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移植肾失去功能后再次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率明显升高,群体反应抗体(panel reactive antibody,PRA)一直是作为评价受者肾移植致敏状态情况的重要指标。较高的PRA致敏状态会在肾移植术后直接影响移植肾的功能以及长期存活。现报道本院利用精确放疗技术治疗的1例PRA高致敏状态病例。

  • 标签: 肾移植 群体反应抗体 放射疗法 脾脏
  • 简介:摘要2003年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2012年的中东呼吸综合征和2019年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均为新发的呼吸道传染病。疫情发生后不仅给人类造成重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还使人类面临巨大挑战。疫苗是控制疫情最有效的措施,而病毒的不断进化又会影响疫苗的效果。因此,本研究从病毒学及其疫苗的角度,阐述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中东呼吸综合征和COVID-19三者的起源与进化,以及病毒不断进化过程中对疫苗效果的影响。

  • 标签: 疫苗 高致病性冠状病毒 起源 进化
  • 简介:摘要在2002年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暴发之前,冠状病毒主要在动物之间流行,在人群中仅引起轻微的上呼吸道症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SARS-CoV)、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MERS-CoV)和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所引起的肺炎暴发疫情促使研究人员对这些人类高致病性冠状病毒的来源和进化展开深入的研究。现对这3种人类高致病性冠状病毒起源和进化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和总结。

  • 标签: 冠状病毒感染 2019新型冠状病毒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病毒 中东呼吸综合征病毒
  • 简介:摘要为提高临床对虫螨腈中毒的重视,探讨虫螨腈中毒的诊断救治策略。本文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急诊科接诊虫螨腈中毒患者4例和文献复习病例4例,总结国内含虫螨腈成分农药中毒病例的临床特点,并结合接诊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归纳分析。8例虫螨腈中毒患者中死亡7例,呼吸道和消化道途径暴露虫螨腈均呈高致死性;发热、多汗、肌酶升高和进行性加重的中枢神经损害是其突出的临床特点;暴露初始症状多不严重,部分患者尤其暴露剂量低者,经或不经临床诊治存在一个相对稳定阶段,一旦出现大汗、明显发热、意识障碍则病情迅速恶化,呼吸循环衰竭并可导致死亡。随着产能和市场投放增加,人群暴露虫螨腈机会增多,迫切需要加强虫螨腈中毒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应当重视中毒初始稳定阶段的观察治疗,同为氧化磷酸化解偶联毒剂(五氯酚钠)中毒的救治方法有借鉴意义。

  • 标签: 杀虫药 中毒 虫螨腈 甲维·虫螨腈 五氯酚钠
  • 简介:摘要近年,很多移植中心对肝肾功能衰竭的患者进行肝肾联合移植术,但是对于术前高致敏即预存大量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或供者特异性抗体(DSA)的受者的手术效果、诱导治疗方案和早期免疫抑制治疗方案仍然存在争议。本文报道1例高致敏受者肝肾联合移植术后HLA抗体尤其是DSA抗体强度显著降低,受者术后肝肾功能恢复良好,肝肾联合移植可能成为高致敏肾移植受者的一种新的选择。

  • 标签: 肝肾联合移植 人类白细胞抗原 抗体
  • 作者: 龙晓茹 朱静 赵瑞秋 许红梅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儿科杂志》 2020年第05期
  • 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感染科 儿童发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儿童发育重大疾病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儿童感染免疫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400014
  • 简介:摘要人冠状病毒最早于20世纪60年代被分离,是儿童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已发现7种可导致人类疾病的冠状病毒,其中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及2019新型冠状病毒传染性及致病性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及全球经济。本综述重点阐述以上3种高致病性人冠状病毒在儿童中的特点,以期为未来疫情的监测和防控提供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1例高致敏合并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行多次肾移植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通过多学科联合诊疗实施分阶段护理干预。结果患者移植肾功能恢复良好,免疫制剂药物浓度稳定,住院治疗30 d,痊愈出院。结论术前精确的抗体筛查、有效的脱敏治疗是手术成功的前提,术后做好睡眠呼吸暂停、排斥反应及免疫抑制剂药物的观察及护理,全程实施个性化康复指导和心理护理;加强宣教,重视延续性护理,有效保障了患者的安全。

