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正畸治疗在成人重度牙周病患者综合治疗中的应用。方法2015年至2017年,在中日友好医院口腔医学中心选择前牙散隙要求正畸治疗的重度牙周病患者20例,男6例,女14例,年龄55~68岁,平均62岁。矫正前进行系统牙周治疗,然后用固定直丝弓技术正畸治疗。结果经过20~28个月正畸治疗后,牙周病患者的牙齿松动明显好转、牙周袋变浅或消失、牙周组织和牙槽骨较之前明显改善、咬合关系良好、侧貌较治疗前明显改善。结论对重度牙周病患者用牙周治疗加正畸治疗,矫治错畸形又改善牙周健康情况,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牙周病学 牙面畸形 错畸形 正畸治疗
  • 简介:摘要3例患者(例1男,27岁,慢性丙型肝炎;例2男,71岁,丙型肝炎合并肝细胞癌;例3男,60岁,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服用含达拉他韦方案治疗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出现耐药或治疗失败。例1和2均服用达拉他韦联合阿舒瑞韦治疗。2例患者在治疗前检测HCV非结构蛋白(NS)5A均未发现耐药变异。例1在治疗第4周和第24周(停药时)检测HCV RNA均<15 IU/ml;停药10 d后出现病毒学突破,HCV序列检测示S122G、L31V、Y93H和C316N的4个位点变异。例2在治疗第8周时HCV RNA<15 IU/ml,12周时出现病毒学突破。2例患者均给予索磷布韦/维帕他韦联合利巴韦林治疗12周,并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VR)。例3接受索磷布韦联合达拉他韦治疗24周,治疗第4、12周和第24周(停药时)检测HCV RNA均为<15 IU/ml,停药12周出现病毒学突破,给予索磷布韦/维帕他韦联合利巴韦林治疗24周,获得SVR。

  • 标签: 丙型肝炎,慢性 抗病毒药 治疗失败 变异 耐药性,病毒 再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甲状腺髓样癌(MTC)是由甲状腺滤泡旁细胞恶性增生形成的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上较为少见,占所有甲状腺癌病理学类型的4%。MTC患者在诊断确立时即可发现肺、骨、肝及颈部淋巴结转移,尤其是肝的转移,晚期化疗效果欠佳。与其他亚型甲状腺癌比较,MTC恶性程度高,预后差,一直是临床关注的重点和难点。而在精准治疗时代基因检测技术的使用,细化了MTC的分类,产生了针对不同靶点的靶向治疗和肽受体放射性核素治疗等多种个体化治疗手段。本文将就精准治疗时代下MTC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讨论。

  • 标签: 甲状腺 癌,髓样 分子靶向治疗 精准治疗 免疫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负压创面治疗技术(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NPWT)治疗慢性难愈合创面的临床效果,以期为临床慢创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linicalKey(爱斯唯尔全医学平台)、Greenmedical、外文医学信息资源检索平台(FMRS)、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hinese Biology Medicine,CBM)、维普数据库,收集NPWT在慢性创面治疗效果的随机对照实验。检索时间均为2009年1月至2019年10月,以Revman5.3软件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统计处理。结果纳入本研究的随机试验有8项,共1 224位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负压创面治疗技术能够明显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P<0.01)、创面愈合的时间(P<0.01),减少换药次数(P<0.01),减轻换药的疼痛程度(P<0.01),减少抗生素使用时间。结论NPWT是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 慢性难愈合创面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治疗性血浆置换(therapeutic plasma exchange,TPE)在辅助治疗儿童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总结2016年1月2019年12月收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症监护病房(PICU)的MG患儿,经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糖皮质激素或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等治疗效果不良基础上进行TPE治疗,血浆置换量为50~70 mL/(kg·次),每例2~3次。比较TPE前后临床症状与抗乙酰胆碱抗体(AChR-Ab)水平变化。结果共收治MG患儿7例,其中全身型4例(肌无力危象合并呼吸衰竭1例),眼肌型3例。AChR-Ab从TPE前1.66(0.99,3.33)nmol/L下降至0.66(0.40,10.97)nmol/L(Z=-2.545,P=0.011),下降50.55%。7例患儿出院时肌无力、眼睑下垂症状部分或完全缓解。TPE前后循环免疫复合物、补体C3及CD4+T细胞、CD8+T细胞、NK细胞水平无显著变化(均P>0.05)。TPE过程中血浆过敏2例,低血压1例,处理后恢复。血纤维蛋白原水平下降,TPE前后分别为1.90(1.40,2.40) g/L和1.10(1.00,1.30) g/L(Z=-3.092,P=0.002)。结论TPE可降低常规治疗效果不佳MG患儿的AChR-Ab水平,缓解肌无力症状,是MG患儿可选治疗措施。TPE时应注意纤维蛋白原降低等不良反应。

