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6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TST)联合聚桂醇注射对于混合痔合并直肠粘膜内脱垂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入组了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肛肠外科治疗的100例混合痔合并直肠粘膜内脱垂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 观察组采用TST术联合聚桂醇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TST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手术安全性和术后近期和远期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8.0%(49/50)和96.0%(48/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2)。观察组的术中失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2.45±0.57 vs 5.07±1.14 mL,P=0.000),术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手术后12 h:5.08±1.62 vs 7.19±2.01,P =0.000; 首次换药:2.64±0.87 vs 4.34±1.15,P=0.000; 首次排便:3.91±1.47 vs 5.63±1.98,P=0.001),尿潴留的发生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n=5 vs n=10,P=0.001),手术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18.3±5.6 vs 29.5±8.2 min,P=0.000)以及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5.3±0.6 vs 11.4±1.8 d,P=0.000)。此外,观察组的长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大便失禁(n=1 vs n=3,P = 0.003),排便困难(n=1 vs n=2,P=0.011),顽固性疼痛(n=1 vs n =2,P = 0.011)和肛门分泌物(n=1 vs n=5,P=0.000)。结论:TST联合聚桂醇注射治疗混合痔合并直肠粘膜内脱垂效果满意,患者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好。

  • 标签: 选择性痔上黏膜环切术;聚桂醇;混合痔;直肠粘膜内脱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造血干细胞移植老年患者应用耐高压注射型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导管致穿刺局部感染的相关原因和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应用耐高压注射型PICC导管操作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75例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出现导管致穿刺局部感染分为感染组(26例)与未感染组(49例),分析感染组的细菌培养结果,探讨注射型PICC导管致穿刺局部感染的相关因素,针对这些高危因素制定有效的对策,同时探讨不同程度局部感染患者的治疗频次、治疗效果以及治愈时间。结果感染组共26例患者,PICC导管相关感染细菌的类型比例由高到低如下:金黄色葡萄球菌(46.51%)、肺炎克雷伯杆菌(30.77%)、微小棒状菌(15.38%)、其他(7.69%)。与未感染组的材料因素、置管季节、换药时间、置管时间、一次性置管成功率、贴膜情况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4.9、5.0、13.6、9.4、6.2,均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发现,非"U"形固定、延期换药、置管时间长、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低、贴膜松脱可作为引起PICC导管相关感染高危因素(OR=2.78、2.42、3.16、2.66、2.32,均P<0.05)。重度分别相比于中度、轻度相比,中度与轻度相比治疗频次较高,总有效率较低,治愈时间较长,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0.353、8.775、12.341,均P<0.05)。结论材料因素、换药时间、置管时间、一次性置管成功率、贴膜情况均能够作为引起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应用耐高压注射型PICC导管致穿刺局部感染的高危因素,临床工作者通过制定有效的临床干预对策能够辅助控制局部感染的发生。

  • 标签: 造血干细胞移植 导管 感染
  • 简介:摘要声带注射填充成形手术是根据声门闭合不全的原因及特征,将自体物质或异体生物材料注射或填充至声带不同层次内或声门旁间隙内,使声带体积及质量增加,以改善声门闭合及恢复声带振动特性,最终恢复或改善患者的发音及吞咽功能。本文就填充材料选择、术前评估、手术方式及适应证,并发症处理及手术效果等进行介绍。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通过硬膜外针直接注射与硬膜外导管注射局部麻醉药两种方式对分娩镇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9月福建省妇幼保健院产科收治的80例健康待产妇,年龄(27.1±3.0)岁,年龄范围为20~32岁,采用随机数表法将产妇随机分为硬膜外针组和硬膜外导管组,每组40例。通过硬膜外针与硬膜外导管分别对两组产妇进行分娩镇痛,记录比较两种镇痛方式的镇痛效果及对产妇与胎儿的影响。结果硬膜外针组最终有36例产妇纳入研究,硬膜外导管组最终有35例产妇纳入研究。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针组疼痛缓解时间[(9.27±5.40)min]与感觉达到平面T10的时间[(7.35±4.76)min]均快于硬膜外导管组[(12.12±4.12)min、(11.00±3.31)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分娩方式与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针麻醉镇痛效果和感觉阻滞的起效时间均优于导管麻醉,且不影响分娩镇痛质量,具有较高的患者满意度及安全性。

  • 标签: 分娩镇痛 硬膜外针 硬膜外导管 镇痛起效时间 麻醉
  • 简介:摘要面部美容填充剂新型产品不断问世,为广大美容就医者提供了众多美容产品。面部美容填充剂以自体脂肪颗粒、透明质酸、胶原蛋白最为常用,操作不当可以引起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导致视力丧失。现就面部填充剂注射引起视力丧失的机制、治疗以及预防方法加以探讨,结合文献对选择性眼动脉内透明质酸酶注射溶栓以及球后注射进行了分析,以期引起广大临床医师的重视,对临床工作有所裨益。