  • 标签: 护理 多次肾移植 高致敏受者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对活禽市场家禽中分离的H5N6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 AIVs)进行遗传进化和分子特征分析。方法2018年12月于乌鲁木齐市活禽市场采集家禽双腔拭子和环境样本,通过接种鸡胚、血凝试验和RT-PCR等方法分离鉴定AIVs,以甲型流感病毒通用引物扩增病毒全基因组并测序,利用BLAST、Clustal W、MEGA-X和DNAStar等软件进行序列比对、系统进化和分子特征分析。结果从家禽样品中分离到6株H5N6亚型AIVs,其各基因之间的一致性较高(99.4%~100.0%),为同一来源。BLAST分析显示除NP基因与苏州家禽中分离的H5N6毒株一致性最高(99.7%),其余7个基因片段均与2017—2018年广东环境中分离的H5N6毒株一致性最高,在99.0%~100.0%之间。遗传进化分析显示分离株的HA属于Clade2.3.4.4.C分支,HA、NA、PB1、PA、NP、MP这6个基因均与2018年自华东地区水貂中分离的H5N6病毒株聚在同一分支,PB2和NS均与2017—2018年于广东环境中分离的H5N6病毒株聚在一起。分离株HA的裂解位点含多个连续的碱性氨基酸,为高致病性AIV,HA的S137A和T160A突变可增强病毒与人源受体SAα2,6-Gal的结合。另外,NA茎部缺失、PB2的L89V、G309D、R477G、I495V、I504V、D391E和A661E以及NS1的P42S、D92E和80~84位氨基酸缺失等突变均可增强病毒对哺乳动物的毒力和致病力。结论分离的6株高致病性H5N6 AIVs与2017—2018年分离自华东地区水貂和广东环境的H5N6 AIVs的遗传关系较近,存在的多个突变可增强病毒对哺乳动物的致病性,存在较大的公共卫生风险。

  • 标签: 禽流感病毒 H5N6 活禽市场 遗传进化
  • 简介:摘要COVID-19的全球大流行使冠状病毒再次引起重视。在本世纪大流行的三种高致病性冠状病毒(SARS-CoV、MERS-CoV、SARS-CoV-2)研究中,已有直接证据证明SARS-CoV及SARS-CoV-2可引起人眼部感染。冠状病毒感染除引起眼部症状外,也可通过眼部感染引发全身多种临床表现。两种高致病性冠状病毒(SARS-CoV和SARS-CoV-2)具有更强的流行性及更高的病死率,两种病毒眼部症状相似,病毒结构及眼部感染过程也具有相似性,主要是通过其特异性S蛋白与细胞表面相关受体结合,使其核酸进入细胞内并借用细胞内的蛋白合成通路对自身蛋白进行转录、组装、折叠并通过其受体蛋白激发多种细胞因子表达。本文就2003年流行的SARS-CoV以及2019年末流行的SARS-CoV-2两种高致病性冠状病毒的特点、眼部感染通路的研究进展及病毒眼部感染相关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阐述眼部病毒防护及患者眼部检查的必要性。(国际眼科纵览,2020, 45: 374-379)

