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暴力沟通在手术室护沟通中的应用。方法行非暴力沟通知识培训,学习非暴力沟通理论,结合情景模拟演练并考核,并将非暴力沟通应用于临床工作中。选取2017年10月手术患者363例为实施非暴力沟通前,2018年3月手术患者510例为实施非暴力沟通后,分别设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沟通方法,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非暴力沟通方式进行沟通。比较两组护沟通满意度、护士沟通能力。结果实施护沟通后患者满意率为95.49%明显高于实施前的61.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手术室护士术前访视沟通、术中配合沟通、术后回访沟通、综合沟通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非暴力沟通有助于提高手术患者满意度及手术室护士护沟通能力。

  • 标签: 手术室 非暴力沟通 护患沟通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医院工作场所暴力降阶技术体系。方法通过广泛的文献分析,小组讨论后初步确定技术体系,采用德尔菲法对20名专家进行两轮函询。结果两轮专家函询的积极系数分别为90%、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85,肯德尔协调系数为0.489(P<0.01),函询专家经验丰富。构建的医院工作场所暴力降阶技术体系可靠性高。构建的技术体系包括7项维度和56项技术条目。结论构建的暴力降阶技术体系具有较高的客观性、可靠性,为医院工作场所实时应对暴力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工作场所 暴力 技术 德尔菲法
  • 简介:摘要安宁疗护是针对终末期患者实施的提高终末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医疗护理服务。安宁疗护的对象大多情绪低落、内心暴躁愤怒,不会直接向医护人员寻求情感上的安慰与支持,而是在语言或行为中表现出一些情感上的暗示和担忧,更有甚者对医护人员进行语言攻击。此时,医护人员需要能够理解和回应患者的情绪、担忧、需求及暴力言语中的需要和请求。非暴力沟通强调观察、鼓励倾听与吐露心声,因此,非暴力沟通在安宁疗护的沟通中有着必要而独特的重要性。

  • 标签: 非暴力沟通 安宁疗护 情绪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胡雪锋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29
  • 出处:《健康世界》2019年12期
  • 机构:威远县人民医院,四川内江642450
  • 简介: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已经有大量流行病学调查证实吸烟是导致肺癌的一大危险因素,肺癌死亡患者中约87%由吸烟所致,可见吸烟的危害性多大。那么,到底吸烟与肺癌之间的关系怎样呢?一起来看看吧。

  • 标签: 吸烟;肺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侵袭性思维与自我损耗在工作场所暴力影响临床护士职业倦怠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于2019年5月,用抓取随机球方法,选择河南省、福建省的10个城市为采样城市,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22个三甲医院、23个二甲医院的临床护理工作岗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横断面流行学调查,共纳入1 200名护士。共回收有效问卷1 159份,问卷回收有效率96.6%。采用《工作场所暴力量表》、《事件影响量表》、《自我调节疲劳量表》和《职业倦怠量表》对1 159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采用Harman单因素检验法对问卷所含的项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用s-n-k进行两两比较分析护士工作场所暴力、侵袭性思维、自我损耗、职业倦怠的人口学特征得分差异。结果36~50岁临床护士的职业倦怠得分大于19~35岁临床护士,工龄<3年者侵袭性思维、自我损耗得分大于工龄3年及以上者,职业倦怠得分小于工龄3年及以上者;未婚者职业倦怠得分小于已婚者;非在编者侵袭性思维、自我损耗得分大于在编者;三级医院临床护士工作场所暴力、侵袭性思维、自我损耗、职业倦怠得分大于二级医院临床护士;本科及以上者职业倦怠得分大于专科及以下者;手术科室临床护士工作场所暴力、侵袭性思维、自我损耗得分大于非手术科室临床护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侵袭性思维和自我损耗在工作场所暴力与职业倦怠之间起中介作用,工作场所暴力通过侵袭性思维的单独中介作用、自我损耗的单独中介作用、侵袭性思维-自我损耗的链式中介作用影响职业倦怠(β=0.16、0.08、0.03,95%CI:0.251~0.190、0.121~0.028、0.050~0.012,P<0.05)。结论工作场所暴力通过侵袭性思维和自我损耗的单独中介作用以及侵袭性思维和自我损耗的链式中介作用影响临床护士的职业倦怠。

