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6例2019-nCoV肺炎患者中,男性35例(53.0%),女性31例(47.0%),患者平均年龄(469)岁。其中汉族38例(57.6%),土家族18例(27.3%),苗族10例(15.1%)。37名(56%)患者伴有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高血压、甲状腺功能减退、类风湿关节炎等慢性疾病,所有患者均有武汉疫区接触史或间接接触史,主要为武汉旅居史,其潜伏期2.5-16天不等。主要临床表现为无诱因的突然发热(37.3℃~38.5℃)66例(100%)、干咳56例(84.8%)、胸闷21例(31.8%)、气短8例(12.1%)、全身乏力23例(34.8%)、肌肉疼痛6例(9.1%)、头痛4例(6.1%)、咽痛13例(19.7%),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11例(16.7%)、轻度腹泻5例(7.6%)等症状,6例(9.1%)重症患者和4例(6.1%)危重症患者有呼吸困难。51例(77.3%)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15例(22.7%)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升高,58例(87.9%)患者淋巴细胞计数减少或正常,8例(12.1%)患者淋巴细胞计数升高,多数患者CRP及血沉升高,多数患者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均正常范围,10例危重患者肝酶、心肌酶(特别是CK及CKMB)升高。不同民族患者间各炎症标志物具有明显差异。56例(84.8%)轻症患者动脉血气分析均无明显异常。66例患者胸部CT扫描均显示呈现单发或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以肺外带明显。所有患者住院隔离治疗,给予吸氧,盐酸阿比多尔篇0.2 g,3次/d,α-干扰素500万单位雾化吸入,2次/d,克力芝2片, 2次/d,甲强龙40 mg 1次/12 h,痰热清20 mL静点,2次/d,用或不用抗菌药物治疗,并辅以道地中药治疗,6例(9.1%)重症患者和4例(6.1%)危重症患者使用无创或有创呼吸机治疗。结论此组发患者群全部为输入性病例,临床症状多数较轻,肺部均表现为单发或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以肺外带明显。尽早就诊,应用上述对症治疗方案治疗效果好。本地区总体发病率及病死率较省内其他地方低,其中少数民族患者病死率及危重症比率较汉族患者低。不同民族患者间白细胞、淋巴细胞等炎症标志物有明显差异。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流行病学 临床特征 湖北恩施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怀化及其周边少数民族地区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在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中的患病率,分析LADA的临床特征,研究LADA与T2DM患者临床特征及细胞免疫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7年12月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及住院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420例,根据谷氨酸脱羧酶(GAD)抗体阳性结果,将其分为LADA组和T2DM组,其中LADA组21例[根据抗GAD滴度分为LADA1组(≥180 Units/ml高滴度)和LADA2组(<180 Units/ml低滴度)],T2DM组399例。调查LADA患者的患病率。检测并比较LADA组和T2DM组间BMI、LDL-C、T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空腹C肽(FCP)、餐后2 h C肽(2 h-CP)、胱抑素C(Cys C)、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对20例LADA及年龄病程相匹配的20例T2DM患者进行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8+T细胞亚群比值。观察LADA患者与T2DM患者临床生化特征及细胞免疫层面的差异。结果⑴新诊断T2DM患者中的LADA检出率为5.0%(21/420),汉族与少数民族的LADA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3%和4.4%)(P>0.05);⑵LADA组患者的C肽水平(FCP和2 h-CP)低于T2DM组(P均<0.05);LADA1组的FCP及2 h-CP水平较LADA2组更低(P<0.05)。T2DM组的BMI、LDL-C高于LAD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组血清中的Cys C、Hcy、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水平高于LAD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⑶LADA组患者T细胞亚群CD4+/CD8+T细胞比值高于T2DM组(P<0.05)。结论⑴新诊断汉族及少数民族T2DM患者中均存在相似比例的LADA患者。抗体高滴度LADA较低滴度LADA及T2DM患者体型偏瘦,胰岛功能更差。但较LADA患者,T2DM患者与代谢紊乱更相关,其大血管并发症风险更高。⑵LADA组较T2DM组患者存在更严重的T细胞免疫失衡。

  • 标签: 糖尿病,2型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 谷氨酸脱羧酶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云南省一傣族家族性扩张型心肌病(FDCM)家系进行基因测序,寻找该家系的致病基因,并分析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入选2018年8月到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的一傣族FDCM家系,包括DCM患者3例及其家系成员共28名。详细询问先证者及该家系成员的病史,完善体格检查、常规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同时对该家系成员采外周血,利用芯片捕获测序技术捕获遗传性心肌病及遗传性心律失常相关基因所有的外显子及剪切位点,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这些基因的突变情况。应用Sanger测序技术对检测到的变异位点进行验证,对其家系成员及220名来自于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体检中心的健康对照组人群进行检测,并分析其临床表型。结果对该家系DCM患者与正常人测序结果进行比对分析,同时经过多个生物数据库数据过滤,发现该家系中3例DCM患者(Ⅱ1、Ⅱ3、Ⅱ5)携带电压门控-钠通道α亚基(SCN5A)Arg1139Gln错义突变,先证者的母亲(I 2)、弟弟(Ⅱ7)和侄女(Ⅲ9)也检出相关基因突变位点,但无临床症状,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其余家系成员及健康对照人群均未检出上述基因突变位点。结论本研究发现云南省一傣族FDCM家系携带SCN5A基因Arg1139Gln错义突变,此位点在DCM家系中为首次报道,其可能与FDCM发病相关。