  • 标签: 面部 填充剂 注射 视力丧失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各国胰岛素注射指南关于针头是否重复使用、轮换注射部位的方法、不同胰岛素注射不同部位以及注射针头长度的循证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1946年1月至2016年12月),搜索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丹麦、中国香港、荷兰、英国糖尿病教育学会官网(至2016年12月),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胰岛素注射指南。两名研究人员根据指南研究和评价标准独立筛选并评价纳入指南的质量,提取相关数据进行评价。结果初检出相关文献967 100篇,最终纳入10项指南,均发表于2007至2016年之间。系统评价发现,就各指南引用的证据而言,一针一用、在不同区域轮换注射(即大轮换,区别于同一部位轮换)以及不同胰岛素(如短效、中效等)应注射不同区域的建议所引用的依据缺乏准确性。结论现有胰岛素注射指南的部分建议证据引用不充分,将来需要开展更多与胰岛素注射相关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为胰岛素注射指南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胰岛素注射 指南 系统评价
  • 简介:摘要1例71岁男性患者因高血压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给予注射用血塞通80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用药前肝功能正常。用药第3天,患者出现食欲不振、上腹部不适和皮疹,实验室检查示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490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657 U/L,总胆红素(TBil)33.4 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10.3 μmol/L,碱性磷酸酶(ALP)51 U/L。次日出现黄疸,ALT 2 597 U/L,AST 2 647 U/L,TBil 74.6 μmol/L,DBil 24.3 μmol/L,ALP 58 U/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20%,国际标准化比值2.4。诊断为严重肝损伤,考虑可能与注射用血塞通相关。停用该药,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和异甘草酸镁注射液保肝治疗。1周后患者ALT 785 U/L,AST 653 U/L,TBil 46.0 μmol/L,ALP 44 U/L,PTA 42%。7 d后随访,患者皮疹消退,ALT 433 U/L,AST 372 U/L,TBil 35.2 μmol/L,DBil 10.1 μmol/L,ALP 48 U/L。

  • 标签: 化学和药物性肝损伤 三七 皂苷类 血塞通
  • 简介:摘要1例75岁男性因心脏瓣膜病合并心力衰竭及肺部感染给予盐酸莫西沙星注射液(莫西沙星)400 mg静脉滴注、1次/d。第2天心电图示心率校正后QT间期(QTc)从治疗前的455 ms延长至490 ms。第3天凌晨因心房颤动给予注射用盐酸胺碘酮(胺碘酮)150 mg缓慢静脉注射,中午给予胺碘酮300 mg以30 mg/h持续泵入。第4天下午再次给予胺碘酮300 mg,以30 mg/h速度持续泵入。泵入约20 min患者QTc延长至607 ms。第5天未再使用胺碘酮,但患者QTc继续延长,最高达到674 ms。第6天停用莫西沙星后其QTc逐渐恢复至正常范围内。考虑患者QT间期延长与莫西沙星和胺碘酮有关。

  • 标签: 莫西沙星 胺碘酮 长QT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盆腔筋膜是争议较大的人体解剖部位之一。结直肠外科、妇科和泌尿外科根据专科手术的特点,分别对盆腔筋膜进行解剖标记,命名未能形成统一。对某些特定的解剖结构(如盆丛),不同学者对其位置的描述存在明显差异。标准解剖术语的缺失,给医师理解相应解剖结构造成困难,也阻碍了学科间的交流。本文结合尸体解剖研究、手术观察和文献复习,对盆腔临床解剖的常见困惑和盆腔关键临床解剖术语进行阐述,包括:(1)尿生殖筋膜和膀胱腹下筋膜是脏筋膜的组成部分;(2)脏筋膜和直肠固有筋膜是两层独立的筋膜;(3)盆丛位于脏筋膜和Denonvilliers筋膜汇合处的外侧;(4)从层面的观点来理解盆腔侧韧带;(5)把握筋膜理解的整体观点。

  • 标签: 筋膜 解剖学,局部 盆腔 妇科学 结直肠外科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穴位注射治疗特发性耳鸣在社区医院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上海市静安区彭浦镇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确诊的特发性耳鸣患者100例(159耳)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给予2%利多卡因及维生素B12注射液在翳风穴、听宫穴及听会穴等部位进行穴位注射,并口服银杏叶片2片、甲钴胺0.5 mg,每天3次。对照组仅予口服银杏叶片2片、甲钴胺0.5 mg,每天3次。治疗组与对照组疗程相同。结果治疗组治愈7例,好转3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4%;对照组治愈3例,好转23例,无效24例,总有效率为52%,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2,P<0.05)。两组随访无并发症发生。结论2%利多卡因联合维生素B12穴位注射治疗特发性耳鸣疗效良好,操作方便,无并发症发生。