  • 标签: 工作场所暴力 侵袭性思维 自我损耗 职业倦怠 临床护士
  • 简介:摘要横向暴力普遍存在于临床实习护生群体中且影响深远,文章从国内外临床实习护生群体遭受横向暴力的现况、原因、应对措施方面进行总结,以便于探索和发现有效预防横向暴力发生的策略,促进护理职业健康发展。

  • 标签: 学生,护理 横向暴力 应对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亲密关系暴力中精神施暴行为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900例18~65岁有过婚恋经历的人,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简版冲突策略量表(the conflicts tactics scale-2,CTS-2)、觉察压力量表(perceived stress scale,PSS)、人格诊断问卷(personality diagnosis questionnaire-4+,PDQ-4+)进行调查。应用SPSS 17.0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精神施暴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觉察压力量表得分为(21.46±6.38)分,人格诊断问卷得分为(42.48±18.91)分,简版冲突策略量表精神施暴行为维度得分为(3.05±0.62)分。在过去一年中,精神施暴行为中辱骂伴侣行为的发生率为41.67%(375/900),精神施暴行为中冷暴力行为的发生率为33.44%(301/900),精神施暴行为中毁坏对方物品和威胁要打对方的发生率为8.44%(76/900),综合3个条目的得分,精神施暴行为发生率为55.44%(499/9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29岁(β=0.57,OR=2.53,95%CI=1.11~5.99)、男性(β=0.64,OR=3.68,95%CI=1.22~4.56)、农村(β=0.12,OR=2.49,95%CI=1.17~5.36)、中/重度饮酒(β=0.33,OR=2.87,95%CI=2.57~6.63)、觉察压力水平高(β=0.51,OR=1.05,95%CI=1.03~1.09)、人格偏离(β=0.43,OR=2.26,95%CI=2.13~2.39)、婚恋满意度低(β=0.18,OR=2.05,95%CI=1.03~8.76)、对伴侣行为控制(β=0.16,OR=2.55,95%CI=1.68~3.69)和经济控制(β=0.19,OR=1.36,95%CI=1.28~1.55)是亲密关系暴力中精神施暴行为的危险因素,而个体对暴力持反对态度(β=0.29,OR=0.88,95%CI=0.80~0.94)是亲密关系暴力中精神施暴行为的保护因素。结论精神施暴行为年发生率较高。因此,需重点关注低龄、男性、农村、人格偏离的人群,可以通过降低个体的觉察压力水平、饮酒程度、对伴侣的行为控制和经济控制以及采取相应举措提升婚恋满意度、加强个体对暴力的反对态度来降低精神施暴行为的发生率。

  • 标签: 亲密关系暴力 精神施暴行为 影响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结构授权与手术室护士间横向暴力现状,分析结构授权对手术室护士间横向暴力的影响,为减少手术室护士间横向暴力事件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9年5—6月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北京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共198名手术室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结构授权量表、横向暴力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结构授权量表总分为(55.37 ± 9.78)分;手术室护士间横向暴力总分为(54.69 ± 9.38)分;结构授权与手术室护士间横向暴力呈负相关(r值为-0.786,P<0.05)。结论结构授权可影响手术室护士间横向暴力,护士长应构建有利于授权的正性工作环境,从而有效降低护士间横向暴力的发生。

  • 标签: 手术室 护士 结构授权 横向暴力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护士工作场所暴力(WPV)经历者、目击者对WPV的认知情况,并分析其差异性,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方法,采取目的抽样法选取2018年2—5月苏州市某医院WPV经历者、目击者26名护士为研究对象进行半结构访谈,然后对资料进行内容分析。结果不同视域下护士对WPV的认知差异主要表现为3个方面,即WPV主体责任归属、预先识别及组织支持。经历者认为暴力发生方主体责任大、WPV难以提前识别、组织支持缺乏;而目击者表示护双方主体责任相当、WPV能够预先识别、组织支持方式需多样化。结论不同视域下护士对工作场所暴力认知存在差异,医院管理层应根据WPV经历者、目击者的反映和需求,加强安保建设,提高护士暴力识别与应对能力,降低医院暴力事件的发生率。