  • 标签: 心肌病,扩张型 少数民族 遗传变异 电压门控-钠通道α亚基 表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躯干部穿支皮瓣在胸部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与选择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9年12月,山东省立医院整形美容外科收治的14例胸部创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6例,年龄17~74岁。缺损原因:瘢痕挛缩畸形切除后创面5例,良性病变6例,恶性肿瘤3例。病灶切除后缺损面积6.0 cm×8.0 cm~20.0 cm×21.0 cm,应用躯干部穿支皮瓣进行修复。术前通过多普勒超声或者CTA明确穿支血管走行,根据血管走行和穿肌点设计皮瓣范围及手术入路,于深筋膜层切取皮瓣移植到受区。术后观察皮瓣成活情况并至少随访6个月。结果本组14例患者共17块皮瓣,其中胸背动脉穿支皮瓣联合背阔肌肌皮瓣5块,胸廓内动脉穿支皮瓣8块,腹壁上动脉穿支皮瓣4块。术前所有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检查,对其中8例患者分别行背部胸背动脉、上胸壁胸廓内动脉穿支以及上腹壁的腹壁上动脉穿支的CTA检查,以明确标记穿支穿肌点。皮瓣面积为7.0 cm×8.0 cm~22.0 cm×22.0 cm,蒂部长度为2.0~6.0 cm。术后所有皮瓣完全成活,未发生血肿等并发症。术后随访6~26个月,患者对皮瓣外观和局部功能满意,1例胸部隆突性纤维肉瘤患者发生复发,其余患者未见肿瘤复发。结论躯干部穿支动脉血管密集,穿支皮瓣获取方便,可修复胸部面积较大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供区一期缝合,满足"受区修复重建好,供区破坏损失小"的组织移植原则。

  • 标签: 外科皮瓣 穿支皮瓣 血管造影术 创伤和损伤 胸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穿支蒂皮瓣在躯干部中、大型瘢痕疙瘩手术切除后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解放军总医院整形修复科收治躯干部中型以上瘢痕疙瘩患者10例,男2例,女8例,年龄20~53岁,胸前3例,脐部3例,下腹4例。瘢痕疙瘩大小2.0 cm×3.0 cm~5.0 cm×9.0 cm,病灶均伴有感染。手术彻底切除瘢痕及感染组织,松解挛缩,分别于创面周围设计以肋间穿支(3例)、脐旁穿支(3例)或腹股沟穿支为蒂的局部穿支(4例)蒂皮瓣,以推进或旋转方式覆盖创面。术后早期放疗,每日1次,每次5~10 Gy,连续3 d,总剂量约15~20 Gy。并辅以外用硅胶制剂、局部药物注射及弹力衣压迫等治疗。术后随访时应用温哥华量表评估瘢痕,同时分析评价局部形态、毛发分布、瘙痒、疼痛感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术后皮瓣血运良好,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12~24个月,局部形态及毛发分布正常,瘙痒、疼痛感均明显缓解,9例患者温哥华量表评分1~6分,1例患者未遵医嘱按期随诊及辅助治疗,发生明显切口增生性瘢痕,温哥华量表评分9分。8例患者对治疗效果评价为非常满意,2例为满意。结论局部穿支蒂皮瓣可以有效地修复躯干部中、大型瘢痕疙瘩手术切除后创面,联合早期放射治疗、外用硅胶制剂、弹力压迫等综合治疗可以达到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 标签: 外科皮瓣 穿支皮瓣 皮瓣,带蒂 瘢痕疙瘩 综合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克拉玛依市女性HPV感染率及人群分布特点,为本地区宫颈癌预防及人群筛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0年1月至2011年11月在克拉玛依市对21~59岁妇女,采用液基细胞学联合HC2-HPV检测初筛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任一结果检测阳性者采用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进行HPV分型检测,细胞学和/或高危HPV阳性者再转诊做阴道镜和组织活检。结果4 536名研究对象HPV总感染率为21.52%,汉族和少数民族人群的感染率分别为17.63%和27.88%(x2=42.081,P<0.01)。HPV感染率与年龄、族别密切相关,少数民族人群显著高于同年龄组汉族人群(P<0.05)。汉族女性感染高峰为24~30岁和41~45岁年龄组;随着年龄的增长,HR-HPV的感染率呈下降趋势。少数民族女性感染高峰年龄分别为36~40岁和51~59岁年龄组,随着年龄的增高,HR-HPV的感染率呈上升趋势。HSIL与宫颈癌中,汉族与少数民族人群的主导亚型为HPVl6、58、52、18、53,其中少数民族女性HPVl8、52型显著高于汉族人群(x2=5.98,P=0.04;x2=11.64,P<0.01)。少数民族人群中宫颈疾病患者HPV多重感染率27.04%(43/159)显著高于汉族6.97%(27/387)(x2=13.84,P<0.01)。结论HPV感染率随年龄变化呈双峰状态且存在民族特异性,HPVl6、58、52、18、53为本地区少数民族及汉族女性中常见的基因型别,少数民族女性宫颈病变标本的多重感染率显著高于汉族。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 族别 特征 宫颈癌及癌前病变 基因型
  • 简介:摘要黑龙江省是一个多民族散杂居省份,当地居民在适应恶劣气候、艰苦环境中逐渐形成了鲜明的民族文化和医药特色。他们在游牧、渔猎、采摘和农耕生活中,就地取材,用药鲜活,善用单方猛药,擅治各种寒地疑难杂症,北方寒地医疗特色鲜明。同时,药物治疗与心理疗法并用,萨满文化特征显著。挖掘、整理、传承黑龙江少数民族传统医药文化,向世界宣传具有中国特色的寒地黑土传统医药文化,对于传播中华文化具有积极的强国战略价值。