  • 标签: 血浆置换 重症肌无力 抗乙酰胆碱抗体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治疗性血浆置换(therapeutic plasma exchange,TPE)在辅助治疗儿童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总结2016年1月2019年12月收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症监护病房(PICU)的MG患儿,经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糖皮质激素或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等治疗效果不良基础上进行TPE治疗,血浆置换量为50~70 mL/(kg·次),每例2~3次。比较TPE前后临床症状与抗乙酰胆碱抗体(AChR-Ab)水平变化。结果共收治MG患儿7例,其中全身型4例(肌无力危象合并呼吸衰竭1例),眼肌型3例。AChR-Ab从TPE前1.66(0.99,3.33)nmol/L下降至0.66(0.40,10.97)nmol/L(Z=-2.545,P=0.011),下降50.55%。7例患儿出院时肌无力、眼睑下垂症状部分或完全缓解。TPE前后循环免疫复合物、补体C3及CD4+T细胞、CD8+T细胞、NK细胞水平无显著变化(均P>0.05)。TPE过程中血浆过敏2例,低血压1例,处理后恢复。血纤维蛋白原水平下降,TPE前后分别为1.90(1.40,2.40) g/L和1.10(1.00,1.30) g/L(Z=-3.092,P=0.002)。结论TPE可降低常规治疗效果不佳MG患儿的AChR-Ab水平,缓解肌无力症状,是MG患儿可选治疗措施。TPE时应注意纤维蛋白原降低等不良反应。

  • 标签: 血浆置换 重症肌无力 抗乙酰胆碱抗体 儿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慢性胰腺炎是由多种病因导致的胰腺慢性炎症性和纤维化病变,其基本治疗原则为去除病因、缓解症状、改善胰腺分泌功能不足及防治并发症等。目前,对于慢性胰腺炎治疗策略的探讨日趋增多,创伤递进式策略与早期外科手术干预是共性治疗理念。临床实践中,对于出现胰腺假性囊肿、胰管结石、胆管狭窄等并发症,内镜干预可作为优选治疗方式;无胰头部病变的主胰管扩张,可首选Partington术;合并胰头部病变,可行Beger术或Frey术;无主胰管扩张,应根据具体病变部位行胰腺切除术;全胰炎性病变或多发部位病变,可行全胰腺切除术。外科医师在诸多手术方式的选择中,应遵循个体化与多学科化的整体治疗理念与策略,尤其对于干预指征、时机及方式的掌控。笔者综合分析国内外研究进展,阐述慢性胰腺炎的内镜治疗与外科干预策略,以期进一步优化慢性胰腺炎病人的整体疗效。

  • 标签: 胰腺炎,慢性 内镜治疗 外科干预 综合治疗 创伤递进式策略
  • 简介:摘要腺样囊性癌是涎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临床特点包括肿瘤生长缓慢,局部侵袭性强,易沿神经侵犯,淋巴结转移少见而血道远处转移较多见。手术切除辅助术后放疗是腺样囊性癌的主要治疗手段,化疗仅用于晚期且不适合手术或放疗及有快速进展的患者。化疗方案的选择目前没有统一的标准。靶向及免疫治疗还处于初期阶段,虽显示出了良好的前景,但还需要更多的临床及试验证据。

  • 标签: 腺样囊性癌/化学疗法 腺样囊性癌/靶向治疗 腺样囊性癌/免疫治疗 进展
  • 简介:摘要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修复学专业委员会在广泛征求意见,以实验研究为基础,以临床和循证医学结果为依据,经过多次讨论和修订后,形成推荐性应用指南。本指南制订牙齿漂白治疗技术的操作规范,以指导和规范牙齿漂白治疗技术的临床诊疗行为,提高牙齿漂白的临床诊疗水平和疗效,有效降低漂白剂的临床不良反应,促进牙齿漂白治疗技术的临床推广。

  • 标签: 牙漂白 牙齿漂白剂 美学,牙科 漂白方法 指南
  • 简介:摘要随着结核发病率增加和耐药结核增多,外科手术治疗肺结核的重要性再次显现。本文就目前胸外科治疗肺结核的应用进行阐述,包括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与术前处理、手术类型与方式以及术后抗结核疗程等。