  • 标签: 护士 工作场所暴力 医患矛盾 认知 质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区居家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暴力行为发生的现状和影响因素。方法从深圳市精神卫生防治管理信息系统获取严重精神障碍的个案管理数据资料,应用SPSS 23.0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暴力行为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深圳市社区居家在管严重精神障碍30 581例,暴力行为发生率为7.6%(2 319/30 58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失业(OR:1.29,95%CI:1.18~1.41)、未服用抗精神病药物(OR:1.19,95%CI:1.03~1.36)、建档前发生暴力行为(OR:2.98,95%CI:2.64~3.36)和社区面访≥5次(OR:2.46,95%CI:2.06~2.94)是暴力行为的危险因素。已婚(OR:0.81,95%CI:0.74~0.90)、诊断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OR:0.25,95%CI:0.20~0.32)、诊断癫痫所致精神障碍(OR:0.59,95%CI:0.41~0.84)、申请监护补助(OR:0.65,95%CI:0.58~0.72)、申请服药补助(OR:0.65,95%CI:0.59~0.73)、签约家庭医师服务(OR:0.68,95%CI:0.62~0.75)、参加年度健康检查(OR:0.80,95%CI:0.67~0.95)和社区面访(OR1~2次:0.64,95%CI:0.54~0.76;OR3~4次:0.80,95%CI:0.67~0.96)是暴力行为的保护因素。结论社区随访中应加强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暴力行为相关因素的综合评估,尽早进行分级分类管理。

  • 标签: 严重精神障碍 暴力行为 影响因素
  • 作者: 闵天益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2
  • 出处:《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3年第9期
  • 机构:岳阳市民声司法鉴定所,湖南岳阳 414000
  • 简介:目的:结合法医学鉴定方式,研究钝性暴力致腹部脏器损伤特点及形成机制。方法:采纳回顾性分析方法,针对75例钝性暴力致腹部脏器损伤的患者相关鉴定资料展开分析。结果:参与研究的75例案例中,所有患者损伤均为腹部闭合性损伤,导致损伤原因为钝性暴力;案例中男性人数高于女性;均龄44岁;损伤呈体表轻损、腹部脏器重损;经剖腹探查证实腹腔脏器损伤;确认患者伤前潜在疾病的方法选择临床病理诊断方式。结论:围绕因钝性暴力导致的腹腔脏器损伤案例的法医学鉴定展开研究后,可以进一步了解患者机体损伤的特点及形成机制,并在临床剖腹探查术的鉴定检查下,准确得出患者病理检验结果,代表法医学鉴定方法应用于临床脏器损伤中,对于损伤等级评定及伤病关系分析具有促进意义。

  • 标签: 钝性暴力;腹部脏器损伤;法医学鉴定;损伤机制
  • 简介:摘要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MMD)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脑血管病,特征性表现为双侧颈内动脉末端及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起始段进行性狭窄或闭塞并伴有颅底代偿性增生的异常血管网形成。随着神经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该病的报道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但病因与发病机制尚未阐明。由于其具有种族易感性、家族聚集性特征,认为遗传因素可能参与发病。该文主要从烟雾病遗传相关基因进行综述,旨在通过详细及全面的了解其遗传相关基因在烟雾病的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以更早、更准确的作出诊断,有助于及时治疗,改善患儿长期预后。

  • 标签: 烟雾病 儿童 遗传学 易患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士的心理应激反应与医院暴力、共情能力的关系。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1年3—6月选取北京安贞医院的300名临床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医院暴力事件发生状况调查表、事件影响量表-修订版(IES-R)和人际反应指数(IRI)量表对护士进行问卷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临床护士的心理应激反应与医院暴力、共情能力的关系。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探讨医院暴力事件、共情能力预测护士心理应激反应的情况。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91份,有效问卷279份。结果临床护士1年内遭受过医院暴力的总发生率为58.1%(162/279)。不同性别、教育程度的临床护士心理应激反应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应激反应总分与近1年暴力事件总数、语言伤害次数和威胁次数均有相关性(P<0.05);躯体冲突严重程度、想象、威胁次数与心理应激反应呈正相关(P<0.01),女性出现应激反应更多(P<0.01)。观点采择与心理应激反应呈负相关(P<0.05)。结论临床护士遭受医院暴力后可产生一定程度的心理应激反应,其中女性更易发生,共情能力则系针对该反应的保护性因素。