  • 标签: 耳鸣 针刺穴位 翳风穴 听宫穴 听会穴 2%利多卡因 维生素B12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手部高压油漆注射伤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自2008年2月至2018年5月我们共收治手部高压油漆注射伤患者91例,统计手术治疗次数及方式,分析治疗效果。其中一期清创缝合39例;行两次以上手术52例(最多5次),采用负压封闭引流38例、植皮闭合创面11例、皮瓣修复闭合创面8例、截指12例。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6个月,平均3.7个月,手功能恢复欠佳。根据总主动活动度评价手功能:优26例,良35例,可18例,差12例,优良率为67.0%。结论高压油漆注射伤是一种破坏性很大的手外伤,创口小,伤情重,易漏诊,手功能恢复与就诊时间、受伤部位及受伤范围有关,需要引起临床医生重视。

  • 标签: 手损伤 治疗结果 高压注射伤 油漆
  • 简介:摘要1例37岁女性患者因异位妊娠伴轻度贫血给予蔗糖铁注射液200 mg(10 ml)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输注药液约3 min时,患者突然出现喉部不适、呕吐、刺激性呛咳,迅即出现呼吸困难、面色发绀,血氧饱和度0.87,血压87/56 mmHg(1 mmHg=0.133 kPa),心率121次/min,考虑为蔗糖铁注射液引起的喉头水肿。立即停止滴注,给予氧气吸入,先后静脉给予地塞米松共20 mg,患者症状逐渐好转。2 h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症状消失。

  • 标签: 含糖氧化铁 过敏反应 喉头水肿
  • 简介:摘要不安全注射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安全问题。静脉输液治疗(简称静疗)是临床最常见的注射操作,药物处理、器具选择以及静脉输液治疗操作诸多细节与安全注射相关。本文介绍了安全注射的定义,并从患者以及医务人员2个角度出发,简述了静疗中不安全注射行为对患者及医务人员的影响,分析了静疗过程中造成不安全注射的风险环节,并指出要减少不安全注射对患者造成的血源性传染病的交叉感染,需制订行业标准和操作规程、建立和完善感染防控培训体系、开展风险评估和质量管理工作,同时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医务人员培训、预防职业暴露支持系统3个层面的管理,为医患双方建立有效的安全屏障。

  • 标签: 综述 安全注射 静脉输液治疗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设计一种结膜下膜片注射植入装置并进行动物实验测试其性能。方法:实验研究。设计并制作一种结膜下植入物注射装置,并在兔左眼利用该注射装置将可降解明胶膜片注射植入(作为试验组),右眼作为对照组仅重复穿刺、进针动作,不植入膜片,分别于植入后0、1、2、3 d各取2只兔子,处死后摘除眼球,制备冰冻切片后行HE染色观察伤口愈合情况。结果:设计的注射装置的针头弧度曲率半径为18 mm,内径截面为1.96 mm×0.38 mm。利用此装置注射明胶膜片如兔眼结膜下注射后兔眼未见出血,膜片未见移位。试验组和对照组在相同时间段伤口愈合程度相近,未见明显区别。结论:该注射装置操作简便省时,有效地克服了常规植入手术创伤,为新型药物缓控释制剂的临床应用提供新的辅助。