  • 标签: COVID-19 SARS病毒 SARS-CoV-2 眼部感染
  • 简介:摘要近些年,冠状病毒(coronavirus,CoV)感染导致的疫情屡屡暴发,包括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以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对公共卫生造成了持续威胁。CoV感染可诱发机体产生一系列免疫应答,包括固有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和黏膜免疫等。这些免疫应答不仅对机体抑制和消灭病毒入侵至关重要,在免疫病理和疾病重症化的过程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深入理解免疫应答在免疫保护和免疫病理中的双重作用,将有助于阐释CoV的致病机制和调控免疫保护和免疫病理间的平衡,促进CoV疫苗的成功研发。本文综述了免疫应答在高致病性CoV感染中的双重作用,对其在CoV新型疫苗研发中的启示作用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 标签: 冠状病毒 感染 免疫应答 疫苗
  • 作者: 张丽娟 张成 杜瀚 贠丰泽 杜菲 常昱昊 毕玉海 马正海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2022年第08期
  • 机构:新疆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新疆生物资源基因工程重点实验室,乌鲁木齐 830046,新疆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新疆生物资源基因工程重点实验室,乌鲁木齐 830046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流感研究与预警中心,北京 100101,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流感研究与预警中心,北京 100101
  • 简介:摘要目的对新疆乌鲁木齐市活禽市场家禽中分离的H5N8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 AIV)进行遗传进化和分子特征分析。方法2016年于乌鲁木齐市某活禽市场采集家禽咽和泄殖腔拭子,经接种鸡胚、血凝试验和RT-PCR等方法分离鉴定AIV,以AIV通用引物扩增病毒基因并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利用BLAST、Clustal W、MEGA-X和DNAStar等软件进行序列比对、系统进化和分子特征分析。结果从家禽双腔拭子样品分离到5株H5N8 AIVs,其各基因的一致性在99.70%~100.00%之间,说明5株病毒为同一来源,统一命名为XJ-H5N8/2016。系统进化分析表明,该病毒株血凝素基因(HA)、PB2和NS均与2016—2017年湖北、山西和三门峡等地迁徙天鹅以及印度水鸭中分离的H5N8 AIVs聚在一起,同时,3个基因还与国内水貂中分离的H5N6 AIVs以及福建首例人感染H5N6 AIVs聚在一起;神经氨酸酶基因(NA)与2016年印度水鸭中分离的H5N8 AIVs聚在同一终末分支;PB1、MP、PA和NP均与2017年自埃及、喀麦隆、乌干达、刚果等非洲国家野鸟和家禽中分离的H5N8 AIVs聚在一起。XJ-H5N8/2016的HA裂解位点均含5个连续的碱性氨基酸,为高致病性,病毒基因发生的多个突变可增强病毒对哺乳动物的毒力和致病力。结论从活禽市场分离的5株H5N8 AIVs呈高致病性,与2016—2017年湖北、山西、三门峡等地区以及非洲和印度等地迁徙候鸟和家禽中分离的H5N8 AIVs进化关系密切,部分基因还与国内水貂中分离以及感染人的H5N6 AIVs的遗传关系较近,其多个突变可增强AIV对哺乳动物的感染力和致病力,潜在感染人类和威胁公共卫生安全的风险。

  • 标签: 禽流感病毒 H5N8 活禽市场 候鸟 遗传进化
  • 简介:摘要我国武汉出现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经过迅速发展已对全国造成严重影响,但到目前为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理变化和发病机制却知之甚少。该文总结重症流感病毒H1N1、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SARS-CoV、MERS-CoV及2019-nCoV几种引起重大疫情病毒感染性疾病的病理改变,尸检肺组织均表现为弥漫性肺泡损伤(diffuse alveolar damage,DAD),但不同病毒引起的病理表现存在差异,重症流感病毒2009 H1N1病毒与受体α-2,6-SA及α-2,3-SA结合,除DAD病变外,常伴有上呼吸道、气管、支气管和细支气管的炎性病变,且较易合并细菌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主要结合α-2,3-SA受体,主要累及肺泡上皮及细支气管,少见上呼吸道及气管、支气管病变,常伴局灶肺出血及肺组织坏死,机化及纤维化较少见。SARS-CoV通过结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进入细胞,病变与病程相关,DAD渗出期一般见于病程10~14 d死亡患者。病程大于10 d患者表现为DAD机化期,并常伴有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样改变及肺泡腔内显著多核巨细胞。SARS-CoV及H5N1感染患者肺外器官均可见脾和淋巴结内淋巴细胞耗竭、急性肾小管坏死、骨髓内噬血细胞现象。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