  • 标签:
  • 简介:摘要经动脉化学治疗栓塞术是不适宜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在临床中偶有少见且严重的并发症发生,而胆管损伤作为经动脉化学治疗栓塞术后的并发症之一,了解其发生机制及高危因素可以减少胆管损伤的发生,同时早期及时发现和治疗能明显改善预后。现就肝癌经动脉化学治疗栓塞术后胆管损伤的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肝细胞癌 化疗栓塞,治疗性 胆管损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联合应用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抗体和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二联疗法与联合应用PD-1抗体、TKI和局部治疗的三联疗法对术后难治性复发肝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并分析2016年7月至2019年3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接受二联疗法与三联疗法治疗的肝癌肝切除术后难治性复发患者资料。使用改良后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估两组患者疗效,比较生存率、疾病控制率(DCR)等指标,并根据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不良事件常用术语标准》记录不良反应事件。结果共纳入63例患者,其中二联疗法组25例,男性16例,女性9例,年龄(54.3±8.8)岁;三联疗法组38例,男性31例,女性7例,年龄(55.5±8.4)岁。三联疗法组患者的1年总生存率(94.5%)高于二联疗法组(5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二联疗法组和三联疗法组的DCR分别为64.0%(16/25)和84.2%(32/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联疗法组和三联疗法组的肿瘤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80.0%(20/25)和78.9%(30/38),且二组均未发生治疗相关死亡。结论PD-1抗体和TKI二联疗法及PD-1抗体、TKI和局部治疗三联疗法治疗术后难治性复发肝癌是安全有效的,后者在生存率方面有更好的临床获益。

  • 标签: 肝肿瘤 程序性死亡蛋白-1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局部治疗 联合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和比较惊恐障碍急性期药物治疗、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CBT)及CBT联合药物治疗的疗效、可接受性和耐受性。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获取从建库至2021年3月24日发表的有关惊恐障碍急性期药物治疗、CBT及CBT联合药物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治疗时间为1~6个月,结局指标包括缓解率、有效率、可接受性和耐受性。采用网络Meta分析随机效应模型估计CBT、CBT联合药物、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elective serotonin-reuptake inhibitors,SSRIs)、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erotonin-noradrenaline-reuptake inhibitors,SNRIs)、三环类抗抑郁药(tricyclic antidepressants,TCAs)、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onoamine oxidase inhibitors,MAOI)、苯二氮䓬类药(benzodiazepines,BZD)、去甲肾上腺素能再摄取抑制剂(noradrenergic-teuptake inhibitors,NRI)、其他药物的4个结局指标的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采用Review Manager对文章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软件的gemtc包进行数据分析,采用GRADEPro对证据等级进行评估。结果检索发现7 173篇文献,72篇符合纳入排除条件,共12 293例患者。缓解率和有效率均比安慰剂高的治疗措施包括CBT+药物(RR:2.4,95%CI:1.7~3.5)、CBT(RR:1.8,95%CI:1.4~2.3)、SNRIs(RR:1.8,95%CI:1.5~2.2)、BZD(RR:1.6,95%CI:1.4~1.9)、SSRIs(RR:1.5,95%CI:1.4~1.7)、TCAs(RR:1.5,95%CI:1.4~1.8)(括号中为缓解率结果);其中CBT联合药物治疗优于SSRIs、SNRIs和TCAs,BZD的可接受性较好但耐受性较差,SSRIs和TCAs的耐受性较差。结论CBT联合药物治疗比CBT、BZD及常用抗抑郁药SSRIs、SNRIs有效,可能成为治疗惊恐障碍的一线治疗措施。

  • 标签: 惊恐病 认知疗法 药物疗法 Meta分析
  • 作者: 左正敏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0-15
  • 出处:《中国全科医学》2021年8月 第25卷 第35期
  • 机构:六盘水首钢水钢总医院,贵州 六盘水553000
  • 简介:目的:分析银质针导热治疗在腰背肌筋膜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在本院接受诊治的的74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视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划入治疗组与观察组(n=37)。治疗组实施银质针导热治疗,观察组实施神经阻滞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VAS评分、临床疗效及患者的自主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距,治疗后第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治疗组患者的VAS评分均相对较低,与观察组患者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症状恢复率是83.78%,治疗组患者的症状恢复率是97.3%,治疗组的症状恢复率更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进食、如厕、床椅转移及平地行走分数均低于治疗组患者,差距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研究证明,治疗组患者在经过银质针导热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无的有8例(21%),1~3个的有22例(59%),3个以上的有7例(20%),治疗组的总发生率为79%,观察组患者在经过神经阻滞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无的有2例(6%),1~3个的有16例(43%),3个以上的有19例(51%),治疗组的总发生率为94%,在采用银质针导热治疗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采用神经阻滞治疗后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之间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质针导热治疗腰背肌筋膜炎,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自主生活能力。

  • 标签: 银质针导热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疼痛
  • 简介:摘要下肢静脉性溃疡(VLU)是最常见的慢性下肢溃疡,虽然致死率低,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并且有感染、恶化和截肢的可能。VLU主要由持续的下肢静脉高压引起,压力治疗实施简单易行,可以有效降低静脉高压,是治疗VLU和预防复发最重要的保守治疗方法。压力治疗的器具和应用方式多种多样,本文综述压力治疗的种类、联合应用和预防复发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 标签: 腿溃疡 压力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