  • 标签: 民族药 医学,传统 萨满教 文化特征 少数民族健康 黑龙江民族医药 传承
  • 简介:摘要目的归因分析河北省邢台市干部职工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方法自行设计流行病学调查表,对河北省邢台市20 232名在职和离退休干部职工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生化检测。对冠心病患病率的比较应用χ2检验,危险因素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河北省邢台市干部职工冠心病的患病率为4.56%(924/20 232)。青年期男性冠心病的患病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73,P=0.000)。到中年和老年以后,男性冠心病的患病率与女性冠心病的患病率基本接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860,1.481,P=0.091,0.224)。总体冠心病的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61,P<0.001)。冠心病患病的危险因素为年龄(OR=4.489)、性别(OR=4.452)、血脂异常(OR=41.961)、高血压(OR=68.196)、糖尿病(OR=13.851)、肥胖(OR=23.576)、吸烟(OR=17.193)、饮酒(OR=4.305)、运动量小(OR=3.342)、高脂饮食(OR=23.007)、高糖饮食(OR=20.395)、髙盐饮食(OR=6.867)、嗜好饱食(OR=12.016)和家族史(OR=13.471)。结论河北省邢台市干部职工冠心病的患病率较高,冠心病的患病与危险因素密切相关。

  • 标签: 冠心病 危险因素 归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疆地区不同民族体检人群心脏事件发生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基于大样本的健康体检数据,采取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健康体检中心进行体检且符合标准者7 899例,根据民族将其分为维吾尔族组(2 630例),哈萨克族组(2 636例),汉族组(2 633例)。所有人员预设随访时间为2年,体检之后每个月电话随访1次,以发生心脏事件为终点,一旦发生心脏事件则停止随访。观察是否发生心脏事件为截尾事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不同民族心脏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纳入的7 899例体检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1.27年,发生心脏事件200例,发生率2.53%。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人群的体质指数(BMI)、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值均显著高于汉族人群(均P<0.05);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汉族发生心脏事件分别为75例(2.85%)、85例(3.22%)、40例(1.52%),两两比较结果显示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汉族组心脏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均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MI、TC、TG、HDL-C、LDL-C是导致心脏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民族(HR=4.34,95%CI:1.14~8.13);HDL-C(HR=3.32,95%CI:1.89~5.74)和LDL-C(HR=2.47,95%CI:1.21~7.45)是发生心脏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民族因素是新疆地区心脏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的发生心脏事件的概率更高,HDL-C和LDL-C也是心脏事件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人种群 新疆地区 Cox回归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在丘北县多个民族的新生儿中,UGT1A1基因变异在病因不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意义。方法选取云南省丘北县人民医院儿科新生儿室于2017年9月至2018年6月间收治的临床病因诊断不明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收集患儿临床资料,并对UGT1A1基因进行分析。结果共入组患儿100例,其中汉族53例,少数民族47例。全外显子测序发现c.211G>A纯合子13例,杂合子32例。c.211G>A纯合子患儿胆红素值显著高于无此基因位点突变人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621,P=0.008)。c.211G>A变异在汉族和少数民族中的发生率接近。新发现5处未报道的UGT1A1基因变异,4处为有害变异。其中19例患儿存在c.1091C>CA杂合变异,且在多个民族中存在,提示这是丘北县常见的UGT1A1基因变异。最常见的c.211G>A和c.1091C>CA变异在汉族和少数民族中发生率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c.211G>A和c.1091C>CA变异是丘北县常见的UGT1A1变异,在汉族和少数民族中均有分布。c.211G>A变异在人群中分布率高,其纯合变异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相关。

  • 标签: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基因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基因突变 基因多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