  • 标签: 结膜下植入 注射装置 眼表
  • 简介: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平均年龄增加,因骨质疏松或肿瘤造成的脊柱椎体压缩/病理骨折发病率逐年增加,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后凸成形术(PKP)逐渐成为常规的相关疾病经典治疗方案。这一术式是将脊柱专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注入到压缩骨折椎体中起到机械稳定的作用。通过对椎体可注射材料进行不断的调整,我们对其治疗脊柱骨折的机制的了解也更加深入。然而,继发于PMMA注射和骨水泥渗漏引起的一系列并发症也逐渐引起临床医师的关注,寻找更加安全、可靠的可注射材料来完成这一临床治疗的探索从未停止,本文将对目前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 标签: 骨水泥 心脏内栓塞 骨水泥渗漏 可注射生物材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额部自体脂肪注射填充的安全解剖层次及注意事项。方法2018年1月至12月新鲜成人尸体头部标本12例(郑州黄河科技大学解剖学实验室提供),男性6例,女性6例,年龄(47.5±11.7)岁。通过常规解剖和显微解剖相结合,观察额部各组织层次的形态学特点,以电子游标卡尺测量血管内径及组织厚度。结果额部由浅至深为皮肤、皮下脂肪组织、面部表浅肌肉筋膜系统、疏松结缔组织及骨膜。额部有3个位于皮下的浅层脂肪室,浅层中央脂肪室宽度为(2.17±0.27) cm,长度为(4.16±0.38) cm,左侧脂肪室宽度为(2.09±0.31) cm,长度为(3.65±0.39) cm,右侧脂肪室宽度为(2.14±0.29) cm,长度为(3.18±0.55) cm。深层脂肪室有3个,边界类似于浅层脂肪室,为无血管区。眉部深层在眶上缘外侧2/3的区域有眼轮匝肌后脂肪垫,厚度为(2.58±0.03) mm,长度为(2.55±0.05) mm。额部供血是由滑车上动脉、眶上动脉和颞浅动脉额支提供,内径分别为(1.01±0.16) mm、(0.85±0.12) mm和(1.35±0.15) mm。结论额部自体脂肪注射应以额部深层乏血管脂肪室为主,浅层脂肪室不宜注射过多脂肪,避免产生不自然的"面具脸";额部浅层中央脂肪室及上睑区域有潜在的通道,应避免术后按摩塑形而导致上睑及眶周形成迁移性脂肪肉芽肿。

  • 标签: 额部 解剖学 移植,自体 脂肪组织 注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面部注射物取出术处理方式,优化其诊疗流程。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9年11月北京协和医院整形美容外科收治的138例面部注射物取出术病例,均为女性,年龄25~67岁,病程6个月至19年,平均6.07年。138例患者的注射材料主要为聚丙烯酰胺水凝胶、生长因子和羟基磷灰石。常合并多个部位注射,主要集中在下颏、颞部、鼻部与脸颊。患者多表现有不同程度的焦虑、紧张、恐惧等精神症状,局部症状以硬结、肿胀、疼痛、瘙痒、移位为主。所有患者术前均行体表肿物超声波检查进行定位及辅助诊断,选择尽可能隐蔽的切口行局部清创术,尽可能去除填充物,并反复冲洗局部组织,切除组织常规送病理及细菌检查。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切口均一期缝合。24例因术后注射物残留或精神症状强烈而行多次手术。13例患者组织细菌培养显示合并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经辅助抗生素治疗痊愈。根据本组患者治疗情况,提出简要诊疗流程,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结论对行面部注射物取出术患者,应根据注射物的性质、种类、注射部位、辅助检查结果、患者的症状,综合制订面部注射物取出术方案,术中合理选择切口、切除方式,选择性围术期使用抗生素,并适度安排辅助心理治疗。

  • 标签: 填充剂注射 注射物取出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 生长因子 羟基磷灰石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无晶状体后囊支撑的人工晶状体两式睫状沟悬吊术与四式睫状沟悬吊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19年8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各种原因导致的无晶状体后囊支撑行人工晶状体睫状沟悬吊术患者59例(60只眼)的临床资料。其中两式人工晶状体睫状沟悬吊术组29例(30只眼),四式人工晶状体睫状沟悬吊术组30例(30只眼),所有患眼均随访3个月以上,观察比较两组视力、散光度及人工晶状体位置。结果术后两组3个月视力均提高,较术前视力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式组:t=8.355,P=0.000;四式组:t=7.227,P=0.000)。术后3个月视力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55,P=0.348)。四式组较两式组术后散光度变化小(t=2.431,P=0.018),术后人工晶状体偏斜较少(P=0.026)。结论人工晶状体两式悬吊与四式悬吊均可提高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四式悬吊术后散光等症状更轻,且术后更不易发生人工晶状体偏斜。

  • 标签: 晶状体,人工 悬吊术,睫状沟,两点式,四点式 散光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显微镜下微创泪成形术及泪小管塞治疗泪狭窄或闭锁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研究。对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成都爱迪眼科医院诊断为泪狭窄或闭锁19例(30眼),行显微镜下微创泪成形术及泪小管塞,观察手术效果和并发症。结果术后随访3~6个月,泪点开口通畅,泪道冲洗通畅,无溢泪者26眼,治愈率86.67%;泪点开口通畅,泪道冲洗通畅,溢泪症状减轻者3眼。总有效率96.67%(29/30)。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显微镜下微创泪成形术及泪小管塞置入治疗泪狭窄或闭锁,手术操作精准、简便,疗效良好。

  • 标签: 狭窄,泪点 闭锁,泪点 成形术,泪点 泪小管塞