  • 标签: 护士 心理应激反应 医院暴力 共情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精神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和共情能力的现状,探讨精神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与共情能力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19年3—4月选取南京脑科医院精神科的护士198名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工具包括一般资料调查表、医院工作场所暴力调查问卷、杰弗逊共情量表。结果本研究共发放198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90份。190名精神科护士共情能力得分为(77.8±10.2)分。精神科护士遭受语言攻击、工作场所暴力得分与共情能力中的情感护理维度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182、-0.150;P<0.05)。结论精神科具有较高的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可通过改变共情能力的情感护理维度对精神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情况进行调节。

  • 标签: 护士 暴力 共情 相关性 精神科
  • 简介:摘要本文中报道的3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均为30多岁年轻女性,入院后在遭受个人私生活方面的网络暴力伤害后,出现明显的情绪应激反应,如抑郁状态、急性应激障碍、分离性障碍。我们采用短程、个体化、综合性心理干预,包括支持、鼓励、倾听、安全确认、宣泄、心理暗示、激发内在潜能等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其中例3患者在进行心理干预的同时辅以抗精神病药治疗,3例患者经过及时的心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应激, 心理学 危机干预 网络暴力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护理职场暴力经历、工作绩效现状,分析职场正念在护士工作绩效与职场暴力经历中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6年3—5月采用医疗职场暴力问卷、工作绩效量表和职场正念量表对我国8个省份776名护士遭遇的职场暴力、工作绩效以及职场正念进行调查,采用相关性分析以及中介效应分析方法评价三者关系以及职场正念的中介作用。结果共收集776份问卷,有效问卷696份。696名护士医疗职场暴力问卷得分为(1.21±0.78)分,职场正念量表得分为(4.74±0.63)分,工作绩效量表得分为(3.77±0.96)分。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护士工作绩效与职场正念呈正相关(r=0.235,P<0.01);护理职场暴力与工作绩效(r=-0.098,P<0.05)、职场正念与职场暴力(r=-0.217,P<0.01)呈负相关。职场暴力对工作绩效的总效应为(β=-0.130 6,P<0.01),职场正念在两者关系之间扮演中介角色,中介效应为-0.067 5。结论在职场中经历的患者及家属暴力会破坏护士的职业沉浸度、警觉以及组织接纳水平,从而制约了护理工作绩效发挥,故增加护士在预防暴力方面的培训以及应对暴力的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护士 职场暴力 工作绩效 职场正念 中介作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管理提供了新方式。本文从事前预警、事中应对和事后管控3个方面综述"互联网+"时代下信息化技术在医院工作场所暴力中的具体应用,分析医院工作场所暴力领域互联网技术应用的不足之处,为医院进一步有效预防工作场所暴力提供参考。

  • 标签: 综述 医院管理 互联网技术 工作场所暴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山东省济南市三甲医院护士职业生活质量现状,探讨工作场所暴力对其影响。方法于2018年12月1日至2019年3月31日,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山东省济南市某三甲医院的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和回收问卷700份,有效问卷658份,有效回收率为94.0%。收集护士职业生活质量、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类型、频次以及一般社会人口学资料。结果护士职业生活质量平均得分为(174.61±27.61)分,工作家庭平衡维度的得分率较低(61.9%);每周工作时长、夜班频次对护士职业生活质量均有影响(P<0.05);不同年龄、工作年限的护士职业生活质量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遭受过工作场所暴力的护士,职业生活质量得分高于遭受语言暴力与躯体攻击的护士(P<0.05);遭受暴力频次高的护士,职业生活质量得分低(P<0.05)。结论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护士职业生活质量较差,护理管理者应根据护士的个人特征及遭受工作场所暴力情况给予不同的干预措施。

  • 标签: 护士 生活质量 职业 暴力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